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屈原到底飄零到長沙嗎?

屈原到底飄零到長沙嗎?

奉榮梅

湖南史稱“屈賈之鄉”, 是因歷史上兩位貶謫流放湖湘的文學巨擘屈原、賈誼, 他們的文學高峰是在湖南凸現的, 楚辭漢賦, 遺風遠播。

1——

在嶽麓書院禦書樓後面有座白牆青瓦的小院落, 即為湘人祭祀屈原的屈子祠, 建於2006年。 立于屈子祠的門牆, 就有種思接千載的感覺。

老屈子祠遺址在湖南大學知新村, 與賈太傅為鄰, 1988年還被列為長沙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是當時主體和建築已經拆毀。 當年, 到岳麓山登高時, 我曾路過屈子祠剩餘的殘破右廂房, 但已是無物可憑弔……據說,

不久之後, 一點殘存也被拆毀殆盡。

清長沙知府張翽 《建屈子祠記》中說, 屈子祠建于嘉慶元年(1796)。 還有一說是建於更早的乾隆年間, 因為《岳麓續志▪雜記》中也有記載, 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的羅典在書院東北主持修建屈子祠, 後改名三閭大夫祠, 奉祀屈原, 先後附北宋理學鼻祖周敦頤、漢大夫司馬遷木主。 嘉靖時期的山長歐陽厚均複名屈子祠。 屈子祠舊址於1938年被日機炸毀。

楚臣余恨到江村,

一徑荒蕪晝掩門。

遺構山川仍故國,

滿庭蘭芷黯歸魂。

驚鴉墮葉隨高下,

暮嶺孤雲自吐吞。

亂後樓臺知幾在,

壞牆銷盡舊題痕。

——《岳麓山屈子祠》

這是晚清大臣郭嵩燾弔祭屈原詩作。 屈子祠內遺存一通長沙知府嘉慶二年撰書的“清醒萬古碑”, 刻寫著修建三閭大夫祠記,

顯示屈子祠當時規模巍然:五個院落, 依山傍江, 三千平方, 額枋彩繪, 格扇古雅……“何處招魂, 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 湘流應識九歌心。 ”清嘉慶年間刑部侍郎秦瀛所撰對聯, 曾懸掛在原祠門前, 香草、湘水、九歌、招魂, 對聯涵括了對屈原的人品與文品的稱頌和憑弔。

屈子祠舊址於1938年被日機炸毀。 一個建築實體可能會被罪惡的炮彈摧毀, 但是千百年來, 屈子的精神節氣與文脈不會被截斷, 就像嶽麓山下的湘水一樣, 濤濤北去。

2——

西元前296年, 屈原緣定南楚大地。 在楚襄王三年, 他被免虢去了三閭大夫之職, 流放江南, 從楚都鄂城出發, 乘舟沿長江入洞庭。 他沒想到, 從此18年間他就在湖湘山水間流離, 並魂歸於汨羅江,

使得汨羅江的龍舟和鼓點, 響徹了千餘年, 響遍了世界。

這種流放的生活, 居無定所, 前路漫漫。 我曾在清《廣湖南考古略》中讀到一個詞條“屈原宅”:“在城東。 今為太平寺。 屈原被逐寓此。 新牆相公嶺, 系十三都地, 有三閭大夫廟。 廟地即太平寺故址。 ”屈原在洞庭湖中君山也停駐一段時間。 君山原名湘山, 又名洞庭山, 因為屈原後來在《九歌》中把葬於此的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稱為湘君和湘夫人, 後人才改名為君山。

在這個奇巧幽古的島上, 神話傳說和古跡諸多, 其中二妃墓、朗吟亭等是早於屈原時代的傳說遺跡。 朗吟亭因呂洞賓“朗吟飛洞庭湖”的詩句而得名, 是傳說中呂洞賓在君山觀洞庭湖美景、把酒談笑之地。 島上古木森森,

