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企混改概念股還能漲嗎?

今年國企混改的中國聯通一路上漲, 很多朋友都問我, 國企混改是概念炒作, 還是真的有投資機會?其實, 這取決於國企混改是否提高了國企的效率,

如果混改能提升國企央企的效率——業績提升, 那麼混改之後股價還能上漲。

國企改革, 總體思路上就是打破大鍋飯, 幾十年來國企改革的重點就是在此, 同時防止國有企業改革的時候企業中的鍋碗瓢盆被人搬回家, 從現實情況看, 一旦國企控制權交給私人, 由於國企附帶很多的資源, 甚至有一些行政資源優勢, 所以國企的業績都能大幅度提高。 但是從至今的結果可以看出, 如果拋開稀缺資源, 比如茅臺的不可複製的品牌效應, 比如東阿阿膠, 這些品牌屬於歷史沉澱, 無法複製, 其他的, 競爭性行業裡面的改革, 大多數政府的保留項目還是停留在低端行業, 比如鋼鐵, 比如煤炭。

很多人會想, 如果當年政府保留恒瑞的股份,

比如當年政府參與了BAT裡面任何一家的投資, 國有資產都能獲得很好的增值, 為什麼國資委不參與呢?我們說國資管理這種課題, 作為一個公共職責, 其盯牢的本身就是歷史業績和淨資產, 很少有國資委的目標被定位為投資利潤, 或者投資增值。 整個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點觀測點都在資產上面。 而對於資產品質關注比較少, 這樣如果國資投資了虧損過剩的行業, 就無法再繼續脫手, 因為這些行業1塊錢只有3毛錢的市價, 而投資了高技術領域的資產, 則國資總是想快點出手, 因為資產賣出會增厚國資業績。 而炒股的都知道一個道理, 兩檔股票, 一隻虧損, 一隻盈利, 老股民在無法把握的時候,
一定是留盈利的股票。 但是國資委管理的難度在於, 止損是要有責任的。

這就是國企一直無法出清的原因, 整個國資的目標管理是資產, 不是資產品質, 即使是鋼鐵行業整體熊市, 也很難撤出, 因為一旦撤出, 官員就感覺會擔責任, 何苦呢。

個人認為解決這個困境, 首先需要學會放棄, 放棄控制權, 因為如果控制權沒有下放, 企業員工往家搬鍋碗瓢盆, 或者高工資福利, 全企業是不會有人來削弱自己的利益, 那麼控制權下放之後, 控制人逐漸蠶食國企份額又怎麼辦?那就是要從守資產的目標改為守持股份額, 我們說阿裡巴巴馬雲股份比例和表決權是不匹配的, 而騰訊馬化騰持有的也是不大的比例, 他們的財富都增長很快,

保持一定持股比例, 即使大量增發被稀釋, 但是其價值還是不曾流失。 即使是國資參與了不好的公司, 作為有限責任和參股者, 也不會承受壓力。

很多時候, 國資管理部門名義上完全信任職業經理人, 但是其實這種信任既不會也不當, 歷朝歷代大將軍出兵後搞叛亂的大有人在, 而敵軍反間計也是一用一個准。 國資可以放走經營權, 但是在增發重組, 虧損, 控制人工資福利和內控上面則需要繼續保持高壓和一些特別權力, 若是破產了也有個責任明確的個人, 冤有頭債有主。 所以可以嘗試阿裡一樣的模式, 就是股份比例, 分紅比例和表決權不對等的模式。

既要防止國資流失, 又要防止國資低效, 這就是稱的滑竿,

要稱重需要找平衡點, 並不是最左, 也不是最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