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我的前半生》:又想離異自強,又想王子灰姑娘,難免衝突成一片慘烈碎夢

1

亦舒寫《我的前半生》, 是1982年, 香港。

亦舒自己, 富貴人家出身, 沒吃過苦;筆下女子自然好強得簡直勢利;瑪麗蘇起來, 也是無邊無際。 《我的前半生》原著, 其實有些針對魯迅先生《傷逝》:涓生與子君真成了夫妻, 結果涓生做了逃兵, 子君一手一腳, 靠才華撐出了天地。 女主角光環開得十足, 簡直是女超人。

自然也離不開時代環境。

1970-1980年代, 香港的整體趣味, 正從製造業廠妹向本土意識覺醒, 再朝精緻白領騰飛。 音樂品味, 從聽蕭芳芳那代, 到許冠傑的市民范, 再到譚張。

文字上, 吃香的就是亦舒筆下的白領姑娘:擺脫了製造業之城,

但還有舊記憶;新得了金融白領的國際范心氣, 未來卻還未知;於是格外講究頭腦清晰、姿勢好看, 哪怕打落牙齒也要和血吞, 好給自己提氣。

現代的許多自強女性, 也多是1980年代初香港姑娘的聲勢:正因為努力過, 辛苦過, 所以才格外要講究姿勢好看。

她們的特色是:直接、果決, 對自己所秉持所要的一切, 擲地作金石聲, 從不猶疑。

電視劇版《我的前半生》, 是上海, 2016年了。

電視劇本身, 演員演得精彩, 畫面精美, 音樂動人。 作為我這個二十幾年前看港劇的, 尤其感佩的一點:當年香港拍電視劇, 動不動高樓大廈, 場面炫目;那時國內的偶像劇, 總顯得遜色些;現在, 上海也能拍出有場面的劇了。

自然, 大家談論場面、演技、音樂(片頭音樂尤其動人)的少。

只是更多在意的, 是劇情, 是人物的情感與結果。

一個女性自強原著, 最後變成婚戀與友情關係的大討論。

大概也因為:其中少了許多果決, 多了許多猶疑。

2

因為要從頭至尾的戲劇衝突, 於是本片每個人物都有點……事兒。

如果代入了人設, 很容易發現, 本劇每個角色都有其煩人處。

比如, 代入陳俊生角度, 則離婚前妻子實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最多會做個青椒炒蛋的銷錢窟, 岳母與小姨子也不省心, 小姨夫簡直是個潛在炸彈。

代入薛甄珠角度, 則自己含辛茹苦將兩個孩子拉扯大, 當然不能讓她們吃虧啦!鬥小三、拉偏架、罵負心漢、跟賀涵套磁、給自己找個老華僑, 哪能啦?活得已經那麼不容易, 還不好給自己謀點利益啦?

代入老金角度, 則自己一個老老實實的人, 無非想找個老婆;看羅子君也是離過婚帶孩子的, 工作能力又不太強, 上趕著做做家務, 本來以為要事成, 沒成想賀涵怎麼橫空出世了——你不是跟唐小姐好的嗎?管我的事幹嘛?

如果代入唐晶的視角, 則自己對工作如此努力, 對朋友如此仗義, 為什麼男朋友和好朋友如此地過分?

但如果不代入她的視角, 用我一位元女性長輩的朋友圈說法:

“逃婚是你, 分手是你, 先交男朋友表示I am over you是你, 決定去香港一走了之是你, 所以所有人都應該原地待命等你?”

