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熱貢:在這片藝術浸染的土地上

青海新聞網訊 這是一片被藝術浸染過的土地。

地處青海、四川、甘肅三省交界處的黃南藏族自治州隆務河谷, 形成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歎為觀止的熱貢文化藝術,

它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藝術中的一支瑰麗奇葩。

2008年8月, 文化部批准設立了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這是我國繼閩南、徽州之後設立的第三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整個文化生態保護區面積1.2萬平方公里, 保護範圍以同仁縣隆務河流域為核心, 輻射尖紮、澤庫和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是中國第一個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設立, 是文化中國建設在青藏高原乃至整個中國西部濃墨重彩的一筆, 顯現出熱貢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 使身處高原的青海人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激勵著每一位文化藝術工作者用高度的文化自覺,

保護、傳承、發展好傳統文化, 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並由此激發出強大的內生動力, 來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創新、超越與發展。

1.金色谷地, 文化生態資源得天獨厚。

熱貢文化由生活在隆務河流域的藏、漢、土、回、蒙古等民族共同創造, 包括唐卡、壁畫、雕塑、堆繡、藏戲、於菟及傳統曲藝、民間傳說、民間歌舞、藏傳佛教文化、民俗風情、建築形態等。 熱貢文化與昆侖文化、三江源文化、河湟文化共同構成了青海文化的四大體系, 是黃河流域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年, 省上成立了青海省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 專題研究和解決保護區建設的重大問題。 2010年2月, 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理委員會批准成立, 高規格編制了《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

國家文化部投資7000多萬元非遺保護資金, 省、州政府籌資5000多萬元用於保護區建設。 組織開展非遺專案搶救性保護, 從歷史淵源、學術價值、傳承規律等方面加強熱貢文化的研究, 出版發行《神秘的熱貢文化》、《熱貢藝術》等20多種理論研究書籍。

批准設立非遺傳習中心28個, 每年培訓熱貢藝人超過1500余人次。 分別在青海民族大學、黃南州職業技術學校和同仁縣部分中小學開設熱貢藝術專業和課程, 通過學校教育的方式, 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 設立文化發展基金, 投資1.2億元興建了熱貢藝術博物館, 進一步加強了熱貢藝術的保護、傳承、展示、宣傳工作。

目前, “熱貢藝術”“熱貢六月會”“黃南藏戲”“土族於菟”“澤庫和日寺石刻技藝”“同仁刻板印刷技藝”等已先後被列入國家非遺代表性專案名錄,

其中“熱貢藝術”和“藏戲”還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填補了青海無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空白。

到2016年底, 活躍在文化生態區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共有13名, 省級非遺傳承人達22名, 州級非遺傳承人達59名。 其中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6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9名、民間工藝大師16名、民間工藝師72名, 逐步形成了在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之內的非遺保護傳承人才隊伍。 青海省及黃南州抓住天時、地理、人和, 將熱貢文化資源優勢合理轉化為經濟優勢。

2013年, 規劃投資7.7億元的熱貢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啟動。

園區分為文化展示區、藝術創作區、商業休閒區三大區, 目前正逐步建設實施。 目前, 按照項目規劃, 園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全部完成, 建築面積達11340平方米的熱貢文化藝術創作銷售基地主體工程建成, 熱貢文化廣場、熱貢藝術會展中心、民俗演藝廣場等專案正在實施當中。

在同仁縣吾屯下莊, 432戶村民就以土地入股、集體投資和村民自籌等方式投入園區1億多元, 打造集創作、展示、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熱貢藝術傳習創作銷售基地。 整個熱貢藝術生產性保護發展呈現出繁榮景象。

2.金色谷地, 春潮湧動。

在保護傳承發展熱貢文化過程中, 政府統一規劃、積極做好熱貢藝術生產性保護方面的引導, 培育扶持了一批文化企業和熱貢藝人, 成為帶動熱貢文化產業發展的龍頭。

2006年,國家級非遺專案熱貢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娘本率先投資400萬元,在吾屯村建立了熱貢畫院,招收學生,培訓唐卡繪製,並承辦與熱貢文化相關的各種交流活動。

