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智慧車間8月底投產 協鑫集成發力雙主業轉型

協鑫集成正在佈局的智慧車間將於8月底實現無人化生產。 如未來實施順利, 張家港廠區的產能將通過智慧改造提升至3GW/年。 在採訪中, 協鑫集成執行總裁董曙光向記者透露, 協鑫集成計畫在3年內對旗下所有光伏製造工廠進行智慧化改造, 年資金投入約在3~5億元。

智慧無人車間8月底關燈生產

“關燈”、“無人”、“炫酷”——19日上午10時許, 協鑫集成(002506.SZ)位於張家港的光伏元件工廠內, 一條全新的生產線正在進行緊張的調試運作。

與常規生產線不同的是, 這條生產線內空無一人, 生產區域沒有照明燈光, 呆萌的機器人在軌道上飛快的滑行進行裝料, 生產線上巨大的機器臂則靈活的給組件進行裝框。

協鑫集成是光伏龍頭協鑫集團在A股唯一的上市平臺。 協鑫集團是一家知名的非公大型綜合能源集團, 早期靠火電起家, 現在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光伏材料製造商。

目前該集團的業務範圍覆蓋光伏裝備製造、元件系統集成、太陽能電站等在內的光伏一體化產業鏈, 還廣泛涉及海外油氣、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業務。 此外, 集團旗下還擁有保利協鑫能源(03800.HK)、協鑫新能源(00451.HK)兩家港股上市公司。

張家港協鑫集成總經理金健在智慧車間總控室,

向首批到訪媒體介紹, 上述充滿高科技元素的智慧車間, 是協鑫集成整個智慧製造規劃中首個落地的示範專案。

據金健介紹, 這個智慧車間項目從去年初醞釀, 經過數月時間與設計院及設備製造商對接設計完成定稿。 去年下半年經過招標後, 今年4月中旬完成了初步安裝。 目前整個智慧車間正處在最後調試階段, 預計將在8月底前正式進入無人化關燈生產。

金健稱, 整個車間運用了行業最先進的自動化技術, 共設計改造了11條全自動組件生產線, 導入了28項自動化專案, 未來還計畫將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融入到元件生產製造過程中, 最終實現由“人腦分析判斷+機器生產製造”向“機器分析判斷+機器生產製造”轉變。

目前這條新投用的智慧車間的年產能200兆瓦, 下一步還計畫把張家港基地全部2.35GW的產能全部實施智慧化改造。 經過智慧化和資訊化升級改造, 未來張家港元件製造基地的產能將優化提升至3GW左右, 而人工總數將進一步下降。

“以這個投產的車間為例, 一條傳統200兆瓦生產線需要人力52人, 智慧線目前只需要8人, 未來可能進一步到6人左右。 對整條線的生產成本可以降低25%, 綜合成本可以降低1%。 1瓦的成本降低幾分錢, 對於2GW的產能而言, 就是很大一筆錢了。 ”金健向記者感慨。

董曙光在蘇州協鑫集成總部的展廳內向透露:“這條新的智慧製造專案投資在數千萬元左右, 預計一年半可以收回成本。 未來協鑫集成在智慧化方面還將加大投入,

未來年投資金額將在3億元至5億元之間。 協鑫現在並不追求產能的規模多大, 而是追求生產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不斷降低。 ”

據董曙光介紹, 在後期的智慧化推進方面, 協鑫集成有一整套完整的推進策略, 簡稱“協鑫集成智造121工程”。 其中, “1”即“一個基礎”:以“精益三化”為基礎, 首先實現工廠的流線化, 再推進生產安定化, 再實現平准化生產, 將浪費降到最低;“2”即“自動化與資訊化兩個支柱”:通過自動化、資訊化實現實體層與IT系統層資訊即時交互;後一個“1”則為“一個核心”:以“智慧”為核心的基於大資料的雲端管理模式。

