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同樣是狐狸,作妖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前一陣子, 某玄幻古裝劇熱播, 女主角白淺上神一舉上位成為眾多迷弟迷妹新一代的女神, 文能做賢母良妻, 調教團子;武能攜扇下明宮, 奪回墨淵遺體。

總而言之, 這位九尾白狐化身的上仙真乃是居家旅行、上競技、刷副本之必備良品, 迷弟迷妹紛紛給出五星好評。 相比之下, 她一位家住軒轅墳的同族卻背上了史上最大黑鍋之一——奪舍蘇妲己, 妖媚惑主, 斷送成湯江山六百年。

同樣是九尾的狐狸, 做妖的待遇咋就差這麼大呢?所以今天不妨談談關於九尾狐的傳說。

家住青丘, 天生九尾

白淺上神乃是遠古神祇之後,

這大抵不錯, 九尾狐確實是中國最早記錄在冊的異獸之一, 《山海經》兩提“九尾狐”, 說它是居“青丘之山”的異獸, “其狀如狐而九尾, 其音如嬰兒, 能食人, 食者不蠱”。

提到這, 估摸一大波迷弟迷妹已經收拾行裝打算追溯白淺上神的故地, 看看有沒有上神的後代, 萬一再發生點啥……

好吧, 扯遠了。 雖然這個幾率很小, 但是為了支持大家的出行計畫, 壹讀君特地翻箱倒櫃, 翻閱資料, 最終有了點眉目。

雖然青丘之地很可能只是幻想中的地點, 但是, 有學者考據青丘應當在如今的魯南到蘇南一帶, 也有人認為可以具體到太湖附近, 所以想去的同學可以報個太湖一日遊什麼的......

啥?你問為啥好好的狐狸要變出九條尾巴?

“阿達, 就你事多”(一腳踹開), 幸虧壹讀君準備充分。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壹讀君先要指出, 雖然九尾狐不一定真地曾經存在于人世之間, 但學界普遍認為, 九尾狐曾經是青丘一帶某部落的圖騰。

圖騰和九尾之間有什麼關聯?關聯大了。

在原始社會, 圖騰作為一個部落的象徵, 既是部落族人的身份象徵, 也是部落族人精神的寄託, 因此我們可以從此揣測先民的意願。

李炳海先生認為這可能如“龍”的來歷一般, 龍可能就是崇拜不同動物的部落在融合之後各自取出圖騰的一部分組成了龍, 多個部落共同以龍作為圖騰, 表達身份象徵。 九尾狐也是一樣, 不過方式更為簡單粗暴, 來一個部落, 加一條尾巴, 來一個部落, 加一條尾巴,

而九為極數, 因此成為了九尾狐。

祥瑞之狐, 曆漢至唐

作為圖騰, 九尾狐在戰國時就被認為是異獸, 《逢周書·王會解》中就有將九尾狐作為奇獸上貢的記載。 到了漢代, 九尾狐的地位則更加高貴, 成為了通吃天人兩道的祥瑞之獸。

九尾狐上位這麼快, 還要歸功於當時流行的天人感應觀念。 人們認為人間事物和自然事物有著聯繫, 吉兆必然有好事發生, 凶兆則必然帶來壞事, 並且有一套成體系的符瑞系統, 九尾狐就與龍、鳳等意象並列被看做是祥瑞之兆。 在人間, 九尾妖狐被視作王者天命和太平盛世的象徵, 以至於“漢至北魏, 凡言帝王符瑞者, 莫不言及瑞狐”。 典型的代表就是塗山之女的傳說, 鑒於人們想像力日益豐富,

以及考慮到尚未建國, 動物還能成精的基本國情, 東漢趙燁在《吳越春秋》中就將大禹之妻塗山氏與九尾白狐結合起來, 說神禹娶塗山氏為妻(一說《呂氏春秋》佚文中就已記載此事), 因此後世老狐多自稱“塗山氏之苗裔”, 這麼說來妖界也是個拼爹拼家世的社會啊......

而儒家倫理也把九尾狐看作是有德之獸, 認為“狐死首丘, 不忘本也, 明安不忘危也”, 是安不忘危的君子之兆。 額, 說白了就是狐狸死的時候, 頭朝著自己家的方向, 被認為是“不忘本”的象徵。

在天界, 九尾狐在西王母麾下找到了一席之地, 成為了接引死者去往天國的珍獸常常被繪於豪門大戶的墓門之上。 此時的西王母圖像, 多有九尾狐、金烏、玉兔、蟾蜍相伴, 九尾狐與金烏並立於日輪之中,

象徵“陽”, 玉兔、蟾蜍則置於月中, 象徵“陰”。

至此, 九尾狐家族的權勢達到頂峰, 一時之間可謂炙手可熱, 就連北魏孝文帝這位九五之尊, 為了取得漢族士人的認可, 也常常提及九尾狐的祥瑞之兆, 作為自己政權合法的佐證。

