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GGV紀源資本:一個美元基金在中國12年的“創業”簡史

獵雲注:GGV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在2004年投資了一家名為阿裡巴巴的中國電商公司, 從此開啟了這家美元基金機構在中國的投資征程。

在12年中, GGV投資成功了許多優秀的公司。 業務的優秀, 離不開專業的投資能力, 例如對創業者的能力鑒別、對行業和趨勢的把握, 同時公司制度、內部架構及人員的穩定性也都非常重要。 文章來自投中網China-Venture, 作者馬巾坷。

至今, GGV在中國耕耘已整整12年。 與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這些美元基金入華不同, GGV的12年中國之旅一路走來, 更像一部美元基金的中國創業長劇。

編輯 | 王慶武

來源 | 投中網

歲月中砥礪奮進前行, 如何在自我顛覆與革新中保持基業長青?作為私募股權領域的觀察者, 《投中網》獨家策劃“GP風雲—GP十年”系列專題, 解讀活躍於市場10年以上的老牌機構, 聽他們講述歲月變遷中的成長路徑。 GP檔案機構名稱:GGV紀源資本成立時間:2000年,

2005年設立中國辦公室管理規模:40億美元代表案例:阿裡巴巴、去哪兒、YY、Airbnb、途家、滴滴出行、小紅書、Keep、Wish……投資業績:截止2017年7月, 共投資266家公司, 其中約116家高回報成功退出;投資組合中28家公司實現IPO, 其中14家公司來自中國。

2004年, 一家名為阿裡巴巴的中國電商公司, 獲得了諸多美元基金機構8200萬美元融資, 這筆投資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大一筆融資。 後來, 資本和阿裡巴巴這個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一直被傳頌至今。 GGV紀源資本(Granite Global Ventures, 下稱GGV)正是這筆投資中的機構之一。 此番亮相, 也標誌性地開啟了這家美元基金機構在中國的投資征程。

2005年, 這家剛剛成立5年的機構, 從李宏瑋帶著一箱現金隻身來到上海, 開啟了GGV的中國時代。 此後, GGV兩次轉身——實現首例一個團隊覆蓋中美兩個市場、從廣泛投資聚焦移動互聯網,

所投出的明星項目琳琅滿目, 諸如去哪兒、YY、Airbnb、途家、滴滴出行……都是其投資作品。

目前, GGV管理基金規模40億美元, 截止2017年7月, GGV全球共投資了266家公司, 實現約116家高回報成功退出。 在中國市場GGV共投資128家公司, 57家成功退出。 其投資組合中28家公司實現IPO, 其中14家公司來自中國。

這一次, 投中網專訪了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勳, 聆聽GGV的12年中國行進中發生過和正在發生的精彩故事。

GGV團隊在夏威夷合影

登頂“並購王”

梳理GGV過往17年發展史, 如果給予一個標籤, 不得不提的關鍵字就是“融合”。 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爆炸式的發展開始以來, 相近業務項目的行業理解、想法和人員的融合, 造就了GGV的行業地位。

2012年, 視頻網站優酷與土豆網的合併, 這是中國互聯網首例並購案。

“土豆跟優酷的合併, 並不是一個自然發生的事, 是花費很多心力撮合的。 ”符績勳說道。 此前, GGV曾於2006、2007、2010年三次加碼投資土豆。

當年, 符績勳在觀察優酷、土豆的公司資料時發現, 2010-2012年間, 網劇連續劇一集的價格從十幾萬元飆升到上百萬元,

費用攀升的歸因則是惡性競爭所導致。

“這些成本靠廣告收入是填不平的, 基本上是在補貼用戶。 ”符績勳說。

土豆網彼時的估值大約5億美元, 帳面現金約兩個多億。

“視頻是要大量燒錢的, 一年就要燒掉兩個多億。 ”作為這家公司最早的投資人之一, 符績勳當時有一個判斷, “這幾家視頻公司一定是要合併的”。

於是, 符績勳找到土豆網CEO王微, 告訴他, “你一定要先做, 不要後做, 最後的會最不值錢。 ”

對GGV而言, 適時地促進土豆與優酷融合, 是適當增加回報並降低風險的最好辦法。 於是, 符績勳出面與幾個早期的投資方一起, 促成了雙方創始人的首次見面。

當然, 這場合並並非看起來那麼順暢。

“大家都是競爭對手,誰也不相信誰有誠意。”符績勳花費了大量時間去鑒定各方做這件事的誠意,“他們‘談情說愛’了好久,大概談了一年,後面我坐不住了。”

符績勳與土豆高層聊了多次,將當時行業頭部的幾家公司現狀一一分析。

“在可能發生的情況下,首先要讓大家有危機感,這種危機感有時候就是促成談判的欲望。”當時符績勳心裡打著這樣的算盤。

最終,符績勳成為最快速與優酷溝通的投資人,他與時任優酷 CEO古永鏘達成共識,“認為1+1是最好的”。

2012年2月,北京昆侖飯店,符績勳、成為基金合夥人李世默和當時優酷CEO古永鏘,開始了優酷土豆第一次正式的談判。

符績勳回憶,這次談話的主要內容就是將雙方合作可能產生的共贏價值和創造協同效應明確化,並制定了大致的談判流程和時間表。

當年3月8日,優酷、土豆董事會分別批准了合併,土豆股票當日暴漲。7月,美國證監會(SEC)批准了優酷、土豆的合併協議。

如今,回憶起這場收購案,符績勳說,公司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坎兒,投資人對於行業的理解和市場趨勢的判斷,有時候決定一個公司的生死。