2013年,紮西尖措、曲智兩兄弟創建了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的龍樹畫院,近年來培養出320多名畫師,除了周邊村莊貧困農牧戶的孩子之外,還有不少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學徒。吾屯村非遺傳承人尕藏以熱貢神筆唐卡藝術有限公司為依託,每年都組織120多名當地藝人走出去,到四川、甘肅、山西等地從事唐卡、彩繪、泥塑等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帶頭致富人。現在,他帶出去的農民工每人每年平均收入在5萬元以上,在帶動當地群眾增收的同時,還培養了有一技之長、能專門從事文化產業的農民工520多人。

通過培育和扶持,熱貢藝術中的唐卡、堆繡、雕塑、石刻等品類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近幾年,黃南州熱貢民族文化宮職業培訓學校累計投入600多萬元,每年招收貧困家庭孩子學習唐卡繪畫,學生通過學習繪畫技藝,正在改變著自己的人生和命運。

年都乎鄉尕沙日村多年從事石雕技藝的先巴加和專門從事泥塑工藝的尕藏才讓,都是當地有名的工藝大師。他們憑藉自身的技藝,不但自己發家致富,而且投資開工廠,以產業化的方式,帶動周邊農牧民通過熱貢文化產業脫貧致富。尕藏才讓組建了以泥塑、銅雕為主的黃南尕藏熱貢文化有限公司,現有員工100多人。熱貢文化代表性傳承人西合道、鬥尕、更登達傑、阿吾、仁青加、羅藏旦巴、夏吾角、桓貢、紮西尖措等,都以各自的經營方式,培養熱貢文化人才,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為熱貢藝術的保護、傳承、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目前,黃南州通過“傳、幫、帶”,培養了大量唐卡、堆繡、木雕、石刻、“六月會”等非遺人才,黃南州涉及熱貢藝術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從業人員增加至20000餘人,在加強非遺保護、傳承技藝、拓寬就業管道、增加非農收入、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到2016年12月,全州文化產業經營戶達320家,文化從業人員達3萬余人,文化產業收入達6.5億元。

3.金色谷地,品牌興起。

目前,黃南州以發展壯大文化企業、培育創新文化品牌和建設運行展示平臺為主要內容,加快經營性文化產業發展,推動形成了以熱貢文化展示、熱貢藝術品銷售、藏戲表演、民族餐飲等為主要內容的“熱貢文化品牌”。

通過舉辦唐卡藝術品博覽會、熱貢藝術節,組團參加在北京、天津、上海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以及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奧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一些大型展會,拓展宣傳空間,提升熱貢文化品牌效應,推動熱貢文化的產業化、市場化。

目前,熱貢畫院、青海仁俊熱貢藝術有限責任公司、龍樹畫苑、石源石材工藝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已走出了青海,在內地和國外已有一定的美譽度,發揮出了龍頭企業的作用。還有一批小微文化企業在國家文化部、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的大力支持下,已經逐步發展壯大,完成了從“家庭作坊式”到現代文化企業的華麗轉身,在青海省文化產業市場中佔有了一定的份額。

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青海省內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最為集中的地區,是文化旅遊資源的富礦區。巧合的是,它正好位於蘭州——西寧經濟區和“大九寨”旅遊經濟圈的過渡地帶,是青海省連接西南大市場的戰略通道,國家已將黃南州納入到國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核心區域進行重點扶持。

目前,西寧至同仁高速公路已經開通。即將開工建設的西寧至成都鐵路將從黃南經過。有利的區位和交通網絡,將會產生明顯的“通道經濟”效益,促進保護區內的經濟、文化、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4.金色的谷地,金色的暢想。

