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樂視竟也受牽連:酷派接到平安銀行民事起訴狀,樂視包含在內

樂視又又雙叒叕惹上官司了。

樂視再陷債務風波

樂視陷入債務危機, 在業界內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今年半年以來, 但凡與樂視扯上關係的事情,

幾乎都沒什麼好消息。 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 這次被牽連的居然是樂視。

近日, 酷派集團發佈公告稱, 公司于近日接到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 訴本公司附屬公司宇龍電腦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借款人)、本集團的兩家附屬公司及本公司單一最大股東之實益擁有人及其連絡人(合稱“擔保人”)的民事起訴狀。 訴訟要求立即償還8000萬元人民幣, 判令擔保人對借款人的上述全部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酷派集團公告)

據瞭解, 樂視於2015年6月28日以3.508元/股從郭德英手中購得7.8億股酷派股份, 占總股本的17.9%, 樂視由此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 總代價為27.3億港元。 2016年6月17日, 樂視再度以1.9港元/股從郭德英手中受讓酷派大約11%的股份, 總代價為10.47億港元, 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

所以在這樁關於平安銀行對酷派的訴訟案中, 提及的訴訟物件“本公司單一最大股東之實益擁有人及其連絡人(合稱‘擔保人’)”, 也就是酷派的第一大股東樂視。

雖然對於欠下上百億的樂視來說,

這筆8000的債務不過是九牛一毛, 但是這件事情的影響卻遠不止於此。 近一個月以來, 各個銀行機構對樂視已經是虎視眈眈, 極為不滿了, 前端事件招商銀行凍結賈躍亭夫婦12億資產的事情, 已經讓樂視有了陷入金融機構擠兌危機的危險, 此次樂視又因酷派的債務危機受牽連, 這對於身陷囹圄的樂視來說, 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過說到金融機構對樂視的態度, 就不得不提前天“建行將樂視員工的信用卡額度降至1元”的烏龍事件。 據瞭解, 整個事件起因是由於建行方面考慮到樂視現在的運營狀況, 擔心樂視倒閉員工還不起錢, 因此出於保護自身利益的考慮, 將樂視員工信用卡額度降低至1元。

對於建行的這種做法,

社會輿論的矛頭直指銀行機構“落井下石”、“唯利是圖”等等, 其中也包括了之前招行為自保, 不顧後續連鎖反應, 凍結賈躍亭12億資產的事情, 最終在輿論的壓力下, 建行不得不立即收手, 恢復了樂視員工建行信用卡的信用額度。

雖然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講, 建行的做法確實有些過了, 但相信建行做出這樣的決策也是有自己考慮的, 畢竟樂視陷入債務危機, 樂視員工社保斷繳、工資被拖欠等等負面消息一直接連不斷, 而且加上不久前關於獵頭界將樂視員工拉黑的傳言, 更是對樂視員工未來就業前景有著直接影響。

也難怪建行會認為, 樂視員工未來可能存在無法償還信用卡欠款的可能。 至於此次酷派連帶樂視,

遭遇平安銀行訴訟事件, 恐怕也不會發酵太久, 接下來樂視方面應該會與平安銀行進行協商, 盡力達成和解。 所以, 大家也不必操心, 畢竟樂視那麼多的大風大浪都過來了, 這點風浪應該不是問題。

是樂視的“鍋”, 還是酷派的“過”

酷派作為樂視手機業務旗下的一部分, 此次陷入債務糾紛, 許多人可能認為樂視該負主要責任。 憑什麼樂視欠下的債, 要酷派來背?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說到樂視與酷派的關係, 就不得不提三年前酷派、樂視以及奇虎360之間的那場“撕逼大戰”。 2014年, 酷派因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競爭失利, 業務下滑, 而不得不與360達成戰略合作, 以尋求轉型之路。 然而就在酷派與360剛牽手不久, 酷派又引入樂視股份, 導致三方引發了一場股權之爭。

直到2016年6月17日晚,酷派集團(02369.HK)發佈公告稱,董事會獲得公司單一大股東Data Dreamland告知,Data Dreamland(以下稱Data)已經與Leview Mobile HK Limited (樂視移動)訂立協議,Data擬把持有的公司總股本11%的股份出售給後者,若執行這一交易,酷派集團將變成樂視移動控股子公司。Data在酷派的持股,將由20.23%降至9.23%,不再為單一最大股東。

