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有趣的歷史:倉頡造錯的4個字!

倉頡, 原姓侯岡, 名頡, 俗稱倉頡先師 , 又史皇氏。 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 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 分類別異, 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 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被尊為"造字聖人"。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 首創文字, 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 開創文明之基, 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倉頡軼事

有一天, 倉頡給學生教了四個字:射、矮、出、重。 他領讀完畢, 逐一解釋道:“矢是箭, 委是一個人側身拉弓的姿態, 拉弓射箭時身子蹲下去, 故曰‘矮’。 身子蹲得越矮, 放出的箭越有力, 因此把寸、身兩字合在一起, 就是‘射’。 一山在一山上頭, 這叫山外有山, 應為‘出’。 千里遠行, 越走越累, 即使手裡拿根雞毛, 也感到分量不輕, 此千里者應為‘重’。 ”

一學生不解, 說:“先生, 你把這四個字造錯了。 你看, 一寸身子怎能射箭呢?依我說, 寸身兩字合起來就是‘矮’字。 而側身拉弓射箭就為‘射’字, 說是‘矮’字講不通。 兩山相壓, 連地都能壓垮, 那不叫‘出’, 而叫‘重’。 千里之行, 離家舍村, 應該為‘出’, 而不應叫‘重’。 ”

倉頡感到這個學生說的有理, 心裡慚愧得無法說。 於是, 他向黃帝檢討自己的錯誤, 但是, 黃帝卻說:“字是個代號, 你已經那樣教了, 就讓它那樣往下傳吧!不需要再糾正了!”

讀史使人明志: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像聖人那樣對待錯誤才是我們應該所持的態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