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今天,時隔13年出新專輯!出道35年的羅大佑唱出你心中怎樣的戀曲

羅大佑出新專輯了

距上張專輯《美麗島》之後, 13年沒再出專輯的羅大佑, 就在今天, 正式上線新專輯《家(Ⅲ)》, 其中包含《家(Ⅲ)》《人生愛繼續》《北西南風》等11首歌。

如果從羅大佑1982年發行第一張專輯算起, 這也是出道35年的羅大佑, 發表的第8張專輯。

羅大佑的一生, 也滿是漂泊的故事。 在異鄉漂泊了近30年, 歷經人生起伏之後, 羅大佑譜寫出《家(I)》、《家(II)》的續曲《家(Ⅲ)》。 他這個大寫的巨蟹座是這樣闡述“家”的概念:

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會有三個家:

第一個家, 是父母給我們的家;

第二個家, 是我們自己外出想去追尋的那個家;

而第三個家, 則是自己最終建立的那個家。

話不多說, 來, 一邊聽聽新鮮熱乎的《家(III)》, 一邊聽聽資深樂評人們怎麼說——

這是在2017年給華語樂壇投下的原子彈, 原來華語音樂還能夠這麼做!這張專輯在明年各大獎項不拿最佳專輯獎, 簡直是天理難容!

——樂評人 王磊

那天只聽到了四首歌:《家(III)》,

《同學會》, 《童話愛情》和《握手》。 既聽到了意料之中的羅大佑, 也聽到了預料之外的羅大佑, 譬如一樣還是那把粘粘乎乎渾濁的音色, 一樣還是密度很強, 喜歡大量用典用成語的歌詞。

但沒想到的是, 譬如《家(I)》和《家(II)》都基本還是很溫情溫暖的路線, 《家(III)》卻變得非常熱血激昂, 甚至有一個電影大結局似的奮進的結尾。

《同學會》用了偏舞臺表演偏唱詩班的演唱編排, 我就在想, 是不是也有點暗含如今的同學會, 蠻有點同學間相互表演的暗諷意味?

比較偏愛的是《童話愛情》, 聽第一段以為是首情歌, 聽到第二段就變成了父親對女兒的那種期望和叮囑, 還挺窩心的。

——樂評人 盧世偉

在我眼裡, 羅大佑的音樂是可堪陪伴一代代人成長的“史詩”,

也可以是歲月翻過的一篇篇“童話”, 所以不帶任何預設立場去聽他的新專輯, 便會感覺到他恰到好處的溫暖, 以及依然潛藏的犀利。

他的作品如警鐘, 提醒我們對這個時代和樂壇都該堅持保有態度, 但注意, 這態度該是積極, 而非激進。

——樂評人 流水紀

他的歌聲, 一定唱出了你的過往

羅大佑投身音樂的故事, 和魯迅當年棄醫從文還真有點像。

1954年, 羅大佑出生在臺灣省臺北市的一個名醫世家, 同他的哥哥、姐姐一樣, 羅大佑也在成年後走上醫生的道路。 可到了1980年, 羅大佑憑著內心對音樂的熱愛和執念, 辭掉醫院的工作, 轉型成為職業音樂人。 而那時的臺灣樂壇, 聽得都是從歐美、尤其是日本轉引進來的歌曲。

羅大佑1982年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 一炮擊碎了當時樂壇的萎靡與壓抑。 有人說:“《之乎者也》這張專輯在音樂上最重要的意義, 就是利用搖滾樂的形式對七十年代的校園民歌進行了一次革命。 ”

除了這些對於音樂史的重要意義, 藝綻君覺得, 羅大佑的歌對我們來說,

最大的影響在於:你到現在依然會唱!

我相信沒有誰不曾在小學或是中學的課堂上學過這些歌曲吧!

藝綻君覺得, 《童年》這首歌既可貴又可愛, 它不僅唱出了童年時“陽光下蜻蜓飛過來, 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的生活環境, 還唱出了“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的真實年少故事。

老師總批評我們不用心念書, 其實我們自己都是知道的呀, 可就是“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 ”, 你說, 該怎麼辦呢?

《鄉愁四韻》也收在這張專輯中。 羅大佑那沙啞低沉的嗓音, 不僅唱出了餘光中的愁緒, 也讓這首詩飄過海峽, 飄到更遠。

流行歌曲都是詠歎一些虛無的情情愛愛嗎?羅大佑告訴你:不是。

這首歌裡, 羅大佑石破天驚地一聲呐喊, 喊出現代都市文明對傳統鄉土文明的入侵:“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有意思的是,當年魯迅在回到相隔兩千餘裡的故鄉時,對著沒有一絲活氣的蕭索鄉村,報以悲涼的一瞥;而如今,一些城市率先走過現代化的歷程後,我們又重新開始尋找,那些小時候在泥水裡赤腳玩耍的印記。

這首歌還有一個傳奇的彩蛋是,寫出了當年那麼多年輕人的迷茫的羅大佑,根本沒去過鹿港。

從《鹿港小鎮》中就可以看出,羅大佑一直熱衷與時代對話。1985年,羅大佑離開臺灣赴港發展,也日漸開啟了與著名作詞人林夕的合作,其中一首歌就是《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是香港島中環附近的一條大馬路,其英文原名(Queen's Road)原是紀念當時的英女皇維多利亞女皇,理應譯作“女皇大道”,但被華人師爺誤譯為“皇后大道”便一直延續至今。

