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B股重挫:A股或迎良機 就勢底部建倉兩類股

===全文閱讀===

B股又把A股嚇壞了:但前兩次暴跌後A股漲了5%跟7.9%

一直波瀾不驚的大盤突然經歷驚魂一刻。 昨日, B股突然暴跌。

B股順便把A股拖下水了

昨日下午一開盤, B股猛的開始下跌, 僅僅半個小時就跌了快3%。

很快, B股的暴跌就帶動了A股走勢, A股隨後也開始一路下跌, 在分數圖上"挖"一個大大的"坑"。

平時B股跟主機板基本上是各玩各的, 但是遇到跌幅度特別大的情況, A股的大眾情緒一向是"雖然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是大家都在跌我先跑了再說"。

A股等權指數在午後半小時和1點36以後的兩波跳水幅度還是有點嚇人的。

但神奇的是, 突如其來的暴跌很快就被修復了大半。 B股指數下地6.13點, 收於343.37點, 跌幅1.75%。 而盤中最低跌至335.70點, 較開盤點位跌了13點, 跌幅超過3%。

而上證指數的修復幅度更大, 從急跌轉而收於微漲, 又完成一個微小的波動, 全天收在3248.55點, 上漲3.33點, 漲幅0.1%。 而在這個"微小"的漲幅中, 盤中最低跌到3221.93點, 最高跌去37點。

不要小看B股市場

B股市場是個不容忽視的市場。

B股有個正式的名稱叫人民幣特種貨幣, 是用港幣或者美元來計價的。 原本是專門用來供外資來投資國內股票的市場。

在我國資本市場史上, B股是中國證券市場建設之初的一大創舉。 在人民幣至今沒有自由兌換的情況下, B股市場的出現實現了讓境外投資者可以利用股權方式買賣中國股票,

基於此, 在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初, 國內股票市場就分成了A股和B股。

一言以蔽之, B股在當年絕對屬於重大制度創新。

但是隨著A股市場的發展, 海外投資者逐步逐步地可以通過各種管道投資國內市場, A股和B股的界限逐步模糊。 到2001年, 證監會宣佈國內居民也可以投資B股市場。

隨著B股實際功能的消失, B股逐步變成一個尷尬的市場, 體量小, 缺乏融資功能, 實際存在意義不大, 但是作為一個既存市場又不太好處理。 作為一個市場, B股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鑒於這種情況, 那些既有A股又有B股的公司, 開始了轟轟烈烈的B股回A計畫, 而與之伴隨的則是B股的進一步萎縮與邊緣化。

時至今日, B股市場吸引交易者的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由於其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基因而顯得更為市場化, 二是由於其流動性差, B股價格往往較A股有所折價, 在同股同權的前提下, 更易吸引價值投資者的投資, 三是B股市場還保留有部分純B股公司, 仍具投資價值。

為什麼會突然暴跌?

1、國金證券李立峰認為這個是一次正常的技術調整。

他認為, 由於流動性較差的原因, B股每隔幾個月都來一波大幅殺跌。 (基金君注:看了B股指數的走勢就清楚了)

李立峰認為:B股大幅調整無非4種原因。

可能是匯率貶值預期;

可能是B股股改受阻預期;

可能是受A股調整的牽連;

可能是B股前期獲利盤較大後的技術調整;

目前前三者情況未看到, 所以他判斷, 本次B的下跌更多的可能是前期獲利盤較大後的一次正常的技術調整。

2、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 B股流動性差, 一旦有投資者較為集中的減倉, B股市場就容易出現大波動, 這種內因也使得B股在歷史上就較A股更容易出現大波動。 而從資金面原因來看, 近期國內資金緊張, 美國的加息預期又使人民幣貶值壓力大, 兩者相加, 容易使得B股的國內國外投資者均出現離場情況。

3、還有市場人士猜測, 此次B股的大跌可能與A股納入MSCI有關。

據媒體報導, MSCI提出一項有關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指數的縮小化方案, 將股票數量從448只減少到169只。 並建議只納入可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買賣的大盤股, 計畫將A股在MSCI中國指數的建議權重從3.7%降至1.7%, 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從1%降至0.5%。

據彭 博社報導, 交銀國際策略師洪灝表示, MSCI納A方案的調整提高了A股納入獲通過的概率, 若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MSCI等管道直接投資A股, B股存在的必要性進一步下降。

實際上, 基金君在盤後翻看了各種市場觀點, 試圖解釋B股昨日的突然大跌。 而大多數的分析者在分析各種原因的時候, 都點出B股的流動性太差問題。 由於B股的體量小, 流動性差, B股本身就更容易較其他市場出現大跌的情況。 一次大跌可能出於各種因素, 而B股市場近年來頻繁出現大跌, 這只能說明, 大跌固然與各種擾動因素有關, 但是幅度這麼大, 可能主因還是在於流動性問題。

B股跌一次, A股就要漲一波?

B股暴跌一下不打緊, 關鍵問題是對A股會不會有影響啊?

據說B股對A股的影響是一個學術問題,而且還有分歧。有觀點認為,B股對A股有先行指標作用,所以昨日B股率先跌了之後,A股也很快就跟跌了。但也有觀點認為,B股的下跌不能引導A股,作為A股身邊的一個"小弟弟",其實B股是跟隨性的。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從歷史規律中找到些什麼。基金君給大家看看最近兩次B股暴跌之後A股怎麼走。

1、2017年1月16日的B股大跌

那一天B股指數跌了2.64%。

但你猜A股那天之後最高漲了多少?截止到2017年2月22日的階段性高點,漲了5%~

2、2016年10月17日的B股大跌

再看看去年的那一次跌了6.15%的B股。

隨後A股又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上漲。截至到2016年11月29日的階段性高點,一共漲了7.9%。

2016年2月25日B股跌5.9%,2016年10月17日,B股跌6.15%。而這兩次暴跌之後,A股均走出了一小波修復行情,都有一輪上漲,區別只是2月份之後漲的略微少一些,10月份以後漲的略微多一些。16年以來,以這兩次B股大跌的幅度最大,其它跌幅像本次一樣在3%左右的還有好幾次。

有市場人士就認為,自從2015年股災之後,B股落下一個毛病,隔三差五地要來一次巨陰,而巨陰後基本上就是階段低點。

下麵是證券時報統計的2016年以來上證B股指數日跌幅超過2%的情況。可以發現,這樣的情形共出現14次,其後一個交易日上漲的情形出現10次,其後5個交易日上漲的情形也高達9次。這說明2016年以來B股一旦出現暴跌,後續反彈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雖然從16年的資料來看的確如此,但是其中的關聯邏輯還需要進一步梳理。基金君只能推測,當看到B股大跌,A股市場的投資者難免產生恐慌情緒。對市場的恐慌會帶來更好的買入機會。於是,總會有資金在別人恐懼時買入。更何況,15年股災之後,市場裡還有一隻無形的大手一直在平抑著市場的波動。當然,基金君必須提醒投資者,看歷史資料投資的本質是看後視鏡開車。

