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考點:GDP

在公務員考試中, 命題人歷來是傾向于結合時政熱點命題, 因此最新時政要有所瞭解。 下面本文就盤點了關於“GDP”的考點清單, 希望考生能學習掌握。

1. 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2. 上世紀80年代初, 中國開始研究聯合國國民經濟體系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 中國于1985年開始建立GDP核算制度。 1993年中國正式取消國民收入核算, GDP成為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

3. 名義GDP(Nominal GDP)也稱貨幣GDP, 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名義GDP的變動可以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實際產量的變動, 另一種是價格的變動。 也就是說, 名義GDP的變動既反映了實際產量變動的情況, 又反映了價格變動的情況。

4. 實際GDP(Real GDP), 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年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它衡量在兩個不同時期經濟中的產品產量的變化, 以不變的價格或不變金額來計算兩個時期所產生的所有產品的價值。

5. 實際GDP和名義GDP通常是不等的,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等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由通貨膨脹引發的價格變動, 即使產量一直沒有變動, 名義GDP仍然會上升。

6.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 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相同。

7. 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 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

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 得到增加值。 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這種計算方法反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來源。

8.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 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 按照這種核算方法, 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 生產法: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9. 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去向, 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與服務淨出口三個部分。 一般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支出法為基本方法,

即以支出法所計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為標準。 GDP =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10.GDP的局限:a.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 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 特別是, 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b.GDP沒有包括環境品質。 c. 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 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 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