如果去香港玩,別光顧著去血拼,倘若能在彎彎繞繞的皇后大道東上走一走,一邊聽著羅大佑迥異多變的曲風,感受那貼近當年民情民生的歌詞,別有一番味道。

提到這首歌就一定會想到梅姐(梅豔芳),“同是過路,同做過夢,本應是一對”的歌詞,配上梅姐的低沉音色,一下就讓人想到她令人唏噓的一生。而“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的文字,也顯現出典型的林夕式歌詞風格。

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

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

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這是羅大佑個人專輯《愛人同志》中的第六首歌,也是電影《阿郎的故事》的國語版主題曲。加上《戀曲1980》和後來的《戀曲2000》,20年的愛情跨度被他娓娓道來。

還有《東方之珠》《野百合也有春天》《追夢人》《滾滾紅塵》……羅大佑有太多經典歌曲,藝綻君來不及一一列舉。難怪樂評人馬世芳感慨:沒有羅大佑,臺灣流行音樂史會變成什麼樣子?其實何止臺灣流行音樂,羅大佑影響的,幾乎是幾代中國人。

如今,曾在多地漂泊的羅大佑,終於重回臺灣定居,這才有了時隔多年後的《家Ⅲ》。新專輯的封面(上圖),羅大佑首度邀請妻女同框,一副回歸田園、樂享天倫的恬淡之美。相信大佑哥的女兒,給了他製作新專輯的力量。

有人說,後來的羅大佑失去了早先的鋒芒,還有人說他的創作失去了方向。藝綻君倒不這麼覺得,時間在流逝,一個成熟了的靈魂當然可以變得溫潤。更何況觀音尚有多重化身,一個人當然可以多面。出道時的羅大佑,從來沒大張旗鼓地立過“人設”,又何來“人設”崩了一說,每一個當下,每一首歌,都是真實的他。

-END-

總有那麼一首歌,唱的就是你

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心中的羅大佑

或者說說,你對羅大佑新歌的感受吧

本期作者、編輯:韓軒

訂閱號:藝綻 · 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 喊出現代都市文明對傳統鄉土文明的入侵:“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有意思的是,當年魯迅在回到相隔兩千餘裡的故鄉時,對著沒有一絲活氣的蕭索鄉村,報以悲涼的一瞥;而如今,一些城市率先走過現代化的歷程後,我們又重新開始尋找,那些小時候在泥水裡赤腳玩耍的印記。

這首歌還有一個傳奇的彩蛋是,寫出了當年那麼多年輕人的迷茫的羅大佑,根本沒去過鹿港。

從《鹿港小鎮》中就可以看出,羅大佑一直熱衷與時代對話。1985年,羅大佑離開臺灣赴港發展,也日漸開啟了與著名作詞人林夕的合作,其中一首歌就是《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是香港島中環附近的一條大馬路,其英文原名(Queen's Road)原是紀念當時的英女皇維多利亞女皇,理應譯作“女皇大道”,但被華人師爺誤譯為“皇后大道”便一直延續至今。

如果去香港玩,別光顧著去血拼,倘若能在彎彎繞繞的皇后大道東上走一走,一邊聽著羅大佑迥異多變的曲風,感受那貼近當年民情民生的歌詞,別有一番味道。

提到這首歌就一定會想到梅姐(梅豔芳),“同是過路,同做過夢,本應是一對”的歌詞,配上梅姐的低沉音色,一下就讓人想到她令人唏噓的一生。而“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的文字,也顯現出典型的林夕式歌詞風格。

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

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

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這是羅大佑個人專輯《愛人同志》中的第六首歌,也是電影《阿郎的故事》的國語版主題曲。加上《戀曲1980》和後來的《戀曲2000》,20年的愛情跨度被他娓娓道來。

還有《東方之珠》《野百合也有春天》《追夢人》《滾滾紅塵》……羅大佑有太多經典歌曲,藝綻君來不及一一列舉。難怪樂評人馬世芳感慨:沒有羅大佑,臺灣流行音樂史會變成什麼樣子?其實何止臺灣流行音樂,羅大佑影響的,幾乎是幾代中國人。

如今,曾在多地漂泊的羅大佑,終於重回臺灣定居,這才有了時隔多年後的《家Ⅲ》。新專輯的封面(上圖),羅大佑首度邀請妻女同框,一副回歸田園、樂享天倫的恬淡之美。相信大佑哥的女兒,給了他製作新專輯的力量。

有人說,後來的羅大佑失去了早先的鋒芒,還有人說他的創作失去了方向。藝綻君倒不這麼覺得,時間在流逝,一個成熟了的靈魂當然可以變得溫潤。更何況觀音尚有多重化身,一個人當然可以多面。出道時的羅大佑,從來沒大張旗鼓地立過“人設”,又何來“人設”崩了一說,每一個當下,每一首歌,都是真實的他。

-END-

總有那麼一首歌,唱的就是你

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心中的羅大佑

或者說說,你對羅大佑新歌的感受吧

本期作者、編輯:韓軒

訂閱號:藝綻 · 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