如今,B股又一次大跌。喜愛價值投資的你,準備好下手了嗎?(中國基金報)

B股再度大幅跳水 被錯殺的A股或迎來機會

昨日,B股再次出現大幅跳水現象,盤中最低曾一度跌近3%,這也導致A股跟隨跳水。值得注意的是,相對A股市場而言,B股完全是一個邊緣化的市場。

據資料,目前B股一共有100家上市企業,其中最近上市的還要追溯到2000年上市的舜喆B,也就是說,在2000年以後就再也沒有企業在B股上市,反而陸陸續續有企業摘牌。

不僅如此,B股市場每日成交也十分冷清。據資料統計,昨日B股成交量只有10.84億元,歷史最高記錄是60.63億元。

目前的B股市場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三無市場”:一無新增的上市企業,二無再融資現象,三無吸引力。而在這樣一個市場中,B股也極少有機構參與投資,散戶成了B股市場的主力,邊緣化比較嚴重。

因此,昨日B股市場暴跌,流動性危機應該是主因。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由於流動性較差的原因,B股每隔幾個月都來一波大幅殺跌。B股大幅調整無非4種原因:一是匯率貶值預期;二是B股股改受阻預期;三是受A股調整的牽連;四是B股前期獲利盤較大後的技術調整。目前前三者情況尚未看到,本次下跌更多的可能是前期獲利盤較大後的一次正常技術調整。

不過,也有市場投資者猜測,昨日B股下跌與A股將納入MSCI有關。據MSCI網站演示檔顯示,MSCI提出一項有關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指數的縮小化方案,將股票數量從448只減少到169只,計畫將A股在MSCI中國指數的建議權重從3.7%降至1.7%。

分析人士認為,這些都只是表面現象,A股納入全球指數的縮小化方案對A股而言,納入規模不及預期,可能是一個利空消息,但說導致B股暴跌就比較牽強。

實際上,B股對A股的影響十分有限,B股市場的下跌影響只會導致A股一時的下跌。歷史上多次由B股下跌引起A股跳水,大多在一兩日之後就會重新漲回來,例如,近期的2016年10月17日和2017年1月16日均是如此。

因此,投資者不必過多擔憂此次B股引發的下跌,對投資者來說這反而可能是逢低介入的機會。

A股上演六大怪像:10億市值B股大跌能把A股帶溝裡…大A真是傷不起

這是一個指數如此穩定的年代,以至於指數跌0.5%就可以叫“跳水”,跌0.6%就可以叫恐慌,跌個0.7%就可以起標題叫“驚魂一刻”,知道的這是在炒A股,不知道以為自己身處U啥編輯部。大A真是傷不起,與此同時,六大怪像在A股上演。

不知道是小編心太大,還是咱們投資者已經被春日溫風慣得有些嬌氣,忘了高波動性是A股的優良傳統,不聲不響捅你一刀是A股樂此不疲的業餘愛好。

回到今天的事情,午後1點多開始,上證綜指忽然開始下滑,一路下跌引起了市場的擔憂,大家不禁怒喝,懟A股的兇手是誰?是美股嗎?是港股嗎?好啊,原來是B股你幹的好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A股跌總是可以找到別人的原因。

回顧今日的分時圖走勢,上證A指早盤還頗為亢奮,漲幅一度超過0.5%,但在下午就忽然開啟下滑,而上證B指從上午就顯得疲軟無力,最高漲幅不超過0.22%,到了10:55分左右更開始了下滑旅程。

由於B股下跌在前A股下跌在後,市場有些解讀很容易將兩者建立起因果關係,但這種邏輯關係很值得商榷,真的是B股把A股帶陰溝裡了?

【上證A指分時圖】

【上證B指分時圖】

我們應該怪B股嗎?

A股的老司機都會有印象,B股這些年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忽然來一下跳水,如果那天剛好A股也跌了,關於B股拖累A的聲音就會出現,又或者認為B股會是A股的先行指標,但這些觀點的邏輯仍值得我們再謹慎考慮。

要知道,AB股體量懸殊,B股市場流通市值打包也沒一隻貴州茅臺(600519)大,B股一年交易量都沒A股一天多,說B股帶A股下水,還遠不如說樂視網(300104)拖累創業板靠譜。

在規模資料上,A股流通市值超過40萬億元,B股全市場的流通市值都不超過2000億元,二者比例超過200倍;A股今天交易5784億元,B股今天交易量只有10.85億元,二者比例超過500倍。

如果硬要說B股的這點交易規模就可以將A股拖下水,那這恐怕是當前控制上證指數的最高效方式,杠杆比例極高,股指期貨都沒那麼大殺傷力——還綁著股指期貨幹啥,趕緊把B股綁起來呀。

我們來看兩個較為明顯的反例。在今年1月16日時,上證B指曾大跌2.64%,而當日的上證A指卻只跌了0.29%;2016年的10月17日,上證B指大跌6.15%,而同日的上證A指卻風平浪靜,只跌了0.72%。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種不正經的解釋是,也許國家隊忘了把B股納入維穩名單吧,於是今天下午終於意識到了,嗯,下次記得了。另外一種解釋是,B股市場作為一個舊制度設計背景下的小眾市場,歷來流動性都不好,一個流動性不好的市場偶爾出現較大的價格波動,不也是正常嗎?

說到B股拖累A股的老話題,不由得又要翻出華泰證券(601688)的一份研報,該報告對A股和B股的關係做了分析,結論是B股下跌不能引導A股, 相反B股對A股有滯後反應,同時B股對A股的資金面影響甚微,B股和A股的投資群體存在差異、重疊度低,也許B股在情緒面上影響A股,但影響力甚微。

A股六大怪現象

1、B股把A股帶溝裡

這一怪現象,我們在前面已濃潑重抹,不再贅述。重點說說其他五大怪像。

2、A股邁入低跌幅時代,連續67交易日跌幅不超1%

今年的A股市場最讓不人習慣的一點,是A股竟然開始不怎麼大跌了,指數穩定得可怕:上證綜指自從2016年12月12日大跌2.47%後,已經連續67個交易日無一天跌幅超過1%,平均每日漲幅達到0.05%,中位數漲幅為0.08%。這還是我們熟悉的A股嗎?

3、每天下午兩點成迷一樣轉捩點

反映在每日的盤面上,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時不時就會出現的神奇日內逆轉,由於這種逆轉多發生在下午,特別是兩點過後,下午兩點和兩點半已經成為A股的“迷之轉折時間”。

最近最明顯的例子是在本週一,本來午後還一路孔雀東南飛,但時間一到兩點就變成了一路向北。

又比如3月14日,兩點半的時候行情開始反彈,當日成功紅盤。

4、白馬股的歡樂時代

別看最近指數沒怎麼漲,白馬股卻似乎早已進入了牛市節奏,多隻個股頻繁創下新高,甚至有人開始猜測, 2017會是價值投資者的好時光嗎?

