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瀘州老窖遭投資者發問“產能瓶頸”,但真正的“瓶頸”或許不在於此

瀘州老窖在聚焦大單品等重大戰略舉措之後, 似乎停留在“控貨、保價”的階段。

文 | 雲酒團隊

國窖1573管夠, 不用擔心產能問題?

7月25日,

瀘州老窖接受國泰君安等調研, 在回應“國窖1573是否有產能瓶頸”時表示, 公司已進行技術、管理準備, 取得了重大進展, 未來足夠滿足市場需要。 這已經不是瀘州老窖第一次回應投資者發問“產能瓶頸”, 2個月前的大成基金調研中同樣回應了相關問題, “未來足夠滿足市場需求”已經成為是標準答案。

儘管瀘州老窖2016年、2017年一季度和半年的業績取得較大增長, 但投資者和瀘州老窖之間關於高端酒產能的一問一答, 似乎揭露了瀘州老窖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瀘州老窖頻繁的停貨、漲價, 似乎讓外界越來越多的產生“產能瓶頸”的印象。 此外, 種種跡象表明, 產能瓶頸並不是瀘州老窖積極追求“行業三甲”位置的“瓶頸”, “戰略過渡期”反而更加關鍵。

“1年3停”, “10天內又停又漲”, 國窖1573到底夠不夠賣?

投資者頻繁關注國窖1573的產能問題, 或正是由於瀘州老窖頻繁的控價、控貨:旺季停貨、淡季也停貨。

2016年年初的春節銷售旺季, 瀘州老窖即宣佈停止國窖1573供貨, 並隨後在6月、9月兩次宣佈停止國窖1573供貨。 進入2017年, 瀘州老窖從年初開始即對國窖1573、暫停接受訂單。 7月12日, 瀘州老窖再次宣佈對國窖1573經典裝訂單接收及發貨, 10天之後, 又宣佈提高國窖1573經典裝常規500ml出廠價, 計畫內、計畫外價格上調幅度分別達每瓶60元和70元。

旺季停貨, 淡季也停貨, 很多投資人在高端白酒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不得不開始擔憂瀘州老窖的產能問題。 招商證券曾表示, 草根調研顯示國窖1573一季度即完成2016年全年的量,

預計超過3000噸的歷史巔峰水準。 此外, 有資料顯示, 2017年上半年, 國窖1573已經完成了全年任務額的60%, 同比增長約80%左右, 回款已經超過40億。

申萬宏源證券最新研報認為, 國窖1573的淡季提價成功率較高, 同時強勢市場依舊保持快速增長, 弱勢市場逐漸發力, 國窖1573整體銷量突破歷史高點。

“年度過半, 任務卻已超半”, 甚至產能已經頂格, 投資者對於國窖1573後續能否保證市場供應產生質疑顯然是情理之中。 然而, 這種擔憂似乎不僅僅“夠不夠賣”的問題, 而更多的對於其後續如何走的關注:國窖1573到底有沒有能力支撐瀘州老窖今後的發展, 尤其是“重回三甲”的決心。

控與不控, 國窖1573都“難受”

對於國窖1573來講, 頻繁控貨的目的是拉高價格, 瀘州老窖在回應投資者時稱國窖1573定位于濃香國酒,

必須穩定核心價值基礎, 確保其品牌定位, 公司將根據市場需求對價格體系實施即時調整。 然而在國窖1573產能有限的背景下, 單純依靠控貨的操作空間或許十分有限。

那麼問題就來了。

如果瀘州老窖選擇長期控貨, 那麼在競品的替代之下, 國窖1573很可能陷入價格挺不住和市場份額下滑的“陷阱”。 與此同時, 產能的短期釋放顯然不現實, 那麼瀘州老窖控貨的風險顯然很大。 這還沒有考慮到茅臺酒控制價格過快上漲的“政治擔憂”, 業界早有對於酒企頻繁控貨是否違反市場規律的質疑, 具體到瀘州老窖也曾因為控貨引發去管道商的對壘。