“投後的大宗旨是幫忙不添亂,但要適當的影響一些結局。基於對市場的理解和變化,團隊要快速判斷,最怕就是拖泥帶水,最後你就把你的價值給拖死了。”符績勳表示。

此後,GGV撮合被投企業合併一發不可收拾。

2011年,GGV為去哪兒引入了百度3.6億美元投資;2015年初,滴滴與快的合併;同年末,攜程宣佈與去哪兒合併;2016年1月,美麗說和蘑菇街正式宣佈合併。

目前GGV投資組合中有28家公司實現IPO,其中14家公司來自中國。以上述交易為代表的並購是其成功退出的重要途徑。“在利用資本力量促進行業整合方面,符績勳功力老道。”業界如此評價符績勳,借助上述在中國互聯網並購史上的一系列經典案例,GGV也被稱作“並購王”。

一箱現金闖中國

GGV活躍於中國市場,要追溯到12年前。

2005年,這幾乎是全球美元基金逐鹿中原的開元之年。

在此一年前後,中國開啟中小板,並迎來了股改全流通時代。同一時期,美元基金進軍中國的號角開始吹響。

2004-2005年,空中網、盛大、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紛紛赴美上市,為前期進入的VC/PE機構賺的缽滿盆滿。其中,盛大網路美國上市,為軟銀亞洲賺得6.8億美元豐厚回報,早期投資百度的回報更是達百倍。

“在中國做VC可以賺錢”,“隨手就是一個好故事”,吸引了國外風投一擁而入。

在此期間,包括紅杉資本在內的20多位美國頂級風投曾組團來華考察市場,他們中未必有誰確信十幾年後的中國創投市場,能成為僅次於美國的新大陸。但,作為善於感知資本市場溫度的一群人,他們來了。

“當時,中國的VC行業已經有一點熱度。不過,大部分的市場化公司還都不知名,就連百度都沒有讓人印象深刻,更別說其他企業。”符績勳向投中網描述。

符績勳在加入GGV成為管理合夥人前,曾在另一家美元基金德豐傑工作。百度正是他彼時投出的企業。2005年8月5日晚,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融資1.09億美元,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IPO融資紀錄,發行價27美元,開盤價66美元,8月6日衝破150美元,成為一時佳話。

在德豐傑的五六年間,符績勳經常會飛到中國看專案。作為一名新加坡華裔,符績勳深深地意識到,“想要在中國有一席之地,我必須在中國,深入本土市場。”

2005年,符績勳決定舉家搬遷到了中國,落駐上海。機緣之下,因與GGV創始人之一的吳家驎曾為新加坡科技局的同事,2006年,符績勳應邀加入GGV(時名寰慧投資)。此時的GGV早已於1999年、2004年兩次投資阿裡巴巴,成為站在馬雲背後的“金主”。

時至今日,人們介紹GGV,最常提及的仍是,吳家麟投資過阿裡巴巴,符績勳投資過百度。

在符績勳來GGV之前,另一位元外籍人士李宏瑋已於2005年加入。李宏瑋之前擁有新加坡航空航太科技部、摩根斯坦利和JAFCO亞洲的工作經歷。

至此,李宏瑋與符績勳也即成為了這家美元基金在中國大區的001和002號員工。

“當時也是很艱苦,借用了一間辦公室,公司加起來六七個人。”符績勳回憶。這是GGV在中國的第一個落腳點。他們借用的正是凱鵬華盈(KPCB)前身華盈基金(TDF)上海嘉華中心辦公室的一間。華盈基金是隸屬於新加坡國家科技局的風投基金,吳家驎也是這家基金的創始人之一。

隻身來到上海的李宏瑋當時甚至都不會講普通話。在加入GGV 最初的 3 個月,李宏瑋每天休息時間只有 2個小時。為了方便瞭解中國文化和這裡用戶在想什麼,GGV的辦公場所只設計了幾個會議室沒有辦公室,便於從前臺到投資團隊大家能很方便的地聊天。

此後,符績勳和李宏瑋開始接觸大量的中國創業者。

初來乍到的前五年,恰逢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搭建和網路正在完善的時代,依託於互聯網技術的中國創新開始走向美國資本市場,企業級服務公司文思海輝、易財等,皆成為GGV中國團隊第一批投資的項目,且陸續開花結果。例如,文思海輝則從100多人的小公司成長為超過萬人的大企業,在美國上市後,其與規模相近的競爭對手文思創新合併,更名為文思海輝,最終被黑石私有化收購。

