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漆、胎、髹、戧、鈿、畫”——探尋青年美術家劉光的藝術世界

《韓非子·十過》中有一段話:“堯禪天下, 虞舜受之。 斬山木而材之, 削鋸修之跡, 流漆墨其上, 輸之于宮以為食器。 ”通俗的解釋是:堯將天下禪讓給舜,

舜讓人砍伐山中的木材, 鋸截斧削, 修整成型, 塗上漆墨, 送到宮中作食器。

蕭籍青年美術家劉光, 在天津美術學院求學時, 主攻傳統工藝美術——漆藝。 俗話說“漆黑如墨”, 他從《韓非子》的這段話中選取了“漆墨”兩個字, 為自己的工作室命名。 既淵源有自, 又樸實無華。

除了漆藝之外, 劉光還對中國傳統的水墨大寫意情有獨鍾。 五彩繽紛的漆藝, 與酣暢淋漓的水墨, 怎樣相互吸取營養, 進而從形式到神韻上不斷追求新的境界?是劉光一直在思考與探索的課題。 因此, 他的齋號, 還有另一層含義:將“漆藝”之“漆”, 與“水墨”之“墨”, 有機融合, 不斷創新, 便是“漆墨齋”主人的不懈追求。

接下來, 讓我們一同擷取幾個關鍵的字詞, 初步探尋劉光所迷戀的那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第一個要說的字, 是“漆”。

年輕的劉光全身心投入的, 是一個比許多“老行當”還要“老”十倍、乃至百倍的職業。 漆藝, 是一門連殷墟甲骨文都要自稱小輩的傳統藝術。

“漆藝”之“漆”, 原本寫作“桼”。 後來與“漆水”(陝西的一條河流, 渭河的支流)之“漆”通用, 才被“漆”取代的。 “桼”字, 象形又會意, 上“木”下“水”, 中間一撇一捺。 意思是:在“木”(樹)身上左右劃兩刀, 割開一個“人”字形的口兒, 流出的水(液汁), 就是可以用作塗料的“桼”。

產漆的樹, 被稱為漆樹。

從漆樹上割采而來的液汁, 叫生漆, 又稱大漆、土漆、老漆、國漆、天然漆等, 用它作塗料, 乾燥後會形成一層保護膜, 質地堅硬, 且具有抗酸、抗堿、抗菌、防銹、耐磨、耐潮(防水)、耐高溫等特點,

粘著力也很強(俗話說“如膠似漆”), 因此被譽為“塗料之王”, 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最好的防腐材料。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使用天然漆的國家。 近八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先民, 已經在偶然的砍伐、攀折中發現了漆, 並認識了它的性能, 且用以制器。 從而開啟了“漆藝”這門古老的藝術。

漆藝, 是一門以漆為主要媒材的藝術門類。 從形態上看, 它包含了立體和平面兩大類。 從功能上看, 它兼有生活實用和藝術欣賞的功能, 包括了漆器、漆畫和漆塑三種形式。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狀元。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 兼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今天, 全社會有多少種職業?恐怕很難有一個準確的統計數字。 別說三百六十行, 估計三千六百行都不止。

像漆藝這樣, 歷經八千年的滄桑歲月, 仍然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古老技藝, 不知還有幾許?

第二個要說的字, 是“胎”。

“胎”的本義, 是指器物的粗坯。

作為一種塗料, 漆不能獨立成器, 需要依附於某種載體, 這種被依附的載體, 叫做胎骨, 簡稱胎, 如木材、竹、藤、皮革、麻布、金屬、陶瓷、角骨等。

這些材質做成的器物, 本來被稱為木器、竹器、陶器、瓷器、銅器、銀器、錫器等, 但一經塗漆, 就被稱為漆器。 根據胎骨不同, 可以把漆器分成木胎、竹胎、藤胎、皮胎、陶胎、瓷胎、銅胎、銀胎、錫胎、夾紵胎(重布胎)等。 相對於“胎”而言, 器物表面的漆往往被稱為“衣”。 如:錫胎漆器、銅胎漆器也稱為漆衣錫器、漆衣銅器等。