白馬股行情的領頭羊是股王貴州茅臺,這只個股在2015年的牛市行情不溫不火,當在今年的低波動指數背景下,卻頻繁創下新高,前日創下的最高記錄是396.5元。分析師依舊保持樂觀,認為貴州茅臺攀上400元平臺只是時間問題。

據記者統計,3月以來共有51只個股創下了歷史新高(剔除2016年後上市新股),其中多為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價值型個股,如美的集團(000333)、福耀玻璃(600660)、東阿阿膠(000423)、雲南白藥(000538)、安琪酵母(600298)、瀘州老窖(000568)等。而相較之下,上證綜指3月以來幾乎沒動過,總體漲幅只有0.21%。

在次新股狂歡的時候,早有投資者感慨,現在只有兩種股,次新股和其他股,那現在也可以說,在非次新股中,也只有兩種股,白馬股和其他股:白馬股正在狂奔,其他個股還在關燈吃面——這種現象可以持續多久?

5、高送轉退位,現在要炒高分紅

作為廣大股民和上市公司都喜聞樂見的“高送轉”例牌,今年忽然不管用了!現在流行高分紅股!

在中國神華(601088)派發特別股息後,中國神華股息率一度飆升至17.8%,分紅到底有什麼用開始被廣泛討論,A股投資者也忽然開始重視起股息率來,大家都忙著找第二隻中國“神話”。與此同時,一貫大手筆分紅的雙匯發展(000895),也因為2016年年報的5%的股息率受到媒體大力報導——其實人家往年也這麼分紅來著,之前咋不關注呢?

都說中國股民不理性,可你瞧,有了“神華式”分紅,誰還稀罕高送轉?或許不是股民不理性,是願意真金白銀和股民分享現金的公司實在太少。

6、次新股狂歡時代

對於次新股的牢騷太多,我們留著專題討論。

新時期的A股有新現象,或許正在說明市場結構正在悄悄發生什麼變化?這除了需要投資者再思考外,也有待時間給我們答案。

A、B股連袂深V背後:多指標"像牛市初期"

3月23日下午,B股突然集體出現"跳水"走勢,隨之A股也受到影響出現快速下行,不過很快便企穩回升。截至當日收盤,B股指數從最大跌3.95%拉升至跌1.75%,上證指數則從最大跌0.72%到微漲0.1%。

在市場人士看來,A股和B股的快速拉升也從側面說明了目前風險偏好的提升,市場情緒正在逐步恢復。

備受關注的是,作為市場重要的情緒指標,自今年以來穩步上升的大背景下,上周A股新增開戶數突破55萬戶大關,不僅創下6個多月新高,還是2015年年中股市暴跌以來的第二次突破這一資料。與此同時,銀證轉帳的淨流入資金也突破400億元。

有券商分析師甚至因此分析稱,"從風險偏好看,目前更像牛市初期水準。"他給出的資料支援為:題材股相對績優股表現指標以及兩融餘額在流通市值占比都已回到牛市初期水準等。

不過,市場情緒轉好的同時,上證指數已經站在3200點附近徘徊良久,買方機構們的分歧也仍然較大。作為重要的市場參與方,有些公私募已經判定應謹慎操作。其中,有更為謹慎的私募已經在悄悄減倉,而且目標是將倉位元減到"很低"。

像牛市初期水準

B股的突然跳水令市場情緒為之一驚:A股隨即受到波及,一度從漲10多點到最大跌20多點。不過跳水只持續了短短十幾分鐘,兩大市場便再度企穩回升。

"流動性的問題已經發生好幾周了,不是造成B股跳水的主要原因,可能因為B股這邊的指數基金贖回造成的影響。"3月23日,南方某大型券商的首席策略分析師對21媒體記者表示,實際上B股對A股的影響非常小。

當日,北京某消息靈通的機構人士對21媒體記者表示,"B股跳水實際上是資金換股所致。因為B股市場成交額本來就小,所以極易對其造成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跳水當日B股成交額也突然放大至8.3億元,創下自去年10月中旬以來的新高。當日振幅超過9%就有中毅達B(900906)、淩雲B(900957)、匯麗B(900939)等10餘隻。

午後受挫的A股則很快展開反彈,下跌幅度快速收窄,到收盤時上證指數甚至微漲0.1%。

在多位市場分析人士看來,A股和B股在驟然跳水後的快速拉升,也從側面說明了目前風險偏好的提升,市場情緒正在逐步恢復。

可供參考的第一組資料是,3月21日(本週二),中國結算發佈的資料顯示,上周新增投資者55.82萬人,環比增長8.64%。這也意味著每週新增投資者數量春節後實現了"六連增",更重要的是,上周創下55.82萬人不僅創下了6個多月新高,也是2015年年中股市暴跌以來第二次突破55萬人,第一次則發生在2016年8月22日-26日這一周。

"目前這種情況跟去年3月底及去年8月底有點類似,開戶數和轉入資金之前一直稍微增加,有點蓄勢待發的架勢。"3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對21媒體記者表示,整體而言,這些指標跟市場表現是正相關的。

歷史資料顯示,2016年8月22-26日這一周創下新開戶63.41萬人之後,滬指急跌了幾日後便開啟了一場震盪上升的行情,從去年9月的3000點一路上漲到11月底的3300點。

"需要提醒的是,官方公佈的新增開戶數是滯後的,一是資料公佈的時間滯後,二是只有市場漲了之後開戶資料才會上升,就像兩融資料一樣。"上述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指出,所以並不能將此指標看做判斷後市的依據。

3月23日,北京某大型私募副總經理也對21媒體記者表示,"開戶數是略滯後的指標,散戶向來追漲殺跌,市場好轉了,開戶數就上來;市場到了頂點,開戶數往往也到了頂點。"

3月22日,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則直言,"從風險偏好看,目前更像牛市初期水準。"他給出的資料支援為:題材股相對績優股表現指標,以及兩融餘額在流通市值占比都已回到牛市初期水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新增開戶數及風險偏好提升的背景下,流入A股的資金也突然暴增。中國投資者保護基金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上周銀證轉帳淨流入資金高達463億元,而上期這個資料為-186億元。

不溫不火之下的分歧

實際上,A股在過去的四個月裡一直不溫不火,截至3月23日,上證指數在過去4個月的波動只有0.2%,也即漲了7.4個點。

"我們注意到過去一年多的時間A股的表現不溫不火甚至小幅度上升,雖然有很多解釋,但是企業的盈利能力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原因。"3月22日,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高善文在一次公開的策略會上指出。