事實上,早在2000年成立之初,GGV就已開始關注中國市場的投資。

“當時沒有所謂落地的團隊,主要是幾個合夥人往國內飛。”符績勳說,阿裡巴巴、瑞聲科技等專案正是此時投出的。

GGV進入中國前的第一個五年,共募集了兩期基金,分別為1.6億美元和2.4億美元。其中,2005年紮根上海後,用於中國市場投資的資金主要來自於二期基金。

2006年,GGV第三期基金開始募集。此後,該期基金則投出了去哪兒、YY、UC等一系列代表性專案。

YY上市,二排左四為李宏瑋

回看GGV的起步,其在中國市場的投資除了上述知名的TMT專案外,還囊括了少有被人提及的梅花味精、一茶一座等傳統消費類項目。這對GGV 來說,那還是一個廣泛投資的時代。截止2017年7月,GGV全球共投資了266家公司,其中在中國市場投資128家公司,其投資的阿裡巴巴、步長製藥、去哪兒、優酷、YY等14家公司已經成功實現IPO。

兩次“轉身”畫路徑

19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飛速起勢,在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前夕,2007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規模首度超過GDP,成為全球第4大資本市場。

2006年9月,商務部、國資委等六部委實施“十號文”,使得曾經包括蒙牛、攜程、盛大等民營企業赴海外融資、上市時慣用的“小紅籌”道路受阻,PE兩頭在外的運作模式受到影響。再加之2008年3月,創業板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發佈,這一里程碑式的出爐,為當時國內外的PE/VC們提供了更多的退出管道選擇。

內外市場冷熱不均的夾擊,促使了外來的美元基金開始尋求更適應中國市場的方式。

此際,GGV也順勢經歷了兩次轉身。

2008年3月,剛募集完成超6億美元第三期基金的寰慧投資(GGV前身)宣佈,合併思格資本及旗下人民幣基金——上海科星創業投資基金,並更名為GGV紀源資本。

思格資本是一家專注於中國市場的海外VC。公司旗下的上海科星創投基金,成立於2006年11月,是首批獲國家商務部通過的中外合資人民幣基金之一,由上海科技投資公司、新加坡星展銀行和香港思格資本集團共同發起,規模5000萬美元,首期基金1500萬美元,主要聚焦生物醫藥等高科技領域。

這是當時中國VC史上首例中美兩家基金合併,突破了外資創投“兩頭在外”的傳統模式,同時也實現了GGV曲線涉足人民幣基金的戰略。GGV當時的這一動作,也被看作是國外風投看好中國創業板,不想錯過人民幣基金和創業板新退出管道機會的典範案例。

2010年,移動互聯網的概念嶄露頭角。GGV在複盤被投企業時發現,其曾投資的電商美麗說(現美麗集團公司),呈現出了PC端用戶,明顯往移動端倒的趨勢。

“起初,互聯網改造的只是資訊類的行業,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包括人們的車、房甚至生活服務等各大行業都會受到改變和衝擊。”符績勳向投中網記者表示。

事實上,2006-2010年,被符績勳視為這是GGV最為關鍵的幾年轉型期。

在GGV中國初期發展階段,符績勳花了很多時間在摸索感知市場上。“當時的VC與PE界限很模糊”,他回憶說,一段時間,他看了很多傳統的東西,投資了榮慶物流、梅花味精、超力高科,但傳統產業對於一個外籍投資人來說,“溝通成本高”,包括酒文化都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過程。

“傳統產業我沒法發揮。”符績勳覺得需要選一些自己更能發揮的空間去施展。

由於是廣泛投資,當時GGV的合夥人一度達到15人左右。人多、投資覆蓋寬泛,讓彼此之間的溝通成本變高,“有時候會覺得雞同鴨講。”但伴隨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符績勳發現,互聯網可以成為跨越區域國家不同文化間的語言,於是判斷移動互聯網時代要來了的GGV又一次進行了調整,開始只專注互聯網的投資。

“當時的調整,其實就是後來提到的‘互聯網+’。”現在回頭審視,符績勳說。

可以看到的是,2010年之後的第三個五年,GGV募集了第四、五期基金,總額15億美元。在這個階段,GGV投資了滴滴出行、小紅書、美麗說、作業幫、流利說、酷家樂等在不同行業中的有移動互聯屬性的公司。

去哪兒上市,前排左二為符績勳

在GGV的投資名錄中,有如阿裡巴巴、去哪兒、YY、Airbnb、途家、滴滴出行等數十家幾乎家喻戶曉的明星項目。除了看人,把握行業和趨勢,是其中的“奧妙”。

每個季度,GGV團隊都會做市場分析。2016年,他們做了一場3000多大學生的調研,瞭解“他們今天會在哪裡花錢,將來會在哪裡花錢,花錢的動力在哪兒,希望花在什麼地方。”這次調研的結論是,年輕一代更想花錢在旅遊健身上,“體驗式消費越來越重要,而不是簡單的說,我去買品牌的東西”。符績勳說,這樣的調研未必會直接轉化成某個項目,但可以幫助GGV掌握90後、95後新一代消費者的喜好需求,對於投資的方向把握上提供指引。

