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李劍閣:國企改革力度遠遠不夠必須傷筋動骨

原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週五指出, 目前的國企改革力度遠遠不夠, 對於僵屍企業不能搞債轉股, 簡單的債轉股會產生不好的後果, 甚至會拖累銀行。

他在參加博鼇亞洲論壇年會分論壇討論時說, 這一輪的債轉股中央已經提出三年多。 按照中國證監會新任主席“兩會”期間的宣佈, 要通過市場化辦法解決銀行系統5000億元的債轉股, 不過大家對這次的債轉股印象非常淡薄。

李劍閣說, 1990年代的債轉股為國有企業帶來三年脫困扭虧為盈, 也大大減輕了銀行的積壓債務問題, 但是這一輪債轉股動作過於“溫柔”。

“這次債轉股所面臨的現實是, 國企改革的力度遠遠不夠。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對國企業改革不傷筋動骨的話, 簡單的債轉股會有不好的後果, 甚至會拖累銀行。 ”

他還說:“對於僵屍企業不能搞債轉股, 該斷奶的要斷奶、該斷貸的斷貸、堅決拔掉他們的呼吸機和輸液管。 ”

李劍閣指出, 債轉股在一般人的認識中是一個很愉快的事情, 因為原來欠了債到期就得還, 如果債變成股以後很愉快, 因為股東一般不參與管理、也不干預企業的經營, 似乎企業把債務變成股權的話, 就解放了。

但其實不然, 債轉股要能夠取得成功, 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債權人變成股權持有人以後, 要積極地參與公司治理和內部整頓,

包括財務、產品、業務各方面, 要進行深度的參與才能使得債轉股取得成功。

“債轉股過程中可能過於溫柔, 對企業沒有觸動。 因為企業將債轉股當成一種很愉快的事情。 我們一再強調債轉股應該是一個能夠治病的苦藥, 而不是補藥, 現在還是有很多企業把它當成補藥在吃。 ”李劍閣說。

他指出, 1990年代國企改革的背景是, 當時國有企業虧損面超過70%, 由於經營狀況不好, 同時拖累了銀行, 銀行不良債務最高達到50%。 因此那一輪債轉股既是解決國有企業的問題, 也是解決國有銀行的問題。

1990年代國有企業改革的結果是, 中國國有企業的總數減少了三分之一, 國有企業有2000萬左右的職工下崗或是轉崗。 不過, 當時也有一些遺留問題。

“當時還是怕社會震動太大, 有些問題企業沒有關停並轉, 結果進行債轉股以後又不斷的進行輸血, 若干年後這些企業又倒閉了。 ”李劍閣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