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醉是畢卡索

文/白頭翁

現代中國文學史上, 很稱得上風流才子的郁達夫當算一位。 郁達夫有兩句詩:“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郁達夫生性風流, 才沖八鬥。 但要和幾乎和他同時代的西班牙人畢卡索相比, 郁達夫應甘拜下風。

翻畢卡索家譜, 上推三代, 未見顯赫。 一代土裡刨食, 二代教書糊口。 畢卡索自幼雖然愛好美術, 在學校學習繪畫卻從未下過功夫, 絕非好學生。

畢卡索不到13歲就追求異性, 用中國話講, 自小不務正業, 不是好鳥。 恰恰不是好鳥的畢卡索成了鳳凰。

畢卡索的“初中班”只有兩名女生, 都長得很漂亮,

這讓畢卡索好生為難, 舍誰追誰, 最終畢卡索把兩個女孩子都追得魂不守舍, 愛到海誓山盟。 這可能是畢卡索風流史的第一頁。 但畢卡索有的不僅是風流, 否則充其量就是一個小流氓。 他自信, 他有絕無二致的天賦。 他自己說:“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 ”畢卡索13歲時的作品, 已露出“天姿”, 畫法、顏色、視點、取材都已有開始有畢氏風格。 像《老漁夫》、《藝術家的母親》、《赤足女孩》、《戴帽子的乞丐》, 等等。 但真正激勵畢卡索勤奮創作的還是“愛情”, 那些年他的作品的基本色調是棕色為主, 因為他狂熱追求的女孩子長著一頭美麗濃密的棕色頭髮。

畢卡索所處的那個時代也造就了他。

十九世紀末, 二十世紀初歐洲藝術殿堂中反潮流、反自然、反傳統、反現實的流派異軍突起, 給文藝復興後的歐洲文壇注入了無窮的活力和新潮, 讓人耳目一新, 讓人應接不暇。 傳統的文學觀點和文藝思維也被不斷顛覆和反動。

誰能看懂在一張平面的人物臉上有三隻眼?在側面臉上有人的正面的鼻子和圓睜的大眼?有誰能理解一個裸女身上是用幾何拼圖繪成?幾隻奇形怪狀的乳房周時出現在一個女人的身上?但那個近代的創新藝術家講究“風格意志”,

簡單而論, 風格意志就是要用風格淡化現實, 淡化傳統, 淡化自然表現;意志就是要用藝術家的意志去改變現實, 扭曲現實, 拼裝現實。 隨之出現了立體主義、反現實主義, 抽象主義、表現主義、以至立體派、自由派、現代派、野獸派、流行派……那個時代讓人亢奮, 百舸爭流, 百家爭鳴。 湧現出了拉斐爾、塞尚、莫内、馬奈、德拉克洛瓦、馬蒂斯、蒙克、梵古、畢卡索等等, 燦如夏日星空。 我感覺, 那個時代的歐洲畫家們無拘無束, 自由發展, 自主創造。 有些像我們春秋時代的諸子百家。

畢卡索, 成為立體主義的創造人。

1907年他創作了他的成名之作《亞威農少女》, 這是一幅大畫, 布面油彩, 長243cm, 寬234cm, 這幅名畫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陳列廳中。

畫布上五個少女面無表情, 不知其所思所望所要表現表達什麼?整個畫面仿佛是一堆幾何圖形的堆積。 五個裸女的身體部位和五官也似乎被分割重組, 正面的女人臉上卻長著側視的眼睛和鼻子, 而側面女人又安裝著正面人的眼睛, 從後背能看見前胸的乳房, 而正面女人的乳房卻分明錯位和變形, 最能表示女人特點的生殖器官卻讓人看得莫名其妙。

但是畢卡索卻不承認他創造出什麼流派,“我不懂什麼抽象派, 什麼是立體主義……”但他就是抽象派、立體主義的創始人、代表人、扛鼎舉旗者。 《亞威農的少女》一舉突破了之前所有焦點, 透視和光影的束縛, 充分發揮了畫面結構的力量, 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中的線、面和繪畫中的顏色, 在兩維平面上開創了一種前所未有自由新空間, 《亞威農的少女》被舉為立體主義的開端之作。 就是這幅畫顛覆了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畫法。

