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禪修時妄念紛飛,怎麼辦?聖賢有辦法

按:止息妄念是所有修行人的一個根本大問題, 這個問題伴隨著修行人的整個修行過程。 處理好妄念問題就幾乎等於能處理好所有修行問題。 無論是平時, 還是入座開始禪修, 修行人的心靈世界、精神世界裡始終妄念紛飛、心猿意馬、湍流如瀑、攀緣膠著。 怎麼辦?自古聖賢給我們創造和設計了非常多的方法來對治妄念。

無論是“從因到果修行法”, 還是“倒果為因修行法”, 都存在一個程度上的深淺。 “當修行有了深度時”, 這個“深度”既指“從因到果修行法”而言, 也指“倒果為因修行法”而言。 當有了深度後, 出現什麼情況呢?“就會出現所有的妄念漸漸停止。 ”大家一定要注意, 這裡說的是“妄念停止”, 不是意識本身的停止。 我們一再申說, 意識本身是不可能停止的。 但妄念是可以經過禪修而止息的。 止息妄念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因到果修行法”;另一種就是“倒果為因修行法”。

《六祖壇經》裡記載一個著名的故事。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宣告眾門徒:“各位將自己修行見地呈報出來, 我好決定傳衣缽予他。 ”其中有一上首弟子神秀(606-706), 出詩偈曰:“身是菩提樹, 心是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這是典型的“從因到果修行法”。

弘忍大師另一弟子惠能(638-713)聽後說:“此偈見道不徹, 吾另有一偈, 曰:‘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是典型的“倒果為因修行法”。 惠能因此詩偈, 得禪宗五祖授衣缽而為中國禪宗六祖, 其實惠能大師才是中國禪宗的實際創始人。 佛教自此由先前的“從因到果修行法”轉入“倒果為因修行法”, 具體標誌就是這兩首著名的詩偈。

《六祖壇經》裡記載了另一個著名故事。 有禪僧向惠能轉述臥輪禪師詩偈:“臥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長。 ”菩提就是般若之別名, 般若又為智慧之別名。 臥輪禪師此詩與神秀禪師那著名的“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的觀點如出一轍, 亦為“從因到果修行法”。 惠能一聽, 仍然批評此偈為“見道不徹”,

並針對性地出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麼長?”

止息妄念是所有修行人的一個根本大問題, 這個問題伴隨著修行人的整個修行過程。 處理好妄念問題就幾乎等於能處理好所有修行問題。 無論是平時, 還是入座開始禪修, 修行人的心靈世界、精神世界裡始終妄念紛飛、心猿意馬、湍流如瀑、攀緣膠著。 怎麼辦?自古聖賢給我們創造和設計了非常多的方法來對治妄念。 這些對治方法可分為兩類:“直接對治法”和“間接對治法”。

直接對治法就是發現妄念後, 將其強力控制住, 不久又有新的妄念產生, 仍然是同樣的手段對治。 久之, 心靈對妄念的控制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而達到“臥輪有伎倆”的程度, 其伎倆就是強行控制妄念。 “能斷百思想”, 當控制妄念的能力嫺熟後, 就可以壓住和控制住思想, 令其不起波瀾, 而達到“對境心不起”。 如此, 臥輪禪師就認為可以出現期待中的“菩提日日長”。

間接對治法就是從來不管妄念。 即使心中妄念紛飛, 它飛它的,與己無關。我(修行者)將自己認同為如如不動而又時時生化不息的上帝或佛陀,如是這般地安住之。這種方式就是惠能的方式“惠能沒伎倆”,沒伎倆就是無為法,就是“倒果為因法”,不是真無辦法對付妄念之意。“不斷百思想”,妄念來來去去,就任由其來來去去好了,與己無關。“對境心數起”,此“心”為無我、無執、無為、自由自發狀態下的天地之心,是真心,是覺心,這樣的心一定要生起,這是上帝之心。如果上帝無此心,上帝就是一個死物。死物我們還要它何用?修行人不是無心,只是無妄念之心,無塵勞之心,無暗昧之心,非無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天心”。“菩提作麼長”,當有“對境心數起”的真心(此真心就是覺醒之心、正覺之心,就是般若、智慧、解脫之心)現起時,此時再追問“菩提作麼長”不就成了多餘之問了嗎?

