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故宮景仁宮是一件可以走進的“巨大展品”

電梯直達

2017年7月18日, 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與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共同舉辦的“我的家在紫禁城”教育出版主題展覽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開幕,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香港康文署副署長吳志華等參加開幕式。

“我的家在紫禁城”展覽面向廣大青少年兒童, 以宣傳故宮文化和傳統文化為宗旨, 由展板、立體模型及多媒體影片構成。

景仁宮

展覽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游宮院”。 在這裡, 將會發現皇家宮院和建築的特點, 可以觸摸到每一根柱子的記憶、感受井亭天地的生活痕跡、瞭解吉祥缸的作用。

宮中的銅、鐵缸, 又叫“吉祥缸”, 設置在重要的官門、官殿前, 平時儲滿水以備滅火時用。 每逢冬季, 缸外會套上棉套, 缸上加蓋, 氣溫低時, 缸下燒炭加熱, 以防缸水凍結。

吉祥缸

這座影壁的石雁坐獸, 與武英殿旁斷紅橋的石風格一致。 置於門內, 既保屋內主人隱私, 也提醒訪客恭敬肅穆。

第二部分為“看宮殿”。 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構建築群, 皇宮中的一磚一瓦, 都凝聚著無數工匠的汗水和智慧, 他們通過“八作”建設成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宮殿。

傳統中國建築有“八作”之分, 即小木作、土作、石作、大木作、瓦作、裱糊作、彩畫作、銅鐵作,

工匠各司其職, 後宮每一座宮院都是配套齊全、料精工細的獨立小別墅。

八作

故宮中不同等級的屋頂

第三部分為“皇家樹”。 後宮是皇帝的家, 皇家是個大家庭, 像一棵大樹, 皇帝是主幹, 宮眷是枝葉。 皇家平日起居生活有很多宮內規矩, 還有很多保衛皇宮的侍衛。

“皇家樹”區

第四部分為“動起來”。 自 2012 年故宮博物院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簽署合作協定後, 每年均舉辦廣受大家歡迎的大型展覽。 其中包括 2012 年“頤養謝塵喧──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園展”、2015 年“西洋奇器──清宮科技展”、2016 年“宮囍──清帝大婚慶典展”, 以及 2017 年“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展及“故宮全接觸”教育推廣計畫。 此展區遴選了以上展覽的多媒體動畫內容與觀眾分享。

“動起來”區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諮詢委員會藝術專責委員會顧問、文化藝術學者趙廣超先生與其所在的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多年來致力於研究、傳播和推廣紫禁城文化,由故宮博物院和故宮出版社提供支持的“小小紫禁城”教育專案已經在海內外多個國家的中小學校進行義務推廣。自2007年起,故宮博物院以及下屬的故宮出版社與趙廣超先生所領導的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深入開展合作,出版了《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共七冊)、《國家藝術•十二美人》、《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宮》等。此次展覽展示近十年來的出版、教育、展覽、多媒體及文化創意的成果,是一次角度新穎、意趣盎然、充滿創意與互動的新型故宮展覽。

單霽翔院長講話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2015年,故宮出版社與趙廣超先生及其所帶領的設計及文化工作室一同攜手,成立了故宮文化研發小組,共同致力於研究、傳播和推廣故宮文化。此外,故宮文化研發小組開展的’小小紫禁城’教育工作坊專案已在海內外多個國家的中小學校進行義務推廣,講述皇宮、建築、皇家人物、花園、器物、紋飾等不同主題。至今年上半年,共舉辦超過4800場工作坊,參與人數超過53000人。並舉辦多個面向學校和社會公眾的多媒體展覽,總參觀人次超過11萬。”

“此次展覽展示近十年來的出版、教育、展覽、多媒體及文化創意的成果,是一次角度新穎、意趣盎然、充滿創意與互動的新型故宮展覽。它首先把這次展覽的場地──’康熙皇帝出生的景仁宮’,看作一件可以走進去的巨大展品來解讀。接著,便是配合宮院空間篩選展示內容(以適合兒童和青少年為先);在不干擾古建築的原則下,設計出一場活潑和具現代感的展覽。展覽分為四個部分,並配以出版及教育分享。分別介紹皇家宮院和建築的特點,工匠的智慧和秘訣,皇家的教育和生活,以及一些主題展覽的多媒體動畫展示。”單霽翔說。

“動起來”區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諮詢委員會藝術專責委員會顧問、文化藝術學者趙廣超先生與其所在的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多年來致力於研究、傳播和推廣紫禁城文化,由故宮博物院和故宮出版社提供支持的“小小紫禁城”教育專案已經在海內外多個國家的中小學校進行義務推廣。自2007年起,故宮博物院以及下屬的故宮出版社與趙廣超先生所領導的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深入開展合作,出版了《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共七冊)、《國家藝術•十二美人》、《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宮》等。此次展覽展示近十年來的出版、教育、展覽、多媒體及文化創意的成果,是一次角度新穎、意趣盎然、充滿創意與互動的新型故宮展覽。

單霽翔院長講話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2015年,故宮出版社與趙廣超先生及其所帶領的設計及文化工作室一同攜手,成立了故宮文化研發小組,共同致力於研究、傳播和推廣故宮文化。此外,故宮文化研發小組開展的’小小紫禁城’教育工作坊專案已在海內外多個國家的中小學校進行義務推廣,講述皇宮、建築、皇家人物、花園、器物、紋飾等不同主題。至今年上半年,共舉辦超過4800場工作坊,參與人數超過53000人。並舉辦多個面向學校和社會公眾的多媒體展覽,總參觀人次超過11萬。”

“此次展覽展示近十年來的出版、教育、展覽、多媒體及文化創意的成果,是一次角度新穎、意趣盎然、充滿創意與互動的新型故宮展覽。它首先把這次展覽的場地──’康熙皇帝出生的景仁宮’,看作一件可以走進去的巨大展品來解讀。接著,便是配合宮院空間篩選展示內容(以適合兒童和青少年為先);在不干擾古建築的原則下,設計出一場活潑和具現代感的展覽。展覽分為四個部分,並配以出版及教育分享。分別介紹皇家宮院和建築的特點,工匠的智慧和秘訣,皇家的教育和生活,以及一些主題展覽的多媒體動畫展示。”單霽翔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