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錢荒”再現,拆借利率飆至10%,銀行理財收益上“5”

鼎實導讀:央行的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季末考核, 加上央行嚴控信貸規模和變相加息, 三重壓力緊迫銀行資金荒, 市面資金面緊張, 同業隔夜資金利息甚至上“10”,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甚至一度破“5”。

“錢荒”, 已經成了近日各家銀行的主題。 臨近3月底季末考核的這個時候, 銀行到底多缺錢?“資金的價格已不成問題, 問題是借不到資金。 ”“只要是資金, 不管期限, 不管價格全都收。 ”

無論你信不信, 資金荒席捲中國銀行業, 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中, 銀行裡的資金交易員為借資金在市場上連日奔波, 依然一金難求。

全市場融出資金較少,

包括中行、建行、交行和郵儲在內的大行也在借錢, 小銀行資金尤為緊張, 各家銀行加入了搶錢大戰的軍隊裡, 資金面一度陷入緊張狀態, 甚至有機構以隔夜利息10%的價格在收資金。 這相當於, 銀行跟銀行借錢, 隔夜也得付10%的利息。 可見最近的資金是有多麼的緊迫。 同時, 銀行間債市利率拆借全面走高, 市場上因沒有借到錢的小機構違約消息不斷傳出。 如今, 可謂能借到錢的都是“大爺”。

而另一邊, 為了“挖錢”, 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節節攀升。 資料顯示, 目前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平均水準達到4.23%, 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更是突破了“5”的關口。 據三峽晚報報導, 中國銀行的一款短期理財產品, 預期收益率最高可達5.4%。

是什麼導致如今“錢荒”的局面?資金緊張, 理財產品價格不斷攀升的背後, 我們看到了銀行業面臨著MPA季末考核, 央行嚴控信貸規模, 和中國變相加息等三重壓力。 如何面對巨大的資金流動性壓力, 度過季度大關卡, 對這些銀行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

某銀行交易員表示, “資金一季度之後會變好, 信貸控制二季度會放鬆, 但仍會慢慢收緊。 ”

銀行季末考核壓力加重, 不得不“搶錢”完成目標

央行將每季對銀行經營狀況進行考核, MPA 考核對流動性條件產生了一定的緊縮效應。 繼去年央媽將銀行的表外理財(即絕大多數非保本銀行理財)納入MPA的“廣義信貸”考核, 今年年初, 又把銀行的同業存單(比如銀行間發行的記帳式定期存款憑證)納入MPA的“同業負債”一起考核。

為了降低負債規模達標MPA考核, 銀行一度收縮貸款, 並可能出於控制季末規模擴張的考慮而暫時性地減少資金融出, 這會導致資金的緊張。 而2017年3月底就是新的MPA體系第一次大考, 臨近一季度季度末, 銀行會謹慎出資, 加入市場“搶錢”大戰,

應對流動性缺口, 這也直接導致了近期銀行資金緊缺的局面。

國家嚴控信貸規模, 貸款有可能更難

“去杠杆和防範風險, 可以接受經濟增速目標放的更低”。 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可以看出, 17年是延續16年的“去杠杆、去泡沫”基調,

資金面的收緊是可以預料到的。 針對信貸規模的過快增長, 春節過後, 不少銀行接到了央行信貸額度的調控通知, 要求不同程度地收縮信貸投放規模。 可以看出, 央行收緊的態度很堅定, 只收不放, 將意味著貸款利息可能會更貴, 貸款有可能更難。

央行緊跟美聯儲腳步, 變相加息

中國已經事實上在跟隨美聯儲進行實質性的利率提升。 從去年12月份到3月美聯儲加息, 好像央媽只象徵性的加了兩次逆回購, 還算不上實質性加息。 但其實, 我們銀行的資金成本已經水漲船高。 變相的加息, 相當於銀行向央行借錢成本增加。 如此高的銀行利息, 最終會嫁接到下游實體經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