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民國第一名媛陸小曼最後的男人:最悲催的情聖

民國第一名媛陸小曼一生有三個最重要的男人, 王賡、徐志摩和翁瑞午, 翁瑞午最悲催。 儘管前兩位各與她生活了五年, 翁則長達三十多年。

陸小曼(翻拍自網路圖片)

在世人眼裡, 陸小曼的第一任丈夫王賡西點畢業, 位列高官, 與陸小曼好聚好散, 胸襟寬廣;

第二任丈夫徐志摩負笈英美, 是大詩人名教授, 為了陸不惜離婚, 與父母師友鬧翻, 最後英年早逝令人感慨;

至於翁瑞午, 在徐志摩生前, 已經與陸小曼過從甚密, 陸小曼守寡, 他與她同居幾十載, 出錢出力, 小心供養, 無名無分, 背負的卻是欺朋友妻引誘才女墮落的駡名。

要命的不良嗜好

對翁瑞午的最大指責是他誘導陸小曼吸食大煙, 毀了一代才子才女。

翁瑞午(翻拍自網路圖片)

作為民國社交界首屈一指的名媛, 陸小曼出身名門, 其父官至司長, 作為獨女的陸小曼自幼就是家中掌珠。 人既美, 入讀名牌女校, 嫺熟英法語, 寫得一手秀麗的毛筆字, 工丹青, 長詩詞, 還擅長昆曲。

陸小曼讀書圖(翻拍自網路圖片)

批評派說, 翁瑞午以治病之名, 讓陸小曼飲鴆止渴, 導致她最後不能自拔, 容貌盡毀, 家庭破裂, 才幹難舒。

徐志摩既痛心陸小曼染上不良嗜好又無可奈何, 更要疲于奔波維持龐大家庭開支, 家在上海, 還要不時遠赴北京兼課, 終於飛機失事殞命。

對於徐志摩, 翁瑞午真真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反駁派則說, 陸小曼最初吸食, 本為祛病, 確是出於翁瑞午的勸告, 至於小曼後來成癮, 不能全怪在翁的身上。

摯友還是丈夫?

陸小曼有哮喘和胃痛之疾, 疼痛時呼天搶地, 徐志摩為她遍訪名醫而不治, 終於托人把翁瑞午請出山。

據翁瑞午之長女翁香光回憶, 她9歲時經常由父親帶到徐府出診, 親眼見父親為陸小曼推拿, 病痛緩和後, 陸小曼的脾氣也好起來了。 為此徐志摩十分感謝翁瑞午, 他倆交往也很投契。

徐志摩與陸小曼(翻拍自網路圖片)

在徐志摩生前, 翁經常出入徐家, 外界流言四播。 翁瑞午則理直氣壯地說:“我到這裡, 是志摩請來的!”

徐志摩遇難, 陸小曼備受打擊, 經濟上更離不開翁瑞午。 不過, 翁瑞午與陸小曼同居多年, 始終沒有正式結婚。

翁瑞午與陸小曼(翻拍自網路圖片)

關於不結婚的原因也有兩個版本。

一是陸小曼不想結。 理由是她對翁瑞午只有感情沒有愛情。

而且也不希望翁為了她而離婚, 因為翁的元配是舊式女子, 若離婚無法生存。

這種說法見仁見智。 有人力證翁瑞午只是陸小曼一生摯友, 陸小曼只愛徐志摩, 證據是陸小曼家裡只有陸與徐的照片, 陸翁雖然同住一屋但是兩張小床云云,倒顯得膠柱鼓瑟,欲蓋彌彰了。

二是陸小曼想結,但翁瑞午子女反對,遂作罷。

這個版本亦可疑。翁瑞午與原配生有5個子女,翁妻為家庭主婦,作為經濟支柱的翁瑞午要養陸小曼與原配兩頭家。陸小曼這邊,除了她,還有她表妹及兩個兒子跟著過活,還有一堆丫頭老媽子車夫廚子。

從1931年,徐志摩去世,到1961年翁瑞午去世,三十多年,陸小曼經濟上均依賴翁瑞午。

翁瑞午的收入靠給人看病,當賬席,炒股票,後來還在江南造船廠當會計,這些並不夠,於是他就變賣家傳字畫、傢俱等等。

翁瑞午子女有不滿可以理解,但說有力量強大到能阻止父親再婚,恐怕不能,更何況是,翁瑞午原配已經在1953年去世下的再婚打算。

翁瑞午是上海灘京昆名票友,在書畫、鑒藏和財會等方面均造詣甚深;且一表人才,談吐儒雅,交遊多是一時的名人雅士。

篆刻名家陳巨來曾為他鐫刻一方三十二字的圓朱印閒章,印文曰:“吉金壽石,藏書樂畫。校碑補帖,玩磁弄玉。擊劍撫琴,吟詩譜曲,均是瑞午平生所好。”由此可知,他確非一般的官宦子弟可比。

因為吸煙、生病,陸小曼中年以後一口牙齒幾乎掉光,滿臉煙容,昔日風采一去不返。

翁瑞午一如既往,除了給陸小曼治病,經濟上也從不用陸小曼操心。兩人都嗜好書畫曲藝。倒有幾分神仙侶的光景。

翁同龢的後人?