如果瀘州老窖選擇不控貨。 一方面, 現有的產能條件之下,

國窖1573“未來足夠滿足市場需要”, 消費者對國窖1573的稀缺性理解可能會淡化, 認為產品可以敞開供應;另一方面, 如果此時不進行控貨, 國窖1573的現有價格體系將有可能受到衝擊, 同時其與五糧液的價格差進一步拉大。

顯然, 對於瀘州老窖來講, 無論是控貨還是不控貨, 都有風險,不能依靠產量來推動企業發展。

瀘州老窖的瓶頸不在於產量, 而在於戰略選擇

種種跡象表明, 對於目標“行業三甲”的瀘州老窖, 瓶頸並在於產量, 而已經到了戰略選擇的關鍵“過渡期”時刻。

瀘州老窖“淼鋒”組合上馬以來, 通過整合產品線、聚焦大單品、事業部改革等一系列措施, 解決了行業復蘇1.0階段的關鍵問題:恢復性增長。 2016年, 瀘州老窖營收、利潤“雙位數”增長的業績印證了改革的明顯效果, 但距離2012年115.56億的最高業績仍然有不少的差距:營收尚有32億、淨利潤尚有24.6億的差額。

雖然營收突破百億的目標有望在2017年取得突破,但淨利潤年內超越往年最高峰顯然不現實,而且“行業三甲”的門檻年內幾乎可以確定超過“200億”,劉淼構建的瀘州老窖現有產品、市場等一系列治理結構,在控貨明顯不足以支撐的背景下,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讓人心裡打鼓。

想重回“行業三甲”,瀘州老窖的關鍵就在於“跑贏”五糧液還是洋河。

2016年以來,五糧液積極強調“稀缺性”,鞏固五糧液的市場地位,洋河年內則在“摸高”方面動作頻頻,即使是與瀘州老窖同一城市的郎酒也提出了“上市”、“紅花郎’變’青花郎”等戰略舉措,相比之下,瀘州老窖在聚焦大單品等重大戰略舉措之後,似乎停留在“控貨、保價”的階段。

即使國窖1573“產能滿足市場需要”,又真的重要嗎?那麼在“夢之藍”百億、“洋河+京東”百億、“小郎酒”百億、青花郎“百億”等等競品夾擊之下,似乎產能放量也並不會給瀘州老窖實現“200億”太多的底氣。因此,瀘州老窖的瓶頸並不在產能,而在於發展戰略到了“過渡期”——亟需新的戰略動力。

國窖1573未來足夠滿足市場需求”,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但距離2012年115.56億的最高業績仍然有不少的差距:營收尚有32億、淨利潤尚有24.6億的差額。

雖然營收突破百億的目標有望在2017年取得突破,但淨利潤年內超越往年最高峰顯然不現實,而且“行業三甲”的門檻年內幾乎可以確定超過“200億”,劉淼構建的瀘州老窖現有產品、市場等一系列治理結構,在控貨明顯不足以支撐的背景下,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讓人心裡打鼓。

想重回“行業三甲”,瀘州老窖的關鍵就在於“跑贏”五糧液還是洋河。

2016年以來,五糧液積極強調“稀缺性”,鞏固五糧液的市場地位,洋河年內則在“摸高”方面動作頻頻,即使是與瀘州老窖同一城市的郎酒也提出了“上市”、“紅花郎’變’青花郎”等戰略舉措,相比之下,瀘州老窖在聚焦大單品等重大戰略舉措之後,似乎停留在“控貨、保價”的階段。

即使國窖1573“產能滿足市場需要”,又真的重要嗎?那麼在“夢之藍”百億、“洋河+京東”百億、“小郎酒”百億、青花郎“百億”等等競品夾擊之下,似乎產能放量也並不會給瀘州老窖實現“200億”太多的底氣。因此,瀘州老窖的瓶頸並不在產能,而在於發展戰略到了“過渡期”——亟需新的戰略動力。

國窖1573未來足夠滿足市場需求”,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