但是, 盛極而衰, 伴隨著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狐形象的妖化以及隋文、隋煬二諦嚴厲打擊符瑞之說, 至唐代, 瑞狐信仰開始逐漸消亡, 不為後世官方所認可。 (雖然, 清朝早期帝王信仰薩滿教, 認為狐有靈性, 官府也尊狐仙為“守印大仙”, 但是這一支來自于東北關外, 不屬於九尾狐一脈)

惑主狐媚, 不詳之兆

雖然唐前官方盛行瑞狐崇拜, 但在民間, 自漢代開始, 就已經出現狐妖作祟的傳說, 而至魏晉南北朝, 作祟妖狐逐漸完成了獸形向人形的轉變,這種說法也就愈演愈烈。

雖然此時偶爾也會出現學問狐來到人間,與博學之人談玄論道的故事,但是狐妖故事的主旋律已經轉變:或有狐妖好化作俊男靚女魅惑凡人,或有狐妖好化作老人、稚童,捉弄俗人。在這些故事中,狐妖已經與鬼魅並列成為需要延請道士加以剷除的存在。

雖然南北朝的志怪小說並不提及九尾狐,但是同屬狐族,而且九尾狐還是普通狐狸的究極進化體,原本只屬於普通狐妖的標籤,如淫蕩無度、蠱惑人心等,也被打在了九尾狐的身上。最晚到北宋時期,九尾狐就已經被汙名化,宋真宗時陳彭年因好媚於上而被“時人目為九尾狐”;而趙令疇的《侯鯖錄》中則將善於媚惑的官妓比作“九尾野狐”

到了元代,講史話本《武王伐紂書》則開了將亡國之女和媚人之妖結合起來的先河,講述了“九尾金毛狐子”強佔了蘇妲己的軀體妖媚惑主的故事。而明代的《封神演義》則將九尾狐妖媚惑主的形象推至巔峰,它把商紂王說成是“才兼文武”,且外有忠臣良將,內有賢後淑妃的太平君主,而只是因為九尾狐妖太過妖孽,而被魅惑,行種種不仁之事,成湯六百年竟毀於三個女子之手(軒轅墳三妖紛紛拒絕接受採訪,其經紀人表示這口黑鍋,我們背不了)。

自此以後,九尾狐的人設就徹底被改變,九尾狐不再是“王者不傾於色則至”的象徵,反倒自己成為了斷送王朝的紅顏禍水,不管是否真有其事,九尾狐狐妖媚人的淫婦形象最終烙印於人們心中,雖然清朝小說中描繪了一些敢愛敢恨,可歌可泣的狐妖形象,但是九尾狐仍舊未能摘下黑鍋,至今在一些地區,人們仍然會用“九尾狐狸”等詞語,作為罵人時極為陰損的詞彙。

作祟妖狐逐漸完成了獸形向人形的轉變,這種說法也就愈演愈烈。

雖然此時偶爾也會出現學問狐來到人間,與博學之人談玄論道的故事,但是狐妖故事的主旋律已經轉變:或有狐妖好化作俊男靚女魅惑凡人,或有狐妖好化作老人、稚童,捉弄俗人。在這些故事中,狐妖已經與鬼魅並列成為需要延請道士加以剷除的存在。

雖然南北朝的志怪小說並不提及九尾狐,但是同屬狐族,而且九尾狐還是普通狐狸的究極進化體,原本只屬於普通狐妖的標籤,如淫蕩無度、蠱惑人心等,也被打在了九尾狐的身上。最晚到北宋時期,九尾狐就已經被汙名化,宋真宗時陳彭年因好媚於上而被“時人目為九尾狐”;而趙令疇的《侯鯖錄》中則將善於媚惑的官妓比作“九尾野狐”

到了元代,講史話本《武王伐紂書》則開了將亡國之女和媚人之妖結合起來的先河,講述了“九尾金毛狐子”強佔了蘇妲己的軀體妖媚惑主的故事。而明代的《封神演義》則將九尾狐妖媚惑主的形象推至巔峰,它把商紂王說成是“才兼文武”,且外有忠臣良將,內有賢後淑妃的太平君主,而只是因為九尾狐妖太過妖孽,而被魅惑,行種種不仁之事,成湯六百年竟毀於三個女子之手(軒轅墳三妖紛紛拒絕接受採訪,其經紀人表示這口黑鍋,我們背不了)。

自此以後,九尾狐的人設就徹底被改變,九尾狐不再是“王者不傾於色則至”的象徵,反倒自己成為了斷送王朝的紅顏禍水,不管是否真有其事,九尾狐狐妖媚人的淫婦形象最終烙印於人們心中,雖然清朝小說中描繪了一些敢愛敢恨,可歌可泣的狐妖形象,但是九尾狐仍舊未能摘下黑鍋,至今在一些地區,人們仍然會用“九尾狐狸”等詞語,作為罵人時極為陰損的詞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