除了市場的調研,GGV還會階段性的拉出被投專案的資料,瞭解他們的留存率、用戶價值、客單價、毛利空間等資訊,並會回饋給被投企業,哪方面資料偏弱,該如何去理解和解決。事實上,優酷土豆合併契機的發現,正是得益於這樣的定期分析。

嚴苛的“及格線體系”造就獨角獸捕手

12年,能夠保持基業長青,在符績勳看來,除了在投資專業上的能力,機構本身作為一家小型公司,其公司制度、內部架構及人員的穩定性都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GGV駐紮中國的團隊中,符績勳與李宏瑋在一起共事12年,童士豪2013年加入後,“鐵三角”式的核心團隊有很好的穩定性。

此外,GGV在人員更迭上的理念是“一旦退出就完全退出”,絕不拖泥帶水。近年來,GGV全球團隊原有的四位創始合夥人隨著年齡的原因,都陸續退出,離開的創始人不再擁有GGV的股份。

“他曾經參與的基金和專案還會有持續性的回報,但絕不會以老賣老,要分享基金未來發展的紅利。”符績勳向投中網記者介紹。

這樣的機制,保證了更多年輕合夥人的利益,“他們得到的利益與老一輩人一樣,我們希望建立相對平等的文化。”符績勳說,在良好的新陳代謝之下,無論資歷年限長短,只要能夠投出好的項目,就可以獲得更多回報。

GGV亦不斷引入全球頂級人才。2016年,GGV新招募了四位高級投資人才,擴充了中美兩地的投後管理團隊。新近引入的投資人包括:前海納亞洲董事總經理徐炳東、前去哪兒網COO彭笑玫、前Twitter及Pinterest產品負責人Jason Costa、矽谷風投基金Haystack管理合夥人Semil Shah等。

在基金內部,利益分享和晉升,資料幾乎是GGV唯一的標準。符績勳向投中網透露,GGV每個VP以上的人,包括每個合夥人都有一個報表,記錄每期基金中其投過哪個專案,投了多少,回報多少。

“不只是說某個專案名聲如何,讓數字來證明是最高效的方式。”符績勳說。

兩倍回報是及格線。舉例而言,在某期基金中,投出3000萬美元,這期基金回報,除本金外,至少還要拿回6000萬美元。在這個及格線之上,管理層會考慮晉級。

“對合夥人一樣,連續兩期基金達不到及格線,可能就留不住了。”符績勳表示,無論什麼職務,2-3年在GGV是一個週期,“能夠有很好適應力的人就ON,否則就OUT。”

在符績勳看來,這看似嚴苛的“及格線體系”恰恰是GGV十多年來最大的收穫。

2014年前後是O2O最盛行的時候,GGV團隊看過很多團購公司,由於想不明白團購如何掙錢,最終沒有投資。

符績勳坦言,可能GGV會因此錯過了美團,但商業模式的合理性是GGV投資的底線。“一年能投的錢就這麼多,要做適當選擇不能亂投,可以選擇跟風,但一定要確保商業模式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可以選擇賭一把,但不是憑空覺得什麼熱,就去投。”符績勳表示。

這樣的審視態度在投資資料上得到了體現, GGV做過的一份統計顯示,自2000年成立算起,17年中,基金已投項目失敗的項目個數,僅為投資總數的2%。其投資的266家公司中,有33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17家估值超過5億美元的准獨角獸公司,占其投資組合的五分之一,堪稱名副其實的獨角獸捕手。

一支隊伍兩大市場 開拓下一十年

從2005年正式落地中國,中美兩個市場的並行投資,GGV堅持至今。雙市場造就了GGV“通過海外經驗結合中國當地語系化需求選擇投資標的”的投資視角。

對於所看賽道,GGV內部的垂直架構要求,如果專注某個行業,至少中美兩個市場相關行業的80%公司都要去瞭解。

“有了這樣的功課,GGV才能與創業者平等對話,增加説明他們構建生態的幾率。”符績勳認為。

例如,在符績勳關注的旅遊賽道上,GGV在中國投資了去哪兒、途家,在美國則投資了Airbnb、Hotel tonight。

“不局限於地域,我們只關注你是否能在這個行業裡做到領先。如果跟途家的羅軍聊天時,能提供一些美國同行業的情況和理解,給他一些輔助,確實會跟沒有不一樣。”符績勳稱。

正是這樣的遠距離協作,讓他們更看重溝通的時間成本,更加坦誠不拐彎抹角。

當然,在外人看來,能夠坦誠建立的基礎是,GGV管理合夥人層級都有過自己的明星案例和戰績。

管理合夥人童士豪加入GGV之前,一直專注於中美市場技術領域的投資並購,小米、螞蜂窩、凡客、返利網、一嗨租車等都是他參與過的項目,童士豪還是兩家紮根於矽谷的泛亞互聯網初創公司HelloAsia和Asia2B的創始人之一,這兩家公司後均被電信公司收購。近期其在美國投資的Wish、Offerup、Poshmark、Ibotta分別佔據蘋果美國電商榜單前20,Wish更是緊隨Amazon,成為美國第二的移動電商網站。

