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黑白彩色”系列連環畫第13集 著名軍旅畫家董辰生和他的連環畫《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下)

著名軍旅畫家董辰生

董辰生(1929-)河北唐山人。 原名秉宸, 畫家。 擅長中國傳統水墨技法人物畫, 連環畫, 報刊書籍插圖, 速寫, 宣傳畫。

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部隊美術工作。

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後勤報社、中南軍區政治部戰士報社美術編輯,

總政治部解放軍報社、解放軍事報社美術編輯,

中國美協第三、四屆理事,

中國連環畫研究會第一、二屆理事,

現任九洲書畫院名譽院長。

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 並被多種刊物發表, 曾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

代表作品:

連環畫:《地道戰》《董存瑞》《黃繼光》《劉胡蘭》《朱總司令的故事》《激戰松谷峰》《珍貴的鉛筆頭》《我跟紅軍過草地》《連心鎖》……

組畫:《八一起義》《黃繼光》《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毛委員在連隊建黨——勝利前進》《毛主席在解放戰爭時期——分析戰局》《毛主席在解放戰爭時期——從勝利走向勝利》……

單幅畫:《喜聞樂見》《潑水節》《共鳴》《蘇三起解》《邊防寫生》《戰鬥英雄董存瑞》(國畫)、《舞蹈人物》……還有《董辰生京劇人物畫集》《辰生速寫》等。

組畫《黃繼光》獲1982年全國連環畫二等獎;

組畫《喜聞樂見》獲1982年全軍美術優秀作品獎;

中國畫《共鳴》《潑水節》, 京劇人物畫《蘇三起解》《審頭刺湯》為中國美術館和北京畫院收藏。

他的畫多次參加國外的畫展並巡迴展出。

董辰生以人物畫見長, 是中國畫壇一位宿將。 在他七十多年的美術創作生涯裡, 與連環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並且影響深遠。 他創作了大批家喻戶曉的軍旅題材連環畫。 董辰生運用馳騁熱情的畫筆、嫺熟的繪畫技巧、酣暢淋漓的藝術手段, 以革命戰爭的恢弘氣勢, 展現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英雄氣概。

他的畫作, 不僅保衛著解放軍戰士們的精神營地, 更保衛著中國文化傳統的精神家園。

彩色連環畫《董存瑞》, 是董辰生在1977年創作的一套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的英雄故事。 文字是由著名詩人顧工專為畫冊寫作的。 全書共25幅, 24開, 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出版後深受全國讀者的歡迎, 廣為流傳。

看, 那是董存瑞, 戰鬥進入了白熱化, 總攻已經開始。 敵人的暗堡出現了, 衝鋒的隊伍在流血。 沖到碉堡下的董存瑞找不到爆破點心急如焚, 他毅然地舉起了炸藥包, 拉燃了導火索, 高喊著衝鋒的口號, 他那高大的形象凝聚在瞬間, 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中。

看,那是黃繼光,面對從敵人地堡中噴射出的火舌,他怒不可遏,熱血沸騰,他一躍而起,用自己年輕的身軀堵住敵人的槍眼,他的目光閃爍著驚人的威懾力量,在一瞬間給人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上甘嶺戰役勝利了,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英雄的壯舉。

看,那是劉胡蘭,十五歲的她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毫不動搖。在生死關頭她大義凜然,藐視敵人,毅然地倒在敵人的鍘刀下。英雄氣概長存,人民會永遠紀念她。

董辰生不愧是個優秀的軍事畫家,身在軍營的他對我們的戰士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他創作的有關軍事題材的作品,均以準確、生動、敏捷,緊密配合部隊現實戰鬥生活著稱。這些作品不僅在當時鼓舞了解放軍的士氣,樹立了戰士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偉大革命精神,如今,重讀這些作品,它仍然發揮著巨大的正能量,在思想上教育和鼓舞人們不斷進步,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長期以來,人們很少注意董辰生對於我國傳統水墨畫方面的造詣。其實他自青年時代開始,就在完成本職工作的間隙,致力於水墨人物畫的探索和創新。他在業餘時間吮毫揮筆,就其胸中的藝術積累,一展抱負。