翁瑞午是個瘦長臉,白白的,總是穿長袍,黑緞鞋,人很活絡也很風趣。長期以來,一直有傳翁瑞午是名門子弟,貴為光緒皇帝師傅翁同龢的侄曾孫云云。

但實情是以訛傳訛。翁瑞午是江蘇吳江人,其父翁綬琪是光緒年舉人,曾任廣西梧州知府,為金石書畫名家,富收藏,精鑒古。又善醫,喜用石膏,世有“翁石膏”之名。

翁綬祺畫作

瑞午為其次子。瑞午母親為綬琪側室,是花旦名角。

據說翁瑞午少年時美丰姿,甚聰穎。幼承庭訓,研習書畫。又曾拜揚州大名醫丁鳳山為師,學推拿術。懸牌業醫後,名聲甚佳。

因為母親的緣故,翁瑞午性喜粉墨,擅長花旦、青衣,京昆俱有獨到之處。

翁綬祺與翁同龢的侄孫為光緒十七年同榜舉人,所以頗得翁同龢賞識,加上他擅長書畫金石,喜好翰墨的翁同龢便越發引之為門生。在翁同龢的庇蔭下,翁綬琪官至廣西梧州知府。

為官過程中,翁綬祺一直對翁同龢執侄孫禮。加上吳江翁氏與常熟翁氏都是由吳縣洞庭東山翁族的分支,所以雙方走動頻繁。久而久之,翁綬祺便被不明所以的人誤認為是翁同龢的“侄孫”,翁瑞午也就成為晚清重臣翁同龢的“後人”。

事實上,翁瑞午與翁同龢之間,毫無血緣關係,因為翁同龢是天閹,並無子女。

看起來很美好

翁瑞午有家室,但又與陸小曼同居幾十年,包辦一切,換了任何一個人的妻子兒女想來都無法忍受吧?

一些資料把陸小曼與翁瑞午家人的關係說的花好稻好。比如說,翁瑞午和原配的長女翁香光結婚,陸小曼還送了精心挑選的禮物。

據陸小曼的表侄回憶,1961年翁瑞午因肺癌逝世,陸小曼為設靈堂之事與翁的子女爭了起來:翁的子女要把靈堂設在陸小曼住所,陸未答應。

她說:我未與翁登記結婚,也未有過什麼結婚儀式,你娘與翁也未曾離婚,至於翁瑞午為什麼要住在這裡,這是他應志摩之邀,為我治病而來,後來志摩飛機失事逝世,我總不能把我丈夫的朋友趕出去吧?!是翁要住在這裡的!

結果,翁的靈堂設到了翁的女兒翁香光處。

1965年陸小曼去世,她的喪事是工作單位主持的。來參加追悼的人不多,除了陸小曼的親屬和翁瑞午的子女,還有她的一些好朋友,如:趙清閣、陳巨來、趙家璧等。

事實上,翁家子女的心結隔閡始終都在。

翁香光在幾十年後已經八十多歲接受採訪,還意猶不平:“為什麼翁瑞午自己有和美的家庭,卻與陸小曼要好?”“為什麼陸小曼要跟有妻子、有子女的人好呢?”

翁香光承認,曾經非常恨陸小曼,認為她破壞了自己平靜的家庭,後來想想事情都過去那麼多年,回過頭來看看,像翁瑞午和陸小曼這樣生活了三十多年,確實不容易。

老友陳巨來如此評論翁瑞午:“翁瑞午跟陸小曼的關係,卻不能簡單地責之以‘朋友妻不可欺’。陸小曼從來不事生產,全賴翁一直是黑(煙)白(飯)供應無缺,在陸年老色衰之後翁仍侍奉不改,也不能不算是情義很重的了。”

還好,陸小曼死在山雨欲來的1965。

陸翁雖然同住一屋但是兩張小床云云,倒顯得膠柱鼓瑟,欲蓋彌彰了。

二是陸小曼想結,但翁瑞午子女反對,遂作罷。

這個版本亦可疑。翁瑞午與原配生有5個子女,翁妻為家庭主婦,作為經濟支柱的翁瑞午要養陸小曼與原配兩頭家。陸小曼這邊,除了她,還有她表妹及兩個兒子跟著過活,還有一堆丫頭老媽子車夫廚子。

