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百家姓釋疑:“尤”姓的來源

尤姓出自沈姓, 周武王的小兒子季載之後有沈氏(發源于河南平輿北), 子孫為避仇, 去“沈”字中的三點水旁, 改姓為尤。 也有出自仇姓的, “尤”、“仇”古音同, 且都有“怨”的意思, 故有仇姓人改姓為尤。 再是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少數民族固有姓氏, 清朝赫哲族尤可勒氏的漢姓為尤;西北回族人中, 以伊斯蘭教經名“尤素夫”為名的, 選擇漢姓時往往用首音字尤;今高山、蒙古、佤、苗、羌等民族均有尤姓。

尤姓發源於今河南境內。 東漢時, 尤姓人有遷至今陝西西安、江西鄱陽者。 907年, 王審知被後樑封為閩王, 尤姓人始盛於世。 南宋時, 尤姓人大批湧人今浙江。 宋末, 尤姓人大舉遷至今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另一些尤姓人則在北方繁衍興旺。 明初, 今山西境內的尤姓人作為洪洞大槐樹(今屬山西)遷民之一, 被分遷於今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同時, 今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尤姓人有渡海赴台,

揚帆東南亞者。

尤姓得姓較晚, 距今只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明清兩代尤姓進士共14名, 以今江蘇和福建人居多。 南宋詩人尤袤與楊萬里、范成大、陸遊並稱“南宋四大家”。 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尤侗曾參與修纂《明史》, 被康熙稱為“老名士”, 詩詞古文俱佳,

有《鶴棲堂文集》, 後人以“鶴棲堂”為堂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