管理合夥人李巨集瑋領頭投資海輝軟體國際集團(NASDAQ: PACT)、世紀互聯(NASDAQ: VNET)、兆日科技(SHE: 300333)、歡聚時代(NASDAQ: YY),並成功地幫助它們成為上市公司。

2017年新加入的管理合夥人徐炳東曾任職與凱鵬華盈、中信資本和海納亞洲創投基金,投資的項目包括51信用卡、喜馬拉雅、天天果園、康輝醫療等。

這樣的顯赫戰績背書,讓管理合夥人團隊能形成天然的信任感,“我知道你做過,我會相信你的判斷是對的。”

在決策專案時,GGV鼓勵每個人都可以對風險提出異議,但投決主導權還在主導專案的合夥人身上。

事實證明,有時,爭議性的項目反而是最好的項目。

符績勳主導的去哪兒就曾遭遇過估值太高、升值空間不明等質疑。最終,作為主導合夥人符績勳還是判斷要投。

“投委會大家都滿意的項目是很少的,尤其是跨中美的團隊,更難做到。我為什麼相信這個項目行,因為我相信我的同事。”符績勳認為,公司文化鼓勵每個合夥人把自己看到的問題講出來,提供給主導合夥人去分析判斷。

為了能夠更好消解兩個市場文化和價值觀的衝突,GGV內部還會給團隊的員工提供接觸其他市場文化的機會。

“有同事希望7、8月份到斯坦福讀一個課程,在這樣的環境裡會瞭解矽谷的人和事,這樣的培訓和自我學習在基金內部是非常支持的。”符績勳表示。

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GGV也開始考慮機構傳承的問題。符績勳表示,對於接班人,GGV會考慮內部培訓和外部招聘相結合的方式,例如2017年3月,團隊在原有5位管理合夥人的基礎上,引入了徐炳東。此外,“現在6個VP,都是我們的培養物件,結果如何就看各自的實力了。”符績勳說。

GGV從1.6億美元起步,如今管理基金規模達到40億美元,投資了266家公司,其中約116家成功退出。在投資階段上,GGV也開始有更多涉獵,“以前大多投資估值4000萬-1億美金之間,會投資一兩千萬占比10%。”符績勳介紹。

2016年初,GGV融資了規模12億美元的第六期基金,其中特別用3億美元設立了專注早期投資的“啟航基金Discovery fund”。在符績勳看來,“早中晚階段都會有機會。行業中已經出現了,投後期的基金開始往前看,投早期的開始往後看一點,趨向於多階段投資。未來,基金的體量會變大,品牌效應會越來越明顯,中國一定會邁入這樣一個階段。”

對於GGV的下一個十年,符績勳希望,無論是基金的投資、項目的選擇,還是團隊自身能夠不斷優化,“我們今天的投後團隊規模還比較小,未來,包括人才、法務、財務和政府關係等方面都希望加強,給被投企業更大的幫助。”同時,每年團隊會看上千個項目,十多年積累的專案資料如何分解利用,也是符績勳希望GGV可以開拓的。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44133

“大家都是競爭對手,誰也不相信誰有誠意。”符績勳花費了大量時間去鑒定各方做這件事的誠意,“他們‘談情說愛’了好久,大概談了一年,後面我坐不住了。”

符績勳與土豆高層聊了多次,將當時行業頭部的幾家公司現狀一一分析。

“在可能發生的情況下,首先要讓大家有危機感,這種危機感有時候就是促成談判的欲望。”當時符績勳心裡打著這樣的算盤。

最終,符績勳成為最快速與優酷溝通的投資人,他與時任優酷 CEO古永鏘達成共識,“認為1+1是最好的”。

2012年2月,北京昆侖飯店,符績勳、成為基金合夥人李世默和當時優酷CEO古永鏘,開始了優酷土豆第一次正式的談判。

符績勳回憶,這次談話的主要內容就是將雙方合作可能產生的共贏價值和創造協同效應明確化,並制定了大致的談判流程和時間表。

當年3月8日,優酷、土豆董事會分別批准了合併,土豆股票當日暴漲。7月,美國證監會(SEC)批准了優酷、土豆的合併協議。

如今,回憶起這場收購案,符績勳說,公司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坎兒,投資人對於行業的理解和市場趨勢的判斷,有時候決定一個公司的生死。

“投後的大宗旨是幫忙不添亂,但要適當的影響一些結局。基於對市場的理解和變化,團隊要快速判斷,最怕就是拖泥帶水,最後你就把你的價值給拖死了。”符績勳表示。

此後,GGV撮合被投企業合併一發不可收拾。

2011年,GGV為去哪兒引入了百度3.6億美元投資;2015年初,滴滴與快的合併;同年末,攜程宣佈與去哪兒合併;2016年1月,美麗說和蘑菇街正式宣佈合併。

目前GGV投資組合中有28家公司實現IPO,其中14家公司來自中國。以上述交易為代表的並購是其成功退出的重要途徑。“在利用資本力量促進行業整合方面,符績勳功力老道。”業界如此評價符績勳,借助上述在中國互聯網並購史上的一系列經典案例,GGV也被稱作“並購王”。