資料顯示,目前公佈2016年年報的已有688家上市公司,其中淨利潤/營業收入這一指標高出2015年的有379家,另外244家與2015年基本持平。

高善文認為,2012年-2015年,儘管經濟增速一直下降,但是從2016年開始,經濟生活的內部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層面突然發生了一些顯著的斷裂性的變化。包括工業品的價格、工業企業的盈利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大幅度上升,包括出口將有相對強的增長和房地產去庫存,都指向了一個結論:經濟底部正在形成甚至已經過去。如果不發生黑天鵝事件,築底之後經濟將會往上走,在這個前提下,大類資產的配置將發生變化。

目前,儘管經濟和A股本身都已顯現出不少的積極指標,但記者採訪發現,機構對A股的後市看法仍然存在嚴重的分歧。

"影響A股的因素很多,應該把握最核心的變數,前段時間影響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增長,現階段最核心的影響因素是風險監管。"上述策略分析師指出,實際在做的,包括金融去杠杆、防風險,一些規章制度的出臺,這一塊是不能不察的。

3月23日,廣東某中型公募的一位基金經理也對21媒體記者表示,"目前美元加息週期下牛市不大可能有。股市往上走會有利率、經濟壓力,行情可能會走得比較糾結,整體來看,結構性機會還是比較多的。"

"實際上,市場到了這個階段,個股之間已經分化,指數的影響沒有以前那麼強。"上述副總經理表示,因此要做的就是精選個股。

"整體上來看,今年股市還是結構性行情,操作上相對謹慎,保持穩健的風格。基於對流動性和經濟增長的判斷,將重點尋找各個產業中的龍頭企業,關注有過往業績支撐並估值穩定的細分行業個股,分享企業成長帶來的投資機會,看好'一帶一路'、'消費升級'。"金鷹行業優勢基金經理倪超對21媒體記者表示。

另據瞭解,有些特別謹慎的機構已經著手悄悄減倉。

"站在眼下3200點的時點上,我們判斷二季度某個時點之後將有幾個月的調整,所以現在已經在慢慢減倉了,預計會減到特別低的倉位,私募又沒有要求持倉最低比例。"3月23日,廣東某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對21媒體記者透露。

尹中立則指出,"維持穩定"將是2017年度股市的主基調,股價難以出現趨勢性上升,主要的挑戰可能來自房地產市場及匯率因素。

B股指數重挫對A股有何影響

昨日早間,行業板塊多空分化,滬深大盤雙雙微幅高開。開盤後,一帶一路題材表現相對活躍,滬深大盤小幅走高後在分時高位震盪。而後,分時市場格局未發生大的變化,滬深大盤持續震盪直到收盤,以小幅上漲報收。午後,B股市場風雲突變,向下大幅跳水且放量,B股指數跌幅一度近4%。受B股跳水的影響,滬深大盤也出現高臺跳水動作,連續兩波下探後,滬指不僅翻綠還出現0.7%左右的跌幅。13點41分,大盤觸底,開始以反抽走勢為主,到收盤時收回大部分下跌失地,以微幅上漲報收,全天呈現寬幅震盪收漲的運行格局。

從分時盤面上看,有早市的接近普漲,有下午的普跌,分時盤勢有高峰和低谷,和大盤分時走勢格局一致,收盤時兩市個股下跌家數略多,漲跌比率為0.91,呈現分化格局。剔除一字漲停和ST股,盤中漲停股數量為21只,比上一個交易日收盤時增加2只,為階段較少水準,短期遊資繼續保持謹慎態度,同時兩市跌幅榜還有兩隻跌停股,分別為飛凱材料和名雕股份,都是高送轉概念股,其中飛凱材料為高送轉除權後跌停。

題材熱點方面,一帶一路題材有再度崛起的跡象,西部建設、中材國際連續兩個漲停,達剛路機、山推股份盤中也均有不錯的表現。再小一點的區域中,棉花股今日有所表現,新賽股份漲停,帶動大部分棉花概念股上漲。其它的,次新股兩極分化,昨天有7次新股盤中漲停,同時也有21只次新股跌幅超過5%,跌幅榜幾乎被次新股包攬。

再從技術上看,早市市場成交量本是環比萎縮,且幅度相對較大,午後由於市場波動較大,成交量大增,使得全天市場成交量環比繼續放大。日線結構上,昨日上證指數低點觸及階段上升趨勢線2017年1月26日低點3044.29點到2017年3月13日低點3193.16點的連線止跌,日K線呈現螺旋槳十字星,短期仍在區間震盪,還沒有破位。

相信昨天大盤盤中的突然跳水不是偶然,另一邊,商品市場多個品種早已進入空頭波段,橡膠、PP、菜粕、豆粕等品種連續下挫近一個月,下跌幅度達20%左右;鐵礦、螺紋兩個黑色系主要品種也在近些天連續下挫,有進入空頭波段的跡象。商品作為經濟發展的血液,如此空頭表現不免對A股市場有啟示作用。

昨天是B股先跳水的,且收盤重挫,這對A股有何影響?2016年10月17日,B股指數暴跌6.15%,幅度比昨天大的多。B股市場的體量雖然不大,但由於其是外幣交易,通常被視為一個觀察境外資金動作的市場。最近的例子,2016年1月4日A股大盤的熔斷暴跌之前,B股指數其實在2015年12月28日時就已暴跌,表現出靈敏的前瞻作用。這次B股再次異動暴跌,無疑,至少應注意其可能發出的前瞻信號。現在再回望下當時B股指數暴跌後的市場表現,短期後市滬深大盤並未理睬,甚至還在走高,兩個月後,深成指、創業板指出現雪崩式下跌,再去理解2016年10月17日B股指數的暴跌似乎簡單了許多。

B股市場趨勢節奏和主機板大致相同,只是短期節奏略有不同,B股指數無論出現何種方向的異動,都應該值得重視。短期繼續關注大盤成交量變化和方向抉擇,短線策略應繼續保持謹慎。分週期判斷:短線偏弱,波段多頭,趨勢看空、熊市未結束、滬指2638點不是終極底部。

無憂B股大跌引發的跳水 就勢底部建倉兩類股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高開,隨後震盪走高,銀行、保險、券商等權重股集體向好下,次新股延續之前的表現帶動創業板反彈,滬指一度收復5日、10日均線。但午後突然風起雲變,B股指數大幅跳水,受其拖累滬指急速向下,次新股率先跳水,盤中一度跌至3321點附近。此後,大盤企穩反彈,最終在“一帶一路”板塊帶領下走強,帶動大盤逐步回升並最終翻紅,全天表現猶如坐過山車一般。從板塊上來看,一帶一路、西藏板塊、衛星導航等板塊漲幅靠前;金融改革、安防服務、摘帽概念等板塊跌幅靠前。