竹影參差, 二妃墓四周, 被簇簇斑竹守護著, 斑竹是娥皇女英多情的淚澆灌而成的, 守護著千年不老的愛情。 君山銀針茶就躲在滿目綠色裡, 是洞庭的雨霧滋生的天香。 兩千多年前的屈原, 晨昏之中, 足跡踏遍這神仙洞府之地, 賞奇花異草, 觀洞庭波湧, 賞漁歌秋月, 望鳥飛豚鳧, 將一島的香花異草攬入懷中, 鑲嵌在筆下的詩行裡。

3——

據說, 屈原在長沙也住過了兩年, 但是, 他的蹤跡在各種方志中卻難覓詳盡的記載。 然而, 也可以揣想, 像他這樣的一個流放詩人, 一定會在湘江、嶽麓山等古老的勝地留下印痕, 只是湮沒在歷史和兵燹的帷幕後面罷了?

在屈原離開長沙一千多年後, 岳麓山邊才創建祭祀他的屈子祠, 那裡展示的想必也是後人想像的他的蹤跡和弔祭的詩文罷了。

以致, 郭嵩燾去祭拜時, 只有壞牆遺構的荒蕪和黯然。 我等在屈子身後的兩千多年, 也只能在簇新的屋簷下, 遙想當年三閭大夫對長沙的惦念。

“滔滔孟夏兮, 草木莽莽, 傷懷永哀兮, 汩徂南土”, “亂曰:浩浩沅湘, 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 道遠忽兮”。 屈原作《懷沙》, 是在投汨羅江之前。 汨羅江距長沙不過80餘公里, 據說, 屈原晚年就在長沙、汨羅一帶飄零。 他至死對長沙縈懷不已, 是因為這是楚的祖先創業壯大的根據地, 江南的重要據點。

楚的祖先熊繹于西周初年在江漢始建楚國, 春秋時期開始對湖南擴張, 兵分東西兩路南下。 其中東路橫掃洞庭湖以南, 沿著河港水網在汨羅、岳陽一代建立重要的軍事據點, 在春秋後期入據長沙地區,屯聚糧草,駐紮軍隊,長沙就成為了楚國往南以及東南邊陲的重要據點。

長沙寧鄉,也是屈原的政敵上官大夫靳尚的封地,這在地方誌中有記載,靳尚曾被楚懷王封于寧鄉。傳說,甯鄉的靳江就是因為靳尚而得名,朱石鄉靳江橋附近相傳有靳尚故居遺址,名“大夫第”,後改稱“大湖塘”。麻山羅田村至今存有靳尚墓,墓邊有“上官丘”, 靳江流經靳尚墓。靳尚嫉恨屈原得楚懷王的重用,與懷王的寵妃鄭袖狼狽為奸,合謀進讒忠臣,陷害屈原,留下千古駡名。

“人去幾千年,荒墳靳江邊。江邊一楊柳,系吊屈原船。”清乾隆舉人、甯鄉玉山書院山長周在熾有詩《過靳尚墓》。在楚南重鎮,在“屈賈之鄉”,只一脈溪水,還刻下當年的印記,在文人騷客的筆墨裡提到陷害忠良靳尚的,也是反襯出對忠臣的憑弔。

在春秋後期入據長沙地區,屯聚糧草,駐紮軍隊,長沙就成為了楚國往南以及東南邊陲的重要據點。

長沙寧鄉,也是屈原的政敵上官大夫靳尚的封地,這在地方誌中有記載,靳尚曾被楚懷王封于寧鄉。傳說,甯鄉的靳江就是因為靳尚而得名,朱石鄉靳江橋附近相傳有靳尚故居遺址,名“大夫第”,後改稱“大湖塘”。麻山羅田村至今存有靳尚墓,墓邊有“上官丘”, 靳江流經靳尚墓。靳尚嫉恨屈原得楚懷王的重用,與懷王的寵妃鄭袖狼狽為奸,合謀進讒忠臣,陷害屈原,留下千古駡名。

“人去幾千年,荒墳靳江邊。江邊一楊柳,系吊屈原船。”清乾隆舉人、甯鄉玉山書院山長周在熾有詩《過靳尚墓》。在楚南重鎮,在“屈賈之鄉”,只一脈溪水,還刻下當年的印記,在文人騷客的筆墨裡提到陷害忠良靳尚的,也是反襯出對忠臣的憑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