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八一”前夕北京京劇院新編京劇現代戲《狼牙山》走進張家口慰問人民解放軍

“壯士重節輕生死, 縱身一躍傲蒼天。 ”為掩護大部隊和老鄉安全轉移, 狼牙山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故事在中國幾乎可以說家喻戶曉。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到來之際, 北京京劇院邀請行業內頂尖主創團隊, 集合劇院優秀青年演員, 傾注兩個多月心血緊張創排的新編京劇現代戲《狼牙山》在張家口會展中心首度公開亮相。 數百名駐張部隊的戰士以專場形式觀看了演出, 經歷了一次從藝術到心靈的震撼之旅。

京劇《狼牙山》赴張家口慰問演出座談會後, 與會嘉賓與《狼牙山》海報一起合影留念

現場 掌聲數次響起 國粹新意引共鳴

《狼牙山》的故事藍本以1941年晉察冀邊區反掃蕩中的狼牙山戰鬥為背景, 展現了以馬寶玉為首的五位八路軍戰士在掩護主力部隊和老百姓轉移過程中, 與三千多日偽軍進行牽制戰, 最終被敵人逼上狼牙山頂峰, 寧可跳崖也不當俘虜的英勇事蹟和心路歷程。

演出第一幕便以五壯士臨淵而立, 準備縱身一躍開啟, 直接將觀眾帶入緊張情緒。

接著, 又以倒敘的方式重現了五位元八路軍壯士在敵人節節逼近, 不斷發起猛烈進攻的情勢下, 如何一步步與敵人智鬥, 以懸殊的兵力和武器憑藉意志牽制住敵軍。

演員們將京劇傳統的唱、念、做、打與劇情需要融合, 充分展現了戰爭的激烈程度。 為了使演出更具觀賞性, 在表現形式上還啟用了多媒體全息影像技術, 劇組在狼牙山實地航拍取景建模, 忠實還原了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地——狼牙山危峰兀立的險要。

為了將五壯士塑造成有血有肉的形象, 劇中特意設置了五壯士在面臨生死抉擇之時與親人、愛人的隔時空對話, 激烈之餘穿插溫情段落, 令觀眾的情緒也隨之起伏。 情緒到位的鋪陳和演員的精彩表演,

令現場多次響起熱烈掌聲, 特別是五壯士之一胡福才與母親的一段隔時空對話, 臺詞平實而有力, 普適性的親情表達令在場觀眾無不動容。 五位壯士之間的戰友情、兄弟情也恰到好處地穿插其中, 令整出劇碼的情感豐滿立體。

演出結束後, 一位元觀眾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 今年是他入伍的第一年, 看完這部戲讓他感覺更加堅定了自己從軍的信念, “前輩付出生命才換來了今天。 我們更沒有理由不繼承前輩們的理想和血性。 ”他說, 小學時就學過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 但戲裡演的比起課文, 多了親情、戰友情, 讓人感覺不一樣。

觀眾張某表示, 這部戲讓他在精神上特別受鼓舞。 他覺得最有共鳴的一段是五壯士跳崖, “寧死也不願做敵人的俘虜,體現了軍人該有的血性和精神。”

幕後 “這是一出被英雄事蹟感動的人創作的戲”

《狼牙山》是北京京劇院今年重點打造的一部新戲,演員團隊全部選用的是京劇院的青年中堅力量,五壯士之一、班長馬寶玉的扮演者張建峰是不久前落幕的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其餘四位壯士的扮演者也都是在戲迷中耳熟能詳的王雪清、王寧等。

由於這部戲中的主角馬寶玉17歲參軍,21歲犧牲,相關的史料記載比較稀少。為了還原出一個更為豐滿具體的馬寶玉以及當年五壯士壯烈跳崖的始末,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傑親自帶領主創及演員多次前往狼牙山所在地易縣,多方走訪當地老鄉、狼牙山五勇士紀念館、狼牙山五壯士史實研究者等,甚至親自登上狼牙山實地感受,多管道、多角度地收集相關史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包括院長李恩傑在內的主創及演員均被這些不為人知的真實史料所感動。“這是一出被英雄事蹟感動的人創作的戲。”李恩傑院長總結道。

主演張建峰直言,一開始大家在拿到劇本的時候還有些抵觸,不知道這類人物應該如何塑造。在排練過程中,他和主創人員一起不斷打磨劇本,從“馬寶玉,張家口蔚縣人,自幼父母雙亡,靠吃百家飯長大”這一簡單的人物背景出發,在一遍遍的完善和揣摩中,他與馬寶玉感覺越來越貼近,充分理解了劇中馬寶玉的所思所想,因為“入戲太深”,以至於他和其他主創及演員數次被角色感動到落淚。用他的話來說,“這是一部讓大家流淚、流汗又流血的戲”。

為了展現戰鬥的激烈,劇中有不少高難度動作,排練過程中一些演員因此受傷,但“輕傷不下火線”。北京今年的夏季酷熱難耐,考慮到吹空調引起感冒的風險,排練場沒有開空調,演員就在高溫下泡在汗水裡摸爬滾打,一天排練十小時以上,節假日也不休息。

李恩傑院長表示,《狼牙山》首演選在張家口,是由於這裡是馬寶玉的故鄉,值此建軍90周年之際,將首場演出獻給駐張部隊也別有意義。

據介紹,《狼牙山》在張家口共演出三場,除了首場部隊專場,其他兩場均向當地觀眾和戲迷開放。

7月31日和8月1日至3日,這部戲將在長安大戲院演出,此後還將去河北保定、五壯士故事的發生地易縣等地演出。

主創說

楊舒棠 楊斌(編劇)

“巍峨雄偉的狼牙山峰,依然屹立著五壯士的英雄魂魄;蜿蜒綿長的狼牙山脈,依然鋪滿了五壯士的真情。願更多年輕的觀眾走進劇場;走進歷史;走進五壯士豐富的內心世界......”