昨日市場上最大事件莫過於B股指數大幅跳水連累A股各大指數紛紛下挫,其中B股盤中一度下跌至4%。對於B股大跌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因為B股流動性相對較差(上海B與深圳B加在一起日均成交在10億以內,僅為中國聯通昨日成交量的一半),一旦有投資者較為集中的減倉,B股市場就會出現大跌;再者美國在3月15日加息之後,預期本年內還要加息兩次,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加速了B股持有者變現離場;同時美國貨幣基金新規的實施,可能會吸引資金回流美國市場,更加劇了B股市場的不穩定性;最後,MSCI昨日證實了將A股納入全球指數縮小化方案,我們知道B股的設置初衷就是為了吸引海外資金,如果外資可以直接投資A股,B股就更加沒有吸引力,所以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對B股造成了利空。

雖然昨日B股跳水引發了A股的跟隨下跌,但從整個歷史資料來看,B股市場的下跌影響只會導致A股一時的下跌,對A股的利空影響力度十分有限,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由B股下跌引起的A股跳水的情況,但A股大多在一兩日之後就會重新漲回來。所以,對本次由B股引發的跳水大可不必擔憂,如果熟悉相關歷史反而可以利用下跌進行底部建倉,規避弱勢股,發掘抗跌逆勢上漲的強勢股、以及一些能夠快速收復下跌失地的個股。

回顧昨日的盤中,並沒有什麼新的熱點出現。次新股上午領漲,但在午後率先開始砸盤,雖然午後再度反撲,但足以說明目前市場上流入次新股板塊的資金已經變得相當敏感,加之次新股龍頭張家港行停牌自查市場群龍無首,次新股之間一度陷入了存量資金的博弈的情形。昨日“一帶一路”板塊延續了之前的強勢表現,西部建設再次封板,說明市場上的資金開始逐步慢慢轉向“一帶一路”概念。同時,昨日A股指下跌過程中貴金屬板塊突然大漲,因此可以看出人們避險情緒較高,我們建議投資者可以適當關注一些避險板塊的品種,因為近期歐美市場不確定性事件頻發,而這些事件往往都會給脆弱的A股帶來巨大的衝擊。此外,昨日MSCI提出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指數方案,受其利好影響銀行、保險、券商板塊昨日紛紛高開,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首次入選MSCI的“潛在升級市場觀察名單”以來,這已經是A股第三次闖關MSCI,最終結果如何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綜上所述,我們越聲理財認為短期市場依舊是上有壓力,而下有支撐,依舊維持震盪整理的格局不會有太多的變化。即使後期股指有調整3300點整數關口的衝勁,但是這也需要一定的失效磨合。在操作上,短期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次新股板塊中的新品種,重點關注依舊政策受益的央企改革、一帶一路等主題投資概念。

據說B股對A股的影響是一個學術問題,而且還有分歧。有觀點認為,B股對A股有先行指標作用,所以昨日B股率先跌了之後,A股也很快就跟跌了。但也有觀點認為,B股的下跌不能引導A股,作為A股身邊的一個"小弟弟",其實B股是跟隨性的。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從歷史規律中找到些什麼。基金君給大家看看最近兩次B股暴跌之後A股怎麼走。

1、2017年1月16日的B股大跌

那一天B股指數跌了2.64%。

但你猜A股那天之後最高漲了多少?截止到2017年2月22日的階段性高點,漲了5%~

2、2016年10月17日的B股大跌

再看看去年的那一次跌了6.15%的B股。

隨後A股又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上漲。截至到2016年11月29日的階段性高點,一共漲了7.9%。

2016年2月25日B股跌5.9%,2016年10月17日,B股跌6.15%。而這兩次暴跌之後,A股均走出了一小波修復行情,都有一輪上漲,區別只是2月份之後漲的略微少一些,10月份以後漲的略微多一些。16年以來,以這兩次B股大跌的幅度最大,其它跌幅像本次一樣在3%左右的還有好幾次。

有市場人士就認為,自從2015年股災之後,B股落下一個毛病,隔三差五地要來一次巨陰,而巨陰後基本上就是階段低點。

下麵是證券時報統計的2016年以來上證B股指數日跌幅超過2%的情況。可以發現,這樣的情形共出現14次,其後一個交易日上漲的情形出現10次,其後5個交易日上漲的情形也高達9次。這說明2016年以來B股一旦出現暴跌,後續反彈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雖然從16年的資料來看的確如此,但是其中的關聯邏輯還需要進一步梳理。基金君只能推測,當看到B股大跌,A股市場的投資者難免產生恐慌情緒。對市場的恐慌會帶來更好的買入機會。於是,總會有資金在別人恐懼時買入。更何況,15年股災之後,市場裡還有一隻無形的大手一直在平抑著市場的波動。當然,基金君必須提醒投資者,看歷史資料投資的本質是看後視鏡開車。

如今,B股又一次大跌。喜愛價值投資的你,準備好下手了嗎?(中國基金報)

B股再度大幅跳水 被錯殺的A股或迎來機會

昨日,B股再次出現大幅跳水現象,盤中最低曾一度跌近3%,這也導致A股跟隨跳水。值得注意的是,相對A股市場而言,B股完全是一個邊緣化的市場。

據資料,目前B股一共有100家上市企業,其中最近上市的還要追溯到2000年上市的舜喆B,也就是說,在2000年以後就再也沒有企業在B股上市,反而陸陸續續有企業摘牌。

不僅如此,B股市場每日成交也十分冷清。據資料統計,昨日B股成交量只有10.84億元,歷史最高記錄是60.63億元。

目前的B股市場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三無市場”:一無新增的上市企業,二無再融資現象,三無吸引力。而在這樣一個市場中,B股也極少有機構參與投資,散戶成了B股市場的主力,邊緣化比較嚴重。

因此,昨日B股市場暴跌,流動性危機應該是主因。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由於流動性較差的原因,B股每隔幾個月都來一波大幅殺跌。B股大幅調整無非4種原因:一是匯率貶值預期;二是B股股改受阻預期;三是受A股調整的牽連;四是B股前期獲利盤較大後的技術調整。目前前三者情況尚未看到,本次下跌更多的可能是前期獲利盤較大後的一次正常技術調整。

不過,也有市場投資者猜測,昨日B股下跌與A股將納入MSCI有關。據MSCI網站演示檔顯示,MSCI提出一項有關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指數的縮小化方案,將股票數量從448只減少到169只,計畫將A股在MSCI中國指數的建議權重從3.7%降至1.7%。

分析人士認為,這些都只是表面現象,A股納入全球指數的縮小化方案對A股而言,納入規模不及預期,可能是一個利空消息,但說導致B股暴跌就比較牽強。

實際上,B股對A股的影響十分有限,B股市場的下跌影響只會導致A股一時的下跌。歷史上多次由B股下跌引起A股跳水,大多在一兩日之後就會重新漲回來,例如,近期的2016年10月17日和2017年1月16日均是如此。

