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年收入40萬,家庭保險計畫如何配置

年收入40萬, 家庭保險計畫如何配置

雖然前幾天才做完家庭保險配置的方案, 但是遇到有具體的案例, 還是忍不住把整個家庭保障的體系梳理一遍。

在遇到林林總總問題的時候, 都回歸幾個基本點

1 購買保險, 你要保障什麼?

家庭成員的自身(人壽), 診治疾病(重大疾病), 意外防範(轉嫁日常風險), 醫療(牙齒, 醫院選擇, 醫生選擇, 更好的就醫體驗), 家庭財產

壽險:轉嫁的是被保險人死亡的風險。

重疾險:轉嫁的是被保險人重疾的風險

意外險:轉嫁的是被保險人發生意外的風險

醫療險:轉嫁的是被保險人醫療費用的風險

家財險:轉嫁的是被保險人財產損失的風險

理財保險:產生投資收益的保險。

2 保險配置的原則:“先支柱, 再小孩;先保障, 再理財”

上保順訊, 家庭經濟支柱(丈夫和妻子), 孩子, 老人

3 你準備用多少錢去購置保障

可以用來購置保障的資金=家庭總收入-房貸車貸-家庭開銷-常備現金

投保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哪個險種便宜就買。 保險是一個綜合配置的過程, 要根據自身情況與經濟實力進行綜合考慮和搭配選擇, 所以要做到先規劃後產品。 消費者在投保時應做好投保類型的先後順序規劃(社保>人壽>重疾>意外>醫療>理財), 要有前瞻性、整體性, 不要盲目的缺了哪塊補哪塊。 理性消費, 合理投保。

4 保險產品的規律, 消費型保險會比帶分紅兩全返還型的便宜, 保障杠杆高;選擇保險產品, 最主要的就是符合個人或家庭的需要。

請不要跟風去買什麼網紅產品或者是聽說很熱的產品, 因為也許並不一定適合你, 自己要做的只有一個, 清晰自己保障需求, 並且明確的傳遞給你的保險代理人或者保險經紀人。

為了使表達和自己的想法一致, 先科普幾個基本概念, 保險產品的分類和個人理解的使用用途一定要搞清楚。

壽險, 以人的壽命為標的的人壽保險, 一般是以人的身故為給付條件的保險, 保障目的以防意外身故和疾病身故,

確保家庭財政收入不會因為家庭支柱的突然離去而突然中止。

壽險分類, 終身壽險VS 定期壽險, 簡單來說, 一個保一輩子, 一個隻保人生中一段時間;返還型 VS 消費型, 返還型, 萬一在保險合同到期終止前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保險公司會把之前交的保費返還給你, 而消費型就是不返還保費了。 車險就是消費型保險代表。

重疾險, 是指醫治花費巨大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所發生相關費用, 保障目的以防為了診治重大疾病而發生的醫療費用, 救治費用, 修養營養補充以及生病期間不能工作等損失。

重疾險分類, 有消費型, 儲蓄型和投資型(分紅萬能投連),

或者定期/終身, 或者帶壽險責任/不帶壽險責任。

意外險, 是以意外傷害而致身故或殘疾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 保障目的以防意外身故、意外傷殘, 提升意外風險保障。

意外險可以選擇購買1年期的, 因為它一般跟人的健康無關, 跟職業有關。 以財險公司的消費型一年一交, 綜合意外為主, 保費低, 產品設計合理, 符合一般意外需求, 最好包括意外醫療自費藥。

商業醫療保險, 是否上了社保中醫保就不需要再考慮商業醫療保險了呢?

社保中醫保三目錄:診療目錄、藥品目錄、服務設施目錄, 醫保三目錄範圍之外的醫療費用, 這部分費用完成由個人承擔, 我們稱為“個人自費”部分;

醫保報銷部分 = 醫療費用– 個人自費– 個人自付(免賠額又叫起付線、賠付比例(例如乙類藥品)和報銷封頂線, 這個機制的存在,導致個人需要承擔的醫療費用)

因此社保中醫保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商業醫療保險解決的是,補充社保的不足,治療費用,採用高保額的中端醫療險,小病風險自擔,解決大病。

醫療險儘量選擇購買保證續保的,即使保險期間只有1年,但是通過這個條款相當於實現長期保障,住院醫療險即可,門診醫療可以不用買,儘量選擇免賠額低的,能覆蓋社保外自費藥的。

p.s如果是自己有公司或者公司可以辦理,考慮上個稅優健康險來補充社保醫療。

男女主人均為33歲,男寶寶6個月,家庭年收入約40萬(女方主力),房貸壓力不大,代步車一輛。三人均有醫保和補充醫保,其他保險均無。均身體健康。保險預算2.5-3萬。

按照上述的思路,保險規劃的重點就是確保夫妻二人的賺錢能力,建立風險杠杆帳戶,將有可能遭遇的重疾、身故帶來的家庭經濟損失轉嫁給保險公司。保險配置是一個方案組合,通過不同產品的搭配才能實現保障的全面覆蓋。

本著“先支柱,再小孩;先保障,再理財”原則,確保大人的保障和保額足夠高,採用純重疾險保障搭配定期壽險,給孩子配置消費型的重疾險。

壽險:採用定期壽險,做高保額100萬(北京地區),或者參保兩家保險公司組合一下。盡可能做高保額,起到保險保障杠杆作用,保額做到個人年收入的5倍左右。

重疾險:採用定期重疾,XX健康一生,50萬保額,30年繳費,拉長繳費時間,降低繳費壓力。孩子採用消費型的重疾險,交20年保30年的。

意外險:xx自選,一年也就幾百。

醫療險:可以考慮百萬醫療險,並且搭配了1萬住院無免賠,對保障方案完整進行補充。需要更好的醫療資源,高端醫療也是可以考慮的。如果考慮二孩,還可以增加一個“母嬰保險”或“婦嬰保險”。