畢卡索真乃大家才子,他的一幅女人裸體畫竟然在20世紀初歐洲畫壇形成一場革命。而推動這場革命的五位裸女,竟然是妓女。

《亞威農的少女》奠定了他藝術大師的崇高的社會地位,他成為那個時代的偉大者,這個後來習慣穿海魂衫的風流人物,沒有人敢說是妓女成就了他。

1927年寒冬,已經45歲的畢卡索獨自在巴黎拉斐特藝術館外遊蕩,那天他獨自喝了不少波爾多葡萄酒,這時一位留著金色長髮女郎姍然從他身邊走過。畢卡索竟然大膽地拉住那位陌生小姑娘的手求愛。這時候他才知道她叫瑪麗·德蕾莎。瑪麗·德蕾莎當時才剛滿17歲,而且對藝術並不熱衷,她甚至一開始並沒有反應過來畢卡索是誰?但沒過多久,這位少女終於成為畢卡索溫順多情的情人,他們相依相愛,形影不離,愛得死去活來,幾近瘋狂。

2013年,世界收藏大鱷史蒂芬·科恩花1.5億美元收購了畢卡索的一幅肖像作品《夢》。我查閱了一下,中國現拍的有記錄的最昂貴的字畫是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大字行楷書《砥柱銘》拍得4.368億元人民幣;齊白石為蔣介石六十大壽作《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拍得4.255億元人民幣。畢卡索這張少女入夢圖竟然賣得1.5億美元,真叫人目瞪口呆。

這幅畫於1932年的《夢》,畫中是一位少女坐在紅色沙發上歪著頭睡得正香,豐滿而安詳,自足而悠閒,雙手抱在胸前,金色的長髮在腰間垂下,頸間的珍珠項鍊顯目耀眼而奢華,她正在香甜甜地完全浸進在夢鄉中,她就是甜睡中的瑪麗·德蕾莎。畢卡索此時此刻正在熱戀狂愛近乎瘋狂時期,用中國俗話說捧在手上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這位瑪麗·德蕾莎就是畢卡索的夢,畢卡索的幸福,畢卡索的理想和追求。畢卡索是天才,他靜靜地、悄悄地把他最心愛的女人畫下來,誰能想到80年以後,這美人的夢竟然價值1.5億美元。

畢卡索太愛這位不足17歲的美女了,他以她為模特畫的另一幅《窗邊的女人》在倫敦索思比拍賣行拍出2800萬英鎊。畢卡索沒白在瑪麗·德蕾莎身上下功夫。

當瑪麗·德蕾莎剛剛為畢卡索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時,朵拉·瑪爾走進了她的生活,讓她再也沒有快樂和幸福過,夢醒時方知夢不在。

朵拉·瑪爾是一名攝影師,也是排在畢卡索女模特佇列中的佼佼者。朵拉·瑪爾懂得藝術,懂得繪畫,懂得藝術的流派,她能和畢卡索侃侃而談,常常讓畢卡索聽得津津樂道。讓畢卡索著迷不容易。畢卡索又一次地真正地愛上朵拉·瑪爾了。

終於,殘酷而無情的事實讓瑪麗·德蕾莎找上門來,兩個女人在畢卡索面前,打成一團。畢卡索說:“我斷定自己無法做出裁決,我喜歡順其自然。那場面精彩極了。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次記憶。”這種腔調和變態的心理會讓中國人斥之為典型的流氓無賴,但那就是畢卡索。

讓我不能理解的是那幅被稱作偉大的反法西斯作品《格爾尼爾》。當人們在介紹《格爾尼卡》時都是這樣說,這是畢卡索的代表作之一,1937年被法西斯的暴行激怒的畢卡索創作了油畫《格爾尼卡》,抗議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北部格爾尼卡城的恐怖轟炸。這幅油畫是畢卡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體主義、新古典主義、現實主義等各個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也是他各個時期藝術成就的集大成之作。

