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申萬宏源:MSCI納入A股態度積極 初步望帶500億增量

事件:2017年3月23日, 明晟指數發佈2017年A股可能納入MSCI最新的框架方案。

MSCI可能納入A股方案框架的基礎較以往方案有較大改變, 互聯互通方案基礎上資本受到的限制更少, 可行性更強。 本次方案中MSCI將深港通和滬港通機制作為框架基礎, 不同於以往方案主要基於QFII和RQFII機制。 相較於QFII/RQFII方案, 總額度限制取消以後互聯互通方案受到配額限制的要求更少, 投資者資格無限制, 無額度限制省去眾多審批環節和時間成本, 投資便利程度明顯提升。 本次方案的可行性較強, 體現出MSCI將A股納入指數範圍的積極態度。

本次方案標的篩選標準中細節考量周到反映MSCI納入A股的深思熟慮。

新方案中對於MSCI中國指數中的A股範圍限制更合理, 將AH股中的A股剔除掉, 有效避免權重重複累計導致的風險敞口增加。

方案中納入個股數量降低, 但納入可行性更高;短期內A股增量資金有限, 初步納入有望帶來500億增量。 MSCI初次納入A股的個股數量由原來的448只變為169只, 納入股票數量減少, 納入MSCI中國指數權重由原來的3.7%降為1.7%。 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由原來的1%降至0.5%。 本次方案中個股的篩選標準都是經過MSCI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一方面納入個股數量降低, 指數風險相對易控, 另一方面符合MSCI循序漸進的納入思路。 若納入指數短期內A股增量資金有限, 初步納入有望帶來500億增量。

目前被動跟蹤MSCI全球指數體系的資金總量為9~10萬億美金左右, A股未來預計占0.1%;跟蹤新興市場指數的基金約1.5~1.7萬億美金, 未來初步納入的MSCI的A股佔據新興市場指數比例預計達到0.5%, 增量資金累計約525-595億人民幣左右。 第一步實現將A股納入MSCI, 對於真實資金的進入仍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MSCI會給客戶提供新舊兩個指數使用的過渡期), 因此短期的實質影響有限。

MSCI標的行業分佈方面, 金融、工業占比最高, 電信、公用事業、房地產和消費等占比相對前期方案有所提升, 可關注相關行業投資機會。

MSCI顧慮雖仍未有效解決, 但管理層對是否納入MSCI態度轉變, 加之A股市場致力於加強市場互聯互通, 雙方博弈色彩濃厚。 2016年MSCI以QFII政策和20%的月度贖回要求、交易性停牌和與A股相關金融產品設立等問題拒絕將A股納入MSCI指數,

此次, 以上3大問題均未得到有效解決, 但是相對前幾次而言, 管理層對於納入MSCI的態度已經有所轉變, 隨著滬倫通的開通, MSCI處於自身產品設置需求的考量, 博弈結果不確定性較強。 (1)MSCI納入A股顧慮仍較多, 表達委婉, 態度隱晦。 對於未來是否仍按照初步納入5%的比例納入A股, MSCI的態度出現動搖和不確定。 同時在表達方式上MSCI不同於以往直接提出A股市場仍存在諸多問題, 而是選擇以投資者調查為名義, 態度相對隱晦。 (2)管理層對於A股納入MSCI的態度已經有所轉變, 相對強硬的態度下讓步空間有限。 達沃斯會議上,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1)中國與MSCI在股指期貨上的觀點存在分歧,
中國並不急於加入MSCI指數;2)A股是否加入MSCI的指數對於中國來說“也不是這麼重要的事兒”, 因為國內市場其實也不缺流動性。 並表示, 中國不會為了加入而同意MSCI提出的超越中國市場發展階段的要求;3)中國在研究上海和倫敦股市的互聯互通;倫敦-上海股市聯通機制將側重於產品上市。

MSCI出於自身產品利益考量, 最終博弈結果仍存在不確定性。 中國作為新興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是投資者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內容, 投資A股成為不容忽視的需求, 市場中投資A股產品和管道相對稀缺, 目前國內致力於促進滬倫通開通, 即使未納入MSCI指數, 全球投資者配置A股的管道和產品也將越來越豐富, 屆時MSCI即使後續發力可能也會處於相對劣勢,

由此出於自身產品需求考量, 最終博弈結果仍存在不確定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