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是百麗品牌不行了?還是鞋履行業不行了?

2017年7月27日, 昔日“鞋王”百麗今日退市, 創始人、CEO套現百億離場。 由於市場不景氣、電商轉型失敗、產品設計落伍以及品牌門店規劃不準確等等, 今日下午四時, 百麗國際迎來退市的命運。

一、曾經的鞋王

百麗國際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盛百椒曾經說過, “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 都要有百麗。 ”

百麗國際目前鞋類業務的自有品牌主要包括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oy&Peace、Millie's等。 除了自有品牌外, 百麗還代理Bata、Clarks、HushPuppie、Mephisto等品牌的在華銷售。 百麗經銷代理的耐克、愛迪達以及彪馬、匡威等運動、服飾品牌也仍處於市場上升期。 有市場觀點認為, 百麗國際的存在, 涵蓋了國內鞋服行業的一大部分、尤其是佔據女士鞋類市場的半壁江山。

自上市之後, 百麗信心倍增, 加速擴張, 開啟收購模式。 百麗曾以3.8億收購斐樂(後被安踏收購), 以6億收購Millies, 斥資16億收購senda。

百麗的鞋王稱號還離不開其“走馬圈地”, 在全國範圍內瘋狂開店,

有資料顯示, 在2010到2012年間, 百麗每年的淨增門店數都在1500到2000家, 尤其在2011年, 平均兩天之內便會開出一家新店。 截至2016年11月30日, 百麗國際在國內共設20630家店鋪, 其中13145家為鞋類店鋪, 7485家為運動和服飾店鋪。

百麗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自2014年開始下跌

2007年上市, 2017年退市, 十年一個輪回,

百麗曾經輝煌過。

二、難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

互聯網時代, 資訊傳遞迅速, 快時尚品牌湧入市場, 為大眾帶來不一樣的消費體驗。 去年雙十一優衣庫僅用2分53秒就破億, 並在11月11日中午在天貓店鋪打出“售罄”字樣, 快時尚+電商+線下的模式瞬間引起重視!

百麗國際接觸電商的時間很早, 2009年就已經創建了自己的電商平臺“淘秀網”, 2011年7月又投資設立鞋類B2C平臺優購網, 將淘秀網的資源全面移植至優購網中, 同時在天貓等電商平臺上也早有佈局。 但是, 百麗國際並沒有把重心放在電商經營, 更多的精力是放線上下, 即開店上。 電商平臺更多的是用來處理過季產品, 這樣當然引發消費者的不滿。

百麗在不斷地擴張, 在全國範圍增加店鋪覆蓋率的同時,

忽略了產品的設計。 面對市場的改變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百麗並沒有及時作出調整。 甚至被消費者稱為:“三四線村鎮的風味”。

三、轉型失敗

百麗國際有嘗試打造“集團品牌集合店”, 試圖通過將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鞋子綜合到一起, 引起消費者注意, 從而找到新方法。 但是, 店內只是聚集了百麗旗下品牌, 並且每個牌子的鞋子只有幾雙。 總而言之, 只是“換套不換藥”——店鋪形式做了改變, 產品設計和機構上並未做出改變。

雖然電商最近幾年很火, 但是百麗國際只是當做處理庫存的管道, 消費者不會買帳。 款式設計落後與產品更新換代慢都是百麗轉型的弊端所在。

百麗國際的主業是女鞋, 但是在其擴張途中也增加了運動與服飾的代理,

重心發生了轉移。 以至於鞋類的業績出現下滑, 而運動、服飾類的店鋪業績則呈上升模式。

四、鞋履行業整體低迷

根據達芙妮的2016年年報, 集團在2016年全年營業額下降22.4%至65.02億港元, 經營虧損為8.20億港元, 虧損增幅為64.7%。 2015全年, 達芙妮關閉805個銷售網站, 2016年關店速度加快, 截至年底淨關閉了999個銷售點——平均下來每天都要關店近3家。

星期六的2016年年報顯示, 星期六2016年營業收入下降9.61%至14.84億元外,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亦下滑了7.52%至2083.96萬元。 星期六從打造“她時尚生態圈”, 到“打造時尚IP生態圈”(也即集合店), 以及到現在的全方位修改公司經營範圍, 似乎在謀求重大的轉型。

紅蜻蜓在2015年和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下滑5.15%和3.19%, 淨利潤分別下滑8.43%和7.03%。

鞋服業正處於一種飽和狀態,儘管鞋業發展舉步維艱,但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鞋業、服裝等需求是不會消失的。百麗的退市,對其本身來說是一個轉捩點。至於是百麗不行了,還是鞋履行業不行了,還需拭目以待!

淨利潤分別下滑8.43%和7.03%。

鞋服業正處於一種飽和狀態,儘管鞋業發展舉步維艱,但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鞋業、服裝等需求是不會消失的。百麗的退市,對其本身來說是一個轉捩點。至於是百麗不行了,還是鞋履行業不行了,還需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