董辰生精湛的少數民族水墨人物畫更使他聲名遠播。他曾登臨長城、渡過黃河長江、遊歷過名山大川。中國邊陲少數民族的聚居地,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瑤族、苗族的邊疆小寨以及藏族之鄉是他長期涉足之地。他踏遍了全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對中國少數民族眾多的風情習俗,精彩紛呈的各異服飾都瞭若指掌,他與少數民族交朋友,親身體驗其生活興趣,從其心靈手巧的言談舉止中,對人物的一顰一笑、歌舞形態,細微觀察,一閉眼便音容宛在,所以他在作畫時能隨心所欲。

董辰生:“中國畫應該在吸收各民族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追求高格調、高品味,以‘顧頡治學’的精神攀登藝壇高峰。這才是民族繪畫真正的希望。”

童年時,董辰生曾是一個戲迷,進入天命之年他故情萌發。他對中國戲曲和舞蹈藝術,具有獨到的領悟,他認為傳統劇碼和民間舞蹈之所以滿蘊生命力,並非陳陳相因的結果,而是貴在繼承過程中的不斷豐富、不斷創造。董辰生對此有所神會,所以運用其畫筆、借助水墨韻致,捕捉舞臺上那些轉瞬即逝的感人場景,通過再創造,即成為一幅幅優美的藝術作品。這已不是簡單的照式臨摹,更不是為京劇或舞蹈作圖解,而是著重把握人物的特定動作、神態和內在感情,從而把一台戲的主題思想和情趣、韻味烘托出來,是畫家在深刻揣摩人物內涵的過程中進行的再度創作。

貴妃醉酒

白蛇傳

汾河灣

霸王別姬

除三害

虹橋贈珠

金錢豹

連環套

牡丹亭

穆桂英掛帥

鬧天宮

三岔口

蘇三起解

望江亭

武松打店

野豬林

長阪坡

捉放曹

董辰生:“中國畫的看家本領是筆墨情趣。用筆應精到,蘊神采,構圖要主次分明,盡顯作者思想情態。格品韻要高,才能脫俗,多側面的文化修養很重要,有品味的藝術才能登堂入室。色彩應胸有成竹,追求亮麗多姿的同時,傾注情感,以長年寫實的基本功和厚學加以提煉,營造出色彩豐富斑斕的妙境來。”

從京劇連環畫《雛鳳淩空》中不難窺見,董辰生繼承了傳統技法,並吸取西畫之長,巧妙地以水墨寫意形式,再現舞臺上眾多優美運動中的千姿百態的畫面。他的戲劇人物自成一格,在中國畫壇牢固地佔有一席之地。所畫各類臉譜式的戲劇人物姿態生動,形神兼備,舒展大方,用現代筆墨繪出古裝人物,形成了董辰生鮮明的個人風格。

告急 遼兵入侵,三關被困。孟良奉命搬救兵,揚鞭策馬飛奔。

練武 天波楊府花園,黎明曉月如煙。排風不畏秋風寒,長年累月苦練。

演陣 太君讚歎不已,孟良驚喜若狂。一夜愁雲盡掃光,楊門慣出女將。

薦將 佘太君金殿薦賢,王欽若鄙夷丫鬟。楊排風兵書韜略侃侃談,酷似太君當年。

欽若女婿謝今吾,為爭將印來比武。金殿之上見高低,楊家藏龍臥虎。

救援 丞相寇准,愛才惜能。願隨排風赴邊庭,一路殷勤護送。

不服 上將猛焦贊,不服女嬋娟。孟良施巧計,權作壁上觀。

打焦 戰馬快似流星,校場金鼓齊鳴。一聲巨響山嶽傾,焦贊挨了一棍。

驕狂 遼邦駙馬韓昌,殘暴蠻橫驕狂。金戈鐵馬下汴梁,自信易如反掌。

捉敵 跨戰馬遠離營盤,雙龍谷排風智探。擒遼將盡獲機密,察地形敵情了然。

設計 夜鎮雄關戰雲飄,元戌燈下攢眉稍。喜聞排風傳捷報,虎帳揮兵破敵遼。

破敵 排風一馬當先,韓昌兵敗潰散。一天陰雲盡消散,三關轉危為安。

慶功 楊家兄妹重逢,排風功高情重。丞相設宴慶豐功,喜看雛鳳淩空。

談到連環畫,董辰生認為:“連環畫是美術之本,連環畫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美術家。畫連環畫,構圖、色彩都能練習到” 。

