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新能源的角力賽,比亞迪為何輸給特斯拉

文|曾志恒

有人說, 如果特斯拉是電動汽車領域的“蘋果”, 那麼比亞迪就是“華為”。


一提到新能源車, 我們總會條件反射板想起國外的特斯拉, 還有國內的比亞迪。 在電動車領域, 特斯拉無疑是全球領先的, 而在我們大中華, 比亞迪的電動車明顯也在力爭上游。

比亞迪, 一個以高科技標榜自己的車企, 曾經立志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汽車企業;特斯拉, 作為全球電動車中最為耀眼的明星, 號稱要成為普通汽車的終結者。 然而, 幾年下來, 在電動車領域, 特斯拉和比亞迪的發展差距慢慢拉開了。


論身世,

特斯拉似乎更有先天優勢, 出身于繁華的資本發達科技領先的美國, 廣受資本和市場的熱烈歡迎。 而比亞迪則向一個鳳凰男, 靠著自身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論科技, 論名氣明顯不能與特斯拉一較高下。


那麼, 是什麼因素導致比亞迪與特斯拉的差距?

特斯拉自誕生後就是以高端電動汽車定位自己, 第一批車Roadster定了高達11萬美元的售價, 這個價格一度超過了市場主流的普通中級轎車, 甚至直逼BBA等豪華品牌的的價格區間。 在中國, MODEL S起步價為64萬元人民幣, 64萬, 可以買到奧迪A6/寶馬5系的高配。 自特斯拉的產品投入市場後, 無不用它的售價在告訴全世界, 它就是豪華品牌, 它就是那麼任性!

而比亞迪,明顯和特斯拉走著相反的方向。比亞迪人應該永遠不會忘記一輛車,那就是比亞迪F3,這是數年前比亞迪推出主打產品,售價只有5萬元,也就是這款F3曾經實現月銷量突破4萬,創造了當時中國家轎單月銷量的記錄。因此,比亞迪在低端車型的開發中嘗到了甜頭,並且上了癮。但是,低端產品的熱銷是一把雙刃劍,雖然短期內會帶來可觀的利潤,但是長期下來會侵蝕自身的品牌形象,以至於人們一想起比亞迪,自不然腦子裡就會浮現低端,廉價等標籤。這種標籤一旦被加上,就不容易摘除,這種後果也是比亞迪新能源出師不利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在品牌力上,比亞迪已經顯然落後於特斯拉。在高端電動車市場上,特斯拉遊刃有餘,在以後相對低端的的市場,特斯拉只會更加暢通無阻,且看接下來MODEL 3的市場表現。而比亞迪,深耕多年低端市場後,想借一頂新能源的帽子就混入高端“人群”,是極其不容易的!花個大幾十萬買輛比亞迪電動車,估計多數人不願意。因此,我們看到,比亞迪推出的電動車售價上相對特斯拉會低不止一個檔次,這樣就會存在一個問題,產品賣不了好價錢,企業利潤低,研發新產品的資金就不充裕,新產品沒有競爭力……如此惡性循環。

當然,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差距不僅是品牌定位上,還有就是產品的硬實力。特斯拉要做高端,當然不能只靠口號。其實,在產品品質方面,特斯拉是相當嚴苛的。在用料、工藝和安全性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花巨額資金與全球領先的零部件廠商合作,使得產品品質起步就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反觀比亞迪,這方面劣勢就很明顯,比亞迪主張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雖然我們提倡自主創新,但不得不承認,這些自家系統內自配的零部件,在品質管控方面和全球水準的專業化廠商有著明顯差距,這直接導致一個問題,比亞迪產品可能做到了不錯的性能,也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各項汽車參數,但是在品質品控這一塊可能會有諸多問題。

顯然,比亞迪暫時還沒有挑戰特斯拉的資本。不過,在新能源的角逐賽上,此時還遠遠沒到終點,肩負民族工業振興重任的比亞迪,願你不卑不亢,走的更遠!

而比亞迪,明顯和特斯拉走著相反的方向。比亞迪人應該永遠不會忘記一輛車,那就是比亞迪F3,這是數年前比亞迪推出主打產品,售價只有5萬元,也就是這款F3曾經實現月銷量突破4萬,創造了當時中國家轎單月銷量的記錄。因此,比亞迪在低端車型的開發中嘗到了甜頭,並且上了癮。但是,低端產品的熱銷是一把雙刃劍,雖然短期內會帶來可觀的利潤,但是長期下來會侵蝕自身的品牌形象,以至於人們一想起比亞迪,自不然腦子裡就會浮現低端,廉價等標籤。這種標籤一旦被加上,就不容易摘除,這種後果也是比亞迪新能源出師不利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在品牌力上,比亞迪已經顯然落後於特斯拉。在高端電動車市場上,特斯拉遊刃有餘,在以後相對低端的的市場,特斯拉只會更加暢通無阻,且看接下來MODEL 3的市場表現。而比亞迪,深耕多年低端市場後,想借一頂新能源的帽子就混入高端“人群”,是極其不容易的!花個大幾十萬買輛比亞迪電動車,估計多數人不願意。因此,我們看到,比亞迪推出的電動車售價上相對特斯拉會低不止一個檔次,這樣就會存在一個問題,產品賣不了好價錢,企業利潤低,研發新產品的資金就不充裕,新產品沒有競爭力……如此惡性循環。

當然,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差距不僅是品牌定位上,還有就是產品的硬實力。特斯拉要做高端,當然不能只靠口號。其實,在產品品質方面,特斯拉是相當嚴苛的。在用料、工藝和安全性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花巨額資金與全球領先的零部件廠商合作,使得產品品質起步就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反觀比亞迪,這方面劣勢就很明顯,比亞迪主張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雖然我們提倡自主創新,但不得不承認,這些自家系統內自配的零部件,在品質管控方面和全球水準的專業化廠商有著明顯差距,這直接導致一個問題,比亞迪產品可能做到了不錯的性能,也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各項汽車參數,但是在品質品控這一塊可能會有諸多問題。

顯然,比亞迪暫時還沒有挑戰特斯拉的資本。不過,在新能源的角逐賽上,此時還遠遠沒到終點,肩負民族工業振興重任的比亞迪,願你不卑不亢,走的更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