得知消息的360一怒之下,將酷派踢出局,“成全”了樂視和酷派這對違背行業道德的CP,而樂視也自此成為了酷派集團單一控股股東。

原本,酷派引入樂視是為了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共同打造全新的智慧手機品牌,扭轉酷派集團在手機行業的頹勢。只是沒想到這次合作,不僅沒有幫酷派實現完美轉型,反而因樂視陷入資金危機,酷派股價一路狂跌,由每股1.4港元,跌到了每股0.7港元,累計跌幅達50%。

其實在2016年年底的時候,酷派業務雖有虧損,但還遠遠沒到資不抵債的地步。據瞭解,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酷派未經審核的業績報告中顯示,酷派銀行存款大概13億左右,要還銀行的借款加上利息在11億左右,加上各種固定資產(例如在深圳的土地),酷派集團財務狀況相對穩定。

只是到了今年5月31日,酷派集團公佈年報卻出現了大反轉。年報顯示,去年酷派集團實現收入79.94億港元,同比減少45.5%,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42.1億港元,而該公司2015年盈利23.25億港元。

與此同時,7月3日,因為酷派持續停牌等緣故,恒生指數公司發佈公告,將酷派集團從恒生綜合指數、恒生港股通指數等多個指數中刪除。7月11日,酷派集團被深交所調出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單。

7月14日,易方達基金發佈估值調整公告稱,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進一步規範證券投資基金估值業務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規定,自2017年7月14日起,對旗下證券投資基金(ETF除外)持有的“酷派集團”按照0.11港元進行估值。也就說,酷派估值跌幅已達84.72%。

對於酷派估值大跌,並因欠債被告上法庭的原因,外界認為,一方面是受酷派第一控股股東樂視的債務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酷派手機業務已經虧損到難以維持,再加上近年來高管陸續出走,可以說酷派的價值所剩無幾。所以,平安銀行就將酷派告上法庭,要求提前償還貸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要說整個事件的主要責任在樂視,F君認為這個鍋不該樂視背。

不過說起飽受樂視牽連的企業,除了酷派,就屬近幾個月來備受關注的易到了。在易到還未徹底擺脫樂視的控制之前,也是因陷入資金危機,而導致易到司機無法提現,引發易到司機上門討債事件,之後易到又曝出樂視挪走公司上億資金、易到高管集體離職的消息。

這中間甚至還扯出了樂視利用易到關聯交易的內幕,總之,最終關於易到的所有輿論矛頭都無一例外地指向了樂視控股。而眼下酷派的情況似乎也和當初的易到有那麼一些相似,雖然此前酷派官方一直強調酷派與樂視是兩個公司,樂視欠債與自己無關,但目前酷派與樂視已儼然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

而根據此前媒體爆料,年初的時候賈躍亭已有出售旗下手機品牌酷派的打算,以此來彌補樂視手機業務的虧損,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作的買家,如今酷派單方面又鬧了這麼一出,看來接下裡酷派離被樂視甩手的下場也不遠了。

樂視危機或將接近尾聲

持續了近一年的樂視危機,隨著孫宏斌這位元接盤俠的到來,也該到了接近尾聲的時候,近日金融機構的舉動也預示著樂視債務危機已進入最後的陣痛期。

7月24日有媒體報導稱,私募基金上海奇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奇成悅名已向法院提起對賈躍亭和樂視控股的仲裁,要求對其名下財產進行保全。

根據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凍結賈躍亭名下5.1億股樂視網股票以及樂視控股所持的1194萬股樂視網股票。按照樂視網停牌時的收盤價30.68元計算,賈躍亭旗下被凍結股票的價值高達160.78億元。

資產凍結、銀行起訴,金融機構的擠兌風波,已經逼得樂視不得不加快解決債務危機的步伐,這對於樂視來說也是好事,該賣的賣了、該還的還了、該協商的協商,樂視也能儘早擺脫危機,走上正途。其實,樂視負債情況也沒有外界說的那麼嚴重,相反地,樂視手中所持資產已足夠抵債。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樂視投資人處獲悉,目前樂視非上市體系欠金融機構的款項總計138.5億元,並非如外界所傳負債600多億元云云;相對應的,非上市體系資產保守估計在300億元-400億元之間。其中,中短期可變現的商業專案是巨額房地產項目、樂視體育、酷派+手機等股權投資。