“現在大部分成名成家的畫家都畫過連環畫,但是有的畫家看不起連環畫,甚至自己畫過連環畫也不願承認。當今中國的繪畫,應重視連環畫。連環畫是基礎,它的題材廣泛,造就畫家。畫家什麼題材都能畫,中國美術就有希望!”

今天的中國已步入世界強國的行列。國家的蓬勃發展需要藝術家呐喊助威,人民需要謳歌和鼓舞。董辰生是用美術表達人民心聲的一員宿將,是時代的先鋒,他的作品表現了人民群眾高昂的鬥志和大無畏的民族精神,他的作品是時代的進軍號。

我們今天把董辰生的作品奉獻給大家,不是懷舊,而是我們這個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時代,我們這個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需要這樣的畫家。感謝董辰生數十年來的辛勤耕耘帶給我們的教益和鼓舞。人民需要激動人心的美術作品。我們深信,只有忠實反映這個偉大時代的藝術作品才是永恆的。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看,那是黃繼光,面對從敵人地堡中噴射出的火舌,他怒不可遏,熱血沸騰,他一躍而起,用自己年輕的身軀堵住敵人的槍眼,他的目光閃爍著驚人的威懾力量,在一瞬間給人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上甘嶺戰役勝利了,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英雄的壯舉。

看,那是劉胡蘭,十五歲的她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毫不動搖。在生死關頭她大義凜然,藐視敵人,毅然地倒在敵人的鍘刀下。英雄氣概長存,人民會永遠紀念她。

董辰生不愧是個優秀的軍事畫家,身在軍營的他對我們的戰士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他創作的有關軍事題材的作品,均以準確、生動、敏捷,緊密配合部隊現實戰鬥生活著稱。這些作品不僅在當時鼓舞了解放軍的士氣,樹立了戰士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偉大革命精神,如今,重讀這些作品,它仍然發揮著巨大的正能量,在思想上教育和鼓舞人們不斷進步,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長期以來,人們很少注意董辰生對於我國傳統水墨畫方面的造詣。其實他自青年時代開始,就在完成本職工作的間隙,致力於水墨人物畫的探索和創新。他在業餘時間吮毫揮筆,就其胸中的藝術積累,一展抱負。

董辰生精湛的少數民族水墨人物畫更使他聲名遠播。他曾登臨長城、渡過黃河長江、遊歷過名山大川。中國邊陲少數民族的聚居地,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瑤族、苗族的邊疆小寨以及藏族之鄉是他長期涉足之地。他踏遍了全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對中國少數民族眾多的風情習俗,精彩紛呈的各異服飾都瞭若指掌,他與少數民族交朋友,親身體驗其生活興趣,從其心靈手巧的言談舉止中,對人物的一顰一笑、歌舞形態,細微觀察,一閉眼便音容宛在,所以他在作畫時能隨心所欲。

董辰生:“中國畫應該在吸收各民族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追求高格調、高品味,以‘顧頡治學’的精神攀登藝壇高峰。這才是民族繪畫真正的希望。”

童年時,董辰生曾是一個戲迷,進入天命之年他故情萌發。他對中國戲曲和舞蹈藝術,具有獨到的領悟,他認為傳統劇碼和民間舞蹈之所以滿蘊生命力,並非陳陳相因的結果,而是貴在繼承過程中的不斷豐富、不斷創造。董辰生對此有所神會,所以運用其畫筆、借助水墨韻致,捕捉舞臺上那些轉瞬即逝的感人場景,通過再創造,即成為一幅幅優美的藝術作品。這已不是簡單的照式臨摹,更不是為京劇或舞蹈作圖解,而是著重把握人物的特定動作、神態和內在感情,從而把一台戲的主題思想和情趣、韻味烘托出來,是畫家在深刻揣摩人物內涵的過程中進行的再度創作。