因此,投資者不必過多擔憂此次B股引發的下跌,對投資者來說這反而可能是逢低介入的機會。

A股上演六大怪像:10億市值B股大跌能把A股帶溝裡…大A真是傷不起

這是一個指數如此穩定的年代,以至於指數跌0.5%就可以叫“跳水”,跌0.6%就可以叫恐慌,跌個0.7%就可以起標題叫“驚魂一刻”,知道的這是在炒A股,不知道以為自己身處U啥編輯部。大A真是傷不起,與此同時,六大怪像在A股上演。

不知道是小編心太大,還是咱們投資者已經被春日溫風慣得有些嬌氣,忘了高波動性是A股的優良傳統,不聲不響捅你一刀是A股樂此不疲的業餘愛好。

回到今天的事情,午後1點多開始,上證綜指忽然開始下滑,一路下跌引起了市場的擔憂,大家不禁怒喝,懟A股的兇手是誰?是美股嗎?是港股嗎?好啊,原來是B股你幹的好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A股跌總是可以找到別人的原因。

回顧今日的分時圖走勢,上證A指早盤還頗為亢奮,漲幅一度超過0.5%,但在下午就忽然開啟下滑,而上證B指從上午就顯得疲軟無力,最高漲幅不超過0.22%,到了10:55分左右更開始了下滑旅程。

由於B股下跌在前A股下跌在後,市場有些解讀很容易將兩者建立起因果關係,但這種邏輯關係很值得商榷,真的是B股把A股帶陰溝裡了?

【上證A指分時圖】

【上證B指分時圖】

我們應該怪B股嗎?

A股的老司機都會有印象,B股這些年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忽然來一下跳水,如果那天剛好A股也跌了,關於B股拖累A的聲音就會出現,又或者認為B股會是A股的先行指標,但這些觀點的邏輯仍值得我們再謹慎考慮。

要知道,AB股體量懸殊,B股市場流通市值打包也沒一隻貴州茅臺(600519)大,B股一年交易量都沒A股一天多,說B股帶A股下水,還遠不如說樂視網(300104)拖累創業板靠譜。

在規模資料上,A股流通市值超過40萬億元,B股全市場的流通市值都不超過2000億元,二者比例超過200倍;A股今天交易5784億元,B股今天交易量只有10.85億元,二者比例超過500倍。

如果硬要說B股的這點交易規模就可以將A股拖下水,那這恐怕是當前控制上證指數的最高效方式,杠杆比例極高,股指期貨都沒那麼大殺傷力——還綁著股指期貨幹啥,趕緊把B股綁起來呀。

我們來看兩個較為明顯的反例。在今年1月16日時,上證B指曾大跌2.64%,而當日的上證A指卻只跌了0.29%;2016年的10月17日,上證B指大跌6.15%,而同日的上證A指卻風平浪靜,只跌了0.72%。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種不正經的解釋是,也許國家隊忘了把B股納入維穩名單吧,於是今天下午終於意識到了,嗯,下次記得了。另外一種解釋是,B股市場作為一個舊制度設計背景下的小眾市場,歷來流動性都不好,一個流動性不好的市場偶爾出現較大的價格波動,不也是正常嗎?

說到B股拖累A股的老話題,不由得又要翻出華泰證券(601688)的一份研報,該報告對A股和B股的關係做了分析,結論是B股下跌不能引導A股, 相反B股對A股有滯後反應,同時B股對A股的資金面影響甚微,B股和A股的投資群體存在差異、重疊度低,也許B股在情緒面上影響A股,但影響力甚微。

A股六大怪現象

1、B股把A股帶溝裡

這一怪現象,我們在前面已濃潑重抹,不再贅述。重點說說其他五大怪像。

2、A股邁入低跌幅時代,連續67交易日跌幅不超1%

今年的A股市場最讓不人習慣的一點,是A股竟然開始不怎麼大跌了,指數穩定得可怕:上證綜指自從2016年12月12日大跌2.47%後,已經連續67個交易日無一天跌幅超過1%,平均每日漲幅達到0.05%,中位數漲幅為0.08%。這還是我們熟悉的A股嗎?

3、每天下午兩點成迷一樣轉捩點

反映在每日的盤面上,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時不時就會出現的神奇日內逆轉,由於這種逆轉多發生在下午,特別是兩點過後,下午兩點和兩點半已經成為A股的“迷之轉折時間”。

最近最明顯的例子是在本週一,本來午後還一路孔雀東南飛,但時間一到兩點就變成了一路向北。

又比如3月14日,兩點半的時候行情開始反彈,當日成功紅盤。

4、白馬股的歡樂時代

別看最近指數沒怎麼漲,白馬股卻似乎早已進入了牛市節奏,多隻個股頻繁創下新高,甚至有人開始猜測, 2017會是價值投資者的好時光嗎?

白馬股行情的領頭羊是股王貴州茅臺,這只個股在2015年的牛市行情不溫不火,當在今年的低波動指數背景下,卻頻繁創下新高,前日創下的最高記錄是396.5元。分析師依舊保持樂觀,認為貴州茅臺攀上400元平臺只是時間問題。

據記者統計,3月以來共有51只個股創下了歷史新高(剔除2016年後上市新股),其中多為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價值型個股,如美的集團(000333)、福耀玻璃(600660)、東阿阿膠(000423)、雲南白藥(000538)、安琪酵母(600298)、瀘州老窖(000568)等。而相較之下,上證綜指3月以來幾乎沒動過,總體漲幅只有0.21%。

在次新股狂歡的時候,早有投資者感慨,現在只有兩種股,次新股和其他股,那現在也可以說,在非次新股中,也只有兩種股,白馬股和其他股:白馬股正在狂奔,其他個股還在關燈吃面——這種現象可以持續多久?

5、高送轉退位,現在要炒高分紅

作為廣大股民和上市公司都喜聞樂見的“高送轉”例牌,今年忽然不管用了!現在流行高分紅股!

在中國神華(601088)派發特別股息後,中國神華股息率一度飆升至17.8%,分紅到底有什麼用開始被廣泛討論,A股投資者也忽然開始重視起股息率來,大家都忙著找第二隻中國“神話”。與此同時,一貫大手筆分紅的雙匯發展(000895),也因為2016年年報的5%的股息率受到媒體大力報導——其實人家往年也這麼分紅來著,之前咋不關注呢?