此外還有報導稱,樂視系旗下有逾2萬畝土地,估值超過200億元。其中歸屬樂視非上市體系(不包含汽車)下的土地資產市值,根據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證券日報》記者核算表示,可能達到100億元左右。

包括樂視投資人也曾表示過,樂視非上市體系資產足以覆蓋上述債務:除大股東持有樂視網股票外,中短期可變現的專案,單土地資產總值就可達上百億元。

其中,在北京的世茂工三專案收購價29.72億元;樂視大廈估值超過10億元;加上4年前樂視計畫將總部遷往亦莊,得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5000畝土地的土地儲備後,即使按照工業用地性質計算,該地塊估值也在30億元-40億元之間。

在重慶,兩江新區的600畝商業和住宅用地拿地價為4.2億元,在江北嘴拿下的240畝酒店和公寓用地,保守估計超過10億元,兩塊地總值在14億元以上。

此外,樂視非上市公司體系曾計畫投資400億元在天津建設樂視生態城,與天津薊縣簽署合作協定;另與海口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共建青少年足球基地;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建立總部大廈;與張家口市政府合作,計畫打造戶外體育項目和比賽場地。

再加上樂視所持樂視體育、酷派+手機等股權投資,保守估計其資產總額在300億元-400億元之間。總之,以樂視目前所持有可變現資產狀況,完全可能償還其所欠140億元債務。只不過,眼下才孫宏斌才剛剛樂視,樂視目前還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簡單來說,樂視目前的情況是這樣的:孫巨集斌接盤樂視之後,首要目的就是保住樂視上市體系的業務,其中樂視影視可能是接下來要重點培養的業務,手機業務也會保留,而孫宏斌的底限估計也只能到,幫樂視償還上市體系的債務了,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處理掉酷派、樂視體育以及儲備地產項目。

至於賈躍亭,如今他身在美國,再加上大量資產被凍結,本身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更別提有精力、有資金去插手樂視債務的事情。而且就目前樂視的情況來看,樂視“姓孫”已成鐵打的事實,所以只要不涉及賈躍亭的核心業務——樂視超級汽車,賈躍亭也只能當個“睜眼瞎”。

最遭殃的估計就是金融機構了,前不久樂視因招行凍結資產,而遭受其它金融機構集中擠兌,雖然金融機構們心裡都明白,樂視的大窟窿一時半會是補不上的,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想方設法要尋求自保,這樣做直接後果就是加速樂視資產變賣,為樂視業務帶來更大的壓力。

但更深層次的負面影響也會隨之而來,要知道金融機構的擠兌做法,以及樂視業務虧損的狀況,勢必會使樂視手中所持資產大幅貶值。說到底,壓力之下樂視根本無法提供有利於各方利益統一的解決方案,所以施壓無非是加劇樂視危機的惡化。

不過就樂視最近的舉動來看,樂視影業下一步將正式轉型成為IP運營公司。這也是樂視旗下唯一的優質生態業務,據瞭解,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樂視影業出品與發行的影片,累計票房收入已破百億元。所以接下來,樂視的方向已經很明確。

樂視致新、樂視影業、樂視網肯定會是孫巨集斌重點整頓的物件,至於其它業務,除了賈躍亭的樂視超級汽車,其它肯定都是要被處理掉的了。

另據財聯社報導,藍巨投資創始合夥人、總裁溫曉東及其操盤的資本,正與樂視相關方接觸,或接手更多樂視控股股權資產。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藍巨系資本籌畫接盤的資產皆屬樂視非上市公司體系,截至目前,其對樂視音樂的控股已接近完成。

所以,接下來只要孫宏斌一方面將保留的樂視業務整明白了,另一方面再與金融機構進行適當的磋商,爭取給樂視一點喘息的時間,相信折騰了一年多的樂視危機,要不了太久就能基本解決。

不過這些也都是理想狀態下的預測,畢竟樂視這些年涉及的債務和關聯交易太繁雜,誰都無法保證短時間內樂視不會再牽扯出什麼么蛾子。

直到2016年6月17日晚,酷派集團(02369.HK)發佈公告稱,董事會獲得公司單一大股東Data Dreamland告知,Data Dreamland(以下稱Data)已經與Leview Mobile HK Limited (樂視移動)訂立協議,Data擬把持有的公司總股本11%的股份出售給後者,若執行這一交易,酷派集團將變成樂視移動控股子公司。Data在酷派的持股,將由20.23%降至9.23%,不再為單一最大股東。

