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人文涼山|燦爛神秘的爾蘇藏族文化

涼山州北部的藏族自稱“爾蘇”。 漢族稱之為“西番”。 彝族稱之為“哦住”, 原意是“土地的主人”, 是當地最早的世居民族。 爾蘇藏族文化是西部民族走廊中的一朵絢麗奇葩, 是五彩涼山寶貴的人文資源, 吸引著眾多關注的目光。 千百年來, 爾蘇藏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建設著美麗富饒的家鄉, 創造著燦爛的文化, 譜寫了光輝而悠久的歷史詩篇。

1

語言

爾蘇藏族是使用爾蘇語方言的藏族。 爾蘇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 爾蘇方言有東部語言、西部語言和中部語言三種次方言。 自稱爾蘇或魯蘇的講東部方言又稱爾蘇方言, 人口萬餘;自稱栗蘇的講西部方言或稱栗蘇方言, 人口少得多;自稱多續講中部方言或稱多續方言的, 人口最少。 居住在涼山州甘洛、越西兩個縣的自稱“爾蘇”的藏族約6800人。 在爾蘇語中, “爾蘇”就是“白的人”或“崇尚白色的人”。

2

文字

爾蘇沙巴文是爾蘇人的祭師“沙巴”使用的一種圖畫文字, 這種文字大概有200個左右, 是典型的圖畫類文字, 經常用紅、黑、白、藍、黃、綠等在文字上添色, 每一種色彩在文字中表達了一定的意義。 爾蘇沙巴文對研究人類文字的起源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知名民族語言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孫宏開先生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派, 到甘洛研究爾蘇文化後指出:“爾蘇藏族擁有比東巴文字更原始、文字發展層級更低的圖畫文字——沙巴文。 其流傳的童話挖掘出來, 不比安徒生童話遜色”。

3

地域環境

現在的爾蘇藏族人主要分佈在甘洛、越西、石棉和漢源等縣。 此外, 在木裡縣、冕寧縣、喜德縣、昭覺縣、西昌市和九龍縣也有少量的爾蘇藏族散居。 涼山州北部高山峽谷的自然環境給既擅長遊牧和狩獵又喜歡農耕的爾蘇藏族先民帶來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

也給涼北旅遊業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4

音樂舞蹈

爾蘇人具有藏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他們“會說話就會唱歌, 會走路就會跳舞”。 歌唱, 是每個爾蘇人的“天賦”。 從小就跟隨長輩在山間田野勞動, 參加爾蘇人的各種文化活動, 他們耳濡目染並時代傳承了長輩們在山間勞動時喊歌的粗獷豪放和節日裡大家舉杯相慶亦歌亦舞時的溫文爾雅。 爾蘇民歌可分為山歌、情歌、婚嫁歌、訴苦歌和喪歌等。

5

民居建築

爾蘇藏族的民居建築,受各地自然環境和雜居民族影響,各有不同。靠近林區的高山地區,以木板房為特色。立木柱頭、鑲木板壁、蓋瓦板(木板)頂。還有用直徑十余釐米的全木料壘砌起來的木樓子。技藝高超的工匠,整棟房子無須一根鐵釘!缺少木材的河谷地帶,以壘石築屋為特色。內牆上輔以竹質飾面,屋頂蓋上小青瓦或竹質席子。還有用箭竹蓋屋者,以竹子為特色。用箭竹竿編籬笆做牆,破箭竹竿編席蓋頂遮雨,每年必須增加一層新編竹席蓋面。“三鍋莊”是高寒山區爾蘇藏族人賴以炊事和取暖的重要場所,是爾蘇人起居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所有的藏族民居,幾乎都設有“三鍋莊”。即便有灶台做飯,也要有一個小“三鍋莊”,表示自己是爾蘇人家。

