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慘遭“雪藏”的大明才子

明朝三百年間, 才子輩出, 然而最為人矚目的三大頂尖才子, 分別是解縉、楊慎、徐渭, 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 其中最早的一位, 便是曾中解元(即鄉試第一名)的解縉。

解縉聰穎絕慧, 詩文奇古豪宕, 倚馬可待;書法楷、行、草皆佳, 其小楷精妙, 草書狂放連綿, 恣意雄豪, 為世人所寶。

他以眾多的優秀才華集於一身, 為皇帝所賞識, 而後晉升為內閣首輔, 並主持編纂了皇皇巨著《永樂大典》, 地位顯赫, 功績卓著。

然而, 就是如此為人矚目的絕頂人才和中央高層, 卻最終落得被埋入宮中雪地, 以凍亡而結束了人生,

死無葬身之地, 令人唏噓不已。

從神童到內閣首輔

解縉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 自小就聰穎絕倫, 時人譽之為“神童”。 據說, 解縉尚在繈褓中, 母親就在地上寫字教他認識;五歲時, 父親教他誦讀詩文, 解縉僅聽一遍便能記住;七歲時就能撰寫文章;十歲時每天能背誦千言長篇, 終身不忘;十二歲時讀完《四書》、《五經》, 精通義理。

解縉繪像

洪武二十年(1387年), 解縉去參加江西鄉試, 輕而易舉地就拿下了黃金榜首位, 考中解元。 第二年, 解縉與兄長解綸同登進士及第, 任職翰林學士。 皇帝朱元璋對這位新科進士極為器重, 命他跟隨左右, 擔任貼身顧問。

不過, 初入官場的解縉由於剛直率性, 明目張膽地指責一些官員怠忽職守, 或上書彈劾某些臣僚的過失, 很快就惹怒了一批同朝官員, 為自己樹立了不少政敵。 因此, 他也時常遭人誣陷, 接連被貶到外地。 沒幾年, 解縉不得不留職休假, 回家閉門著述。

永樂元年(西元1403年), 明成祖朱棣登基, 朝中新任班子建立, 解縉升任為翰林侍讀。 次年, 解縉晉升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

擔任內閣首輔, 成為中央智囊團成員之一, 這是他仕途最得意的時候, 也是人生最輝煌的頂峰。

死無葬身之地

然而俗話說, 爬得越高, 摔得就越慘。 解縉也許就是這樣的人。

對於皇室立儲之事, 和處理複雜的皇室父子關係時, 一向坦率的解縉依舊直言不諱, 加上他不斷插手和諫言, 因此受到了漢王朱高煦的記恨在心。

永樂四年(1406年), 在朱高煦和禮部郎中李至剛的兩輪誣告下, 解縉被貶到遙遠而蠻荒的交趾, 即今天越南一帶。

永樂八年(1410年), 解縉入京奏事, 不巧這時朱棣北征不在朝, 他只好覲謁了太子朱高熾, 完事返回。 等到朱棣回朝後, 漢王朱高煦再次乘機構陷解縉, 稱他“伺上出, 私現太子, 徑歸,

無人臣禮!”朱棣為此震怒, 以“無人臣禮”之罪, 將解縉打入詔獄。

直到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 時隔五年之久, 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呈囚籍的蓉花名冊, 朱棣看到到解縉的名字後, 便問:“縉猶在耶?”

心狠手辣的紀綱擔心皇帝會赦免解縉, 當天就派人用酒將解縉灌醉,

而後拖到積雪中, 掩埋起來。 不到半天, 這位鼎鼎大名的才子就僵死雪中, 年僅四十七歲。

盛名百代尊

在文學領域中, 解縉才氣橫溢, 下筆不能停歇, 所作詩文汪洋恣肆。 其古體歌行氣勢奔放, 想像豐富, 逼似李白, 而律詩絕句, 亦近唐人。 文章雅勁奇古, 極具個性特色, 鄒元標對他極為讚譽, 稱其:“義節千秋壯, 文章百代尊。 ”

書法領域中, 解縉擅長諸體書法。 小楷精絕, 行、草書更是獨樹一幟, 用筆之精妙, 出人意表, 尤其是特立獨行的草書, 可謂是開晚明狂草之先河。 其草書在書法史上享有盛名, 與明初書壇的著名“三宋”(宋克、宋廣、宋璲)並駕齊驅。

解縉的傳世墨蹟主要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遊七星岩詩》、《宋趙恒殿試佚事》等。 尤以《自書詩卷》為他的代表作,點劃出規入矩,縱橫超逸,奔放灑脫,毫無草率牽強處。章法經營尤見匠心,全篇一氣呵成,神氣自備。

解縉《草書詩帖》局部

解縉草書唐宋詩局部

解縉《草書千字文》卷(傳)

明代吳寬這樣評價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下筆圓滑純熟。”

何喬遠在《名山藏》中對他如此評論:“縉學書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書傲讓相綴,神氣自倍。”

明末清初的江左三大家之一錢謙益也曾對他極為稱道:“才名煊赫,傾動海內。”

解縉作為明代絕世才子,在仕途中也曾登頂輝煌,為內閣首輔,在藝術領域堪為奇才,允為先鋒,不想最終落得淒慘下場,是天意?還是人為?

然而,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卻也將自己的絕妙才華施展在文學藝術領域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尤以《自書詩卷》為他的代表作,點劃出規入矩,縱橫超逸,奔放灑脫,毫無草率牽強處。章法經營尤見匠心,全篇一氣呵成,神氣自備。

解縉《草書詩帖》局部

解縉草書唐宋詩局部

解縉《草書千字文》卷(傳)

明代吳寬這樣評價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下筆圓滑純熟。”

何喬遠在《名山藏》中對他如此評論:“縉學書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書傲讓相綴,神氣自倍。”

明末清初的江左三大家之一錢謙益也曾對他極為稱道:“才名煊赫,傾動海內。”

解縉作為明代絕世才子,在仕途中也曾登頂輝煌,為內閣首輔,在藝術領域堪為奇才,允為先鋒,不想最終落得淒慘下場,是天意?還是人為?

然而,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卻也將自己的絕妙才華施展在文學藝術領域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