得知消息的360一怒之下,將酷派踢出局,“成全”了樂視和酷派這對違背行業道德的CP,而樂視也自此成為了酷派集團單一控股股東。

原本,酷派引入樂視是為了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共同打造全新的智慧手機品牌,扭轉酷派集團在手機行業的頹勢。只是沒想到這次合作,不僅沒有幫酷派實現完美轉型,反而因樂視陷入資金危機,酷派股價一路狂跌,由每股1.4港元,跌到了每股0.7港元,累計跌幅達50%。

其實在2016年年底的時候,酷派業務雖有虧損,但還遠遠沒到資不抵債的地步。據瞭解,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酷派未經審核的業績報告中顯示,酷派銀行存款大概13億左右,要還銀行的借款加上利息在11億左右,加上各種固定資產(例如在深圳的土地),酷派集團財務狀況相對穩定。

只是到了今年5月31日,酷派集團公佈年報卻出現了大反轉。年報顯示,去年酷派集團實現收入79.94億港元,同比減少45.5%,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42.1億港元,而該公司2015年盈利23.25億港元。

與此同時,7月3日,因為酷派持續停牌等緣故,恒生指數公司發佈公告,將酷派集團從恒生綜合指數、恒生港股通指數等多個指數中刪除。7月11日,酷派集團被深交所調出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單。

7月14日,易方達基金發佈估值調整公告稱,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進一步規範證券投資基金估值業務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規定,自2017年7月14日起,對旗下證券投資基金(ETF除外)持有的“酷派集團”按照0.11港元進行估值。也就說,酷派估值跌幅已達84.72%。

對於酷派估值大跌,並因欠債被告上法庭的原因,外界認為,一方面是受酷派第一控股股東樂視的債務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酷派手機業務已經虧損到難以維持,再加上近年來高管陸續出走,可以說酷派的價值所剩無幾。所以,平安銀行就將酷派告上法庭,要求提前償還貸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要說整個事件的主要責任在樂視,F君認為這個鍋不該樂視背。

不過說起飽受樂視牽連的企業,除了酷派,就屬近幾個月來備受關注的易到了。在易到還未徹底擺脫樂視的控制之前,也是因陷入資金危機,而導致易到司機無法提現,引發易到司機上門討債事件,之後易到又曝出樂視挪走公司上億資金、易到高管集體離職的消息。

這中間甚至還扯出了樂視利用易到關聯交易的內幕,總之,最終關於易到的所有輿論矛頭都無一例外地指向了樂視控股。而眼下酷派的情況似乎也和當初的易到有那麼一些相似,雖然此前酷派官方一直強調酷派與樂視是兩個公司,樂視欠債與自己無關,但目前酷派與樂視已儼然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

而根據此前媒體爆料,年初的時候賈躍亭已有出售旗下手機品牌酷派的打算,以此來彌補樂視手機業務的虧損,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作的買家,如今酷派單方面又鬧了這麼一出,看來接下裡酷派離被樂視甩手的下場也不遠了。

樂視危機或將接近尾聲

持續了近一年的樂視危機,隨著孫宏斌這位元接盤俠的到來,也該到了接近尾聲的時候,近日金融機構的舉動也預示著樂視債務危機已進入最後的陣痛期。

7月24日有媒體報導稱,私募基金上海奇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奇成悅名已向法院提起對賈躍亭和樂視控股的仲裁,要求對其名下財產進行保全。

根據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凍結賈躍亭名下5.1億股樂視網股票以及樂視控股所持的1194萬股樂視網股票。按照樂視網停牌時的收盤價30.68元計算,賈躍亭旗下被凍結股票的價值高達160.78億元。

資產凍結、銀行起訴,金融機構的擠兌風波,已經逼得樂視不得不加快解決債務危機的步伐,這對於樂視來說也是好事,該賣的賣了、該還的還了、該協商的協商,樂視也能儘早擺脫危機,走上正途。其實,樂視負債情況也沒有外界說的那麼嚴重,相反地,樂視手中所持資產已足夠抵債。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樂視投資人處獲悉,目前樂視非上市體系欠金融機構的款項總計138.5億元,並非如外界所傳負債600多億元云云;相對應的,非上市體系資產保守估計在300億元-400億元之間。其中,中短期可變現的商業專案是巨額房地產項目、樂視體育、酷派+手機等股權投資。