6

服飾文化

爾蘇藏族的服飾別具一格,男女老少都戴頭帕。年輕人戴白頭帕,老年人戴黑頭帕。女式服裝尤為典型,頭戴白色頭帕,內鑲彩珠鏈銀飾,耳垂上掛珊瑚珠子和玉佩或貝佩。額頭上佩戴銀泡帶子和彩色玉石珠子的珠鏈,號稱頭飾五件套。女子服飾上裝三件套,固定款式:緊身長袖衫,長袖上繡滿刺繡,圖案精美,色彩斑斕,是爾蘇姑娘最高刺繡水準的具體反映。爾蘇姑娘的下裝三件套是長褲、花腰帶、朵布拉繡。平時穿長褲,冬天天氣冷時穿豎條文的百褶裙,爾蘇語叫“紗紗敞”。爾蘇姑娘自己紡線自己編制的蠶絲腰帶和手工刺繡的飄帶一同被稱為花腰帶。朵布拉繡是手工刺繡的三角形煙荷包,下邊鑲著七條或九條繡花布條。這個煙荷包是刺繡水準最高的工藝品,在爾蘇姑娘服飾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涼山州北部地方的爾蘇藏族文化,是藏彝走廊上千百年來各民族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積澱下來的產物。當前,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主流文化的影響和強勢文化的衝擊,都對爾蘇藏族文化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爾蘇藏族文化日漸式微,是瀕危文化遺產,需要全社會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保護。

素材來源 | 王德和、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綜合整理 | 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

溫馨提示,長按下方兩個二維碼

驚喜等著你哦

五彩涼山APP

注☞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長期對外徵稿,徵稿郵箱:yy@sofmit.com。一經採用,優先享受我們的免費試吃試睡體驗遊活動。

爾蘇民歌可分為山歌、情歌、婚嫁歌、訴苦歌和喪歌等。

5

民居建築

爾蘇藏族的民居建築,受各地自然環境和雜居民族影響,各有不同。靠近林區的高山地區,以木板房為特色。立木柱頭、鑲木板壁、蓋瓦板(木板)頂。還有用直徑十余釐米的全木料壘砌起來的木樓子。技藝高超的工匠,整棟房子無須一根鐵釘!缺少木材的河谷地帶,以壘石築屋為特色。內牆上輔以竹質飾面,屋頂蓋上小青瓦或竹質席子。還有用箭竹蓋屋者,以竹子為特色。用箭竹竿編籬笆做牆,破箭竹竿編席蓋頂遮雨,每年必須增加一層新編竹席蓋面。“三鍋莊”是高寒山區爾蘇藏族人賴以炊事和取暖的重要場所,是爾蘇人起居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所有的藏族民居,幾乎都設有“三鍋莊”。即便有灶台做飯,也要有一個小“三鍋莊”,表示自己是爾蘇人家。

6

服飾文化

爾蘇藏族的服飾別具一格,男女老少都戴頭帕。年輕人戴白頭帕,老年人戴黑頭帕。女式服裝尤為典型,頭戴白色頭帕,內鑲彩珠鏈銀飾,耳垂上掛珊瑚珠子和玉佩或貝佩。額頭上佩戴銀泡帶子和彩色玉石珠子的珠鏈,號稱頭飾五件套。女子服飾上裝三件套,固定款式:緊身長袖衫,長袖上繡滿刺繡,圖案精美,色彩斑斕,是爾蘇姑娘最高刺繡水準的具體反映。爾蘇姑娘的下裝三件套是長褲、花腰帶、朵布拉繡。平時穿長褲,冬天天氣冷時穿豎條文的百褶裙,爾蘇語叫“紗紗敞”。爾蘇姑娘自己紡線自己編制的蠶絲腰帶和手工刺繡的飄帶一同被稱為花腰帶。朵布拉繡是手工刺繡的三角形煙荷包,下邊鑲著七條或九條繡花布條。這個煙荷包是刺繡水準最高的工藝品,在爾蘇姑娘服飾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涼山州北部地方的爾蘇藏族文化,是藏彝走廊上千百年來各民族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積澱下來的產物。當前,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主流文化的影響和強勢文化的衝擊,都對爾蘇藏族文化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爾蘇藏族文化日漸式微,是瀕危文化遺產,需要全社會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保護。

素材來源 | 王德和、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綜合整理 | 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

溫馨提示,長按下方兩個二維碼

驚喜等著你哦

五彩涼山APP

注☞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長期對外徵稿,徵稿郵箱:yy@sofmit.com。一經採用,優先享受我們的免費試吃試睡體驗遊活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