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沉默的年代已逝,華語原創音樂劇是否該燎原?

近半年以來, “音樂劇”這高雅之詞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 致使我的內心世界裡掀起音樂狂潮。 有一句話正可印證我的此種心境——無法涉及的地方, 恰是我們嚮往的神聖之地。 但話要說回來, 正因為你永遠無法抵達某些地方, 所以才想拼盡全力去追求。

音樂劇, 在我膚淺的意識世界裡, 它應是所有藝術的融合體。 像一隻象牙雕, 養育著藝術的不朽之花。 我想, 你一定特想聞一聞這“花香”裡的味道!泥土的味道、人世間紛擾的味道、美善醜陋的味道以及你自己的心聲!但作為一名音樂劇愛好者, 我已很久沒聞這種味道。

我之所以這麼說, 並非盲從。

《歌劇魅影》劇照

早些年, 我讀過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韋伯的自傳, 也觀賞過他的音樂劇作品《歌劇魅影》, 後又對比國人創作的音樂劇《雪湖狼》、《花木蘭》, 甚至前兩年的《大紅燈籠》, 雖然在創作手法, 藝術風格和舞美上大有革新,

但仍舊離經典還有一段距離。 當然, 也有非常優秀的華語原滋原味的音樂劇——開心麻花的音樂劇《爺們兒》。 據我所知, 目前中國音樂劇市場上, 國外劇碼佔據半壁江山, 而華語原創音樂劇卻“擠牙膏式”地半死不活地存活著。

開心麻花爆笑音樂劇《爺們兒》劇照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我注意到一個現象, 國人所創作的音樂劇, 要麼創作手法老套, 要麼就抄襲模仿國外經典劇碼的創作風格, 真正具有我們本民族文化底蘊的有價值的作品並不多。 值得思考的是, 很多華語原創音樂劇作品把“歌舞化”的話劇作品稱之為音樂劇, 儘管迎來了掌聲和市場, 但其根本無法與音樂劇相提並論。

許多樂評人認為, 現代的華語原創音樂劇大部分為“半成品”, 或者還處在音樂劇的“夾生”之中。 我想說的是, 為什麼音樂劇在中國誕生已三十多個年頭, 依然沒有在市場化運作上找到自己的出路?依然像宮廷樂那樣居高臨下?音樂劇的創作和演出也依然處在描紅階段, 觀眾對優秀的華語原創音樂劇仍然期待。

《大紅燈籠》劇照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過去了, 中國的命運早就“脫胎換骨”、“魚躍龍門”, 中國的原創音樂劇卻依舊處在徘徊和迷茫之中?國家不是在宣導“文化復興”嗎?難道僅僅是一種文化宣傳口號?

幾年前, 我在評論稿《中外音樂劇的差距》一文裡提過:“...中國出不了經典的音樂劇, 培養不出偉大的音樂劇劇作家。 他們的作品過於膚淺, 過於老套, 過於重視形式主義的表現和過於表現現代的音樂元素, 忽略了民族性、道德性、世界性的價值表現。 當一個國家或一個藝術家只顧追求物質的享受, 忽視了人類精神性的感化, 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這些問題歸根結底, 還是在教育上出現了問題。

沉默的年代已逝, 華語原創音樂劇是否該燎原?出路又在哪裡?我一直認為, “音樂劇燎原”不在於市場運作, 而是指向作品的本身以及音樂劇演員的表演水準。 縱觀整個華語音樂劇表演行業, 這些能說會唱且極具音樂劇表演天賦的人才寥寥無幾。 可以這麼說,音樂劇表演人才是“音樂劇表演中的熊貓”。

我呼籲,我們的教育要從小學普及音樂劇知識並定向培養一批年輕的音樂劇創作人才和音樂劇表演人才。我也呼籲,有關音樂劇表演方向的社會團隊,要加大力度挖掘、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特別誠懇建議那些正從事華語原創音樂劇事業的人士,要靜下心來多學、多看、多練,多想,善於從西方經典音樂劇中取經創作經驗和音樂劇固有的方法與格律,創作出屬於這個時代、這個民族、經典範疇的好作品。

歡迎大家7月26日-30日,8月4日-6日,走進深圳華夏藝術中心、廣州友誼劇院觀看開心麻花爆笑舞臺劇

溫馨提示:需瞭解更多開心麻花有趣味的舞臺劇作品,請搜索開心麻花官網。

可以這麼說,音樂劇表演人才是“音樂劇表演中的熊貓”。

我呼籲,我們的教育要從小學普及音樂劇知識並定向培養一批年輕的音樂劇創作人才和音樂劇表演人才。我也呼籲,有關音樂劇表演方向的社會團隊,要加大力度挖掘、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特別誠懇建議那些正從事華語原創音樂劇事業的人士,要靜下心來多學、多看、多練,多想,善於從西方經典音樂劇中取經創作經驗和音樂劇固有的方法與格律,創作出屬於這個時代、這個民族、經典範疇的好作品。

歡迎大家7月26日-30日,8月4日-6日,走進深圳華夏藝術中心、廣州友誼劇院觀看開心麻花爆笑舞臺劇

溫馨提示:需瞭解更多開心麻花有趣味的舞臺劇作品,請搜索開心麻花官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