優點:保費壓力低,搭配合宜,每年僅需要將近兩萬元即可讓全部家庭成員獲得足夠的保障,保險杠杆高,整個方案涵蓋了重疾,整個方案涵蓋重疾、定壽、醫療、意外,而且整體方案支出對家庭支出的預算毫無壓力。甚至還會有剩餘預算,可以為雙方父母考慮購買保障。

缺點:因為從定期重疾和定壽角度設計,保障期限有時間限制,孩子的保障方案只做到30歲,後續還應該為孩子的保障增加考慮。隨著年齡增長和家庭收入穩定判斷,可後續加保。產品全部為定期消費型,雖然在專業角度比較符合低保費高保障的原則,但仍受到客戶消費習慣及偏好的制約,或恐未必完全接受。

保險經紀人Tara建議

作任何保險方案都是階段性的,因為每個人的每個年齡段,對保障的需求有很大不同。請不要想用一套保險方案就實現什麼都保的作用。

請盡可能做高保額,買保險,保額重於一切,發揮保險的保障杠杆作用,自動忽略其他理財分紅的部分吧,純粹一點是更好的。先關注保額,然後才是保險期間!有效保障期間內(比方說家庭支柱賺錢養家期間)的有效保額(至少是年收入的5-10倍),才是保險的真正作用。

當然,每個人的觀念都不一樣,有的人希望能帶返還的,老了還可以補充養老。有的人卻希望用最少的錢,儘量買到高保障。尤其保險是一個持續調整的過程,比如在收入還不是很高還有持續提升空間的時候,優先選擇具有性價比的,強調單純保障功能的產品。在收入趨於穩定,保持在一定的水準時,適當考慮增加保額,延長保險期間甚至配置儲蓄型的險種,因此保險產品不能說有好壞而是看是否適合自己和家庭。

這個機制的存在,導致個人需要承擔的醫療費用)

因此社保中醫保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商業醫療保險解決的是,補充社保的不足,治療費用,採用高保額的中端醫療險,小病風險自擔,解決大病。

醫療險儘量選擇購買保證續保的,即使保險期間只有1年,但是通過這個條款相當於實現長期保障,住院醫療險即可,門診醫療可以不用買,儘量選擇免賠額低的,能覆蓋社保外自費藥的。

p.s如果是自己有公司或者公司可以辦理,考慮上個稅優健康險來補充社保醫療。

男女主人均為33歲,男寶寶6個月,家庭年收入約40萬(女方主力),房貸壓力不大,代步車一輛。三人均有醫保和補充醫保,其他保險均無。均身體健康。保險預算2.5-3萬。

按照上述的思路,保險規劃的重點就是確保夫妻二人的賺錢能力,建立風險杠杆帳戶,將有可能遭遇的重疾、身故帶來的家庭經濟損失轉嫁給保險公司。保險配置是一個方案組合,通過不同產品的搭配才能實現保障的全面覆蓋。

本著“先支柱,再小孩;先保障,再理財”原則,確保大人的保障和保額足夠高,採用純重疾險保障搭配定期壽險,給孩子配置消費型的重疾險。

壽險:採用定期壽險,做高保額100萬(北京地區),或者參保兩家保險公司組合一下。盡可能做高保額,起到保險保障杠杆作用,保額做到個人年收入的5倍左右。

重疾險:採用定期重疾,XX健康一生,50萬保額,30年繳費,拉長繳費時間,降低繳費壓力。孩子採用消費型的重疾險,交20年保30年的。

意外險:xx自選,一年也就幾百。

醫療險:可以考慮百萬醫療險,並且搭配了1萬住院無免賠,對保障方案完整進行補充。需要更好的醫療資源,高端醫療也是可以考慮的。如果考慮二孩,還可以增加一個“母嬰保險”或“婦嬰保險”。

優點:保費壓力低,搭配合宜,每年僅需要將近兩萬元即可讓全部家庭成員獲得足夠的保障,保險杠杆高,整個方案涵蓋了重疾,整個方案涵蓋重疾、定壽、醫療、意外,而且整體方案支出對家庭支出的預算毫無壓力。甚至還會有剩餘預算,可以為雙方父母考慮購買保障。

缺點:因為從定期重疾和定壽角度設計,保障期限有時間限制,孩子的保障方案只做到30歲,後續還應該為孩子的保障增加考慮。隨著年齡增長和家庭收入穩定判斷,可後續加保。產品全部為定期消費型,雖然在專業角度比較符合低保費高保障的原則,但仍受到客戶消費習慣及偏好的制約,或恐未必完全接受。

保險經紀人Tara建議

作任何保險方案都是階段性的,因為每個人的每個年齡段,對保障的需求有很大不同。請不要想用一套保險方案就實現什麼都保的作用。

請盡可能做高保額,買保險,保額重於一切,發揮保險的保障杠杆作用,自動忽略其他理財分紅的部分吧,純粹一點是更好的。先關注保額,然後才是保險期間!有效保障期間內(比方說家庭支柱賺錢養家期間)的有效保額(至少是年收入的5-10倍),才是保險的真正作用。

當然,每個人的觀念都不一樣,有的人希望能帶返還的,老了還可以補充養老。有的人卻希望用最少的錢,儘量買到高保障。尤其保險是一個持續調整的過程,比如在收入還不是很高還有持續提升空間的時候,優先選擇具有性價比的,強調單純保障功能的產品。在收入趨於穩定,保持在一定的水準時,適當考慮增加保額,延長保險期間甚至配置儲蓄型的險種,因此保險產品不能說有好壞而是看是否適合自己和家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