都說中國股民不理性,可你瞧,有了“神華式”分紅,誰還稀罕高送轉?或許不是股民不理性,是願意真金白銀和股民分享現金的公司實在太少。

6、次新股狂歡時代

對於次新股的牢騷太多,我們留著專題討論。

新時期的A股有新現象,或許正在說明市場結構正在悄悄發生什麼變化?這除了需要投資者再思考外,也有待時間給我們答案。

A、B股連袂深V背後:多指標"像牛市初期"

3月23日下午,B股突然集體出現"跳水"走勢,隨之A股也受到影響出現快速下行,不過很快便企穩回升。截至當日收盤,B股指數從最大跌3.95%拉升至跌1.75%,上證指數則從最大跌0.72%到微漲0.1%。

在市場人士看來,A股和B股的快速拉升也從側面說明了目前風險偏好的提升,市場情緒正在逐步恢復。

備受關注的是,作為市場重要的情緒指標,自今年以來穩步上升的大背景下,上周A股新增開戶數突破55萬戶大關,不僅創下6個多月新高,還是2015年年中股市暴跌以來的第二次突破這一資料。與此同時,銀證轉帳的淨流入資金也突破400億元。

有券商分析師甚至因此分析稱,"從風險偏好看,目前更像牛市初期水準。"他給出的資料支援為:題材股相對績優股表現指標以及兩融餘額在流通市值占比都已回到牛市初期水準等。

不過,市場情緒轉好的同時,上證指數已經站在3200點附近徘徊良久,買方機構們的分歧也仍然較大。作為重要的市場參與方,有些公私募已經判定應謹慎操作。其中,有更為謹慎的私募已經在悄悄減倉,而且目標是將倉位元減到"很低"。

像牛市初期水準

B股的突然跳水令市場情緒為之一驚:A股隨即受到波及,一度從漲10多點到最大跌20多點。不過跳水只持續了短短十幾分鐘,兩大市場便再度企穩回升。

"流動性的問題已經發生好幾周了,不是造成B股跳水的主要原因,可能因為B股這邊的指數基金贖回造成的影響。"3月23日,南方某大型券商的首席策略分析師對21媒體記者表示,實際上B股對A股的影響非常小。

當日,北京某消息靈通的機構人士對21媒體記者表示,"B股跳水實際上是資金換股所致。因為B股市場成交額本來就小,所以極易對其造成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跳水當日B股成交額也突然放大至8.3億元,創下自去年10月中旬以來的新高。當日振幅超過9%就有中毅達B(900906)、淩雲B(900957)、匯麗B(900939)等10餘隻。

午後受挫的A股則很快展開反彈,下跌幅度快速收窄,到收盤時上證指數甚至微漲0.1%。

在多位市場分析人士看來,A股和B股在驟然跳水後的快速拉升,也從側面說明了目前風險偏好的提升,市場情緒正在逐步恢復。

可供參考的第一組資料是,3月21日(本週二),中國結算發佈的資料顯示,上周新增投資者55.82萬人,環比增長8.64%。這也意味著每週新增投資者數量春節後實現了"六連增",更重要的是,上周創下55.82萬人不僅創下了6個多月新高,也是2015年年中股市暴跌以來第二次突破55萬人,第一次則發生在2016年8月22日-26日這一周。

"目前這種情況跟去年3月底及去年8月底有點類似,開戶數和轉入資金之前一直稍微增加,有點蓄勢待發的架勢。"3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對21媒體記者表示,整體而言,這些指標跟市場表現是正相關的。

歷史資料顯示,2016年8月22-26日這一周創下新開戶63.41萬人之後,滬指急跌了幾日後便開啟了一場震盪上升的行情,從去年9月的3000點一路上漲到11月底的3300點。

"需要提醒的是,官方公佈的新增開戶數是滯後的,一是資料公佈的時間滯後,二是只有市場漲了之後開戶資料才會上升,就像兩融資料一樣。"上述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指出,所以並不能將此指標看做判斷後市的依據。

3月23日,北京某大型私募副總經理也對21媒體記者表示,"開戶數是略滯後的指標,散戶向來追漲殺跌,市場好轉了,開戶數就上來;市場到了頂點,開戶數往往也到了頂點。"

3月22日,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則直言,"從風險偏好看,目前更像牛市初期水準。"他給出的資料支援為:題材股相對績優股表現指標,以及兩融餘額在流通市值占比都已回到牛市初期水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新增開戶數及風險偏好提升的背景下,流入A股的資金也突然暴增。中國投資者保護基金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上周銀證轉帳淨流入資金高達463億元,而上期這個資料為-186億元。

不溫不火之下的分歧

實際上,A股在過去的四個月裡一直不溫不火,截至3月23日,上證指數在過去4個月的波動只有0.2%,也即漲了7.4個點。

"我們注意到過去一年多的時間A股的表現不溫不火甚至小幅度上升,雖然有很多解釋,但是企業的盈利能力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原因。"3月22日,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高善文在一次公開的策略會上指出。

資料顯示,目前公佈2016年年報的已有688家上市公司,其中淨利潤/營業收入這一指標高出2015年的有379家,另外244家與2015年基本持平。

高善文認為,2012年-2015年,儘管經濟增速一直下降,但是從2016年開始,經濟生活的內部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層面突然發生了一些顯著的斷裂性的變化。包括工業品的價格、工業企業的盈利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大幅度上升,包括出口將有相對強的增長和房地產去庫存,都指向了一個結論:經濟底部正在形成甚至已經過去。如果不發生黑天鵝事件,築底之後經濟將會往上走,在這個前提下,大類資產的配置將發生變化。

目前,儘管經濟和A股本身都已顯現出不少的積極指標,但記者採訪發現,機構對A股的後市看法仍然存在嚴重的分歧。

"影響A股的因素很多,應該把握最核心的變數,前段時間影響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增長,現階段最核心的影響因素是風險監管。"上述策略分析師指出,實際在做的,包括金融去杠杆、防風險,一些規章制度的出臺,這一塊是不能不察的。

3月23日,廣東某中型公募的一位基金經理也對21媒體記者表示,"目前美元加息週期下牛市不大可能有。股市往上走會有利率、經濟壓力,行情可能會走得比較糾結,整體來看,結構性機會還是比較多的。"

"實際上,市場到了這個階段,個股之間已經分化,指數的影響沒有以前那麼強。"上述副總經理表示,因此要做的就是精選個股。

"整體上來看,今年股市還是結構性行情,操作上相對謹慎,保持穩健的風格。基於對流動性和經濟增長的判斷,將重點尋找各個產業中的龍頭企業,關注有過往業績支撐並估值穩定的細分行業個股,分享企業成長帶來的投資機會,看好'一帶一路'、'消費升級'。"金鷹行業優勢基金經理倪超對21媒體記者表示。

另據瞭解,有些特別謹慎的機構已經著手悄悄減倉。

"站在眼下3200點的時點上,我們判斷二季度某個時點之後將有幾個月的調整,所以現在已經在慢慢減倉了,預計會減到特別低的倉位,私募又沒有要求持倉最低比例。"3月23日,廣東某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對21媒體記者透露。

尹中立則指出,"維持穩定"將是2017年度股市的主基調,股價難以出現趨勢性上升,主要的挑戰可能來自房地產市場及匯率因素。

B股指數重挫對A股有何影響

昨日早間,行業板塊多空分化,滬深大盤雙雙微幅高開。開盤後,一帶一路題材表現相對活躍,滬深大盤小幅走高後在分時高位震盪。而後,分時市場格局未發生大的變化,滬深大盤持續震盪直到收盤,以小幅上漲報收。午後,B股市場風雲突變,向下大幅跳水且放量,B股指數跌幅一度近4%。受B股跳水的影響,滬深大盤也出現高臺跳水動作,連續兩波下探後,滬指不僅翻綠還出現0.7%左右的跌幅。13點41分,大盤觸底,開始以反抽走勢為主,到收盤時收回大部分下跌失地,以微幅上漲報收,全天呈現寬幅震盪收漲的運行格局。

