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顛覆!你沒聽過的關於定投的那些事系列(一)擇時的悖論

大家好, 我回來了!

感謝我的團隊始終跟我一樣堅持我們的理念

最終我們又重新在一起用文字跟大家交流

以後我會經常寫寫家庭資產規劃的知識

把我曾經學到的知識

經歷的投資歷程

對市場的最新感悟等等分享給大家

鑒於一直以來有很多讀者在溝通群裡問我如何進行定投, 我們就從“定投”聊起。

99%的投資者都不知道, 自己的定投方式是錯的。 目前有很多理財機構都向投資者推薦“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

理由是“簡單易行”, 其實定期定額的投資方法, 在某些情況下是可行的, 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 其實做定投就像選衣服, 第一步永遠是要先瞭解自己, 高矮胖瘦都會影響你如何選擇衣服, 穿在別人身上漂亮到不行的衣服, 穿在你身上可能就不那麼合適。

1、你真的需要“定投”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們可以先拋開定投是否具備有效性的問題。 無論是一次性投資, 還是定投, 投資者首先要審視的是:這筆資金, 我什麼時候需要用。 如果半年以後需要用, 或者是隨時需要用, 那麼我們就要確保當你隨時取出這部分投資資金的時候狀態是盈利的, 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不能被套住”,

在這種情況下, 討論定期定額投資的有效性就是多餘的, 這時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隨時投, 有多少投多少, 同樣的, 這時候選擇基金就應該更加慎重, 一定要避免波動高, 選出的基金組合的淨值曲線一定是漂亮的往右上角延伸的曲線, 如果您是這類投資者, 下面的內容您無需繼續流覽, 針對這部分的投資者如何選擇基金, 未來我們慢慢會聊到。

2、如果您的資金一年以上才會用到……

OK, 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討論單純的“定期定額”是否有效。

這周我曾在討論群裡舉一個簡單的反例證偽:如果你從2015年初開始等額定期定投某混合或股票型基金, 到目前八成是虧損的。 在這裡, 我們可以用數學來深入討論這個問題(當然,

如果您對數學不感興趣, 可以直接略過方框內容)。

定期定額有兩個“定”, 一個是固定的日期, 一個是固定的金額, 固定日期避開了擇時(選在大盤在什麼點位進入), 固定金額則可以在淨值低的時候購買更多的份額, 降低成本。

我們把A作為買入基金的價格(淨值), 那麼一元可以買到的份額是

同樣的, 假設在兩個不同時間的淨值是A1和A2, 那麼兩次一共可以購買的份額是

那麼持倉成本為

也就是調和平均數;而若是單筆購買那麼可能是隨機的, 平均情況是

也就是算術平均數, 那麼數學裡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定論, 就是算術平均數大於等於調和平均數, 也就是說, 單次投入的成本大於等於等額定投的成本, 這也是學術界為何一直強調,

等額定投可以降低持倉成本。 然而, 這個結論成立是有前提的:單筆購買的時間是“隨機的”。 有統計學基礎的朋友都知道, “隨機”兩個字是建立在足夠大的樣本基礎上, 在這裡也就是足夠長的時間基礎上。

通俗一點講, 就是定期定額投資確實可以降低持倉成本, 但是投資週期必須是覆蓋一個以上市場週期(短週期或長週期)才能體現。

定投收益的來源不僅體現在買的價格, 當然賣的價格也很重要, 因此定額定期的收益來源應該是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基金本身的價值上升, 一部分是持倉成本的降低。

定投收益=基金增值+成本降低

看到這裡, 我想聰明的你已經明白, 定期定額只把成本降低了, 但是標的如果不增值呢?如果“基金增值”是負數並且完全“吃”掉了成本降低的部分呢?是不是突然覺得大家常常只說定期定額是如何降低持倉成本有點好笑?

終於可以有第一個結論:定投不需要擇時是個悖論,我們做定投一定要做擇時。

那麼如何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既做了“定期定額”又做了擇時呢?請關注“莊主專欄”的下一期內容。

但是標的如果不增值呢?如果“基金增值”是負數並且完全“吃”掉了成本降低的部分呢?是不是突然覺得大家常常只說定期定額是如何降低持倉成本有點好笑?

終於可以有第一個結論:定投不需要擇時是個悖論,我們做定投一定要做擇時。

那麼如何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既做了“定期定額”又做了擇時呢?請關注“莊主專欄”的下一期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