一箱現金闖中國

GGV活躍於中國市場,要追溯到12年前。

2005年,這幾乎是全球美元基金逐鹿中原的開元之年。

在此一年前後,中國開啟中小板,並迎來了股改全流通時代。同一時期,美元基金進軍中國的號角開始吹響。

2004-2005年,空中網、盛大、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紛紛赴美上市,為前期進入的VC/PE機構賺的缽滿盆滿。其中,盛大網路美國上市,為軟銀亞洲賺得6.8億美元豐厚回報,早期投資百度的回報更是達百倍。

“在中國做VC可以賺錢”,“隨手就是一個好故事”,吸引了國外風投一擁而入。

在此期間,包括紅杉資本在內的20多位美國頂級風投曾組團來華考察市場,他們中未必有誰確信十幾年後的中國創投市場,能成為僅次於美國的新大陸。但,作為善於感知資本市場溫度的一群人,他們來了。

“當時,中國的VC行業已經有一點熱度。不過,大部分的市場化公司還都不知名,就連百度都沒有讓人印象深刻,更別說其他企業。”符績勳向投中網描述。

符績勳在加入GGV成為管理合夥人前,曾在另一家美元基金德豐傑工作。百度正是他彼時投出的企業。2005年8月5日晚,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融資1.09億美元,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IPO融資紀錄,發行價27美元,開盤價66美元,8月6日衝破150美元,成為一時佳話。

在德豐傑的五六年間,符績勳經常會飛到中國看專案。作為一名新加坡華裔,符績勳深深地意識到,“想要在中國有一席之地,我必須在中國,深入本土市場。”

2005年,符績勳決定舉家搬遷到了中國,落駐上海。機緣之下,因與GGV創始人之一的吳家驎曾為新加坡科技局的同事,2006年,符績勳應邀加入GGV(時名寰慧投資)。此時的GGV早已於1999年、2004年兩次投資阿裡巴巴,成為站在馬雲背後的“金主”。

時至今日,人們介紹GGV,最常提及的仍是,吳家麟投資過阿裡巴巴,符績勳投資過百度。

在符績勳來GGV之前,另一位元外籍人士李宏瑋已於2005年加入。李宏瑋之前擁有新加坡航空航太科技部、摩根斯坦利和JAFCO亞洲的工作經歷。

至此,李宏瑋與符績勳也即成為了這家美元基金在中國大區的001和002號員工。

“當時也是很艱苦,借用了一間辦公室,公司加起來六七個人。”符績勳回憶。這是GGV在中國的第一個落腳點。他們借用的正是凱鵬華盈(KPCB)前身華盈基金(TDF)上海嘉華中心辦公室的一間。華盈基金是隸屬於新加坡國家科技局的風投基金,吳家驎也是這家基金的創始人之一。

隻身來到上海的李宏瑋當時甚至都不會講普通話。在加入GGV 最初的 3 個月,李宏瑋每天休息時間只有 2個小時。為了方便瞭解中國文化和這裡用戶在想什麼,GGV的辦公場所只設計了幾個會議室沒有辦公室,便於從前臺到投資團隊大家能很方便的地聊天。

此後,符績勳和李宏瑋開始接觸大量的中國創業者。

初來乍到的前五年,恰逢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搭建和網路正在完善的時代,依託於互聯網技術的中國創新開始走向美國資本市場,企業級服務公司文思海輝、易財等,皆成為GGV中國團隊第一批投資的項目,且陸續開花結果。例如,文思海輝則從100多人的小公司成長為超過萬人的大企業,在美國上市後,其與規模相近的競爭對手文思創新合併,更名為文思海輝,最終被黑石私有化收購。

事實上,早在2000年成立之初,GGV就已開始關注中國市場的投資。

“當時沒有所謂落地的團隊,主要是幾個合夥人往國內飛。”符績勳說,阿裡巴巴、瑞聲科技等專案正是此時投出的。

GGV進入中國前的第一個五年,共募集了兩期基金,分別為1.6億美元和2.4億美元。其中,2005年紮根上海後,用於中國市場投資的資金主要來自於二期基金。

2006年,GGV第三期基金開始募集。此後,該期基金則投出了去哪兒、YY、UC等一系列代表性專案。

YY上市,二排左四為李宏瑋

回看GGV的起步,其在中國市場的投資除了上述知名的TMT專案外,還囊括了少有被人提及的梅花味精、一茶一座等傳統消費類項目。這對GGV 來說,那還是一個廣泛投資的時代。截止2017年7月,GGV全球共投資了266家公司,其中在中國市場投資128家公司,其投資的阿裡巴巴、步長製藥、去哪兒、優酷、YY等14家公司已經成功實現IPO。

兩次“轉身”畫路徑

19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飛速起勢,在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前夕,2007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規模首度超過GDP,成為全球第4大資本市場。

2006年9月,商務部、國資委等六部委實施“十號文”,使得曾經包括蒙牛、攜程、盛大等民營企業赴海外融資、上市時慣用的“小紅籌”道路受阻,PE兩頭在外的運作模式受到影響。再加之2008年3月,創業板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發佈,這一里程碑式的出爐,為當時國內外的PE/VC們提供了更多的退出管道選擇。