第三個要說的字是“髹”

“髹”這個字, 本來是名詞, 指一種混合的顏色。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中有句:“駹(音忙)車, 萑(音環)蔽, 然示冥, 髹飾。 ”鄭玄注曰:“髹, 赤多黑少之色。 ”即紅色和黑色混合在一起, 黑少紅多, 這樣一種混合色。 後來, “髹”字作為漆藝的專有動詞使用。 《史記·貨殖列傳》中有句:“木器髹者千枚。 ”《漢書·外戚傳》中有句:“其中庭彤朱, 而殿上髹漆。”顏師古注曰:“以漆漆物謂之髹”。

給器物表面上漆,今人說“塗”,說“抹”,說“刷”,說“染”,說“油”,說“漆”。漆藝圈子裡則有一個文雅的說法,叫做“髹”或“髹漆”。因此,漆器,又稱“髹器”。油漆工人,又叫“髹工”。上了漆的食器,又叫“髹缽”。

單一顏色的髹漆,稱為“素髹”,又叫單色塗,也叫無紋髹漆。在素髹的基礎上,用色漆描繪紋飾,彩繪髹畫,稱為“彩髹”。

第四個要說的字是“戧”

在漆面描繪紋飾時,如果使用的不是色漆,而是金粉(或銀粉),則稱為“描金”,又叫“泥金畫漆”。完工後能收到金碧輝煌的效果。

古人不滿足于在漆面上的描繪,於是又發明了“戧金”工藝。

“戧”字的本義是“填”的意思,明代黃成在《髹飾錄》中說:“戧”又作“槍”、“創”。黃成將“戧”界定為對漆膜表面的“創破”。

戧金,又稱槍金,日本稱為“沉金”,是用勾刀、尖刀、平頭刀或針錐等,在固化漆膜的表面,戧劃出點、線的凹紋,在凹紋中拭漆,然後貼上金箔、敷上金銀粉等,呈現出金銀閃爍的審美效果。

第五個要說的字是“鈿”

單單在漆膜上的戧金還嫌不夠,這就需要說一下“鈿”字。

根據《辭海》的解釋,“鈿”字,是“鑲嵌裝飾”之意。即把金屬、寶石等鑲嵌在器物上作為裝飾。根據鑲嵌所用材質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多種類別。

將螺殼、海貝打磨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的薄片,根據畫面需要鑲嵌在器物表面,稱為“螺鈿”。螺鈿的技藝越做越精,其高精尖者,可以把夜光螺、珍珠貝、石決明等材料精製成薄如蜂翼、小如針尖、細若秋毫的螺片,用特製的工具一點一絲的點填在平整光滑的漆胚上,這種高超的技藝被稱為“點螺”。

如果鑲嵌的材質是金、銀、珠寶,則稱為“金鈿”、“銀鈿”、“寶鈿”。用多種寶物鑲嵌的,俗稱“百寶鈿”。

如果鑲嵌的花紋和圖案是由金屬絲組成,則不稱“鈿”,而稱“錯”。如“錯金”、“錯銀”等。

如果金、銀紋飾不是鑲嵌進去,而是用膠漆平粘於素胎上,然後在空白處填漆,再加以細磨,使粘上的花紋與漆面平齊,就不是“鈿”和“錯”,而叫“平脫”了。

有關漆器的專業術語還有很多,前面介紹的只是常見的幾種。還有雕漆、蒔繪、堆漆、玳瑁等技藝,限於篇幅,不再一一介紹。

第六個要說的字是“畫”

談漆藝時提到“畫”,指的當然是“漆畫”。

漆畫,是一種以天然大漆為主要材料的繪畫。漆畫的材料多種多樣,除了漆之外,還有金、銀、鉛、錫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漆中還常常加入銀朱、石黃、鈦白等顏料。