至於賀涵與羅子君這對主角爭議之大之碎, 自已不消多提。

微妙的是, 這也許恰是本劇所以熱門的原因。

巴別爾科夫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千好萬好, 只有一點不好:仿佛生怕讀者隨時拋棄他似的, 所以每個小節必有懸念。 其實這是通俗小說/影視劇的必然, 為了保證每一環的懸念程度, 勢必得時時灑點狗血。

於是本劇處處是戲劇衝突, 幾乎每個人都有點沒事找事:離婚、上法庭、換房子、要不要車接車送、要不要吃飯、訂婚、吵架、進醫院、孩子的週末分配……

所以劇情很緊湊, 很熱鬧, 很好看, 甚至很狗血。 於是大家都關注都討論。

但問題也就在這裡。

3

以前敘事作品有個套路, 公主與窮小子:公主高處不勝寒, 嚮往窮小子的平和溫柔與煙火氣, 於是下凡來。 中國的才子佳人故事多不提了, 美國人也愛玩:《羅馬假日》、《諾丁山》都如此。

現在針對女性觀眾, 則流行王子與灰姑娘故事。 多半是:王子高冷如孔雀, 架不住灰姑娘一腔熱血真性情, 情不自禁地就被帶落凡塵了……《交響情人夢》如是。 《潛伏》其實也如此。

本來, 如果單是要拍王子與灰姑娘, 沒問題。 靳東在《歡樂頌》裡對劉濤隨叫隨到, 在《外科風雲》裡對白百何隨叫隨到, 在《我的前半生》裡對馬伊琍隨叫隨到,他似乎也習慣了。

然而,《我的前半生》企圖製造的,是一個離婚女性自強記+灰姑娘故事+閨蜜掰扯記。

這就有點問題了。

因為羅子君必須離婚自強,所以她離婚前後,簡直判若兩人。

但因為又得兼顧灰姑娘故事,所以她得很麻煩,處處爛桃花,處處被設絆。於是問題多到讓賀涵時時來救她。如果設身處地,則她在高速公路上大雨裡那場戲,實在感人;但如果是局外人,自然覺得,她好麻煩。

因為要有閨蜜掰扯,所以要先設定唐晶自己將賀涵作沒了——於是唐晶在逃訂婚會、逃去香港那一段,邏輯莫名其妙——然後要設定賀涵莫名其妙地愛上羅子君,然後對唐晶各色隱瞞。以至於還要陳俊生幫著隱瞞。

因為要有離婚女性自強,所以羅子君偶爾聰明絕頂(比如正面拒絕段曉天時的毒舌),有時蠢到執拗,婚前婚後的變化更是驚人。

以及,如上一條所述,本劇因為需要時時刻刻充滿矛盾,隨時保持戲劇張力,導致老金、段曉天、小董、蘇曼殊等人物層出不窮,但事後看來,多是過客,無關大局。

從結果來看,因為要保持劇本的張力,於是導致了細節碎;因為想要太多元素,所以人設亂,最後導致:故事從30集開始,無法收拾了。

所以最後,大家都承認,看是能引著人繼續看下去的,但最後讓人不舒服——就因為想表述的點太多,戲劇衝突太碎,結果收不住了。

從旁觀者角度,本劇的故事就是:羅子君離婚了;賀涵跳槽到辰星。由此引發了:一年多的時間裡,賀涵去深圳,唐晶換單位,陳俊生當副總,老卓跑路,薛女士去世,羅子群離婚、段曉天離職、Vivian換崗……

我昨天回上海,恰好住在辰星邊上。俯視那樓,忍不住想:換了我是辰星老闆,一定惱恨:真他媽倒楣!那麼多是非精怎麼淨在我們這兒折騰!!!

4

最後,也就是大家討論的三觀問題。

如上所述,這本來是個離異女子自強記。

亦舒原著本來也挺瑪麗蘇,但因為簡捷而直接,所以蘇得傲氣,蘇得直白坦率。

本劇呢?因為既想寫離異女子自強記,又想連帶王子灰姑娘傳奇,又想帶到閨蜜掰扯記,終於本來想表達的也蒼白無力。再怎麼疑似謙讓,傷害已經形成,該摧毀的已經毀了。

連最後那疑似渡盡劫波雲淡風輕的結局,都沒啥說服力了。

自然有人會說:電視劇嘛,又不是教育片,沒必要太甜蜜,有必要告訴人們現實生活有多殘酷……問題是,我們其實知道現實生活有多瑣碎多殘酷。觀眾們在看藝術作品時,心裡是有一桿秤的。比如戰爭片,即便犧牲全隊,但只要最後救出來了個誰,還是覺得有意義。