“這也是智慧車間的另一大亮點, 通過訂單自動解析、大資料、機器學習、智慧糾正等技術, 實現智慧計畫、智慧生產、智慧物流,從而在品質、成本、交期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採訪中,董曙光和金健等人還向記者描繪了未來的“7天交付計畫”。未來通過與京東、順豐等大型互聯網物流公司進行合作,從客戶提出元件需求訂單,到生產加工及物流配送,全流程將只需要7天時間,其中生產製造只需要2天,物流配送時間為5天。而全部的供應鏈生產及物流等資訊,客戶和工廠都將通過APP即時可見。

雙主業驅動

全年業績有望改善

智慧製造,是協鑫集成寄予厚望的一大利潤增長點。但並不是唯一個增長點。從2017年初開始,上市公司協鑫集成就宣告要“兩條腿”走路了,未來將向“光伏+儲能、電池”進行雙主業戰略轉型。

“我們幹光伏的,這幾年特別苦。”董曙光在採訪中向媒體感慨,2016年初,受光伏標杆電價即將下調等政策影響,光伏業曾出現一波“6·30”搶裝潮,上半年新增光伏裝機規模超過20GW,同比大增300%。而產能大躍進導致了行業內競爭白熱化和價格戰。

協鑫集成副總裁生育新向媒體補充解釋稱,去年下半年,國內光伏元件的價格連續下跌,由年初的4元/W下跌到2.9元/W,降幅近30%。“全行業都受到嚴重影響,協鑫集成去年的營收大概下降25%,歸屬上市股東的淨利潤也轉為虧損0.27億。”

事實上,這樣的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年一季度末。生育新稱,一季度本身是光伏行業的銷售淡季,又由於公司在海外業務進行擴張,加上公司的綜合財務成本高企,今年一季度公司虧損1.2億。

由於3年前借重整超日實現借殼上市時,大股東協鑫集團曾經作出過業績承諾,“重整後通過恢復生產經營、注入優質資產等方式,使公司2015、2016年實現的經審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分別不低於6億元、8億元。若低於承諾的,由控股股東以現金方式就未達到的淨利潤部分進行補償。”

7月17日晚,協鑫集成兌現了2016年度利潤補償承諾8.27億。

對於今年二季度和全年業績,生育新在採訪中透露出樂觀預期。據稱,今年二季度,上市公司緊抓今年“6·30”搶裝潮機遇,元件產品方面供銷兩旺。同時另一方面又做好降本增效、有效控制三項費用。“預計上半年將實現扭虧,利潤預計在0-5000萬之間,較今年一季度1.26億元的虧損有大幅改善提升。縱觀全年,我們相信業績會比去年有很大的改善。”生育新表示。

但從整個光伏行業來看,今年下半年行情轉冷供需再度失衡的可能仍然存在。“我們十三五的裝機規劃總數是105GW,截至去年底已經完成70多GW,今年全年裝機目標30GW。可是我們前6個月就完成了24GW,其中僅6月一個月就幹了13GW,提前透支了下半年的市場。”董曙光在採訪中向媒體表達了對下半年市場的擔憂。

董曙光還分析,儘管目前2017“領跑者”基地和“光伏扶貧”專案的指標尚未公佈,但預計下半年還有15GW的裝機量,但無論如何年底前超額完成105GW“十三五”光伏裝機目標,已成大概率事件。

“對於今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取得的成績,行業管理者的擔憂多於驚喜。”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處長邢翼騰在7月19日舉行的“光伏行業2017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指出,今年上半年光伏行業建設方面存在過熱、不規範等問題,新增光伏裝機大增將加大補貼資金撥付和拖欠的壓力。

截至2016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已達500億元,最長拖欠週期三年。對於光伏行業而言,限電、土地、補貼這三大挑戰依然嚴峻。

在市場和業績雙重壓力下,協鑫集成還向儲能、動力電池的步伐不斷加快。

去年4月,協鑫集成已經開始佈局海外儲能市場,收購澳洲One Stop Warehouse(以下簡稱OSW)51%股權。隨後還與OSW達成協議,由OSW在澳洲銷售協鑫自主研發的儲能設備“E-KwBe”。去年10月還發佈了定增30億的計畫進軍光伏電池業務。

