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漢能聯手同煤新建薄膜電池產線 首期投資22億元

在旗下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停牌兩周年之際, 漢能控股集團(下稱漢能)拾起了擴張國內產能的未竟計畫, 這一次將目光瞄準了山西大同。

7月26日, 介面新聞從漢能控股集團處獲悉, 漢能已與大同市政府、山西省最大的煤炭企業同煤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以薄膜大陽能項目為核心的“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大同, 該項目總規劃為620MW, 將分為三期佈局和建設。

該項目將採用漢能在柔性砷化鎵及銅銦鎵硒(CIGS)薄膜發電技術, 整合裝備製造、電池技術研發、元件生產等環節, 打造高度集成的產業鏈。 其中,

該專案一期300MW“玻璃基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總投資為22.72億元。

銅銦鎵硒(CIGS)薄膜發電技術, 是指使用化學物質Cu(銅)、In(銦)、Ga(鎵)、Se(硒)通過共蒸發工藝在襯底上形成吸收層的太陽能電池技術。 目前, 全球已實現商業化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主要包括碲化鎘(CdTe)、銅銦鎵硒(CIGS)以及非晶矽(a-Si)三種, 其中CIGS由於製造成本相對較低, 商業化程度最高。

漢能表示, 該專案一期生產線即將開工建設, 同煤集團、大同市政府及漢能三方將根據約定的股份額度, 共同出資成立項目合資公司。 其中與漢能所占股份相匹配的資金, 漢能將自行籌措。 此外, 關於新建二、三期基地, 屆時將根據市場需要, 參與相應專案的合作推進。

漢能在回復介面新聞的郵件中表示,

社會資本及機構投資者對該專案興趣濃厚。 《金融時報》7月26日消息, 漢能將持有合資公司20%的股份, 同煤集團將持有50%的股份, 大同市政府將持有剩餘30%的股份。 漢能方面未就該股份額度配比作出回應。

漢能作為國內為數不多堅持薄膜技術路線的光伏龍頭企業之一, 在於2010年初在廣東省河源投資了第一個生產基地的兩年後, 宣佈佈局“九大生產基地”, 總產能3GW的計畫。 據漢能官網資料顯示, 目前漢能已在廣東河源、四川雙流、海南海口、江蘇武進、江蘇南京、浙江長興、黑龍江雙鴨山、山東禹城、青海布有九個薄膜太陽能研發製造基地。

長久以來, 漢能薄膜太陽能產能多居國外, 而在國內產能長時間不能落地屢受業內詬病。

2015年, 《第一財經日報》質疑漢能九基地運作情況, 稱只有部分處於不飽和生產狀態, 其餘基地常年處於停產甚至遲遲未動工。 漢能當時回應稱, 除南京基地是由於更改技術路線而調整了建設計畫外, 其它基地全部建成並投產。 此外, 河北曹妃甸、山東淄博、江西共青城等新增CIGS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製造基地在建設中。

漢能7月26日回復介面新聞的郵件顯示, 目前漢能位於南京、曹妃甸、淄博、共青城的項目, 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部分設備調試, 並進入試運行狀態。

自股票停牌兩年多以來, 漢能先後舉行了工商業主屋頂徵集、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可擕式薄膜太陽能產品, 以及宣佈與摩拜合作的四次大型活動, 其戰略上向分散式光伏、“移動能源+”的偏重,

目標群體從“To B”向“To C”的轉變十分明顯。 本月底, 漢能還將發佈一款針對戶用光伏的新產品“漢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