從分時盤面上看,有早市的接近普漲,有下午的普跌,分時盤勢有高峰和低谷,和大盤分時走勢格局一致,收盤時兩市個股下跌家數略多,漲跌比率為0.91,呈現分化格局。剔除一字漲停和ST股,盤中漲停股數量為21只,比上一個交易日收盤時增加2只,為階段較少水準,短期遊資繼續保持謹慎態度,同時兩市跌幅榜還有兩隻跌停股,分別為飛凱材料和名雕股份,都是高送轉概念股,其中飛凱材料為高送轉除權後跌停。

題材熱點方面,一帶一路題材有再度崛起的跡象,西部建設、中材國際連續兩個漲停,達剛路機、山推股份盤中也均有不錯的表現。再小一點的區域中,棉花股今日有所表現,新賽股份漲停,帶動大部分棉花概念股上漲。其它的,次新股兩極分化,昨天有7次新股盤中漲停,同時也有21只次新股跌幅超過5%,跌幅榜幾乎被次新股包攬。

再從技術上看,早市市場成交量本是環比萎縮,且幅度相對較大,午後由於市場波動較大,成交量大增,使得全天市場成交量環比繼續放大。日線結構上,昨日上證指數低點觸及階段上升趨勢線2017年1月26日低點3044.29點到2017年3月13日低點3193.16點的連線止跌,日K線呈現螺旋槳十字星,短期仍在區間震盪,還沒有破位。

相信昨天大盤盤中的突然跳水不是偶然,另一邊,商品市場多個品種早已進入空頭波段,橡膠、PP、菜粕、豆粕等品種連續下挫近一個月,下跌幅度達20%左右;鐵礦、螺紋兩個黑色系主要品種也在近些天連續下挫,有進入空頭波段的跡象。商品作為經濟發展的血液,如此空頭表現不免對A股市場有啟示作用。

昨天是B股先跳水的,且收盤重挫,這對A股有何影響?2016年10月17日,B股指數暴跌6.15%,幅度比昨天大的多。B股市場的體量雖然不大,但由於其是外幣交易,通常被視為一個觀察境外資金動作的市場。最近的例子,2016年1月4日A股大盤的熔斷暴跌之前,B股指數其實在2015年12月28日時就已暴跌,表現出靈敏的前瞻作用。這次B股再次異動暴跌,無疑,至少應注意其可能發出的前瞻信號。現在再回望下當時B股指數暴跌後的市場表現,短期後市滬深大盤並未理睬,甚至還在走高,兩個月後,深成指、創業板指出現雪崩式下跌,再去理解2016年10月17日B股指數的暴跌似乎簡單了許多。

B股市場趨勢節奏和主機板大致相同,只是短期節奏略有不同,B股指數無論出現何種方向的異動,都應該值得重視。短期繼續關注大盤成交量變化和方向抉擇,短線策略應繼續保持謹慎。分週期判斷:短線偏弱,波段多頭,趨勢看空、熊市未結束、滬指2638點不是終極底部。

無憂B股大跌引發的跳水 就勢底部建倉兩類股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高開,隨後震盪走高,銀行、保險、券商等權重股集體向好下,次新股延續之前的表現帶動創業板反彈,滬指一度收復5日、10日均線。但午後突然風起雲變,B股指數大幅跳水,受其拖累滬指急速向下,次新股率先跳水,盤中一度跌至3321點附近。此後,大盤企穩反彈,最終在“一帶一路”板塊帶領下走強,帶動大盤逐步回升並最終翻紅,全天表現猶如坐過山車一般。從板塊上來看,一帶一路、西藏板塊、衛星導航等板塊漲幅靠前;金融改革、安防服務、摘帽概念等板塊跌幅靠前。

昨日市場上最大事件莫過於B股指數大幅跳水連累A股各大指數紛紛下挫,其中B股盤中一度下跌至4%。對於B股大跌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因為B股流動性相對較差(上海B與深圳B加在一起日均成交在10億以內,僅為中國聯通昨日成交量的一半),一旦有投資者較為集中的減倉,B股市場就會出現大跌;再者美國在3月15日加息之後,預期本年內還要加息兩次,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加速了B股持有者變現離場;同時美國貨幣基金新規的實施,可能會吸引資金回流美國市場,更加劇了B股市場的不穩定性;最後,MSCI昨日證實了將A股納入全球指數縮小化方案,我們知道B股的設置初衷就是為了吸引海外資金,如果外資可以直接投資A股,B股就更加沒有吸引力,所以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對B股造成了利空。

雖然昨日B股跳水引發了A股的跟隨下跌,但從整個歷史資料來看,B股市場的下跌影響只會導致A股一時的下跌,對A股的利空影響力度十分有限,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由B股下跌引起的A股跳水的情況,但A股大多在一兩日之後就會重新漲回來。所以,對本次由B股引發的跳水大可不必擔憂,如果熟悉相關歷史反而可以利用下跌進行底部建倉,規避弱勢股,發掘抗跌逆勢上漲的強勢股、以及一些能夠快速收復下跌失地的個股。

回顧昨日的盤中,並沒有什麼新的熱點出現。次新股上午領漲,但在午後率先開始砸盤,雖然午後再度反撲,但足以說明目前市場上流入次新股板塊的資金已經變得相當敏感,加之次新股龍頭張家港行停牌自查市場群龍無首,次新股之間一度陷入了存量資金的博弈的情形。昨日“一帶一路”板塊延續了之前的強勢表現,西部建設再次封板,說明市場上的資金開始逐步慢慢轉向“一帶一路”概念。同時,昨日A股指下跌過程中貴金屬板塊突然大漲,因此可以看出人們避險情緒較高,我們建議投資者可以適當關注一些避險板塊的品種,因為近期歐美市場不確定性事件頻發,而這些事件往往都會給脆弱的A股帶來巨大的衝擊。此外,昨日MSCI提出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指數方案,受其利好影響銀行、保險、券商板塊昨日紛紛高開,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首次入選MSCI的“潛在升級市場觀察名單”以來,這已經是A股第三次闖關MSCI,最終結果如何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綜上所述,我們越聲理財認為短期市場依舊是上有壓力,而下有支撐,依舊維持震盪整理的格局不會有太多的變化。即使後期股指有調整3300點整數關口的衝勁,但是這也需要一定的失效磨合。在操作上,短期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次新股板塊中的新品種,重點關注依舊政策受益的央企改革、一帶一路等主題投資概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