今年6月,協鑫集成還與美國西恩迪科技簽訂1.68GWh鉛碳電池訂單,進一步加碼儲能業務。

協鑫集成總裁舒樺在採訪中透露,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還在加快部署在動力電池產業方面的佈局,“動力電池等事項,是協鑫集成董事長朱共山親自在抓的。”

“我們在年初發佈雙主業戰略的時候也提過,協鑫集成僅靠現有的光伏元件業務想實現利潤大幅增長是相對比較困難的。畢竟光伏元件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不斷走低。而動力汽車到2020年有500萬輛的市場,政策也比較支持,補貼年限延長了2年至2022年。同時,國內動力電池技術也在進步,生產成本不斷降低。我們希望從高起點切入,做高端的動力電池產能。”

舒樺透露,由於協鑫集成在動力汽車電池方面是白手起家,過去沒有基礎,要後來者居上首選就是與國際上領先的電池、汽車企業進行戰略合作。“當然,也不排除以並購的方式進行電池產業鏈的佈局,具體資訊屆時會通過上市公司的公告進行發佈。”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在記者走訪協鑫集成總部期間,還與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偶遇。當日,朱共山正在協鑫集團總部與蘇民投、江蘇銀行等機構主要負責人共同參觀協鑫未來能源展館。

可以預見的是,一貫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朱共山,正在為協鑫集團謀劃更大的資本運作。

信達證券能源區塊鏈實驗室首席戰略官曹寅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協鑫集團最新定位是一站式綜合能源服務商,不僅在電池、儲能等多元佈局有良好的業績前景,只要資金鏈不出問題,相信未來協鑫集團將在產業鏈一體化、金融服務、海外“一帶一路”並購等方面都大有作為,“甚至對光伏產業內的重組整合,行業內也對協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FR:21世紀經濟報導

實現智慧計畫、智慧生產、智慧物流,從而在品質、成本、交期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採訪中,董曙光和金健等人還向記者描繪了未來的“7天交付計畫”。未來通過與京東、順豐等大型互聯網物流公司進行合作,從客戶提出元件需求訂單,到生產加工及物流配送,全流程將只需要7天時間,其中生產製造只需要2天,物流配送時間為5天。而全部的供應鏈生產及物流等資訊,客戶和工廠都將通過APP即時可見。

雙主業驅動

全年業績有望改善

智慧製造,是協鑫集成寄予厚望的一大利潤增長點。但並不是唯一個增長點。從2017年初開始,上市公司協鑫集成就宣告要“兩條腿”走路了,未來將向“光伏+儲能、電池”進行雙主業戰略轉型。

“我們幹光伏的,這幾年特別苦。”董曙光在採訪中向媒體感慨,2016年初,受光伏標杆電價即將下調等政策影響,光伏業曾出現一波“6·30”搶裝潮,上半年新增光伏裝機規模超過20GW,同比大增300%。而產能大躍進導致了行業內競爭白熱化和價格戰。

協鑫集成副總裁生育新向媒體補充解釋稱,去年下半年,國內光伏元件的價格連續下跌,由年初的4元/W下跌到2.9元/W,降幅近30%。“全行業都受到嚴重影響,協鑫集成去年的營收大概下降25%,歸屬上市股東的淨利潤也轉為虧損0.27億。”

事實上,這樣的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年一季度末。生育新稱,一季度本身是光伏行業的銷售淡季,又由於公司在海外業務進行擴張,加上公司的綜合財務成本高企,今年一季度公司虧損1.2億。

由於3年前借重整超日實現借殼上市時,大股東協鑫集團曾經作出過業績承諾,“重整後通過恢復生產經營、注入優質資產等方式,使公司2015、2016年實現的經審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分別不低於6億元、8億元。若低於承諾的,由控股股東以現金方式就未達到的淨利潤部分進行補償。”

