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悟空傳》:我們都曾放蕩不羈愛自由

人因為書而去看的電影, 有些人是因為電影翻開了書, 我屬於後一種。 《悟空傳》是本耳熟能詳的書, 聽過很多次卻都沒有翻開看過,

直到電影上映, 才一口氣看完了電影和書。

電影和書講的是兩碼事, 電影中孫悟空有前世今生, 他是為了反叛而反叛, 雖有新意卻失去了人物設定更深層的意義, 也難怪會被原著黨吐槽。 書的情節離散, 留白雖多, 但刻畫的人物形象立體豐滿。 孫悟空不是天生逆鱗、性格暴躁的猴子, 他只是比較早熟, 比旁人看得清而已。

更喜歡書中故事, 不是因為那不屈不撓的精神, 而是因為那無牽無掛、獨一無二、用一切爭取可能的的孫悟空倒影出了我們的青春。

1

剛出世的石猴沒有朋友, 也沒有名字, 像個懵懂的孩子試探著這個陌生的世界。 他渴望合群、想跟其他猴子一樣卻又深信自己與眾不同。

他會因為猴子們不跟他玩而失落,

又會因為合群時不記得自己而恐懼。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 總覺得自己與他人不一樣, 總認為“我”才是世界的焦點。 任性中有種少年老成的感覺。 因為不同, 所以總想證明自己。

沒有利益驅使, 更沒有權衡利弊的取捨, 只是單純地想去做, “做到了, 就快樂!做不到, 就沮喪。 ”

越早看透世事的人也越孤單。 初時在花果山的時候, 孫悟空是孤獨的。 他不像小松鼠有那麼多的好奇心, 更不像小老虎堅持做自己想做的, 也不像葉子只想擁有個名字。 他會想很多, 憂鬱又苦惱, 他說, “有時候你沒有選擇的。 ”

如果說一開始他只有想法, 那麼促使他去行動的是一隻瀕死老猴。 走過一生的老猴對孫悟空說:

“你知道你能如此自由地掌握自己的時間是極短暫的,

你能感受到自己這樣自由思考的時間是極短暫的。 為了這短暫的時光, 你要盡力地去抓住你所遇見的。 要知你生命中所出現的, 都是在漫長的時光中來到你面前的, 去珍惜它們吧, 孩子。 ”

“我可不可以握緊它們永遠不失去?”

“傳說山外的大海中有不死的神龍, 但他們大多數時間孤獨地沉在海底。 縱然你可以留得住自己, 你卻留不住你身邊的東西, 看著身邊所有的東西都改變了, 只剩下自己, 那種無法承受的沉重是時間, 沒有人能承受那種重量。 ”

“我會變得很強, 強到可以承受一切。 ”

“就算他能承受一切, 他最後也會被越來越沉重的自己所壓倒。 因為他不能比自己更強。 ”

這段對話讀起來很拗口,

卻真真切切的道出了看似久遠實則短暫的人生。 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段話: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 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口, 沒有一個人可以至始至終陪著你走完, 你會看到來來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你不能決定任何人的去留, 只能迎接來的人或是揮手送別離去的人。

2

大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是正氣凜然、無所畏懼的。 然而不服管教的後果往往是變本加厲的教訓, 自此他被戴上了緊箍, 付出了隨心所欲的代價。

書裡面寫孫悟空失憶了, 分裂成了兩個人(猴), 一個乖順一個叛逆, 上天要利用他自己打敗自己。 我覺得這裡可以解讀為人性的兩面:執著的一面和妥協的一面。 想堅持初心卻有被現實帶上了難以除掉的緊箍。

剛畢業時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憧憬, 有偉大的夢想, 更有改變世界的雄心, 誓要打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豈不知這社會充滿爭鬥和爾虞我詐, 一身豪氣終究扛不住接二連三的當頭棒喝。

時光流逝, 有人退縮了, 隨波逐流或是安於一隅;有人跌倒又爬起捂著傷口蹣跚前行。

孫悟空至死都沒有屈服,他用生命捍衛了天性,他被緊箍咒限制了自由,被所謂的天神打壓了天性。我們頭上沒有一動就痛徹心扉的符咒,是我們權衡利弊選擇了放棄,而不是放棄選擇了我們。

3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有一段很著名的話: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成長的路上,我們摒棄淘氣任性,慢慢變得規矩,世俗的條條框框代表了為人成熟和處世老道,我們被動或是主動帶上無形的“緊箍”以此彰顯我們的合群。最終打敗了不成熟的自己,生活卻過得越來越壓抑。

三毛的書我讀的不多,但卻最欣賞她的生活態度。無論是在外求學,或是在撒哈拉,亦或是定居臺北,無論是生是死她都在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三毛有一句名言: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釋裡,就是精神的文明,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要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這麼一遭啊!”

她一生追求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努力,保守個人的意念,在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從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她做到了,用一生做到了別人十輩子都不一定做完的事情。

在蟠桃園做齊天大聖時孫悟空碰到了紫霞,他不解的問紫霞:“俺師父與俺說,要升仙成佛,先得無欲無求,俺想那不是如死人一般?”

無欲無求可以少掉諸多煩惱,同時少掉的是生活的樂趣。人生說長不長,何不像書中的孫悟空和現實世界的三毛一樣,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見想見的人,做喜歡的事。

在生命的盡頭,能豪氣的喊出“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作者:lemon青檸檬

孫悟空至死都沒有屈服,他用生命捍衛了天性,他被緊箍咒限制了自由,被所謂的天神打壓了天性。我們頭上沒有一動就痛徹心扉的符咒,是我們權衡利弊選擇了放棄,而不是放棄選擇了我們。

3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有一段很著名的話: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成長的路上,我們摒棄淘氣任性,慢慢變得規矩,世俗的條條框框代表了為人成熟和處世老道,我們被動或是主動帶上無形的“緊箍”以此彰顯我們的合群。最終打敗了不成熟的自己,生活卻過得越來越壓抑。

三毛的書我讀的不多,但卻最欣賞她的生活態度。無論是在外求學,或是在撒哈拉,亦或是定居臺北,無論是生是死她都在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三毛有一句名言: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釋裡,就是精神的文明,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要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這麼一遭啊!”

她一生追求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努力,保守個人的意念,在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從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她做到了,用一生做到了別人十輩子都不一定做完的事情。

在蟠桃園做齊天大聖時孫悟空碰到了紫霞,他不解的問紫霞:“俺師父與俺說,要升仙成佛,先得無欲無求,俺想那不是如死人一般?”

無欲無求可以少掉諸多煩惱,同時少掉的是生活的樂趣。人生說長不長,何不像書中的孫悟空和現實世界的三毛一樣,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見想見的人,做喜歡的事。

在生命的盡頭,能豪氣的喊出“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作者:lemon青檸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