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瑞華連發4函主動“排雷”仍難脫干係

深陷*ST昆機(600806,買入)涉嫌財務違規危機中的瑞華, 正面臨更大考驗。 瑞華主動“排雷”*ST昆機後, 其歷史審計是否勤勉盡責仍備受質疑。 在“前任”審計機構已經提示上市公司內控有重大缺陷的情況下, 瑞華在2015年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 認為*ST昆機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 截至今年2月, 瑞華共為389家上市公司提供審計和驗資服務。 2月20日, 證監會暫停瑞華承接新證券業務後, 已經確定對其不予續聘或持觀望態度的有信捷電氣(603416,買入)、歌力思(603808,買入)等約10家上市公司;明確表示續聘的,

有得潤電子(002055,買入)、西藏藥業(600211,買入)等。

去年10月份, 中注協發佈的《2016年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資訊》中, 瑞華名列第二, 其處罰和懲戒指標應減分值也是前十大中最多的。 在諸多懲罰措施和涉嫌違規事件影響下, 瑞華的客戶能否保住還是未知數。

瑞華連發4封溝通函

3月23日, 深陷涉嫌財務違規漩渦的*ST昆機披露整個事件的發現過程。

2月27日~3月9日, 瑞華連續向*ST昆機發出4封溝通函, 瑞華先是認為年度審計報告存在不確定性。 緊接著, 瑞華髮函稱審計工作計畫及需昆機提供資料時間。 隨後, 瑞華認為執行存貨審計程式範圍受到限制, 預計對審計報告產生影響。 最後, 瑞華髮了一封註冊會計師與治理層的溝通函,

將所涉及的部分問題告知公司審計委員會。

瑞華審計發現問題後, *ST昆機先是自查, 然後“自曝”公司2013~ 2015年以往年度存貨、收入及費用事項存在涉嫌財務違規問題。 這也意味著, 瑞華在歷史審計中也存在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告發現, 瑞華發現公司財務問題, 似乎晚了一些。 早在2015年接手*ST昆機審計時, “前任”畢馬威就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提示, *ST昆機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缺乏充分溝通”, “可能對財務報表中的存貨”等產生“重大影響”。 瑞華簽字會計師在2015年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認為, 公司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司法會計鑒定人范偉紅向記者表示,

根據證券法等相關規定, 證券仲介服務機構為上市公司製作、出具的審計報告等資料應當勤勉盡責。

大量客戶是否續簽尚未定

3月20日, 證監會責令瑞華暫停承接新證券業務。 根據財政部與證監會的通知, 瑞華自今年1月6日~3月6日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 並被責令限期完成整改。 如今, 兩個月的整改期結束不久, 在監管層意見尚未公佈的情況下, 瑞華又遇到*ST昆機涉嫌財務違規的事情。 該事件是否影響其整改結果尚屬未知數。

瑞華官網公佈的資料顯示, 截至今年2月, 瑞華共為389家上市公司提供審計和驗資服務。 目前, 已經確定對其不予續聘或持觀望態度的有信捷電氣、歌力思、尚榮醫療(002551,買入)、北方國際(000065,買入)等約10家公司;明確表示續聘的,

有得潤電子、西藏藥業等公司。 此外, 還有數十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選擇了解約。

一家與瑞華合作的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公司與瑞華長期合作, 不在財政部處罰中的“新業務”範疇之內, 因此續期不違反規定。 此前瑞華對外也稱, 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 不包括連續多年續聘的業務。

對於瑞華的審計品質, 該人士表示, 瑞華內部是分團隊的, 公司從IPO 開始就用的國富浩華, 此後與中瑞合併, 服務團隊還是這一個, 對於他們的水準和審慎也是比較放心。 他還告訴記者, 如果*ST昆機事件不進一步惡化, 公司或許還會續聘瑞華, 但目前相關會議尚未召開。

需要指出的是, 雖然“老業務”不在暫停範圍內,

但多家老主顧仍對瑞華不予續聘。 典型案例便是北方國際, 其從2001年便開始聘請瑞華前身——中瑞華恒信會計師事務所國際, 走向國際化道路。 當時, 它的業務收入達7億元, 擁有上千名會計師。 2013年與國富浩華合併後, 瑞華正式誕生。 幾年發展後坐實本土霸主地位, 2016年以40億元的國內營收, 傲視國際“四大所”中的三所, 守住本土第二, 僅次於普華永道。 如今, 牽涉*ST昆機財務違規或將成為其衛冕的絆腳石。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 多年前在評論安然財務造假事件時, 時任中瑞華所長的顧仁榮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 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參與造假, 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上了賊船”。 一家事務所從一家公司股份制改造起就為其擔任審計, 即使後來發現了以前的問題也難以否定自己;另一方面是監管部門對註冊會計師(的意見)沒有引起重視。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上市公司是審計機構的客戶,由於審計市場競爭激烈,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堅持原則的合夥人反而沒有生意。”他指出,此類事件的根源還在於制度設計上,要明確“審計機構到底該為誰服務?”這個問題。

劉俊海的建議是,在制度設計上,不妨嘗試把企業聘請審計機構的費用轉給一個由上市公司協會與會計師協會監管的銀行託管帳戶,讓“審計機構不要反過來被上市公司審計”。同時加重懲治力度,讓失信成本高於守信成本。“審計機構,服務的物件最終應該是投資者。”(實習生肖達明也有貢獻)

即使後來發現了以前的問題也難以否定自己;另一方面是監管部門對註冊會計師(的意見)沒有引起重視。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上市公司是審計機構的客戶,由於審計市場競爭激烈,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堅持原則的合夥人反而沒有生意。”他指出,此類事件的根源還在於制度設計上,要明確“審計機構到底該為誰服務?”這個問題。

劉俊海的建議是,在制度設計上,不妨嘗試把企業聘請審計機構的費用轉給一個由上市公司協會與會計師協會監管的銀行託管帳戶,讓“審計機構不要反過來被上市公司審計”。同時加重懲治力度,讓失信成本高於守信成本。“審計機構,服務的物件最終應該是投資者。”(實習生肖達明也有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