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半導體封測產業的先鋒 長電科技一路狂奔成世界前三

1988年, 32歲的江蘇青年王新潮接任江陰電晶體廠這個“爛攤子”的時候, 他應該沒想到這家嚴重虧損、資不抵債的市屬集體所有制企業, 會成為中國半導體封測業的先鋒。 他更不會想到, 這個企業會在20多年後斥資7.5億美元, 收購了國外先進同行, 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好戲碼, 一躍成為國內的產業龍頭。

而這所有的一切, 得從1972年說起。

長電科技本部

從江陰電晶體廠到長電科技

在上海東北200公里左右的方向, 就是古城江陰。 這個位於江蘇省南部的縣級市的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一梯隊, 這種傲人的成績相信與他們走在前列的商業意識有關。

1972年, 中國未來的封測巨頭長電科技的前身——江陰電晶體廠。 就是這麼一個由服裝廠投資建設的企業, 卻“折騰”出了不小的動靜。

據介紹, 由於江陰電晶體廠的產品在我國同步衛星發射中做出了貢獻, 在1984年, 該廠還受到中國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表彰。 但是好景不長, 到了八十年代末, 由於領導班子內部不團結, 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時任江陰第一織布廠副書記兼副廠長的王新潮臨危受命, 調入江陰電晶體廠擔任黨支部書記兼第一副廠長。

長電科技董事長王新潮先生

新官上任的王新潮以品質為抓手, 以考核為導向, 積極拓展客戶, 大刀闊斧改革, 通過幾年的苦心經營,

電晶體廠一舉扭虧為盈, 而公司也在1992年更名為江陰長江電子實業公司(一下簡稱為原長電, 不包括後來收購的星科金朋)。

1997年金融危機期間, 抓住國家嚴厲打擊走私機遇的長電推出了TO系列直插式元器件, 填補上了國外走私元器件的真空, 業績獲得了迅猛增長。 2002年, 再次把握住機會的長電讓SOT系列片式化元器件熱賣。 經過了這兩次的“提速”, 原長電的產品市場佔有率超過了50%, 並在2003年實現上市, 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半導體封測企業, 在產能和營收上, 也成為了國內封測產業龍頭。 通過江陰、滁州、宿遷的工廠, 原長電能夠提供非常豐富的服務。

據長電科技本部總經理羅宏偉介紹, 原長電的封裝產品線已經覆蓋了中大功率和小功率產品線,

主要技術包括了分立器件、引線框封裝、基板封裝、倒裝技術、MIS技術和系統級封裝, 能夠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倒裝方案、高密度銅/銀打線封裝和先進的MIS封裝技術。

“依託於這些產品線, 加上最近幾年的產業發展, 公司在過去的幾年也在穩步增長”, 羅宏偉告訴半導體行業觀察的記者。

在過去的幾年裡, 原長電的營收平均增長率為17.18%, 利潤的平均增長率更是高達驚人的73.3%。

去年, 原長電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更是已經超過了國內同行, 成為國內獨領鼇頭的翹楚。 能獲得這樣的成績, 和長電集團董事長王新潮先生的前瞻性佈局密不可分的。

王新潮董事長這樣的思維同樣在封裝領域有了回報。 如對bumping和MIS的堅持,

為公司打造了現在和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收購星科金朋, 躍居世界第三

在王新潮的帶領下, 長電科技發展迅猛。 根據Gartner的資料顯示:2014年, 長電科技的營收為9.82億美元, 領先於大陸的其他競爭對手穩居第一。 而在當年全球委外封測廠排名中, 長電科技也位居全球第六。

也就是在這一年六月, 中國工信部發表了《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 中國積體電路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加上國外相關同行的動盪。 以王新潮為首的長電科技抓住這次機遇, 主動出擊, 完成了一件讓全球半導體界為之矚目的事情, 那就是斥資7.8億美元收購了當時全球第四大的封測代工企業星科金朋。 這樁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封測業並購案完成之後,

新的長電科技一躍成為全球第三的委外封測廠。

星科金朋韓國工廠

在問到收購星科金朋原因的時候, 王新潮董事長回應道:“我們下決心收購星科金朋, 是因為他們符合長電科技長遠的發展戰略”。 “而長電的發展戰略就是打通技術上的瓶頸, 使公司達到國際一流的水準, 追上國際最領先企業的水準, 甚至超越他們”, 王新潮強調。

相信收購了星科金朋之後, 長電科技會很快達到他們的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