7月17日晚,協鑫集成兌現了2016年度利潤補償承諾8.27億。

對於今年二季度和全年業績,生育新在採訪中透露出樂觀預期。據稱,今年二季度,上市公司緊抓今年“6·30”搶裝潮機遇,元件產品方面供銷兩旺。同時另一方面又做好降本增效、有效控制三項費用。“預計上半年將實現扭虧,利潤預計在0-5000萬之間,較今年一季度1.26億元的虧損有大幅改善提升。縱觀全年,我們相信業績會比去年有很大的改善。”生育新表示。

但從整個光伏行業來看,今年下半年行情轉冷供需再度失衡的可能仍然存在。“我們十三五的裝機規劃總數是105GW,截至去年底已經完成70多GW,今年全年裝機目標30GW。可是我們前6個月就完成了24GW,其中僅6月一個月就幹了13GW,提前透支了下半年的市場。”董曙光在採訪中向媒體表達了對下半年市場的擔憂。

董曙光還分析,儘管目前2017“領跑者”基地和“光伏扶貧”專案的指標尚未公佈,但預計下半年還有15GW的裝機量,但無論如何年底前超額完成105GW“十三五”光伏裝機目標,已成大概率事件。

“對於今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取得的成績,行業管理者的擔憂多於驚喜。”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處長邢翼騰在7月19日舉行的“光伏行業2017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指出,今年上半年光伏行業建設方面存在過熱、不規範等問題,新增光伏裝機大增將加大補貼資金撥付和拖欠的壓力。

截至2016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已達500億元,最長拖欠週期三年。對於光伏行業而言,限電、土地、補貼這三大挑戰依然嚴峻。

在市場和業績雙重壓力下,協鑫集成還向儲能、動力電池的步伐不斷加快。

去年4月,協鑫集成已經開始佈局海外儲能市場,收購澳洲One Stop Warehouse(以下簡稱OSW)51%股權。隨後還與OSW達成協議,由OSW在澳洲銷售協鑫自主研發的儲能設備“E-KwBe”。去年10月還發佈了定增30億的計畫進軍光伏電池業務。

今年6月,協鑫集成還與美國西恩迪科技簽訂1.68GWh鉛碳電池訂單,進一步加碼儲能業務。

協鑫集成總裁舒樺在採訪中透露,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還在加快部署在動力電池產業方面的佈局,“動力電池等事項,是協鑫集成董事長朱共山親自在抓的。”

“我們在年初發佈雙主業戰略的時候也提過,協鑫集成僅靠現有的光伏元件業務想實現利潤大幅增長是相對比較困難的。畢竟光伏元件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不斷走低。而動力汽車到2020年有500萬輛的市場,政策也比較支持,補貼年限延長了2年至2022年。同時,國內動力電池技術也在進步,生產成本不斷降低。我們希望從高起點切入,做高端的動力電池產能。”

舒樺透露,由於協鑫集成在動力汽車電池方面是白手起家,過去沒有基礎,要後來者居上首選就是與國際上領先的電池、汽車企業進行戰略合作。“當然,也不排除以並購的方式進行電池產業鏈的佈局,具體資訊屆時會通過上市公司的公告進行發佈。”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在記者走訪協鑫集成總部期間,還與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偶遇。當日,朱共山正在協鑫集團總部與蘇民投、江蘇銀行等機構主要負責人共同參觀協鑫未來能源展館。

可以預見的是,一貫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朱共山,正在為協鑫集團謀劃更大的資本運作。

信達證券能源區塊鏈實驗室首席戰略官曹寅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協鑫集團最新定位是一站式綜合能源服務商,不僅在電池、儲能等多元佈局有良好的業績前景,只要資金鏈不出問題,相信未來協鑫集團將在產業鏈一體化、金融服務、海外“一帶一路”並購等方面都大有作為,“甚至對光伏產業內的重組整合,行業內也對協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FR:21世紀經濟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