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借船出海︱海外並購醫院和藥企,投資姿勢從試探式轉入戰略式

醫藥行業並購勢頭迅猛, 尤其是近兩年的海外並購趨向活躍, 幾個大手筆的海外並購頗為“震撼”, 預示著中國醫藥行業的並購焦點正在轉向海外。

近兩年投資海外製藥行業的三大筆交易達到了11.5億美元/次:複星2016 年7月公告擬以1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印度藥企Gland Pharma 86.08%的股份;科瑞集團在2016 年5 月以11.9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血漿製品企業BPL;廣州合生元在2015 年9月以約9.92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澳大利亞保健品公司Swisse Wellness 83%的股份。

投資海外醫療行業的三大筆交易達到了8億美元/次:華潤集團2016 年7 月公告與麥格理資本聯合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癌症放療與心臟病治療服務公司Genesis Care, 涉及金額高達13 億美元;綠葉醫療2015 年12 月以6.8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私立醫院之一Healthe Care;泰禾投資2016 年3 月收購美國Alliance HealthCare Services, 報價6.42億美元。 就在今年3月初, 綠葉醫療集團對外並購再下一城, 宣佈與新加坡第二大私立腫瘤專科中心OncoCare Cancer Centre簽訂協定,

以戰略投資方式持有OncoCare 多數股權。

單筆交易規模大幅上升, 說明企業已經從前幾年試探式的對外投資過渡到戰略式的對外投資, 國內企業和機構並購海外醫院和藥企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充足。

海外並購量價齊升是發展的必然

製藥行業的海外投資, 大體有三個方向:一是通過標的公司擴大其在該國的市場份額, 或以此為“跳板”借船出海, 打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 複星醫藥控股Gland Pharma即屬此類。 Gland Pharma 是印度第一家獲得美國FDA批准的注射劑藥品生產製造企業, 其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於美國和歐洲。

二是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發中心, 引進人才和技術, 從而將技術轉回國內, 增強研發實力。 三是在發展中國家設立工廠和生產線, 生產出來的藥物銷售于該國當地市場或周邊國家市場, 在2013 年到2016 年中這類專案並不少見, 分別有國內企業在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衣索比亞和納米比亞投資建廠。

海外投資醫療服務機構方面, 從2013 年至2016 年8 月, 已有11 筆交易和收購海外醫院有關, 涉及金額約30 億美元。 投資方向一致, 皆為海外中高端的醫療服務。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對中高端醫療服務的迫切需要, 也反映了對國外醫療技術和醫院管理體系的渴求。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原會長於明德向“醫健內參”表示,

海外並購是中國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中國改革開放到今天, 國內企業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 必然會謀求用全球資源發展自己, 用資金去買創新藥或先進技術, 用標的公司現成的品牌、市場、管道實現更快的發展。 其次, 並購海外公司也就實現了在目標市場的“本土化”, 不僅取得國民待遇, 而且還開拓了其他國家市場的“跳板”。 國內企業參與海外並購, 是一個大方向。

與此同時,在投資方看來,國內優質標的逐漸減少和估值水漲船高的因素雙重疊加也是促進企業海外並購的重要原因。

海外並購的“淺層”整合

“醫健內參”發現,國內企業海外並購後,對標的公司的整合處於很淺層的階段,標的公司保持了很強的獨立性。據悉,人福醫藥收購美國藥企普克之後,管理人員、運營模式、研發生產等均未做改變,公司贏利情況據稱非常良好。

國內企業海外並購後不進行深度整合而是保持相對獨立的原因主要是:在市場層面,被收購方的管理層往往是該領域高端的人才,對行業和本土市場的理解遠遠超過收購方;在技術層面,收購方要向被收購方學習的地方更多。

這一點在醫療服務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被收購方所擁有的醫療技術和醫院管理體系,收購方躬下身子學還來不及、學還沒學會呢,更遑論整合對方。被收購方能以良好的契約精神與收購方精誠合作、確保贏利就該燒高香了,你說是也不是?

注:本文由醫健內參(ID:gh_5b2bf924a792)授權發佈

與此同時,在投資方看來,國內優質標的逐漸減少和估值水漲船高的因素雙重疊加也是促進企業海外並購的重要原因。

海外並購的“淺層”整合

“醫健內參”發現,國內企業海外並購後,對標的公司的整合處於很淺層的階段,標的公司保持了很強的獨立性。據悉,人福醫藥收購美國藥企普克之後,管理人員、運營模式、研發生產等均未做改變,公司贏利情況據稱非常良好。

國內企業海外並購後不進行深度整合而是保持相對獨立的原因主要是:在市場層面,被收購方的管理層往往是該領域高端的人才,對行業和本土市場的理解遠遠超過收購方;在技術層面,收購方要向被收購方學習的地方更多。

這一點在醫療服務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被收購方所擁有的醫療技術和醫院管理體系,收購方躬下身子學還來不及、學還沒學會呢,更遑論整合對方。被收購方能以良好的契約精神與收購方精誠合作、確保贏利就該燒高香了,你說是也不是?

注:本文由醫健內參(ID:gh_5b2bf924a792)授權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