王青(導演)

“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講述中國民族英雄的故事,我們用崇敬的心情歌頌、讚美、弘揚、傳播英雄的無畏壯舉。這是我們文化人所要肩負的時代責任與使命!”

張建峰 (五壯士之一,馬寶玉扮演者)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致敬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在歷次戰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

王雪清(五壯士之一,葛振林扮演者)

“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牢記黨的綱領,作為研究生班的王金璐先生培養的武生演員,有信心演好英雄葛振林。”

畢佳旺(五壯士之一,宋學義扮演者)

“勿忘國恥,振興華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王甯(五壯士之一,胡福才扮演者)

“青春勵志何惜汗水,緬懷先烈再塑英雄。”

孟憲騰(五壯士之一,胡德林扮演者)

“演英雄 學英雄 重現英雄。”

朱紹玉(作曲)

“創排革命戲,藝術要精湛,《狼牙山》好聽,好看!”

本版撰文北京晨報記者 孔瑤瑤

北京晨報記者 史春陽/攝

“寧死也不願做敵人的俘虜,體現了軍人該有的血性和精神。”

幕後 “這是一出被英雄事蹟感動的人創作的戲”

《狼牙山》是北京京劇院今年重點打造的一部新戲,演員團隊全部選用的是京劇院的青年中堅力量,五壯士之一、班長馬寶玉的扮演者張建峰是不久前落幕的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其餘四位壯士的扮演者也都是在戲迷中耳熟能詳的王雪清、王寧等。

由於這部戲中的主角馬寶玉17歲參軍,21歲犧牲,相關的史料記載比較稀少。為了還原出一個更為豐滿具體的馬寶玉以及當年五壯士壯烈跳崖的始末,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傑親自帶領主創及演員多次前往狼牙山所在地易縣,多方走訪當地老鄉、狼牙山五勇士紀念館、狼牙山五壯士史實研究者等,甚至親自登上狼牙山實地感受,多管道、多角度地收集相關史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包括院長李恩傑在內的主創及演員均被這些不為人知的真實史料所感動。“這是一出被英雄事蹟感動的人創作的戲。”李恩傑院長總結道。

主演張建峰直言,一開始大家在拿到劇本的時候還有些抵觸,不知道這類人物應該如何塑造。在排練過程中,他和主創人員一起不斷打磨劇本,從“馬寶玉,張家口蔚縣人,自幼父母雙亡,靠吃百家飯長大”這一簡單的人物背景出發,在一遍遍的完善和揣摩中,他與馬寶玉感覺越來越貼近,充分理解了劇中馬寶玉的所思所想,因為“入戲太深”,以至於他和其他主創及演員數次被角色感動到落淚。用他的話來說,“這是一部讓大家流淚、流汗又流血的戲”。

為了展現戰鬥的激烈,劇中有不少高難度動作,排練過程中一些演員因此受傷,但“輕傷不下火線”。北京今年的夏季酷熱難耐,考慮到吹空調引起感冒的風險,排練場沒有開空調,演員就在高溫下泡在汗水裡摸爬滾打,一天排練十小時以上,節假日也不休息。

李恩傑院長表示,《狼牙山》首演選在張家口,是由於這裡是馬寶玉的故鄉,值此建軍90周年之際,將首場演出獻給駐張部隊也別有意義。

據介紹,《狼牙山》在張家口共演出三場,除了首場部隊專場,其他兩場均向當地觀眾和戲迷開放。

7月31日和8月1日至3日,這部戲將在長安大戲院演出,此後還將去河北保定、五壯士故事的發生地易縣等地演出。

主創說

楊舒棠 楊斌(編劇)

“巍峨雄偉的狼牙山峰,依然屹立著五壯士的英雄魂魄;蜿蜒綿長的狼牙山脈,依然鋪滿了五壯士的真情。願更多年輕的觀眾走進劇場;走進歷史;走進五壯士豐富的內心世界......”

王青(導演)

“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講述中國民族英雄的故事,我們用崇敬的心情歌頌、讚美、弘揚、傳播英雄的無畏壯舉。這是我們文化人所要肩負的時代責任與使命!”

張建峰 (五壯士之一,馬寶玉扮演者)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致敬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在歷次戰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

王雪清(五壯士之一,葛振林扮演者)

“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牢記黨的綱領,作為研究生班的王金璐先生培養的武生演員,有信心演好英雄葛振林。”

畢佳旺(五壯士之一,宋學義扮演者)

“勿忘國恥,振興華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王甯(五壯士之一,胡福才扮演者)

“青春勵志何惜汗水,緬懷先烈再塑英雄。”

孟憲騰(五壯士之一,胡德林扮演者)

“演英雄 學英雄 重現英雄。”

朱紹玉(作曲)

“創排革命戲,藝術要精湛,《狼牙山》好聽,好看!”

本版撰文北京晨報記者 孔瑤瑤

北京晨報記者 史春陽/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