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而非下廁所,上廚房?

在日常生活中, 總會有一些常用俗語用來概括某件事, 某個人, 例如“二百五”、“拍馬屁”、“替罪羊”“犬子”等等, 一說出來都知道是要表達什麼意思, 可它由何而來, 你知道嗎?此外, 為什麼說“上廁所, 下廚房”, “免貴姓……”, 這些你又知道嗎?

一、“上廁所, 下廚房”

現在都說“上廁所, 下廚房”, 為何不說“下廁所, 上廚房”?你思考過嗎?

其實是因為在中國有五行這說, 五行即所對應五個方位, 而古代建築是非常有講究的, 一般廁所要建造在北面偏東的位置, 廚房則就建造在南面偏東。 (現在一般都不講究這些), 而關乎南北, 又常出現“南下”(乾隆下江南),

若去北方, 便又習慣說“北上”, 於是便出現了“上廁所, 下廚房”這樣的話。

二、“不三不四”

在古代, 古人稱天為一、地為二, 天地相加便為三, 三就被看作為一個整體的代表;四就有周全之意(四體、四藝、四書), 於是將那些有缺陷, 切行為不端的人用"不三不四"來形容。

三、“免貴姓……”

這是一種交際用語, 關於其由來, 據說是在夏商周之時, 姓氏分而為二, 男子稱氏, 女子稱姓。 《通志·氏族略》有雲:"貴者有氏, 賤者有名無氏。 "

秦統一以後, 姓氏合二為一, 可姓氏還是貴者,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問"貴姓", 回便是"免貴姓……"。 看來在古代, 還是有身份的人, 才能說“免貴姓……”呢!

四、紈絝子弟

看影視劇, 總會有些調戲民女的“富二代”或“官二代”, 當時一般用“紈絝”來稱之。

因為在古代, 上身穿的叫"衣", 下身穿的叫"裳"。 可裳就類似於一種大裙子, 天氣冷了, 可不要灌風?於是, 為保暖, 富裕人家便在兩條小腿各套上長筒襪, 這種襪子叫"絝", 更有權勢的就用細滑的絲織品做襪子, 就叫"紈"。

五、金龜婿

“釣個金龜婿”又是怎麼來的呢?

這還與唐代官員的佩飾有關, 唐初規定, 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符、魚袋。 而魚符又以不同材質製成, "親王以金, 庶官以銅, 皆題其位、姓名。 "魚袋也是"三品以上飾以金, 五品以上飾以銀"。

所以這能佩戴“金龜婿”的一定是王孫公子, 古代的“鑽石王老五”啊。

六、拍馬屁

“拍馬屁”的說法有很多, 其一是說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 兩人牽馬相遇, 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 表示尊敬。

其二是講, 蒙古人愛馬, 所馬肥, 兩股必然隆起, 所以見到駿馬, 就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讚一番。

其三, 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 會拍拍馬屁股, 讓馬兒感到舒服, 這樣便能更好的馴服。

七、吹牛皮

說大話, 被稱之為“吹牛皮”?

據說是因為在古代宰羊時放完血, 屠夫便會在羊的腿上割開一個小口, 後嘴湊上去使勁往裡吹氣, 直到羊全身都膨脹起來, 然後用刀輕輕一拉, 皮就會自己裂開。

可牛皮大且堅韌, 是怎麼都不可能吹起來的, 能將牛皮吹起來, 不正是說了大話麼?

八、二百五

當年蘇秦說服六國聯合抗秦(史稱"六國封相")時, 在齊國被刺客殺了, 齊王就要抓拿刺客, 便特貼出告示, 聲稱蘇秦為大內奸, 刺殺蘇秦者賞金千兩。 結果告示一出, 立刻就有四個上鉤, 聲稱是自己所為。

齊王大怒:千兩黃金每人二百五, 這四個二百五也一併拉出去砍了。

九、犬子

據《史記》記載, 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即他的小名叫“犬子”。長大後可能是也覺得不好聽,便改了,也不讓人叫了。

後來司馬相如以賦成名,知道"犬子"的人也就多了,不少人還爭相效仿,在謙稱自家兒郎,就用上了"犬子"一詞。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即他的小名叫“犬子”。長大後可能是也覺得不好聽,便改了,也不讓人叫了。

後來司馬相如以賦成名,知道"犬子"的人也就多了,不少人還爭相效仿,在謙稱自家兒郎,就用上了"犬子"一詞。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