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德國汽車巨頭“隱秘集會”:汽車界最大卡特爾壟斷浮出水面

引言:德國汽車業在卡特爾壟斷調查中備受懷疑:根據德國《鏡報》獨家資訊, 大眾、奧迪、保時捷, 寶馬以及戴姆勒全部參與其中 。

這才是柴油門醜聞的前奏?

據德國《鏡報》2017年7月21日專題報導, 德國汽車工業界自從90年代起, 就建立了關於商定技術、成本、供應商, 甚至柴油車尾氣淨化的討論會機制。

根據《鏡報》調查, 大眾汽車在提交給反卡特爾壟斷行為的企業競爭調查局的自首書中, 也寫到了相關資訊。 這也許是德國經濟史上最大的卡特爾壟斷事件。

根據大眾的辯護書, 所有德國大型汽車製造商都參與其中, 包括:大眾, 奧迪, 保時捷, 寶馬以及戴姆勒。 從90年代起, 這些公司共有超過200人, 參與了60多次討論會。 通過這些討論, 實際的商業競爭, 基本成了無效運轉。

駭人聽聞的是:這些企業還從適合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 就柴油車的尾氣處理商定了相關技術, 這為柴油醜聞埋下了伏筆。

在為數眾多的討論會中, 他們甚至商定了存放環保汽車尿素(一種氮氧化物還原劑, 又名AdBlue, 用於柴油車輛上的廢氣消減物質, 把氮氧化物轉換成不影響自然環境的氮和水)的尿素缸大小。

由於大型尿素缸太貴, 這些汽車生產商們一致決定使用小型的缸體。 這使得其中可盛放的環保汽車尿素無論如何都不夠完全淨化廢氣。 各種詭計由此, 滋生蔓延。

此外, 這五家品牌還在所謂的“五人組”內, 商定了例如敞篷車蓋的技術細節、對供應商的選擇、以及汽車零部件的具體成本等。

在大眾提交的辯護書中還提到了, 他們 “懷疑”, 奧迪和保時捷也許存在“違反卡特爾法的行為”。 隨後, 戴姆勒也提交了自首書。

反卡特爾壟斷行為的企業競爭調查局, 在去年夏天已獲悉了有關這些討論會議的線索。 在一次針對大眾集團的鋼材價格以及車內空間的調查中, 他們意外收穫了有關汽車行業內非法討論會議的線索。

僅僅兩周後, 大眾就向企業競爭調查局提交了自首書, 隨後戴姆勒提交了一份自首書。 他們以此方式盡可能減少賠償金的數額。

然而, 這些企業均拒絕透露調查的細節。 可如果德國政府不“護犢子”,那麼,不久後德國幾大汽車製造商可能將面臨巨額的罰款和不盡的動盪。

K點評:從此次德國幾大汽車製造商,如賓士、寶馬、大眾等“隱秘集會”中不難發現:

1、傳統汽車企業在技術發展上具有非常大的惰性,如果成本過高,則不惜利用寡頭壟斷,來規避正常商業競爭。

2、德國汽車業整體性強、組織嚴密,此次事件並沒有通用汽車兼併的歐寶,以及其他非德國汽車企業 ;就像德國足球隊,非常依賴整體,它們可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3、德國製造和技術多年積累的信譽與紅利,或許會因此蒙塵。

譯自《鏡報》2017.7.21

作者/Frank Dohmen & Dietmar Hawranek

編譯/魏靜穎

可如果德國政府不“護犢子”,那麼,不久後德國幾大汽車製造商可能將面臨巨額的罰款和不盡的動盪。

K點評:從此次德國幾大汽車製造商,如賓士、寶馬、大眾等“隱秘集會”中不難發現:

1、傳統汽車企業在技術發展上具有非常大的惰性,如果成本過高,則不惜利用寡頭壟斷,來規避正常商業競爭。

2、德國汽車業整體性強、組織嚴密,此次事件並沒有通用汽車兼併的歐寶,以及其他非德國汽車企業 ;就像德國足球隊,非常依賴整體,它們可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3、德國製造和技術多年積累的信譽與紅利,或許會因此蒙塵。

譯自《鏡報》2017.7.21

作者/Frank Dohmen & Dietmar Hawranek

編譯/魏靜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