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郭沂孔子研究院主講《現代化背景下的儒學重建》

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尼山學者郭沂教授

7月24日, 孔子研究院“春秋講壇”2017年第九講(總第六十九講)在學術講堂舉行。 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尼山學者郭沂教授主講《受之以荀 糾之以孟——現代化背景下的儒學重建》。

孔子研究院紀委書記胡志平、副院長劉續兵, 孔子研究院同仁以及社會各界傳統文化愛好者現場聆聽了講座。 本次講座由尼山學者、孔子研究院學術交流部副部長路則權副研究員主持。

講座中, 郭沂通過分析當代儒學發展面臨的社會變局和外來文化的挑戰, 對比分析宋明時期儒學重建的三重境界, 指出當代儒學重建就是要吸收以民主思想與知識論為代表的西方現代性, 實現路徑則是“受之以荀”、“糾之以孟”。 通過審視韓愈的道統觀、分析梳理“道統”這一觀念之道, 他進一步探究了荀子在道統中的地位, 指出與孟子的“天人統”不同,

荀子的思想屬於“究人事以得天道”的“人天統”, 進而從荀學的人性基礎、制度設計、平等思想等民主思想的資源以及否定宗教迷信的知識論思想和人類遵循並用心探究客觀規律等各個角度全面分析了“受之以荀”的可能性;並通過分析孟子的性善論, 闡釋“節性”傳統與“厚性”傳統, 指出“以小害大”的現代化的弊病以及“先立乎其大者, 則其小者弗能奪也”的化解之道, 認為“受之以荀”和“糾之以孟”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郭沂教授關於現代化背景下“受之以荀” “糾之以孟”儒學重建的精到見解、精彩演講, 讓人們受益匪淺。 講座之後, 郭教授還就民主的涵義、“厚性”與“厚生”、孔廟祭祀中荀子被排除在外的原因、對於儒教的認識等問題與現場聽眾進行了互動交流。

路則權在總結中談到, 郭教授對荀子思想的“再發現”, 對儒學重建將起到積極作用。 他進一步指出, 當代儒學重建應堅持“立于孔, 受于孟, 糾于荀”, 並充分吸收西方文化, 將道德心性與制度規範統一起來, 來構建儒家新的哲學體系, 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根本趨勢。

“春秋講壇”是由孔子研究院、世界儒學大會秘書處、曲阜儒學新院主辦, 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濟寧學院儒學與地域文化研究傳播中心、“尼山聖境”等機構協辦的公益性學術文化講座。 截至目前, 已舉辦講座六十九講, 來自中國內地、臺灣、美國、日本、德國、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的數十位元學者先後登臺演講, 累計觀眾萬余人次, 產生了持久、良好的社會反響。

(華靜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