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煙臺民間有“活死人墓”的傳說,與全真派王重陽有關?

“終南山後, 活死人墓;神雕俠侶, 浪跡天涯。 ”這句經典的臺詞, 出自武俠大師金庸的名著《倚天屠龍劍》。 其中, 關於活死人墓的典故, 在《神雕俠侶》中介紹的更為清晰:相傳這座活死人墓是當年王重陽閉關修煉的場所, 後來讓給古墓派創派始祖。 這個地方聽上去是個“墓”, 其實更像一個地下的住所, 只要外界有食物和水能供應上的話。

小說畢竟是小說, 現實當中到底有沒有“活死人墓”, 民間爭議很多。 據說在陝西的戶縣, 確有一座活死人墓, 與王重陽有些關聯, 但和讀者心中的“活死人墓”相去甚遠。

(陝西戶縣的活死人墓)

言歸正傳, 在與終南山相隔千里的膠東半島, 雖然沒有“活死人墓”, 但民間一直有種傳說, 聽上去跟“活死人墓”倒有幾份相似, 那就是煙臺農村常說的“發甲子”, 也是很多民俗研究者所說的“鍪子墳”。 (鍪讀音為mou, 但在煙臺方言中發音和牟平的mu一樣)

所謂“發甲子”, 大概的意思是古代某個時期有種習俗, 為老人一旦到了60歲(一個甲子)之後, 就要被送到一種類似於深井的“墳”中, 如果子女孝順的話, 在百日之內還會給“墳”中的老人送飯;如果子女不孝, 送到“墳”之後, 則不聞不問, 聽天由命。

考究這個傳說的由來, 大致意思是說, 在古代活到60歲就應該知足(古代人的平均壽命很短, 孔子年過七十被稱作古來稀, 劉備活到約60, 遺詔中就寫過‘人過五十不稱夭’)。 這個傳說是否靠譜, 暫時無法評定, 但這種類似於“深井”的墳, 在膠東的考古中確有發現, 即所謂的鍪子墳。

關於鍪子墳的年代, 很多專家認為元明之際較為多見。 為何在膠東地區, 會有這樣的習俗傳說;筆者思來想去, 感覺多多少少與全真教的王重陽有關。

(電視劇中的全真七子形象, 王重陽在金庸的小說中被未直接出場)

位於煙臺和威海交界處的昆崳山, 又被稱作全真教的祖庭, 其地位並不亞於終南山。 當年王重陽離開關中, 正是來到膠東之後, 才收下棲霞人丘處機等全真七子,

逐漸在昆崳山附近站住了腳跟, 開啟了全真教的輝煌時期。 (尤其是在成吉思汗接見丘處機之後, 全真教的地位達到歷史頂峰)

在金元之際, 全真教對膠東地區影響應該是全方位的, 既然在終南山地區有活死人墓的痕跡, 膠東的鍪子墳, 未必不是隨著王重陽東來而融入膠東民間的。 這一點, 在時間上也能對應的上, 膠東的鍪子墳多見於元明之際, 正好在王重陽來膠東之後。 而到了明代以後, 一方面全真教衰落;另一方面, 膠東地區湧入大量“雲南”、“山西”移民, 本地民俗肯定也發生重大改變;因此鍪子墳也淡出了膠東社會, 只是傳說仍流傳在民間。

(昆崳山的神清觀, 全真教的重要道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