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代書法家楊沂孫:融金文於小篆,剛柔相濟,方圓並用

楊沂孫(1813年—1881年), 字泳春, 號子輿, 晚署豪叟, 中國江蘇常熟城區人。 中國清代書法家。 少從李兆洛學, 精于《管子》、《莊子》。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舉人, 官至安徽鳳陽知府。 楊以篆書著稱于世, 尤愛“篆籀之學”, 初學懷甯鄧石如, 後吸收金文、石鼓文、漢碑篆書, 遂自成一格, 直追唐人李陽冰;馬宗霍《霋岳樓筆談》評其篆書:“濠叟篆書, 功力甚勤, 規矩並備, 所乏者韻耳”。 《七言聯》為晚年作品。 著作有《管子今編》、《莊子正讀》、《文字說解問偽》、《在昔篇》、《觀濠居士集》等。

在清代篆書發展中, 具有開創意義的大家是鄧石如。 他首先將具有書寫意味的筆法引入篆書, 打破了自秦李斯到唐代李陽冰的“玉箸篆”法。 也可以說, 真正的篆書藝術是從鄧石如開始的。 在濃厚的碑學氛圍影響之下, 鄧石如吸收了秦漢以來, 諸如碑額、瓦當、印璽等書體, 加以融會變化, 創造出一種流美、宛麗、遒勁的篆書新風格, 為清代篆書開闢了全新的境地。 對鄧石如的篆書, 康有為予以極高的評價; “完白山人未出, 天下以秦分(指小篆)為不可作之書, 自非好古之士鮮或能之。 完白既出後, 三尺豎童僅能操筆皆能為篆。 吾嘗謂篆法之有鄧石如, 猶儒家之有孟子, 禪家之有大鑒禪。 ”的確,鄧石如在篆書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此後的篆書家無不受其影響。諸如吳讓之、莫友芝、楊沂孫、徐三庚、趙之謙、吳大徵、吳昌碩等。二千年幾成絕響的篆書,終於在晚清重振而“蔚為大國”。其中,主要活躍於鹹、同年間的楊沂孫,能超越當時流行的“鄧派”而獨具個性,卓然成家。楊沂孫篆書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1.融金文於小篆,為篆書藝術的拓展另闢蹊徑。⒉ 剛柔相濟,方圓並用,形成醇和典雅的個性書風。

”的確,鄧石如在篆書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此後的篆書家無不受其影響。諸如吳讓之、莫友芝、楊沂孫、徐三庚、趙之謙、吳大徵、吳昌碩等。二千年幾成絕響的篆書,終於在晚清重振而“蔚為大國”。其中,主要活躍於鹹、同年間的楊沂孫,能超越當時流行的“鄧派”而獨具個性,卓然成家。楊沂孫篆書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1.融金文於小篆,為篆書藝術的拓展另闢蹊徑。⒉ 剛柔相濟,方圓並用,形成醇和典雅的個性書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