臥輪禪師採用的是先定後慧,循序漸進之法;惠能禪師採用的是即定即慧,定慧圓融之法;臥輪採用的是“我要去禪修,我要去止息妄念”有為修行法。惠能採用的是先天本性無始以來就是如如不動、超越一切而不被一切所污染、所干擾、所動搖的“如來大定”,或曰“上帝大定”——是禪定來修我們,不是我們去修禪定。如上帝般的本性自己來化除和超越我們後天的一切妄念,而令一切存在的真相自無湍流如瀑和攀緣膠著的清淨之心中自然地呈現。我們的妄念有沒有,有多少,如何止息,何時止息等等相關問題,始終都不該我們管,這是帕坦伽利或佛陀或上帝或本性來管的事,如果我們貿然過問妄念之事,就是對上帝或佛陀的冒犯。這就叫間接對治法。

直接對治法(有為法)和間接對治法(無為法)不屬同一層次,它們分屬兩個不同的層次。有為法屬於後天的、經驗的、有執的、他律的層次,無為法屬於先天的、超越的、無執的、自律的層次。

需要強調的是,這裡所謂的“妄念”是一個非常深刻而複雜的概念,不是通常所意會的“心中有些雜念”這麼簡單。妄念是指一切含有愚昧的、墮落的、膠著的、借居的、局限的、現象的、迷亂的、源於生物本能的、來自社會功利的、自我的、自私的、帶有偏見邪見成見等的思想、觀點、態度、主張、動機、行為,以及建立於這些基礎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皆屬妄念範疇。

無論是關於妄念的直接對治法,還是間接對治法,“當修行有了深度時,就會出現所有的妄念被漸漸地化除。”建立在妄念基礎上的“有尋、有伺、輕安、我識”也會因妄念的化除而隨之消失。為什麼呢?“因為這四類現象無非是意識深處所儲存記憶(業種)的泛起之境而已。”

節選自潘麟導師生命科學系列著作之《〈瑜伽經〉直解》

它飛它的,與己無關。我(修行者)將自己認同為如如不動而又時時生化不息的上帝或佛陀,如是這般地安住之。這種方式就是惠能的方式“惠能沒伎倆”,沒伎倆就是無為法,就是“倒果為因法”,不是真無辦法對付妄念之意。“不斷百思想”,妄念來來去去,就任由其來來去去好了,與己無關。“對境心數起”,此“心”為無我、無執、無為、自由自發狀態下的天地之心,是真心,是覺心,這樣的心一定要生起,這是上帝之心。如果上帝無此心,上帝就是一個死物。死物我們還要它何用?修行人不是無心,只是無妄念之心,無塵勞之心,無暗昧之心,非無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天心”。“菩提作麼長”,當有“對境心數起”的真心(此真心就是覺醒之心、正覺之心,就是般若、智慧、解脫之心)現起時,此時再追問“菩提作麼長”不就成了多餘之問了嗎?

臥輪禪師採用的是先定後慧,循序漸進之法;惠能禪師採用的是即定即慧,定慧圓融之法;臥輪採用的是“我要去禪修,我要去止息妄念”有為修行法。惠能採用的是先天本性無始以來就是如如不動、超越一切而不被一切所污染、所干擾、所動搖的“如來大定”,或曰“上帝大定”——是禪定來修我們,不是我們去修禪定。如上帝般的本性自己來化除和超越我們後天的一切妄念,而令一切存在的真相自無湍流如瀑和攀緣膠著的清淨之心中自然地呈現。我們的妄念有沒有,有多少,如何止息,何時止息等等相關問題,始終都不該我們管,這是帕坦伽利或佛陀或上帝或本性來管的事,如果我們貿然過問妄念之事,就是對上帝或佛陀的冒犯。這就叫間接對治法。

直接對治法(有為法)和間接對治法(無為法)不屬同一層次,它們分屬兩個不同的層次。有為法屬於後天的、經驗的、有執的、他律的層次,無為法屬於先天的、超越的、無執的、自律的層次。

需要強調的是,這裡所謂的“妄念”是一個非常深刻而複雜的概念,不是通常所意會的“心中有些雜念”這麼簡單。妄念是指一切含有愚昧的、墮落的、膠著的、借居的、局限的、現象的、迷亂的、源於生物本能的、來自社會功利的、自我的、自私的、帶有偏見邪見成見等的思想、觀點、態度、主張、動機、行為,以及建立於這些基礎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皆屬妄念範疇。

無論是關於妄念的直接對治法,還是間接對治法,“當修行有了深度時,就會出現所有的妄念被漸漸地化除。”建立在妄念基礎上的“有尋、有伺、輕安、我識”也會因妄念的化除而隨之消失。為什麼呢?“因為這四類現象無非是意識深處所儲存記憶(業種)的泛起之境而已。”

節選自潘麟導師生命科學系列著作之《〈瑜伽經〉直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