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調查】*ST吉恩破產真相:一場精心佈局的國企私有化?

3月初, 面臨暫停上市風險的*ST吉恩則超過220億元, 其中逾期債務總額也超過100億元。

今年4月25日正式披露年報以後, 連續三年淨利潤虧損的*ST吉恩將沒有任何懸念地暫停上市。 由於2014年通過增發入局的60億元資金將在今年9月底解禁流通, 這意味著三年前參與增發的全部投資者都將面臨如何退出的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 在*ST吉恩連續巨額虧損、背負巨額債務, 面臨破產重整和暫停上市等種種困境的背後, 一出疑似精心佈局, 苦心經營, 試圖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謀求國企私有化的好戲, 與吉林昊融集團改制前夕通過政策性破產入主大黑山鉬礦、漂河川礦等優質資產的手段如出一轍。

毫無懸念的破產重整

今年年初, 歷時兩個多月的努力之後, *ST吉恩試圖借助剝離資產進行“保殼”的計畫宣告失敗。 而根據業績預告, 公司2016年度淨利潤預計將虧損19億-22億元。 這意味著公司將無法逃避暫停上市的命運。

為了改善公司所面臨的各種困境, 維護上市公司地位, *ST吉恩於去年10月份停牌籌畫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擬轉讓全資子公司吉林廣源礦產投資有限公司, 成為吞噬利潤的黑洞。

其中, 2008年末公司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分別為10.98億元和5.20億元, 財務費用為0.68億元, 但自2009年以後逐年持續大幅增長, 至2014年末時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分別高達112.72億元和45.94億元,

當年財務費用也高達5.54億元, 2015年更是進一步創下9.69億元的最高紀錄。

同時, 由於產品跌價等因素, 公司於2014、2015年度減值準備的計提導致公司對應年度合併財務報表資產減值損失增加分別約2.89億元和15.50億元, 增加公司對應年度合併報表中歸屬於母公司淨虧損額約2.22億元和12.28億元, 分別占對應年度淨利潤虧損額的41.26%和42.79%。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 儘管2014年曾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60億元用於償還債務, 但*ST吉恩所累積的債務風險並不能有效化解。 較之于大宗商品價格調整等影響因素, 巨額債務及其背後的利息支出是公司走向破產邊緣的根本原因。 政府補貼、資產重組等方向都只能拖延問題, 只有破產重整才能夠徹底解決歷史包袱,

但能否重整成功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疑似佈局國企私有化

目前, 擺在60億元定增套利者面前的客觀現實是, *ST吉恩即將進入破產重整程式是沒有太大懸念的, 而今年4月底年報出爐後暫停上市也沒有任何疑問, 但這批投資者們卻要等到9月底才能解禁流通。

一位有著豐富操盤經驗的投行人士告訴介面新聞記者, 表面上看, *ST吉恩這些60億元定增套利者陷入進退兩難, 但實際上他們很可能早就精心設計了包括非公開、暫停上市、破產重整等環環相扣的舉措, 這不過是逐步稀釋國有控股地位、將國有資產私有化的一個個重要環節。

介面新聞記者調查發現, 2014年9月20日, *ST吉恩以7.57元/股的價格向東方基金、長安基金和興業全球基金等三家基金公司發行股票,

募集資金60億元用於償還債務, 鎖定期三年。

經過抽絲剝繭之後, 在上述三家基金公司背後, 真實的出資對象卻是並非普通的投資者。 其中, 興業全球基金15億元資金分別來源於上海金都投資集團、刁靜莎和張宇, 對應出資額分別為10億元、4億元和1億元;長安基金22.5億元分別來源於大連博融控股集團、深圳敖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敖深)——這兩家神秘股東入局僅僅一年多以後, 2016年11月份卻又同時消失。

介面新聞記者調查還發現, 大連博融曾於2015年12月與另一位自然人股東高欣同時退出深圳敖深股東名單, 深圳澳亞環球也疑似與大連博融存在某種關聯。

“一次次、一步步的股權騰挪,已經使得國資所扮演的角色無論是集團層面還是上市公司層面都已經被邊緣化。”一位關注*ST吉恩前景的投資者感歎。

正在關注*ST吉恩破產重整的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認為,“綜合目前的各種情況來看,無論是吉林省國資委還是吉林昊融集團,都沒有合適的資產來提振上市公司持續性經營問題。但考慮到*ST吉恩每股公積金高達3.9135元,這無疑為後續破產重整留下了一線曙光。如果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轉增股份由重整投資人有條件受讓,轉增股份變現所得用於支付重整費用、公益債務,清償債權人的債權,整個歷史遺留問題將可能會得到徹底解決。”

“但這種操作方式也有一個繞不開的弊端,那就是對原有股東持股比例的大比例稀釋,甚至不排除國資控股地位將徹底不保。”上述人士分析指出。

根據《企業破產法》規定,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的,債務人對申請沒有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破產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裁定是否受理。3月2日,債權人吉林國投已將向法院申請公司破產重整事項通知*ST吉恩,這家風雨飄搖的上市公司命運還將如何演繹?

深圳澳亞環球也疑似與大連博融存在某種關聯。

“一次次、一步步的股權騰挪,已經使得國資所扮演的角色無論是集團層面還是上市公司層面都已經被邊緣化。”一位關注*ST吉恩前景的投資者感歎。

正在關注*ST吉恩破產重整的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認為,“綜合目前的各種情況來看,無論是吉林省國資委還是吉林昊融集團,都沒有合適的資產來提振上市公司持續性經營問題。但考慮到*ST吉恩每股公積金高達3.9135元,這無疑為後續破產重整留下了一線曙光。如果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轉增股份由重整投資人有條件受讓,轉增股份變現所得用於支付重整費用、公益債務,清償債權人的債權,整個歷史遺留問題將可能會得到徹底解決。”

“但這種操作方式也有一個繞不開的弊端,那就是對原有股東持股比例的大比例稀釋,甚至不排除國資控股地位將徹底不保。”上述人士分析指出。

根據《企業破產法》規定,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的,債務人對申請沒有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破產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裁定是否受理。3月2日,債權人吉林國投已將向法院申請公司破產重整事項通知*ST吉恩,這家風雨飄搖的上市公司命運還將如何演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