內外市場冷熱不均的夾擊,促使了外來的美元基金開始尋求更適應中國市場的方式。

此際,GGV也順勢經歷了兩次轉身。

2008年3月,剛募集完成超6億美元第三期基金的寰慧投資(GGV前身)宣佈,合併思格資本及旗下人民幣基金——上海科星創業投資基金,並更名為GGV紀源資本。

思格資本是一家專注於中國市場的海外VC。公司旗下的上海科星創投基金,成立於2006年11月,是首批獲國家商務部通過的中外合資人民幣基金之一,由上海科技投資公司、新加坡星展銀行和香港思格資本集團共同發起,規模5000萬美元,首期基金1500萬美元,主要聚焦生物醫藥等高科技領域。

這是當時中國VC史上首例中美兩家基金合併,突破了外資創投“兩頭在外”的傳統模式,同時也實現了GGV曲線涉足人民幣基金的戰略。GGV當時的這一動作,也被看作是國外風投看好中國創業板,不想錯過人民幣基金和創業板新退出管道機會的典範案例。

2010年,移動互聯網的概念嶄露頭角。GGV在複盤被投企業時發現,其曾投資的電商美麗說(現美麗集團公司),呈現出了PC端用戶,明顯往移動端倒的趨勢。

“起初,互聯網改造的只是資訊類的行業,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包括人們的車、房甚至生活服務等各大行業都會受到改變和衝擊。”符績勳向投中網記者表示。

事實上,2006-2010年,被符績勳視為這是GGV最為關鍵的幾年轉型期。

在GGV中國初期發展階段,符績勳花了很多時間在摸索感知市場上。“當時的VC與PE界限很模糊”,他回憶說,一段時間,他看了很多傳統的東西,投資了榮慶物流、梅花味精、超力高科,但傳統產業對於一個外籍投資人來說,“溝通成本高”,包括酒文化都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過程。

“傳統產業我沒法發揮。”符績勳覺得需要選一些自己更能發揮的空間去施展。

由於是廣泛投資,當時GGV的合夥人一度達到15人左右。人多、投資覆蓋寬泛,讓彼此之間的溝通成本變高,“有時候會覺得雞同鴨講。”但伴隨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符績勳發現,互聯網可以成為跨越區域國家不同文化間的語言,於是判斷移動互聯網時代要來了的GGV又一次進行了調整,開始只專注互聯網的投資。

“當時的調整,其實就是後來提到的‘互聯網+’。”現在回頭審視,符績勳說。

可以看到的是,2010年之後的第三個五年,GGV募集了第四、五期基金,總額15億美元。在這個階段,GGV投資了滴滴出行、小紅書、美麗說、作業幫、流利說、酷家樂等在不同行業中的有移動互聯屬性的公司。

去哪兒上市,前排左二為符績勳

在GGV的投資名錄中,有如阿裡巴巴、去哪兒、YY、Airbnb、途家、滴滴出行等數十家幾乎家喻戶曉的明星項目。除了看人,把握行業和趨勢,是其中的“奧妙”。

每個季度,GGV團隊都會做市場分析。2016年,他們做了一場3000多大學生的調研,瞭解“他們今天會在哪裡花錢,將來會在哪裡花錢,花錢的動力在哪兒,希望花在什麼地方。”這次調研的結論是,年輕一代更想花錢在旅遊健身上,“體驗式消費越來越重要,而不是簡單的說,我去買品牌的東西”。符績勳說,這樣的調研未必會直接轉化成某個項目,但可以幫助GGV掌握90後、95後新一代消費者的喜好需求,對於投資的方向把握上提供指引。

除了市場的調研,GGV還會階段性的拉出被投專案的資料,瞭解他們的留存率、用戶價值、客單價、毛利空間等資訊,並會回饋給被投企業,哪方面資料偏弱,該如何去理解和解決。事實上,優酷土豆合併契機的發現,正是得益於這樣的定期分析。

嚴苛的“及格線體系”造就獨角獸捕手

12年,能夠保持基業長青,在符績勳看來,除了在投資專業上的能力,機構本身作為一家小型公司,其公司制度、內部架構及人員的穩定性都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GGV駐紮中國的團隊中,符績勳與李宏瑋在一起共事12年,童士豪2013年加入後,“鐵三角”式的核心團隊有很好的穩定性。

此外,GGV在人員更迭上的理念是“一旦退出就完全退出”,絕不拖泥帶水。近年來,GGV全球團隊原有的四位創始合夥人隨著年齡的原因,都陸續退出,離開的創始人不再擁有GGV的股份。

“他曾經參與的基金和專案還會有持續性的回報,但絕不會以老賣老,要分享基金未來發展的紅利。”符績勳向投中網記者介紹。

這樣的機制,保證了更多年輕合夥人的利益,“他們得到的利益與老一輩人一樣,我們希望建立相對平等的文化。”符績勳說,在良好的新陳代謝之下,無論資歷年限長短,只要能夠投出好的項目,就可以獲得更多回報。