在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下,熱貢文化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重要歷史機遇,目前,省、州、縣都出臺了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意見及具體措施,全州上下形成了共識,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勁頭十足。

“十三五”期間,黃南州確定文化建設投資力爭達到30億元,以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為統領,以“五大基地”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以坎布拉景區為核心,建設坎布拉生態旅遊文化保護體驗基地;以同仁縣熱貢文化產業園區為抓手,建設同仁熱貢藝術傳承發展基地;以澤曲、優幹寧鎮為中心,建設河澤遊牧文化示範基地,加快實施昂拉千戶莊園紅色文化旅遊綜合開發專案,努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結合沿黃特色城鎮發展,加快遊客服務中心、體育場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加大旅遊要素市場的培育力度,著力打造沿黃高原休閒養生基地。

黃南州正在依託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建設,大力推動熱貢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構建熱貢文化產業集聚區。著力打造五彩神箭、熱貢唐卡、澤庫石刻、河南那達慕等品牌,形成“一區四品”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把文化產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延續城鎮、鄉村歷史文脈,承載文化記憶,建設有文化印記、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特色文化名城、特色小鎮和傳統村落。

黃南州還全力推進同仁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著力打造文化一條街、唐卡一條街、藏餐一條街等具有鮮明主題的文化商貿旅遊購物街區;辦好唐卡博覽會、文化旅遊節、那達慕盛會、熱貢六月會、五彩神箭國際邀請賽等品牌節慶活動,不斷拓展文化市場,拓寬就業管道,把特色文化產業打造成富民興州的支柱產業。積極打造10個年產值超過一千萬元的文化龍頭企業,100個產值超過一百萬元的文化中小企業,形成具有黃南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實現全州文化產業人數按年均20%的增長率增長,到2020年文化產業收入達到12.6億元。擴大資源優勢,進一步把熱貢文化產業做大做強,促進農牧民脫貧致富,真正做到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積極推動黃南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成為帶動熱貢文化產業發展的龍頭。

2006年,國家級非遺專案熱貢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娘本率先投資400萬元,在吾屯村建立了熱貢畫院,招收學生,培訓唐卡繪製,並承辦與熱貢文化相關的各種交流活動。

2013年,紮西尖措、曲智兩兄弟創建了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的龍樹畫院,近年來培養出320多名畫師,除了周邊村莊貧困農牧戶的孩子之外,還有不少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學徒。吾屯村非遺傳承人尕藏以熱貢神筆唐卡藝術有限公司為依託,每年都組織120多名當地藝人走出去,到四川、甘肅、山西等地從事唐卡、彩繪、泥塑等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帶頭致富人。現在,他帶出去的農民工每人每年平均收入在5萬元以上,在帶動當地群眾增收的同時,還培養了有一技之長、能專門從事文化產業的農民工520多人。

通過培育和扶持,熱貢藝術中的唐卡、堆繡、雕塑、石刻等品類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近幾年,黃南州熱貢民族文化宮職業培訓學校累計投入600多萬元,每年招收貧困家庭孩子學習唐卡繪畫,學生通過學習繪畫技藝,正在改變著自己的人生和命運。

年都乎鄉尕沙日村多年從事石雕技藝的先巴加和專門從事泥塑工藝的尕藏才讓,都是當地有名的工藝大師。他們憑藉自身的技藝,不但自己發家致富,而且投資開工廠,以產業化的方式,帶動周邊農牧民通過熱貢文化產業脫貧致富。尕藏才讓組建了以泥塑、銅雕為主的黃南尕藏熱貢文化有限公司,現有員工100多人。熱貢文化代表性傳承人西合道、鬥尕、更登達傑、阿吾、仁青加、羅藏旦巴、夏吾角、桓貢、紮西尖措等,都以各自的經營方式,培養熱貢文化人才,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為熱貢藝術的保護、傳承、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目前,黃南州通過“傳、幫、帶”,培養了大量唐卡、堆繡、木雕、石刻、“六月會”等非遺人才,黃南州涉及熱貢藝術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從業人員增加至20000餘人,在加強非遺保護、傳承技藝、拓寬就業管道、增加非農收入、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到2016年12月,全州文化產業經營戶達320家,文化從業人員達3萬余人,文化產業收入達6.5億元。