依據技法不同,漆畫又分為變塗、堆塑、磨繪、刻填、鑲嵌、描繪、罩染、髹塗等多種。

漆畫具有繪畫和工藝的雙重屬性。它既是藝術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裝飾品。常見的漆畫形式有壁飾、屏風、壁畫等。

而殿上髹漆。”顏師古注曰:“以漆漆物謂之髹”。

給器物表面上漆,今人說“塗”,說“抹”,說“刷”,說“染”,說“油”,說“漆”。漆藝圈子裡則有一個文雅的說法,叫做“髹”或“髹漆”。因此,漆器,又稱“髹器”。油漆工人,又叫“髹工”。上了漆的食器,又叫“髹缽”。

單一顏色的髹漆,稱為“素髹”,又叫單色塗,也叫無紋髹漆。在素髹的基礎上,用色漆描繪紋飾,彩繪髹畫,稱為“彩髹”。

第四個要說的字是“戧”

在漆面描繪紋飾時,如果使用的不是色漆,而是金粉(或銀粉),則稱為“描金”,又叫“泥金畫漆”。完工後能收到金碧輝煌的效果。

古人不滿足于在漆面上的描繪,於是又發明了“戧金”工藝。

“戧”字的本義是“填”的意思,明代黃成在《髹飾錄》中說:“戧”又作“槍”、“創”。黃成將“戧”界定為對漆膜表面的“創破”。

戧金,又稱槍金,日本稱為“沉金”,是用勾刀、尖刀、平頭刀或針錐等,在固化漆膜的表面,戧劃出點、線的凹紋,在凹紋中拭漆,然後貼上金箔、敷上金銀粉等,呈現出金銀閃爍的審美效果。

第五個要說的字是“鈿”

單單在漆膜上的戧金還嫌不夠,這就需要說一下“鈿”字。

根據《辭海》的解釋,“鈿”字,是“鑲嵌裝飾”之意。即把金屬、寶石等鑲嵌在器物上作為裝飾。根據鑲嵌所用材質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多種類別。

將螺殼、海貝打磨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的薄片,根據畫面需要鑲嵌在器物表面,稱為“螺鈿”。螺鈿的技藝越做越精,其高精尖者,可以把夜光螺、珍珠貝、石決明等材料精製成薄如蜂翼、小如針尖、細若秋毫的螺片,用特製的工具一點一絲的點填在平整光滑的漆胚上,這種高超的技藝被稱為“點螺”。

如果鑲嵌的材質是金、銀、珠寶,則稱為“金鈿”、“銀鈿”、“寶鈿”。用多種寶物鑲嵌的,俗稱“百寶鈿”。

如果鑲嵌的花紋和圖案是由金屬絲組成,則不稱“鈿”,而稱“錯”。如“錯金”、“錯銀”等。

如果金、銀紋飾不是鑲嵌進去,而是用膠漆平粘於素胎上,然後在空白處填漆,再加以細磨,使粘上的花紋與漆面平齊,就不是“鈿”和“錯”,而叫“平脫”了。

有關漆器的專業術語還有很多,前面介紹的只是常見的幾種。還有雕漆、蒔繪、堆漆、玳瑁等技藝,限於篇幅,不再一一介紹。

第六個要說的字是“畫”

談漆藝時提到“畫”,指的當然是“漆畫”。

漆畫,是一種以天然大漆為主要材料的繪畫。漆畫的材料多種多樣,除了漆之外,還有金、銀、鉛、錫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漆中還常常加入銀朱、石黃、鈦白等顏料。

依據技法不同,漆畫又分為變塗、堆塑、磨繪、刻填、鑲嵌、描繪、罩染、髹塗等多種。

漆畫具有繪畫和工藝的雙重屬性。它既是藝術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裝飾品。常見的漆畫形式有壁飾、屏風、壁畫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