貴妃醉酒

白蛇傳

汾河灣

霸王別姬

除三害

虹橋贈珠

金錢豹

連環套

牡丹亭

穆桂英掛帥

鬧天宮

三岔口

蘇三起解

望江亭

武松打店

野豬林

長阪坡

捉放曹

董辰生:“中國畫的看家本領是筆墨情趣。用筆應精到,蘊神采,構圖要主次分明,盡顯作者思想情態。格品韻要高,才能脫俗,多側面的文化修養很重要,有品味的藝術才能登堂入室。色彩應胸有成竹,追求亮麗多姿的同時,傾注情感,以長年寫實的基本功和厚學加以提煉,營造出色彩豐富斑斕的妙境來。”

從京劇連環畫《雛鳳淩空》中不難窺見,董辰生繼承了傳統技法,並吸取西畫之長,巧妙地以水墨寫意形式,再現舞臺上眾多優美運動中的千姿百態的畫面。他的戲劇人物自成一格,在中國畫壇牢固地佔有一席之地。所畫各類臉譜式的戲劇人物姿態生動,形神兼備,舒展大方,用現代筆墨繪出古裝人物,形成了董辰生鮮明的個人風格。

告急 遼兵入侵,三關被困。孟良奉命搬救兵,揚鞭策馬飛奔。

練武 天波楊府花園,黎明曉月如煙。排風不畏秋風寒,長年累月苦練。

演陣 太君讚歎不已,孟良驚喜若狂。一夜愁雲盡掃光,楊門慣出女將。

薦將 佘太君金殿薦賢,王欽若鄙夷丫鬟。楊排風兵書韜略侃侃談,酷似太君當年。

欽若女婿謝今吾,為爭將印來比武。金殿之上見高低,楊家藏龍臥虎。

救援 丞相寇准,愛才惜能。願隨排風赴邊庭,一路殷勤護送。

不服 上將猛焦贊,不服女嬋娟。孟良施巧計,權作壁上觀。

打焦 戰馬快似流星,校場金鼓齊鳴。一聲巨響山嶽傾,焦贊挨了一棍。

驕狂 遼邦駙馬韓昌,殘暴蠻橫驕狂。金戈鐵馬下汴梁,自信易如反掌。

捉敵 跨戰馬遠離營盤,雙龍谷排風智探。擒遼將盡獲機密,察地形敵情了然。

設計 夜鎮雄關戰雲飄,元戌燈下攢眉稍。喜聞排風傳捷報,虎帳揮兵破敵遼。

破敵 排風一馬當先,韓昌兵敗潰散。一天陰雲盡消散,三關轉危為安。

慶功 楊家兄妹重逢,排風功高情重。丞相設宴慶豐功,喜看雛鳳淩空。

談到連環畫,董辰生認為:“連環畫是美術之本,連環畫為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美術家。畫連環畫,構圖、色彩都能練習到” 。

“現在大部分成名成家的畫家都畫過連環畫,但是有的畫家看不起連環畫,甚至自己畫過連環畫也不願承認。當今中國的繪畫,應重視連環畫。連環畫是基礎,它的題材廣泛,造就畫家。畫家什麼題材都能畫,中國美術就有希望!”

今天的中國已步入世界強國的行列。國家的蓬勃發展需要藝術家呐喊助威,人民需要謳歌和鼓舞。董辰生是用美術表達人民心聲的一員宿將,是時代的先鋒,他的作品表現了人民群眾高昂的鬥志和大無畏的民族精神,他的作品是時代的進軍號。

我們今天把董辰生的作品奉獻給大家,不是懷舊,而是我們這個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時代,我們這個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需要這樣的畫家。感謝董辰生數十年來的辛勤耕耘帶給我們的教益和鼓舞。人民需要激動人心的美術作品。我們深信,只有忠實反映這個偉大時代的藝術作品才是永恆的。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