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書法史:草書的三次重大突破!首發!

張旭光紐約演講錄

張旭光

字散雲, 長期擔任國展評委, 現為墨品定制書法大家, 榮寶齋書法院院長, 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

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的客座教授, 清華大學張旭光書法藝術工作室導師, 聯合國特聘書法教授。 長期擔任國家級展覽評委, 張旭光先生是當代書壇公認的行草書領軍人物, 被稱為“破解王羲之密碼”的書法大家。

草書的三次重大突破——張旭光紐約演講錄:

非常榮幸受聯合國邀請, 在此與大家共賞草書。

首先回答一個問題:“外國人能不能欣賞書法?”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能!尤其是草書, 外國人不認識, 絕大多數中國人也不認識, 這樣大家就有了一個共同的審美起點, 也比較公平。 因為草書不認識, 沒實用功用, 所以是純粹藝術。 純粹藝術必須是抽象的, 是造型的規律性表達, 是節奏和旋律的展示, 是視覺和心靈所感知的。

中國草書就是這樣的藝術, 是中國人、外國人都不認識卻都感知的藝術, 因此更具有國際審美價值。

草書的三次重大突破

中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草書的發展演變, 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漫長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 始終遵循了兩個規則, 一是簡化, 二是提高速度。 這兩條關乎效率, 是主要動力, 甚至說是人的本能心理趨勢。 書寫本身很奇特, 它有趨於整齊, 追求美觀, 甚至誇張的追求, 實際上是審美的表現, 這當然也是人的一種木能。 如寫“馬”字, 四個點連起來寫, 提高了速度, 寫“中”字, 一豎想拉長.實現了誇張、美觀.甚至情感上的痛快淋漓。

(一)王羲之草書突破了可識的規則

長期發展下來, 便約定俗成了一些更實用的草書規則。

一是簡省, 二是符號替代, 三是連寫。

這樣一來, 就使所有的漢字都可以一筆寫完。 到350年前後, 由王羲之完善了這個草化過程。 如《十七帖》。

接下來奇跡發生了:王羲之一筆寫完一個字的草書突破了可識的規則。

如“鄉”“卿”“與”“恐”“頭”“甚”等字 這些字的草書基本成了符號, 與原來的篆書、隸書相比, 幾乎是風馬牛不相及了。

草書因為突破了可識的規則, 成為無用的東西, 因而上升到了純粹藝術, 上升為文人士大夫階層情感交流的橋樑和媒介, 轉化為人的生命深處的自由與揮灑。 所以說, 草書的核心是生命的瀟灑, 生命的軌跡。

這怎麼可能呢?完全可能!

在王羲之所處的東晉王朝, 整個精英階層, 從帝王到宰相, 到門閥大族的子弟們, 都投人到行草、草書的書寫與創作中來。

草書不再是可識的載道的工具,而其自身已上升為道,上升為一種不朽。

(二)王獻之突破了字字獨立.的規則

草書的第二次突破是由王羲之的兒子一王獻之發起的。到了唐代張旭、懷素的大草狂草而臻於極致。

王羲之草書雖然突破了可識的規則,但他還堅守著字字獨立的規則(個別情況除外)。因此,他的草書被稱為“小草”。而王獻之創造了一筆書,即若干個字一筆寫完,突破了漢字各個獨立的規則。

中國的漢字,每個字原本是一幅抽象的圖畫,是一個完整的“太極流”的宇宙。突破這個完整的宇宙,使若干個小宇宙連成大宇宙,新的字宙,一種全新的草書線條、符號的空間組合誕生了,強烈的氣息充盈了,草書藝術的無限性展現出來,開啟了大草和狂草的天地,開闢了無限浪漫的世界和未來。

唐代張旭被稱為草聖,他把這浪漫演繹得更加神奇。

張旭觀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悟得筆法,在飛旋、飄揚中展示鏗鏘的力量,那疏密、輕重、疾緩、虛實的變化,形成多重節奏。這節奏又合於人的生命節律,與生命節奏相共鳴。

繼而懷素卓然而起,更加奔騰飛揚,“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馳毫驟墨列奔胭,滿座失聲看不及”。其來不可止,去不可遏,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浪漫工夫,已遠過於庖丁解牛,而使技臻於道也。速度可以改變一切,甚至改變事物的性質。