站在《格爾尼卡》前面,有誰不徘徊?有誰不茫然?又有誰不一臉惶然?一位懂現代派油畫的朋友,有一番高論:當你覺得畢卡索的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和後表現主義的畫,人不人,鬼不鬼,像人非人,似非鬼,在像與不像,是與不是之間遊蕩時,你就快懂了。讀懂畢卡索的畫就像讀懂畢卡索的人生一樣那得下功夫,那得破除一切清規戒律。

我不能理解的是這麼一幅題材重大,主題嚴肅,內容關係反法西斯的“政治”作品,竟然是在畢卡索的兩位情人瑪麗·德蕾莎和朵拉·瑪爾爭風吃醋的爭吵和撕打中完成的。畢卡索一邊在有滋有味繞有心情地觀賞自己的兩位情人爭打,一邊激情四溢地在創作完成反法西斯重大題材的《格爾尼卡》我猜想不出畢卡索那時那刻的心情。但那就是畢卡索。

畢卡索真是神奇莫測。

1943年,已經62歲的畢卡索又有了新歡,新的靈感天使,比他兒子還小的年輕美貌的弗朗索瓦·姬洛。畢卡索像年輕人一樣去追逐弗朗索瓦·姬洛,寫情書,作媚態,獻殷勤,慷慨揮金,甚至像僕人一樣為在海邊玩耍的弗朗索瓦高舉著太陽傘,甘願自己累著、曬著、腿著、站著,畢卡索在弗朗索面前一點藝術大師的架子都沒有,他甚至想變成弗朗索瓦裙邊上的一隻小狗。

但畢卡索一談起藝術和繪畫來就像外科大夫走上手術臺拿起手術刀,極嚴肅,極認真,一絲不苟。

為了研究德拉克洛瓦的名著《阿爾及爾的女人》,他幾乎每個月都要帶弗朗索瓦·姬洛去盧浮宮去研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在《阿爾及爾的女人》面前,畢卡索一站就是半天,甚至和弗朗索瓦·姬洛也不說一句話,兩眼閃閃地盯著畫看,連貶眼都顧不上。弗朗索瓦以為畢卡索中邪著魔了,只有走出盧浮宮時,只有坐在他們的小屋裡時,只有端起那殷戲殷紅的波爾多葡萄酒來時,畢卡索才開始滔滔不絕,他們雖然看的都是一幅畫,但畢卡索講出來的視覺點和感受常常讓弗朗索瓦吃驚,和她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竭然不同。

畢卡索一生欽佩的人不多,但他幾乎崇拜德拉克洛瓦,畢卡索深情地、由衷地說:“那個傢伙啊,他真了不起。”弗朗索瓦·姬洛再沒有看見過畢卡索還那麼瘋狂地熱愛過誰?有時候不知什麼激情突然襲擊了畢卡索,他會拉上弗朗索瓦·姬洛徑直奔盧浮宮,徑直走到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前,如醉如癡,喚都喚不醒,叫都叫不回。畢卡索不愧是天才,他不是白看,他從中汲取營養並大膽地進行了創造,他畫一了系列《阿爾及爾的女人》有人給它們編了A版、B版……,畢卡索沉醉其中,他終於畫出了震驚世界的《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本)》。

2015年5月11日,紐約佳士得“展望過去”拍賣會上,畢卡索的《阿爾及爾的女人(0版本)》拍出1.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9億元,成為全球最貴的拍賣畫作。

恰恰是畢卡索和弗朗索瓦·姬洛在一起使他有了改畫名作的念頭,有了弗朗索瓦·姬洛才有了滋生出《阿爾及的女人》(O版本)的土壤。

晚年的畢卡索真可謂躊躇滿志,悠然自得,慢慢呷著羅曼尼·康帝美酒,那可是法國索長蒂第一美酒,號稱“百萬富翁喝的酒,但只有億萬富翁才能喝到”的“王中王”,畢卡索翻動著他那開始變得混濁的雙眼看著不遠處古堡的倩影,望著眼前年輕漂亮的美女,畢卡索的確有些醉意了。還予世何求?