但本劇的結果便是:犧牲無意義,最後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誰都沒得到什麼。最多能告訴大家:“看,最後最不痛苦的,反而是淩玲,所以大家照著她去唄……”

大眾的危機感越強,越容易成為熱議話題。本劇的熱點從自強記變成友情、愛情、婚姻、第三者……是因為大家都對此心存危機。

最後得出這麼個結論,自然很容易令人失望。

本劇最糟糕的一點是:薛甄珠女士的死。

不止是因為薛女士是本劇的演技擔當,不止是因為薛女士是本劇第一喜劇人,不止是因為薛女士的言行(不包括口音,許娣老師模仿得很用心,但畢竟是北方人學滬普)、離婚前羅子君的口音(離婚後忽然變了)以及老金,堪稱本片上海味道的頂樑柱。還因為:

喜劇人物之死,通常是絕大的忌諱。

除非你已經決定做一部純粹的悲劇,否則,主線人物悲劇結尾或喜劇人物悲劇結尾,只能二選一。當薛女士一死,而全劇結果也如此,大家都兩敗俱傷,一地碎片,就真讓人心灰了。

可惜了這麼出色的群體表演與精緻製作了。

5

要拯救本劇,最好的辦法其實是:設定本劇是陳俊生或賀涵或羅子君所做的一個夢。

因為如上所述,本劇為了戲劇性與張力,已經誇張到瑣碎,導致後1/3淩亂到人設全崩,所以不如就將之設定為一個慘烈的夢。

——就像本劇結尾,陳俊生坦言,“我想回到從前。”

——所以,就設定是他做的一個噩夢,多好?

“看看,陳俊生,如果你出軌離婚,最後會是這樣。”

“看看,賀涵,如果你對閨蜜的姐妹動心,最後會是這樣。”

“看看,羅子君,如果你一直這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是這個結局。”

於是他們一身冷汗地嚇醒,然後,改變自己的生活,選擇一條更踏實上進的路,規避這麼個幾位,反而似乎是……本劇所有人最好的歸宿呢。

——想一想,看了這劇結尾的慘烈,回想我們還能生活在一個薛女士依然抹著口紅歡天喜地的世界裡,是多麼美好啊!

在《我的前半生》裡對馬伊琍隨叫隨到,他似乎也習慣了。

然而,《我的前半生》企圖製造的,是一個離婚女性自強記+灰姑娘故事+閨蜜掰扯記。

這就有點問題了。

因為羅子君必須離婚自強,所以她離婚前後,簡直判若兩人。

但因為又得兼顧灰姑娘故事,所以她得很麻煩,處處爛桃花,處處被設絆。於是問題多到讓賀涵時時來救她。如果設身處地,則她在高速公路上大雨裡那場戲,實在感人;但如果是局外人,自然覺得,她好麻煩。

因為要有閨蜜掰扯,所以要先設定唐晶自己將賀涵作沒了——於是唐晶在逃訂婚會、逃去香港那一段,邏輯莫名其妙——然後要設定賀涵莫名其妙地愛上羅子君,然後對唐晶各色隱瞞。以至於還要陳俊生幫著隱瞞。

