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洛陽人對母親的稱呼:媽兒

"媽媽"是母親的口語, 是天下最美的稱呼。 "媽" 從造字上看是形聲字, 從女, 馬聲。 本義是稱呼母親, 重讀仍為原義。 母親, 簡稱母, 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 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廣雅·釋親》:媽, 母也。 《康熙字典》"俗讀若馬, 平聲。 稱母曰媽。 " 在歷史長河中, "媽媽"這個詞的含義經過變化, 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媽媽"不是外來詞, 人類的各種語言中, MAMA的發音總是用來稱呼母親的, 因為這是人學會的第一個音節。 在上古漢語中"母"發ma音。

在洛陽當地以往稱呼母親是:媽兒, 而不是媽媽, 簡潔兒化音很奇怪, 一般都理解為地方發音,

這是簡單的的理解, 老百姓沒啥文化, 他不會文雅的介紹:這是我母親大人, 僅僅通俗簡單的介紹:這是俺媽兒, 這是俺媽兒哩…..

一旦他或她介紹:這是或那是俺媽, 未帶兒化音, 您可要注意啦, 那就是“後媽”, 父親又續弦的另一房太太…

這種完全顛覆了目前稱謂的單字:媽, 很巧妙的隱藏了, 一般人不太容易發現。 當然, 隨著歷史的變遷, 二房、三房太太是法律不允許的, 但民國時期遺留的二房女人, 在老城我們還是見到過的。 一房子女喊叫她媽, 而不是媽兒。 另外一種乃母親病逝, 當爹的續弦, 又帶家一位後母, 那也得叫媽呀, 但絕不會是:媽兒。

這種對母親的稱謂, 隱藏的含義, 目前大家都不懂了, 因為消失了唄, 但這種怪異、區分母親的稱呼在洛陽的老城、瀍河乃至郊區確實存在。

我們未經歷先不要隨意否認, 很多六十歲左右的人都未必知道, 但這種對母親稱呼的:“媽”與“媽兒”, 兒化音與不兒化音的怪異, 真的存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