三十五年間了,瑪麗·德蕾莎終於在畢卡索的愛情幻影中從一個年輕美麗氣質不凡的少女變成了中年女人。多少人勸她再往前走一步,多少人告訴他畢卡索愛你但他更愛天下比你更年輕更漂亮更時髦更前衛中的女人,你不必為她而守一輩子,包括她和畢卡索生的女兒都是這樣勸她。但瑪麗·德蕾莎有一句愛情的名言:她們都愛畢卡索的畫,我愛畢卡索。

1977年10月20日,瑪麗·德蕾莎在家中自縊而死。瑪麗·德蕾莎堅定地選擇這一天去死,因為五十年前的這一天,正是畢卡索在巴黎拉斐特藝術館外追逐瑪麗·德蕾莎,手拉著剛剛認識的瑪麗·德蕾莎走進了自己的畫室,從那一天起,瑪麗·德蕾莎就深深地愛上畢卡索。畢卡索所有的山盟海誓都像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的落雨,日出而散,而瑪麗·德蕾莎卻五十年不變,一生不變,一時一刻都未變。我想起中國漢樂府民歌:“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畢卡索與瑪麗·德蕾莎

在九泉之下,瑪麗·德蕾莎會見到畢卡索的,畢卡索該對這位對自己愛得忠貞不二的女人說什麼呢?他會眯起眼睛,舉起羅曼尼·康蒂說,那時我喝醉了……

白頭翁作品《飄雪有韻遠行無聲》,此書分為3輯,一輯“雪落無聲,風月有情”,是對既往人生歲月的追憶,有情有義;第二輯“歷史無痕,花開有意”,是讀書隨筆,寫的多是歷史述評,對歷朝帝王的點評,有聲有色;第三輯“心靈無間,時空有序”,寫的是心靈故事,充滿生活情趣的小品隨筆,有真有善。京東、當當均有售。

就是這幅畫顛覆了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畫法。

畢卡索真乃大家才子,他的一幅女人裸體畫竟然在20世紀初歐洲畫壇形成一場革命。而推動這場革命的五位裸女,竟然是妓女。

《亞威農的少女》奠定了他藝術大師的崇高的社會地位,他成為那個時代的偉大者,這個後來習慣穿海魂衫的風流人物,沒有人敢說是妓女成就了他。

1927年寒冬,已經45歲的畢卡索獨自在巴黎拉斐特藝術館外遊蕩,那天他獨自喝了不少波爾多葡萄酒,這時一位留著金色長髮女郎姍然從他身邊走過。畢卡索竟然大膽地拉住那位陌生小姑娘的手求愛。這時候他才知道她叫瑪麗·德蕾莎。瑪麗·德蕾莎當時才剛滿17歲,而且對藝術並不熱衷,她甚至一開始並沒有反應過來畢卡索是誰?但沒過多久,這位少女終於成為畢卡索溫順多情的情人,他們相依相愛,形影不離,愛得死去活來,幾近瘋狂。

2013年,世界收藏大鱷史蒂芬·科恩花1.5億美元收購了畢卡索的一幅肖像作品《夢》。我查閱了一下,中國現拍的有記錄的最昂貴的字畫是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大字行楷書《砥柱銘》拍得4.368億元人民幣;齊白石為蔣介石六十大壽作《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拍得4.255億元人民幣。畢卡索這張少女入夢圖竟然賣得1.5億美元,真叫人目瞪口呆。

