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房企進入“自持時代”,賺錢需“精工細作”

房地產行業在進入“白銀時代”後, 規模不再是衡量房企的唯一標準, 產品品質與資產運營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為了保持規模, 開發商主動或被動地提升了持有型物業的比重。

房企加速提升自持物業比重

旭輝集團副總裁、上海區域事業部總裁蔣達強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 旭輝上海公司目前已經成立了商用事業部, 與原有住宅事業部形成獨立並重的狀態。

據悉, 旭輝商業事業部的業務主要針對上海區域內的酒店、商業、辦公、開發建設等業務, 通過資產管理部門打通整條業務鏈。

在旭輝今年啟動的“二五戰略”規劃中, 商辦專案將逐漸減少銷售比例直至完全持有, 希望最終形成150萬平方米、500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管理規模, 每年可獲取20億元人民幣的租金。 同時, 旭輝集團的長租公寓產品旭輝領寓, 也在半年內達到5000間, 並提出5年內達到20萬間集中式公寓的規模、進入行業前三甲的宏大目標。

與旭輝類似, 多家大型房企以買入股份、收購專案等方式, 增加了自己在房地產行業中投資組合的力度。

例如, 最近幾年, 龍湖地產不斷加持對資金、運營要求更高的持有型商業。 目前龍湖每年以集團年銷售回款10%為上限用作商業投資, 每年開業新商場2-3個。 2017年, 龍湖在全國將開業5個商業地產項目, 到今年底計畫在全國持有26個商業專案。

儘管聯合辦公產品“一展空間”還處於試水階段, 但長租公寓品牌——冠寓已經升為龍湖的“主航道”業務。 而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中, 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稱未來居所、商業、社區、辦公、服務等場景將在不同空間互動融合打通。

7月11日, 遠洋集團通過旗下遠洋資本從中銀集團手中收購了6個項目的資產包, 分別為位於北京、上海、瀋陽、成都的商業、辦公項目, 以及少量的公寓, 總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 遠洋集團高層向媒體表示, 持有型物業是一個巨大的存量市場, 遠洋未來將通過專業化運作加大持有物業力度。 同時, 融創、富力聯合收購萬達集團文旅產品及酒店專案的事件也成了行業焦點。

存量時代資產管理考驗加劇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 房企提升自持型物業的比重, 關鍵在於拿地自持比例增加、存量市場來臨等客觀原因。

6月29日, 馮侖在“第三屆中國房地產眾籌創智峰會”上指出, “2016年是一個分水嶺, 之前我們叫開發時代, 之後叫後開發時代”。 其解釋說, 在後開發時代, 房企表現出對於持有型物業和存量市場的極大關注, 產品模式也變得複雜起來, 這一時期的競爭焦點不再是規模、成本、速度, 而是營運能力、財務能力以及講空間故事的能力。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有類似的看法:“房地產的大格局在悄然變化, 增量市場的發展也會逐漸為存量資產市場的發展所取代, 從這個角度看, 房企需要有業務方面的調整。

第一太平大衛斯估價部董事甘啟善更是直言:“在存量時代還依靠新房開發和資金快周轉的開發商, 最容易被市場淘汰。 ”

“房企提高物業比重很多是被動性的, 現在許多出讓的土地都要求一定比例的自持。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坦率地說。

當前, 越來越多的熱點城市在土拍市場都實施了新政策, 競配建和競自持成為主流。 例如, 6月5日, 杭州主城區競拍三幅宅地, 獲得者金地、中冶與保利的自持比例分別達到41%、36%和36%;6月6日, 萬科拿下佛山市南海區桂城C22街區地段逾5.5萬平方米地塊, 條件就是“總價25.31億元+住宅總建築面積自持100%+自持年限70年”。 除了競爭自持面積和保障房面積外, 一些地方還出臺了限制年限不得交易的措施。

但儘管如此, 正如蔣達強所言, 房企不能放棄這些熱點城市, 要想在這些市場保持佔有率, 就必須提高自持比例。

另一方面, 對於房企而言, 如何管理、運營好大面積增加的持有型物業無疑是很大的考驗。 相比住宅開發, 重資產的持有型物業的核心在於長期持有, 經營模式為只租不售。 除了前期的市場調研、選址、設計等問題, 專案建成之後的運營、改造、升級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運營經驗及時間成本, 也遠遠超出住宅專案。

作為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行業, 融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持有型商業則更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蔣達強就強調, 一定要嚴格控制商辦專案的比例, “不能被重資產拖累, 防止資金壓力過大。 ”他顯得很謹慎,但希望未來可以打包資產以REITs(房地產信託基金)模式獲得更高估值,以獲得更好的收益。甘啟善說,商業地產資產證券化,歸根到底是融資、投資兩種行為方式的選擇,REITs在正式推出前需借鑒國際資本市場上經驗。

目前,在開發商眼中,自持型物業仍然算是一塊頗具吸引力的蛋糕。融信中國執行總裁吳劍近日就表示,房地產企業在積極尋找潛在的業績增長點,持有一些優質的,可以持續產生現金流的物業,可以對沖部分銷售市場波動的風險,增值到一定水準,還可以溢價轉讓。

“持有型物業對於品牌打造有積極的作用。”嚴躍進顯得很樂觀:“此類專案較為充分地體現了企業對於資產和客戶管理的內容,也有助於搭建穩定和可持續的現金流。”

”他顯得很謹慎,但希望未來可以打包資產以REITs(房地產信託基金)模式獲得更高估值,以獲得更好的收益。甘啟善說,商業地產資產證券化,歸根到底是融資、投資兩種行為方式的選擇,REITs在正式推出前需借鑒國際資本市場上經驗。

目前,在開發商眼中,自持型物業仍然算是一塊頗具吸引力的蛋糕。融信中國執行總裁吳劍近日就表示,房地產企業在積極尋找潛在的業績增長點,持有一些優質的,可以持續產生現金流的物業,可以對沖部分銷售市場波動的風險,增值到一定水準,還可以溢價轉讓。

“持有型物業對於品牌打造有積極的作用。”嚴躍進顯得很樂觀:“此類專案較為充分地體現了企業對於資產和客戶管理的內容,也有助於搭建穩定和可持續的現金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