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風投人傻錢多時代已過,消費金融將迎末日狂歡?

2016年, 消費金融成為公認的藍海市場, 儘管有校園貸亂象、現金貸暴力催收等問題, 但瑕不掩瑜, 消費金融依然被看好。

今年以來, 隨著民營銀行相繼入場, 金融監管收緊, 消費金融的依舊風光無限嗎?

消費金融資金來源

消費金融覆蓋範圍包含了人們的食衣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資金需求總額巨大, 資金來源中, 以銀行及互聯網巨頭為主, ABS、P2P等融資為輔。

在消費金融領域, 銀行依然是強者。 作為資金方, 銀行參與消費金融事業的方式主要有授信、助貸、參與設立等。 國有銀行、商業銀行和城商行基本上通過授信介入。 助貸是金融仲介對客戶初篩選、再由銀行終審後放款的模式。 參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則是消費金融公司和銀行雙向互選的一種合作方式。 同時, 互聯網巨頭佈局消費金融提供資金的方式也佔據較大市場。

近年, 消費金融ABS迅速發展,

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2月底, 互聯網金融平臺作為發行方的場內ABS產品數量已經超過70只, 發行規模超1100億元。

東方花旗董事總經理汪洋表示, 資產證券化在資金端能夠募集到比較低的成本, 同時突破自身平臺的限制。 2016年消費金融統計資料顯示, 場內規模1500億左右, 其中螞蟻金服近1000億, 京東約100多億, 剩下都是銀行和持牌金融機構的消費金融, 其他可忽略不計。 此外, 場外各種資料的統計約百億級規模。

資金來源多元化成趨勢, 但資金成本差異也是消費金融公司運營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顯然, 銀行資金成本最低。

金融去杠杆脫虛向實

今年以來, 在央行穩健貨幣政策的基礎上, 銀監會規範理財資金, 整頓影子銀行。 這些舉措為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營造了良好政策環境,

同時也應看到, 強監管、去杠杆容易引起資金利率不斷攀升, 風險防控已經成為金融工作的主基調。

近日, 更有一份《關於聯合貸款模式徵求意見的通知》在網上流傳, 疑為監管層針對“助貸”模式的徵求意見稿。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以來, 交易所等場內ABS發行門檻提高, 部分消費金融機構開始尋求場外ABS的私募發行管道。 種種跡象表明, 消費金融企業的融資管道在進一步收緊。

在銀行去杠杆執行越來越嚴格的大背景下, 未來消費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似乎顯得有些薄弱。 以銀行資金來源為主的消費金融機構受衝擊最大, 如深圳中興飛貸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現金貸產品——飛貸出現借款失敗的情況,

原因就是合作銀行信貸政策收緊。

為了及時防控系統性風險, 業內人士猜測, “從資金源頭來控制系統性風險可能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 將來可能只有正規持牌機構才能通過同業授信、助貸、發行公募ABS等主流方式獲得投資者的資金。 ”

積極向陽還是末日狂歡

對於消費金融的政策監管收緊, 業內觀點不一, 一方面, 有人認為監管趨嚴有助於降低行業風險, 淨化市場環境;另一方面, 對於中小型消費金融公司而言, 資金供給的截流, 將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

儘管種種壓力接踵而至, 但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卻是民營銀行和眾多金融機構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無論蛋糕多小, 不去搶一定沒有。

目前為止,

共有17家民營銀行獲批籌建消費金融, 除遼寧振興銀行與安徽新安銀行未開業, 其他15家均已開業。 此外, 近期有至少四家大型企業將上線現金貸平臺。

監管應抓好兩點:第一前端獲客資訊要完整, 第二後端催收不能學高利貸。 中間的利息、利率則宜市場化, 市場競爭企業多, 自然就有選擇空間。 互金千人會聯合創始人蔡凱龍表示。

消費金融的洗牌加速, 資本對市場的競爭起到不小的助推作用。 除了考慮市場和利潤以外, 風險投資對消費金融的考核還有持續盈利能力, 而流水和用戶數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對於消費金融來說, 風險投資人傻錢多的時代已經過去, 自然法則要求適者生存, 當進階搏殺到來, 實力不夠的小平臺除了等待著可能的救贖, 就是在黑夜來臨前盡力狂歡。

就是在黑夜來臨前盡力狂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