這幅畫於1932年的《夢》,畫中是一位少女坐在紅色沙發上歪著頭睡得正香,豐滿而安詳,自足而悠閒,雙手抱在胸前,金色的長髮在腰間垂下,頸間的珍珠項鍊顯目耀眼而奢華,她正在香甜甜地完全浸進在夢鄉中,她就是甜睡中的瑪麗·德蕾莎。畢卡索此時此刻正在熱戀狂愛近乎瘋狂時期,用中國俗話說捧在手上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這位瑪麗·德蕾莎就是畢卡索的夢,畢卡索的幸福,畢卡索的理想和追求。畢卡索是天才,他靜靜地、悄悄地把他最心愛的女人畫下來,誰能想到80年以後,這美人的夢竟然價值1.5億美元。

畢卡索太愛這位不足17歲的美女了,他以她為模特畫的另一幅《窗邊的女人》在倫敦索思比拍賣行拍出2800萬英鎊。畢卡索沒白在瑪麗·德蕾莎身上下功夫。

當瑪麗·德蕾莎剛剛為畢卡索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時,朵拉·瑪爾走進了她的生活,讓她再也沒有快樂和幸福過,夢醒時方知夢不在。

朵拉·瑪爾是一名攝影師,也是排在畢卡索女模特佇列中的佼佼者。朵拉·瑪爾懂得藝術,懂得繪畫,懂得藝術的流派,她能和畢卡索侃侃而談,常常讓畢卡索聽得津津樂道。讓畢卡索著迷不容易。畢卡索又一次地真正地愛上朵拉·瑪爾了。

終於,殘酷而無情的事實讓瑪麗·德蕾莎找上門來,兩個女人在畢卡索面前,打成一團。畢卡索說:“我斷定自己無法做出裁決,我喜歡順其自然。那場面精彩極了。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次記憶。”這種腔調和變態的心理會讓中國人斥之為典型的流氓無賴,但那就是畢卡索。

讓我不能理解的是那幅被稱作偉大的反法西斯作品《格爾尼爾》。當人們在介紹《格爾尼卡》時都是這樣說,這是畢卡索的代表作之一,1937年被法西斯的暴行激怒的畢卡索創作了油畫《格爾尼卡》,抗議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北部格爾尼卡城的恐怖轟炸。這幅油畫是畢卡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體主義、新古典主義、現實主義等各個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也是他各個時期藝術成就的集大成之作。

站在《格爾尼卡》前面,有誰不徘徊?有誰不茫然?又有誰不一臉惶然?一位懂現代派油畫的朋友,有一番高論:當你覺得畢卡索的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和後表現主義的畫,人不人,鬼不鬼,像人非人,似非鬼,在像與不像,是與不是之間遊蕩時,你就快懂了。讀懂畢卡索的畫就像讀懂畢卡索的人生一樣那得下功夫,那得破除一切清規戒律。

我不能理解的是這麼一幅題材重大,主題嚴肅,內容關係反法西斯的“政治”作品,竟然是在畢卡索的兩位情人瑪麗·德蕾莎和朵拉·瑪爾爭風吃醋的爭吵和撕打中完成的。畢卡索一邊在有滋有味繞有心情地觀賞自己的兩位情人爭打,一邊激情四溢地在創作完成反法西斯重大題材的《格爾尼卡》我猜想不出畢卡索那時那刻的心情。但那就是畢卡索。

畢卡索真是神奇莫測。

1943年,已經62歲的畢卡索又有了新歡,新的靈感天使,比他兒子還小的年輕美貌的弗朗索瓦·姬洛。畢卡索像年輕人一樣去追逐弗朗索瓦·姬洛,寫情書,作媚態,獻殷勤,慷慨揮金,甚至像僕人一樣為在海邊玩耍的弗朗索瓦高舉著太陽傘,甘願自己累著、曬著、腿著、站著,畢卡索在弗朗索面前一點藝術大師的架子都沒有,他甚至想變成弗朗索瓦裙邊上的一隻小狗。

