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源協和遭遇高管集體離職潮 千億市值漸行漸遠

中源協和近日發公告稱公司副董事長王輝、公司財務總監韓月娥相繼辭去上市公司職務, 這爆炸性的消息不禁讓這家飽受爭議的上市公司再度被推至風口浪尖。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該公司今年以來連續5位高管辭職?這家曾經在A股風生水起的上市公司在經歷了歷史罕見的連續三次重組失敗之後, 又迎來了一波高管的離職潮, 在炙熱的7月, 中源協和在風雨中顯得格外飄搖。

高管離職潮

2017年3月3日, 副總經理何偉辭去上市公司職務;3月17日, 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夏亮遞交辭呈;6月1日, 技術研發總監劉擁軍先生遞交辭呈。

7月, 副董事長王輝、公司財務總監韓月娥辭去上市公司職務。

4個月的時間內5位高管離職, 從中源協和的歷史上來看, 這麼大規模這麼密集的高管辭職極為罕見, 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高管相繼“出走”的原因不得而知, 但是這家主營“幹細胞+基因“的上市公司, 近兩年多次折戟在公司的外延式並購事件上, 身後的原因值得回味。

有業內人士分析, 財務總監、董秘等高管的離職, 或許與數次重組失敗有關。

罕見的三次重組失敗

2015年5月, 中源協和宣佈進入重大資產重組程式, 意圖一攬子收購包括康盛人生、OriGene、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柯萊遜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內的四個標的。 其中, 康盛人生是收購的主標的。

然而四個月後, 中源協和發佈了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告, 稱由於資產競購導致康盛人生收購價格超出預期, 同時由於康盛人生已將一部分重要資產出售, 導致整體價值受到影響, 中源協和決定終止一攬子收購計畫當中的主要標的——康盛人生。 屆時, 北方國際信託尚未完成對柯萊遜的收購, 此前中源協和曾打算等北方國際信託收購完成後再與其交易, 而北科生物擬進行的股權激勵可能會對其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 因而都不具備收購的條件。

不過, 中源協和依舊對柯萊遜念念不忘。 2015年底公司通過參與成立並購基金以8.2億元的價格受讓柯萊遜100%股權, 2016年3月公佈非公開發行預案, 擬將募資15億元中的11億元用於收購柯萊遜全部股權。

然而, 4月, 魏則西事件爆發, 政策發生變化, 公司在該年6月初無奈終止發行預案, 對柯萊遜的收購也就此終止。

2016年12月13日, 中源協和股票再度停牌, 隨後宣佈進入重大資產重組程式, 第二次劍指上海傲源, 重啟對於OriGene的收購。 2017年5月2日晚間, 中源協和發佈公告稱, 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 交易對方之一嘉興中源協和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企業, 下稱中源並購基金)的合夥人之間未能達成一致, 決定終止收購上海傲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傲源)100%股權。

千億市值夢何時能圓

董事長李徳福曾提出中源協和十年實現千億市值的目標。 但是, 連續的並購失敗和高管不斷離職, 對中源協和的打擊是明顯的。

對比中源2015年末和2016年末的A股市值可以發現, 中源的市值從2015年末的250.1億元到縮水到2016年末的103.48億元, 縮水幅度近60%, 這麼大的縮水幅度幾乎可位元列A股前三。

從概念上來說, 中源的幹細胞概念曾經是A股追捧的寵兒, 但是在如今基因行業如火如荼的時代, 中源協和雖然早有佈局, 但是發展並沒有想像中的快速和有力。 7月14日, 內地首家基因科技股華大基因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以來, 連續五個交易日漲停。 截至7月20日, 華大基因市值已破位110億元, 達到115億元。 而截至7月20日, 中源協和的市值僅有96.29億元。

在基因概念競爭愈發激勵的時候, 中源協和如果再不提出強而有力的人才聚集和業務整合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 曾經放言要千億市值的夢想就真的只能僅僅是個夢想而已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