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拍戲比我找得准

原標題:有關《建軍大業》 黃建新的是與否

備受關注的《建軍大業》昨日在一片喧囂聲中上映,作為《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的導演以及《建軍大業》的監製,黃建新顯然對這部電影極有發言權。

為何這次不做導演,而是選擇由香港導演劉偉強執導筒?對此,黃建新回答得乾脆俐落:“他比我們拍得好”。

影片起用了大批年輕演員演領袖人物。 對於大家關心的這些演員的片酬,黃建新表示,只是給了演員生活補貼,“如果這一批演員按市場價,這個電影就不要拍了。 ”

香港導演導不了主旋律?

否!“劉偉強比我找得准”

讓執導《無間道》系列的香港導演劉偉強擔任主旋律大片《建軍大業》的導演,消息一出即引起一片譁然,就連劉偉強都“壓力大到不得了”。

但是,開明的黃建新卻認為這十分正常。 或許與香港導演徐克、林超賢合作的《智取威虎山3D》、《湄公河行動》票房口碑雙豐收,也讓他對香港導演充滿信任。

黃建新說:“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初合作就已經不分(內地、香港)了,外界卻老在分,我們覺得這不是一回事嗎?大家在一起工作就是一個團隊。 好萊塢影片的導演大多不是美國的,吳宇森去拍過,劉偉強去拍過,陳可辛也去拍過。 沒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早過時了。 ”

最終出來的《建軍大業》讓黃建新感覺自己沒有看錯。 他評價說劉偉強將《建軍大業》的電影語言拍得非常現代化、非常新,“語境模式決定了電影的現代性,過去的電影總把感謝誰掛在嘴上。 這種固定的語境模式,年輕人已經不接受了。 現在電影裡一講大道理,觀眾就要出戲。 我們現在所有講道理的戲,都改用情節來表現。 ”

近年與香港導演的合作,讓黃建新觸動最大的是香港影人的學習精神,“香港導演在他們的職業生涯裡,永遠在面對來自市場的挑戰。

他們永遠要使自己電影的語言發生新的變化,以跟觀眾建立更密切的敘述關係。 這一點,他們比內地導演走得更快,因為他們始終為生存而奮鬥。 此外,一個好的劇本是可以由任何一個導演完成的,不是說一定要你出生、生長在這兒才能完成的。 ”

電影籌備過程中,黃建新跟劉偉強比劃了一尺多高的樣子說:“我已經看這麼多的史料了。 ”而劉偉強導演則說他看了十倍。 黃建新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我這已經幾百萬字了,十倍是多少?可想而知。 這是一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所以他能拍得好。 ”

據悉,劉偉強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研究史料。

黃建新也透露:“開拍之前有一天,我、韓三平跟導演討論一個細節時,導演得意地晃著腿對我說:‘你這個時間記錯了’。 我想怎麼可能,上網一搜,發現我真記錯了。 ”

讓黃建新佩服劉偉強的另外一點是劉偉強對這個戲有新鮮感,“他找得非常准,我經常找不准,這就是他拍這部電影的優勢。 ”

《建軍大業》一開篇就講上海“四·一二”蔣介石“清黨”,這讓黃建新覺得“厲害”:“1927年那個時候國家分成三個政府,所以周恩來對國民黨軍官斯烈說:‘一個國家三個政府,你告訴我這是孫中山先生原來的想法嗎?’南昌起義中起義的國民黨軍隊,加上毛澤東創立的軍隊,兩個合起來才是真正的中國工農紅軍。 這麼複雜的事情,劉偉強導演用故事的手法講清楚,這是非常了不得的,而且電影拍得好看。

《建軍大業》過審很困難?

否!“三部片中這部改動最少”

黃建新認為,相比于《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劉偉強的《建軍大業》有更強的故事性,“因為它有核心事件,導演堅持的一點是要虛構一個人物。 一開始看南昌起義的故事,我看過四本《八一風暴》,他看過六本,發現故事裡始終不能完成對立面。 如今,有了週一圍演的那個虛構的人物,南昌起義的故事就活了,在更大的意義上保證了一部故事片的核心和它的氛圍。 ”

如此重大題材的影片,過審容易嗎?黃建新說,《建軍大業》是三部戲裡改動最少的,只有個別的臺詞被要求修改。 黃建新說:“跟我從前拍的電影相比,我說這都不算什麼,所以還算順利。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