因為要有離婚女性自強,所以羅子君偶爾聰明絕頂(比如正面拒絕段曉天時的毒舌),有時蠢到執拗,婚前婚後的變化更是驚人。

以及,如上一條所述,本劇因為需要時時刻刻充滿矛盾,隨時保持戲劇張力,導致老金、段曉天、小董、蘇曼殊等人物層出不窮,但事後看來,多是過客,無關大局。

從結果來看,因為要保持劇本的張力,於是導致了細節碎;因為想要太多元素,所以人設亂,最後導致:故事從30集開始,無法收拾了。

所以最後,大家都承認,看是能引著人繼續看下去的,但最後讓人不舒服——就因為想表述的點太多,戲劇衝突太碎,結果收不住了。

從旁觀者角度,本劇的故事就是:羅子君離婚了;賀涵跳槽到辰星。由此引發了:一年多的時間裡,賀涵去深圳,唐晶換單位,陳俊生當副總,老卓跑路,薛女士去世,羅子群離婚、段曉天離職、Vivian換崗……

我昨天回上海,恰好住在辰星邊上。俯視那樓,忍不住想:換了我是辰星老闆,一定惱恨:真他媽倒楣!那麼多是非精怎麼淨在我們這兒折騰!!!

4

最後,也就是大家討論的三觀問題。

如上所述,這本來是個離異女子自強記。

亦舒原著本來也挺瑪麗蘇,但因為簡捷而直接,所以蘇得傲氣,蘇得直白坦率。

本劇呢?因為既想寫離異女子自強記,又想連帶王子灰姑娘傳奇,又想帶到閨蜜掰扯記,終於本來想表達的也蒼白無力。再怎麼疑似謙讓,傷害已經形成,該摧毀的已經毀了。

連最後那疑似渡盡劫波雲淡風輕的結局,都沒啥說服力了。

自然有人會說:電視劇嘛,又不是教育片,沒必要太甜蜜,有必要告訴人們現實生活有多殘酷……問題是,我們其實知道現實生活有多瑣碎多殘酷。觀眾們在看藝術作品時,心裡是有一桿秤的。比如戰爭片,即便犧牲全隊,但只要最後救出來了個誰,還是覺得有意義。

但本劇的結果便是:犧牲無意義,最後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誰都沒得到什麼。最多能告訴大家:“看,最後最不痛苦的,反而是淩玲,所以大家照著她去唄……”

大眾的危機感越強,越容易成為熱議話題。本劇的熱點從自強記變成友情、愛情、婚姻、第三者……是因為大家都對此心存危機。

最後得出這麼個結論,自然很容易令人失望。

本劇最糟糕的一點是:薛甄珠女士的死。

不止是因為薛女士是本劇的演技擔當,不止是因為薛女士是本劇第一喜劇人,不止是因為薛女士的言行(不包括口音,許娣老師模仿得很用心,但畢竟是北方人學滬普)、離婚前羅子君的口音(離婚後忽然變了)以及老金,堪稱本片上海味道的頂樑柱。還因為:

喜劇人物之死,通常是絕大的忌諱。

除非你已經決定做一部純粹的悲劇,否則,主線人物悲劇結尾或喜劇人物悲劇結尾,只能二選一。當薛女士一死,而全劇結果也如此,大家都兩敗俱傷,一地碎片,就真讓人心灰了。

可惜了這麼出色的群體表演與精緻製作了。

5

要拯救本劇,最好的辦法其實是:設定本劇是陳俊生或賀涵或羅子君所做的一個夢。

因為如上所述,本劇為了戲劇性與張力,已經誇張到瑣碎,導致後1/3淩亂到人設全崩,所以不如就將之設定為一個慘烈的夢。

——就像本劇結尾,陳俊生坦言,“我想回到從前。”

——所以,就設定是他做的一個噩夢,多好?

“看看,陳俊生,如果你出軌離婚,最後會是這樣。”

“看看,賀涵,如果你對閨蜜的姐妹動心,最後會是這樣。”

“看看,羅子君,如果你一直這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是這個結局。”

於是他們一身冷汗地嚇醒,然後,改變自己的生活,選擇一條更踏實上進的路,規避這麼個幾位,反而似乎是……本劇所有人最好的歸宿呢。

——想一想,看了這劇結尾的慘烈,回想我們還能生活在一個薛女士依然抹著口紅歡天喜地的世界裡,是多麼美好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