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父子雄兵》:鬧著玩的《老炮兒》

不到半年的時間裡, 已經在電影院三次看到范偉“范范范老師了, 《有完沒完》《絕世高手》與《父子雄兵》這三部喜劇電影都是他主演的。

儘管《父子雄兵》的口碑最低, 反倒最能顯出範偉的喜劇表演功力。 他當然有能力獨挑大樑(《有完沒完》), 也豁得出去扮癲扮傻(《絕世高手》), 但唯獨在出演“捧哏”角色時, 與“逗哏”的對戲最為發揮自如, 甚至一定程度上平衡與左右表演的情緒基調。

範偉飾演范英雄

很難想像沒有範偉壓陣的《父子雄兵》, 會在鬧劇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到如何不可收拾的地步。

《老炮兒》的票房報捷讓精明的電影商人重新看到成年人世界父子題材影片的市場潛力。

以父子為主角的喜劇, 在中國電影產業尚未完全市場化時, 也曾大受歡迎。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陳強陳佩斯父子擔綱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二子”)系列電影, 一拍就是五部。

《天生我材必有用》(“二子”)系列電影

《父子雄兵》看上去並無做成系列電影的野心, 票房表現也遠不及市場預期。 儘管範偉搭檔大鵬的喜劇組合, 足夠有新意, 並奇異地實現了不同喜劇風格的調和:大鵬在過去喜劇表演中容易癲狂過火的一面, 有範偉的沉穩做幫襯,

不至流於輕浮;范偉的角色時有老態畢現的疲乏, 也正好需要大鵬的插科打諢, 提振情緒。 儘管兩人的對戲並不總在同一頻道, 大體仍是默契的。

與《老炮兒》中“六爺”和曉波拘謹有距離的父子情相比, 《父子雄兵》中的范英雄和范小兵, 相處模式有爭執也有和解, 更煙火氣, 也更市井生活化。

電影似乎不想浪費範偉在嚴肅正劇中展現出的表演功力, 幾場父子交心的戲, 都往嚴肅化的方向處理。 棄用《父子魂鬥羅》的片名, 多少也是不想讓影片完全被界定為滑稽劇或鬧劇。 可惜“糾偏”不力, 情緒張力本應最足的幾場戲, 都處理得太過倉促, 無法給觀眾留下深的印象。

香港無厘頭喜劇在內地找到了盧正雨做接班人。

屎尿屁喜劇則與“洗剪吹”式審美結合, 並在逐利資本的裹挾下, 短短數年, 發揚到走火入魔, 最典型的例子包括《惡棍天使》、《大鬧天竺》等。

《父子雄兵》中, 大鵬因為需要兼顧正劇風格的表演戲份, 相對收斂;喬杉飾演的追債小頭目方健, 撐起了最主要的“屎尿屁”戲份。 儘管仍是襲用過去的表演方式, 喬杉的個人氣質, 讓這個看上去“慫慫”的倒楣蛋, 倒也有幾分真實。

喬杉飾演的方健(右一)與“洗剪吹”討債三人組

不過扮醜的討債小弟三人組, 就實在是慘不忍睹, 惡俗程度大約只有《大鬧天竺》中的“殺馬特”打手金角銀角可以超越。 觀眾應該慶倖電影編劇高抬貴手, 沒讓三人從頭至尾刷存在感。

電影前半段的搞笑橋段都是老梗。 影片開頭, 範小兵去寺廟忽悠投資人的一場戲, 顯然是搬演自《非誠勿擾》;範小兵被討債人追債, 雞飛狗跳的幾場戲, 除了一小段並不驚險的跑酷跳樓戲, 也顯得敷衍了事。

電影時空背景的設置, 同樣是漫不經心。 影片輾轉北京、大理與澳門拍攝, 但人物與空間缺乏深度互動, 倒像是要讓演員和製作團隊在拍攝過程中順便過過旅遊癮。劇情為地理設定交代的理由實在薄弱,基本上想一出是一出。

范英雄退役緝毒軍人的身份,任達華澳門黑幫大佬的身份,都顯得像是編劇臨時現編出來自圓其說的,並不構成影片不可割捨的設定。

《父子雄兵》劇照

電影最主要的情節設計,也即虛構葬禮搜刮份子錢、老戰友聞訊守靈以及墓地追悼會幾場戲,想法很有創意,完成度上就略打折扣,比起十數年前的《大腕》猶有不如。

老范和戰友們

郭凱敏、馬書良等一幫老戲骨儘管表演可圈可點,但更像是將一人一小段的發揮積攢起來“湊戲”,看不出在群戲調度上的掌控。1993年的一部宣揚喪葬移風易俗的荒誕喜劇《孝子賢孫伺候著》,同樣借喪葬做話題,場面更大,群戲也更密集熱鬧。

荒誕喜劇《孝子賢孫伺候著》

電影節奏控制太成問題。喪葬戲的中段,強行插入范英雄“間歇性失明”的爛梗,投機取巧,試圖打煽情牌,只顯得角色“傻白甜”、易糊弄,與前段范英雄的身手戲所樹立起的人物形象相割裂。