這便是第二次突破所帶來的遠未料到的奇跡。

張旭光經典教材【毛筆題寫上款簽名】《行書八講》 限量版 ¥198 購買

(三)徐渭突破了行與行的規則

第三次突破是800年以後的徐渭。徐渭生活於明代晚期,他突破了草書行與行的規則。

儘管張旭、懷素被稱為“張顛醉素”,以狂繼顛。但他們的作品基本堅守著行與行的界限。因為中國書法講究行氣,講究上下貫通,一氣呵成。而且行氣是推動書法作品創作過程的主要動力。但是,一個更具天才和膽識的徐渭問世了,他集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于一身,他一筆衝破了中國書法所有的規則(如圖,徐渭《杜甫詩》)。

全詩56個字,卻不見一個字,全篇四行,卻不見一行。完全是一天的鵝毛大雪,又如端起一簸箕點畫和符號,像潑水一樣潑出去,真正的潑墨,真正的揮灑。

之前的草書,儘管是符號的組合,但在行氣引導下,欣賞者重點要閱讀,同時得到視覺的審美享受。徐渭這一灑,行沒有了,泯滅了閱讀,將欣賞重點拽向了視覺讀圖。由重點讀字(草書符號)的時間藝術,轉變為重點讀圖的空間藝術。這是一個偉大的創造。更重要的是這個空間藝術是時間流淌、帶動下的空間藝術,是一種既有上下關係,又有左右關係的全方位的情感世界。

徐渭突破了書法現有的所有規則,是不是最後的突破呢?還會有進一步突破嗎?我相信一定還有。

本文選自《書法導報》2016年10月26日第二十四版。經書法網編輯整理後發佈。

邱振中經典著作簽名版《書法》套裝 ¥99 購買

草書不再是可識的載道的工具,而其自身已上升為道,上升為一種不朽。

(二)王獻之突破了字字獨立.的規則

草書的第二次突破是由王羲之的兒子一王獻之發起的。到了唐代張旭、懷素的大草狂草而臻於極致。

王羲之草書雖然突破了可識的規則,但他還堅守著字字獨立的規則(個別情況除外)。因此,他的草書被稱為“小草”。而王獻之創造了一筆書,即若干個字一筆寫完,突破了漢字各個獨立的規則。

中國的漢字,每個字原本是一幅抽象的圖畫,是一個完整的“太極流”的宇宙。突破這個完整的宇宙,使若干個小宇宙連成大宇宙,新的字宙,一種全新的草書線條、符號的空間組合誕生了,強烈的氣息充盈了,草書藝術的無限性展現出來,開啟了大草和狂草的天地,開闢了無限浪漫的世界和未來。

唐代張旭被稱為草聖,他把這浪漫演繹得更加神奇。

張旭觀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悟得筆法,在飛旋、飄揚中展示鏗鏘的力量,那疏密、輕重、疾緩、虛實的變化,形成多重節奏。這節奏又合於人的生命節律,與生命節奏相共鳴。

繼而懷素卓然而起,更加奔騰飛揚,“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馳毫驟墨列奔胭,滿座失聲看不及”。其來不可止,去不可遏,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浪漫工夫,已遠過於庖丁解牛,而使技臻於道也。速度可以改變一切,甚至改變事物的性質。

這便是第二次突破所帶來的遠未料到的奇跡。

張旭光經典教材【毛筆題寫上款簽名】《行書八講》 限量版 ¥198 購買

(三)徐渭突破了行與行的規則

第三次突破是800年以後的徐渭。徐渭生活於明代晚期,他突破了草書行與行的規則。

儘管張旭、懷素被稱為“張顛醉素”,以狂繼顛。但他們的作品基本堅守著行與行的界限。因為中國書法講究行氣,講究上下貫通,一氣呵成。而且行氣是推動書法作品創作過程的主要動力。但是,一個更具天才和膽識的徐渭問世了,他集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于一身,他一筆衝破了中國書法所有的規則(如圖,徐渭《杜甫詩》)。

全詩56個字,卻不見一個字,全篇四行,卻不見一行。完全是一天的鵝毛大雪,又如端起一簸箕點畫和符號,像潑水一樣潑出去,真正的潑墨,真正的揮灑。

之前的草書,儘管是符號的組合,但在行氣引導下,欣賞者重點要閱讀,同時得到視覺的審美享受。徐渭這一灑,行沒有了,泯滅了閱讀,將欣賞重點拽向了視覺讀圖。由重點讀字(草書符號)的時間藝術,轉變為重點讀圖的空間藝術。這是一個偉大的創造。更重要的是這個空間藝術是時間流淌、帶動下的空間藝術,是一種既有上下關係,又有左右關係的全方位的情感世界。

徐渭突破了書法現有的所有規則,是不是最後的突破呢?還會有進一步突破嗎?我相信一定還有。

本文選自《書法導報》2016年10月26日第二十四版。經書法網編輯整理後發佈。

邱振中經典著作簽名版《書法》套裝 ¥9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