此外還有報導稱,樂視系旗下有逾2萬畝土地,估值超過200億元。其中歸屬樂視非上市體系(不包含汽車)下的土地資產市值,根據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證券日報》記者核算表示,可能達到100億元左右。

包括樂視投資人也曾表示過,樂視非上市體系資產足以覆蓋上述債務:除大股東持有樂視網股票外,中短期可變現的專案,單土地資產總值就可達上百億元。

其中,在北京的世茂工三專案收購價29.72億元;樂視大廈估值超過10億元;加上4年前樂視計畫將總部遷往亦莊,得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5000畝土地的土地儲備後,即使按照工業用地性質計算,該地塊估值也在30億元-40億元之間。

在重慶,兩江新區的600畝商業和住宅用地拿地價為4.2億元,在江北嘴拿下的240畝酒店和公寓用地,保守估計超過10億元,兩塊地總值在14億元以上。

此外,樂視非上市公司體系曾計畫投資400億元在天津建設樂視生態城,與天津薊縣簽署合作協定;另與海口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共建青少年足球基地;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建立總部大廈;與張家口市政府合作,計畫打造戶外體育項目和比賽場地。

再加上樂視所持樂視體育、酷派+手機等股權投資,保守估計其資產總額在300億元-400億元之間。總之,以樂視目前所持有可變現資產狀況,完全可能償還其所欠140億元債務。只不過,眼下才孫宏斌才剛剛樂視,樂視目前還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簡單來說,樂視目前的情況是這樣的:孫巨集斌接盤樂視之後,首要目的就是保住樂視上市體系的業務,其中樂視影視可能是接下來要重點培養的業務,手機業務也會保留,而孫宏斌的底限估計也只能到,幫樂視償還上市體系的債務了,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處理掉酷派、樂視體育以及儲備地產項目。

至於賈躍亭,如今他身在美國,再加上大量資產被凍結,本身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更別提有精力、有資金去插手樂視債務的事情。而且就目前樂視的情況來看,樂視“姓孫”已成鐵打的事實,所以只要不涉及賈躍亭的核心業務——樂視超級汽車,賈躍亭也只能當個“睜眼瞎”。

最遭殃的估計就是金融機構了,前不久樂視因招行凍結資產,而遭受其它金融機構集中擠兌,雖然金融機構們心裡都明白,樂視的大窟窿一時半會是補不上的,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想方設法要尋求自保,這樣做直接後果就是加速樂視資產變賣,為樂視業務帶來更大的壓力。

但更深層次的負面影響也會隨之而來,要知道金融機構的擠兌做法,以及樂視業務虧損的狀況,勢必會使樂視手中所持資產大幅貶值。說到底,壓力之下樂視根本無法提供有利於各方利益統一的解決方案,所以施壓無非是加劇樂視危機的惡化。

不過就樂視最近的舉動來看,樂視影業下一步將正式轉型成為IP運營公司。這也是樂視旗下唯一的優質生態業務,據瞭解,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樂視影業出品與發行的影片,累計票房收入已破百億元。所以接下來,樂視的方向已經很明確。

樂視致新、樂視影業、樂視網肯定會是孫巨集斌重點整頓的物件,至於其它業務,除了賈躍亭的樂視超級汽車,其它肯定都是要被處理掉的了。

另據財聯社報導,藍巨投資創始合夥人、總裁溫曉東及其操盤的資本,正與樂視相關方接觸,或接手更多樂視控股股權資產。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藍巨系資本籌畫接盤的資產皆屬樂視非上市公司體系,截至目前,其對樂視音樂的控股已接近完成。

所以,接下來只要孫宏斌一方面將保留的樂視業務整明白了,另一方面再與金融機構進行適當的磋商,爭取給樂視一點喘息的時間,相信折騰了一年多的樂視危機,要不了太久就能基本解決。

不過這些也都是理想狀態下的預測,畢竟樂視這些年涉及的債務和關聯交易太繁雜,誰都無法保證短時間內樂視不會再牽扯出什麼么蛾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