3.金色谷地,品牌興起。

目前,黃南州以發展壯大文化企業、培育創新文化品牌和建設運行展示平臺為主要內容,加快經營性文化產業發展,推動形成了以熱貢文化展示、熱貢藝術品銷售、藏戲表演、民族餐飲等為主要內容的“熱貢文化品牌”。

通過舉辦唐卡藝術品博覽會、熱貢藝術節,組團參加在北京、天津、上海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以及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奧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一些大型展會,拓展宣傳空間,提升熱貢文化品牌效應,推動熱貢文化的產業化、市場化。

目前,熱貢畫院、青海仁俊熱貢藝術有限責任公司、龍樹畫苑、石源石材工藝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已走出了青海,在內地和國外已有一定的美譽度,發揮出了龍頭企業的作用。還有一批小微文化企業在國家文化部、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的大力支持下,已經逐步發展壯大,完成了從“家庭作坊式”到現代文化企業的華麗轉身,在青海省文化產業市場中佔有了一定的份額。

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青海省內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最為集中的地區,是文化旅遊資源的富礦區。巧合的是,它正好位於蘭州——西寧經濟區和“大九寨”旅遊經濟圈的過渡地帶,是青海省連接西南大市場的戰略通道,國家已將黃南州納入到國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核心區域進行重點扶持。

目前,西寧至同仁高速公路已經開通。即將開工建設的西寧至成都鐵路將從黃南經過。有利的區位和交通網絡,將會產生明顯的“通道經濟”效益,促進保護區內的經濟、文化、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4.金色的谷地,金色的暢想。

在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下,熱貢文化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重要歷史機遇,目前,省、州、縣都出臺了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意見及具體措施,全州上下形成了共識,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勁頭十足。

“十三五”期間,黃南州確定文化建設投資力爭達到30億元,以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為統領,以“五大基地”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以坎布拉景區為核心,建設坎布拉生態旅遊文化保護體驗基地;以同仁縣熱貢文化產業園區為抓手,建設同仁熱貢藝術傳承發展基地;以澤曲、優幹寧鎮為中心,建設河澤遊牧文化示範基地,加快實施昂拉千戶莊園紅色文化旅遊綜合開發專案,努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結合沿黃特色城鎮發展,加快遊客服務中心、體育場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加大旅遊要素市場的培育力度,著力打造沿黃高原休閒養生基地。

黃南州正在依託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建設,大力推動熱貢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構建熱貢文化產業集聚區。著力打造五彩神箭、熱貢唐卡、澤庫石刻、河南那達慕等品牌,形成“一區四品”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把文化產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延續城鎮、鄉村歷史文脈,承載文化記憶,建設有文化印記、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特色文化名城、特色小鎮和傳統村落。

黃南州還全力推進同仁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著力打造文化一條街、唐卡一條街、藏餐一條街等具有鮮明主題的文化商貿旅遊購物街區;辦好唐卡博覽會、文化旅遊節、那達慕盛會、熱貢六月會、五彩神箭國際邀請賽等品牌節慶活動,不斷拓展文化市場,拓寬就業管道,把特色文化產業打造成富民興州的支柱產業。積極打造10個年產值超過一千萬元的文化龍頭企業,100個產值超過一百萬元的文化中小企業,形成具有黃南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實現全州文化產業人數按年均20%的增長率增長,到2020年文化產業收入達到12.6億元。擴大資源優勢,進一步把熱貢文化產業做大做強,促進農牧民脫貧致富,真正做到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積極推動黃南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