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不懼資金面收緊 私募機構活躍度上升

近期多城市的地產調控收緊, 多項金融去杠杆舉措出臺, 週邊資金面也出現季末月末緊繃的情況, 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A股的空頭情緒。 不過, 跟股市外部條件有所收緊逆反的是, 公私募機構的活躍程度近期明顯提升, 與前期相比, 這些機構對週邊環境短期變化相對淡然, 從更能把握的微觀確定性投資機會入手, 尋找和握緊優質籌碼。

上證報記者瞭解到, 多個知名私募近期馬不停蹄地在資金密集的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地開展產品定向推介, 這些機構都在此前市場異常波動中顯示出成熟、出眾、靈活的操作經驗和技術,

擁有相當強的資金動員能力。

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 上周共有147只私募產品發行。 其中股票策略產品占比25%, 管理期貨策略產品占比5.11%, 未列明具體策略的產品占比44.6%, 事件驅動(愛基,淨值,資訊)策略產品占比5%, 債券策略產品占比6.25%, 組合基金策略產品占比2.52%, 複合策略產品占比9.6%。

在這些私募看來, 包括地產調控在內的週邊收緊, 或導致短期經濟資料波動, 但在“去產能、控風險”的背景下, 經濟無失速之虞, 下半年重要會議開啟的改革黃金時間視窗值得把握。 近期神華590億元現金分紅預案、長江電力(600900,買入)舉牌國投電力(600886,買入)等績優藍籌的“大動作”, 有望再度引發資金對低估值高分紅藍籌股和國企混改股的高度關注,

從而基本封殺了股指大幅下行的空間。

正如芒格所說:“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 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 ”在經濟系統性風險整體可控的情況下, 強調自下而上的草根調研, 關注細分領域的陰晴變幻, 把握企業階段性向好機會, 正成為越來越多欲有所作為的私募的共識。 他們摒棄了在成長、藍籌風格偏好上的糾結, 嚴格執行“誰有業績、誰有前途就買誰”的操作思路。

成長板塊經過長達一年多的下探, 原本高企的估值泡沫已在很大程度上擠出, 部分業績超預期的成長股迎來較好的買點。 機構投資者敏感地注意到了這一情況, 並迅速行動起來。 近期部分蘋果產業鏈、環保、積體電路的個股堅定創出新高,

即是明證。

不過應該提醒的是, 近日海虹控股(000503,買入)等個股再度放量快速下殺, 顯示在流動性偏緊的背景下, 業績達不到預期的成長股仍有較強殺傷力, 類似的風險不得不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