但畢卡索一談起藝術和繪畫來就像外科大夫走上手術臺拿起手術刀,極嚴肅,極認真,一絲不苟。

為了研究德拉克洛瓦的名著《阿爾及爾的女人》,他幾乎每個月都要帶弗朗索瓦·姬洛去盧浮宮去研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在《阿爾及爾的女人》面前,畢卡索一站就是半天,甚至和弗朗索瓦·姬洛也不說一句話,兩眼閃閃地盯著畫看,連貶眼都顧不上。弗朗索瓦以為畢卡索中邪著魔了,只有走出盧浮宮時,只有坐在他們的小屋裡時,只有端起那殷戲殷紅的波爾多葡萄酒來時,畢卡索才開始滔滔不絕,他們雖然看的都是一幅畫,但畢卡索講出來的視覺點和感受常常讓弗朗索瓦吃驚,和她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竭然不同。

畢卡索一生欽佩的人不多,但他幾乎崇拜德拉克洛瓦,畢卡索深情地、由衷地說:“那個傢伙啊,他真了不起。”弗朗索瓦·姬洛再沒有看見過畢卡索還那麼瘋狂地熱愛過誰?有時候不知什麼激情突然襲擊了畢卡索,他會拉上弗朗索瓦·姬洛徑直奔盧浮宮,徑直走到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前,如醉如癡,喚都喚不醒,叫都叫不回。畢卡索不愧是天才,他不是白看,他從中汲取營養並大膽地進行了創造,他畫一了系列《阿爾及爾的女人》有人給它們編了A版、B版……,畢卡索沉醉其中,他終於畫出了震驚世界的《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本)》。

2015年5月11日,紐約佳士得“展望過去”拍賣會上,畢卡索的《阿爾及爾的女人(0版本)》拍出1.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9億元,成為全球最貴的拍賣畫作。

恰恰是畢卡索和弗朗索瓦·姬洛在一起使他有了改畫名作的念頭,有了弗朗索瓦·姬洛才有了滋生出《阿爾及的女人》(O版本)的土壤。

晚年的畢卡索真可謂躊躇滿志,悠然自得,慢慢呷著羅曼尼·康帝美酒,那可是法國索長蒂第一美酒,號稱“百萬富翁喝的酒,但只有億萬富翁才能喝到”的“王中王”,畢卡索翻動著他那開始變得混濁的雙眼看著不遠處古堡的倩影,望著眼前年輕漂亮的美女,畢卡索的確有些醉意了。還予世何求?

三十五年間了,瑪麗·德蕾莎終於在畢卡索的愛情幻影中從一個年輕美麗氣質不凡的少女變成了中年女人。多少人勸她再往前走一步,多少人告訴他畢卡索愛你但他更愛天下比你更年輕更漂亮更時髦更前衛中的女人,你不必為她而守一輩子,包括她和畢卡索生的女兒都是這樣勸她。但瑪麗·德蕾莎有一句愛情的名言:她們都愛畢卡索的畫,我愛畢卡索。

1977年10月20日,瑪麗·德蕾莎在家中自縊而死。瑪麗·德蕾莎堅定地選擇這一天去死,因為五十年前的這一天,正是畢卡索在巴黎拉斐特藝術館外追逐瑪麗·德蕾莎,手拉著剛剛認識的瑪麗·德蕾莎走進了自己的畫室,從那一天起,瑪麗·德蕾莎就深深地愛上畢卡索。畢卡索所有的山盟海誓都像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的落雨,日出而散,而瑪麗·德蕾莎卻五十年不變,一生不變,一時一刻都未變。我想起中國漢樂府民歌:“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畢卡索與瑪麗·德蕾莎

在九泉之下,瑪麗·德蕾莎會見到畢卡索的,畢卡索該對這位對自己愛得忠貞不二的女人說什麼呢?他會眯起眼睛,舉起羅曼尼·康蒂說,那時我喝醉了……

白頭翁作品《飄雪有韻遠行無聲》,此書分為3輯,一輯“雪落無聲,風月有情”,是對既往人生歲月的追憶,有情有義;第二輯“歷史無痕,花開有意”,是讀書隨筆,寫的多是歷史述評,對歷朝帝王的點評,有聲有色;第三輯“心靈無間,時空有序”,寫的是心靈故事,充滿生活情趣的小品隨筆,有真有善。京東、當當均有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