從1931年,徐志摩去世,到1961年翁瑞午去世,三十多年,陸小曼經濟上均依賴翁瑞午。

翁瑞午的收入靠給人看病,當賬席,炒股票,後來還在江南造船廠當會計,這些並不夠,於是他就變賣家傳字畫、傢俱等等。

翁瑞午子女有不滿可以理解,但說有力量強大到能阻止父親再婚,恐怕不能,更何況是,翁瑞午原配已經在1953年去世下的再婚打算。

翁瑞午是上海灘京昆名票友,在書畫、鑒藏和財會等方面均造詣甚深;且一表人才,談吐儒雅,交遊多是一時的名人雅士。

篆刻名家陳巨來曾為他鐫刻一方三十二字的圓朱印閒章,印文曰:“吉金壽石,藏書樂畫。校碑補帖,玩磁弄玉。擊劍撫琴,吟詩譜曲,均是瑞午平生所好。”由此可知,他確非一般的官宦子弟可比。

因為吸煙、生病,陸小曼中年以後一口牙齒幾乎掉光,滿臉煙容,昔日風采一去不返。

翁瑞午一如既往,除了給陸小曼治病,經濟上也從不用陸小曼操心。兩人都嗜好書畫曲藝。倒有幾分神仙侶的光景。

翁同龢的後人?

翁瑞午是個瘦長臉,白白的,總是穿長袍,黑緞鞋,人很活絡也很風趣。長期以來,一直有傳翁瑞午是名門子弟,貴為光緒皇帝師傅翁同龢的侄曾孫云云。

但實情是以訛傳訛。翁瑞午是江蘇吳江人,其父翁綬琪是光緒年舉人,曾任廣西梧州知府,為金石書畫名家,富收藏,精鑒古。又善醫,喜用石膏,世有“翁石膏”之名。

翁綬祺畫作

瑞午為其次子。瑞午母親為綬琪側室,是花旦名角。

據說翁瑞午少年時美丰姿,甚聰穎。幼承庭訓,研習書畫。又曾拜揚州大名醫丁鳳山為師,學推拿術。懸牌業醫後,名聲甚佳。

因為母親的緣故,翁瑞午性喜粉墨,擅長花旦、青衣,京昆俱有獨到之處。

翁綬祺與翁同龢的侄孫為光緒十七年同榜舉人,所以頗得翁同龢賞識,加上他擅長書畫金石,喜好翰墨的翁同龢便越發引之為門生。在翁同龢的庇蔭下,翁綬琪官至廣西梧州知府。

為官過程中,翁綬祺一直對翁同龢執侄孫禮。加上吳江翁氏與常熟翁氏都是由吳縣洞庭東山翁族的分支,所以雙方走動頻繁。久而久之,翁綬祺便被不明所以的人誤認為是翁同龢的“侄孫”,翁瑞午也就成為晚清重臣翁同龢的“後人”。

事實上,翁瑞午與翁同龢之間,毫無血緣關係,因為翁同龢是天閹,並無子女。

看起來很美好

翁瑞午有家室,但又與陸小曼同居幾十年,包辦一切,換了任何一個人的妻子兒女想來都無法忍受吧?

一些資料把陸小曼與翁瑞午家人的關係說的花好稻好。比如說,翁瑞午和原配的長女翁香光結婚,陸小曼還送了精心挑選的禮物。

據陸小曼的表侄回憶,1961年翁瑞午因肺癌逝世,陸小曼為設靈堂之事與翁的子女爭了起來:翁的子女要把靈堂設在陸小曼住所,陸未答應。

她說:我未與翁登記結婚,也未有過什麼結婚儀式,你娘與翁也未曾離婚,至於翁瑞午為什麼要住在這裡,這是他應志摩之邀,為我治病而來,後來志摩飛機失事逝世,我總不能把我丈夫的朋友趕出去吧?!是翁要住在這裡的!

結果,翁的靈堂設到了翁的女兒翁香光處。

1965年陸小曼去世,她的喪事是工作單位主持的。來參加追悼的人不多,除了陸小曼的親屬和翁瑞午的子女,還有她的一些好朋友,如:趙清閣、陳巨來、趙家璧等。

事實上,翁家子女的心結隔閡始終都在。

翁香光在幾十年後已經八十多歲接受採訪,還意猶不平:“為什麼翁瑞午自己有和美的家庭,卻與陸小曼要好?”“為什麼陸小曼要跟有妻子、有子女的人好呢?”

翁香光承認,曾經非常恨陸小曼,認為她破壞了自己平靜的家庭,後來想想事情都過去那麼多年,回過頭來看看,像翁瑞午和陸小曼這樣生活了三十多年,確實不容易。

老友陳巨來如此評論翁瑞午:“翁瑞午跟陸小曼的關係,卻不能簡單地責之以‘朋友妻不可欺’。陸小曼從來不事生產,全賴翁一直是黑(煙)白(飯)供應無缺,在陸年老色衰之後翁仍侍奉不改,也不能不算是情義很重的了。”

還好,陸小曼死在山雨欲來的196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