至於片中僅有的兩個女性角色,無論是鄔君梅飾演的鄔仙仙,還是張天愛飾演的鹵煮店小老闆劉雯,都純為紙板式陪襯人物,就連穿針引線的作用都可有可無。

儘管兩性觀念上,《父子雄兵》比“直男癌”的《老炮兒》略有進步,但連嘗試塑造個“話匣子”式活色生香的中年女性角色的意圖也無。倒是安排任達華和梁龍在影片中組CP,冷幽默得恰到好處。

“老大”任達華和他的“打手”梁龍

電影的失控從情緒爆發的墓地追悼會開始,並一發不可收拾,到澳門營救戲的段落,更是失控得如同“過家家”般兒戲。“天降雄兵”及之後的《魂鬥羅》式打鬥戲,鬧騰歸鬧騰,毫無邏輯可言,拍成了“抗日神劇”的質感。

范英雄和范小兵

對於已經接受現代商業社會倫理準則的當代觀眾而言,《父子雄兵》對“欠債還錢”這一劇情衝突的肇因,所給出的解決方案,與《老炮兒》一樣不能讓觀眾信服,多少有點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的意味。

編劇自覺心虛,先是用澳門營救戲的人物大亂鬥,分散觀眾注意力;之後則是輕飄飄地讓范小兵創業成功,從此“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而電影也就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白日幻夢中匆忙結束,只更讓人覺得電影是一場不知所云的鬧劇。

《父子雄兵》在各款海報中打出的宣傳口號都是“歡樂打通關”。對游戲迷而言,一路“金手指”的通關,就算過程或許是歡樂的,通關後也往往只感到乏極無聊與空虛。對電影觀眾而言,娛樂電影的功用儘管主要是“造夢”,白日夢做得太多,也還是勞神傷身。

《父子雄兵》創意本來不錯,執行過程中不斷回到走慣了的鬧劇路線上,拍得跟鬧著玩似的,也就不能怪觀眾對影片愛搭不理了。

倒像是要讓演員和製作團隊在拍攝過程中順便過過旅遊癮。劇情為地理設定交代的理由實在薄弱,基本上想一出是一出。

范英雄退役緝毒軍人的身份,任達華澳門黑幫大佬的身份,都顯得像是編劇臨時現編出來自圓其說的,並不構成影片不可割捨的設定。

《父子雄兵》劇照

電影最主要的情節設計,也即虛構葬禮搜刮份子錢、老戰友聞訊守靈以及墓地追悼會幾場戲,想法很有創意,完成度上就略打折扣,比起十數年前的《大腕》猶有不如。

老范和戰友們

郭凱敏、馬書良等一幫老戲骨儘管表演可圈可點,但更像是將一人一小段的發揮積攢起來“湊戲”,看不出在群戲調度上的掌控。1993年的一部宣揚喪葬移風易俗的荒誕喜劇《孝子賢孫伺候著》,同樣借喪葬做話題,場面更大,群戲也更密集熱鬧。

荒誕喜劇《孝子賢孫伺候著》

電影節奏控制太成問題。喪葬戲的中段,強行插入范英雄“間歇性失明”的爛梗,投機取巧,試圖打煽情牌,只顯得角色“傻白甜”、易糊弄,與前段范英雄的身手戲所樹立起的人物形象相割裂。

至於片中僅有的兩個女性角色,無論是鄔君梅飾演的鄔仙仙,還是張天愛飾演的鹵煮店小老闆劉雯,都純為紙板式陪襯人物,就連穿針引線的作用都可有可無。

儘管兩性觀念上,《父子雄兵》比“直男癌”的《老炮兒》略有進步,但連嘗試塑造個“話匣子”式活色生香的中年女性角色的意圖也無。倒是安排任達華和梁龍在影片中組CP,冷幽默得恰到好處。

“老大”任達華和他的“打手”梁龍

電影的失控從情緒爆發的墓地追悼會開始,並一發不可收拾,到澳門營救戲的段落,更是失控得如同“過家家”般兒戲。“天降雄兵”及之後的《魂鬥羅》式打鬥戲,鬧騰歸鬧騰,毫無邏輯可言,拍成了“抗日神劇”的質感。

范英雄和范小兵

對於已經接受現代商業社會倫理準則的當代觀眾而言,《父子雄兵》對“欠債還錢”這一劇情衝突的肇因,所給出的解決方案,與《老炮兒》一樣不能讓觀眾信服,多少有點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的意味。

編劇自覺心虛,先是用澳門營救戲的人物大亂鬥,分散觀眾注意力;之後則是輕飄飄地讓范小兵創業成功,從此“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而電影也就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白日幻夢中匆忙結束,只更讓人覺得電影是一場不知所云的鬧劇。

《父子雄兵》在各款海報中打出的宣傳口號都是“歡樂打通關”。對游戲迷而言,一路“金手指”的通關,就算過程或許是歡樂的,通關後也往往只感到乏極無聊與空虛。對電影觀眾而言,娛樂電影的功用儘管主要是“造夢”,白日夢做得太多,也還是勞神傷身。

《父子雄兵》創意本來不錯,執行過程中不斷回到走慣了的鬧劇路線上,拍得跟鬧著玩似的,也就不能怪觀眾對影片愛搭不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