GGV亦不斷引入全球頂級人才。2016年,GGV新招募了四位高級投資人才,擴充了中美兩地的投後管理團隊。新近引入的投資人包括:前海納亞洲董事總經理徐炳東、前去哪兒網COO彭笑玫、前Twitter及Pinterest產品負責人Jason Costa、矽谷風投基金Haystack管理合夥人Semil Shah等。

在基金內部,利益分享和晉升,資料幾乎是GGV唯一的標準。符績勳向投中網透露,GGV每個VP以上的人,包括每個合夥人都有一個報表,記錄每期基金中其投過哪個專案,投了多少,回報多少。

“不只是說某個專案名聲如何,讓數字來證明是最高效的方式。”符績勳說。

兩倍回報是及格線。舉例而言,在某期基金中,投出3000萬美元,這期基金回報,除本金外,至少還要拿回6000萬美元。在這個及格線之上,管理層會考慮晉級。

“對合夥人一樣,連續兩期基金達不到及格線,可能就留不住了。”符績勳表示,無論什麼職務,2-3年在GGV是一個週期,“能夠有很好適應力的人就ON,否則就OUT。”

在符績勳看來,這看似嚴苛的“及格線體系”恰恰是GGV十多年來最大的收穫。

2014年前後是O2O最盛行的時候,GGV團隊看過很多團購公司,由於想不明白團購如何掙錢,最終沒有投資。

符績勳坦言,可能GGV會因此錯過了美團,但商業模式的合理性是GGV投資的底線。“一年能投的錢就這麼多,要做適當選擇不能亂投,可以選擇跟風,但一定要確保商業模式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可以選擇賭一把,但不是憑空覺得什麼熱,就去投。”符績勳表示。

這樣的審視態度在投資資料上得到了體現, GGV做過的一份統計顯示,自2000年成立算起,17年中,基金已投項目失敗的項目個數,僅為投資總數的2%。其投資的266家公司中,有33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17家估值超過5億美元的准獨角獸公司,占其投資組合的五分之一,堪稱名副其實的獨角獸捕手。

一支隊伍兩大市場 開拓下一十年

從2005年正式落地中國,中美兩個市場的並行投資,GGV堅持至今。雙市場造就了GGV“通過海外經驗結合中國當地語系化需求選擇投資標的”的投資視角。

對於所看賽道,GGV內部的垂直架構要求,如果專注某個行業,至少中美兩個市場相關行業的80%公司都要去瞭解。

“有了這樣的功課,GGV才能與創業者平等對話,增加説明他們構建生態的幾率。”符績勳認為。

例如,在符績勳關注的旅遊賽道上,GGV在中國投資了去哪兒、途家,在美國則投資了Airbnb、Hotel tonight。

“不局限於地域,我們只關注你是否能在這個行業裡做到領先。如果跟途家的羅軍聊天時,能提供一些美國同行業的情況和理解,給他一些輔助,確實會跟沒有不一樣。”符績勳稱。

正是這樣的遠距離協作,讓他們更看重溝通的時間成本,更加坦誠不拐彎抹角。

當然,在外人看來,能夠坦誠建立的基礎是,GGV管理合夥人層級都有過自己的明星案例和戰績。

管理合夥人童士豪加入GGV之前,一直專注於中美市場技術領域的投資並購,小米、螞蜂窩、凡客、返利網、一嗨租車等都是他參與過的項目,童士豪還是兩家紮根於矽谷的泛亞互聯網初創公司HelloAsia和Asia2B的創始人之一,這兩家公司後均被電信公司收購。近期其在美國投資的Wish、Offerup、Poshmark、Ibotta分別佔據蘋果美國電商榜單前20,Wish更是緊隨Amazon,成為美國第二的移動電商網站。

管理合夥人李巨集瑋領頭投資海輝軟體國際集團(NASDAQ: PACT)、世紀互聯(NASDAQ: VNET)、兆日科技(SHE: 300333)、歡聚時代(NASDAQ: YY),並成功地幫助它們成為上市公司。

2017年新加入的管理合夥人徐炳東曾任職與凱鵬華盈、中信資本和海納亞洲創投基金,投資的項目包括51信用卡、喜馬拉雅、天天果園、康輝醫療等。

這樣的顯赫戰績背書,讓管理合夥人團隊能形成天然的信任感,“我知道你做過,我會相信你的判斷是對的。”

在決策專案時,GGV鼓勵每個人都可以對風險提出異議,但投決主導權還在主導專案的合夥人身上。

事實證明,有時,爭議性的項目反而是最好的項目。

符績勳主導的去哪兒就曾遭遇過估值太高、升值空間不明等質疑。最終,作為主導合夥人符績勳還是判斷要投。

“投委會大家都滿意的項目是很少的,尤其是跨中美的團隊,更難做到。我為什麼相信這個項目行,因為我相信我的同事。”符績勳認為,公司文化鼓勵每個合夥人把自己看到的問題講出來,提供給主導合夥人去分析判斷。

為了能夠更好消解兩個市場文化和價值觀的衝突,GGV內部還會給團隊的員工提供接觸其他市場文化的機會。

“有同事希望7、8月份到斯坦福讀一個課程,在這樣的環境裡會瞭解矽谷的人和事,這樣的培訓和自我學習在基金內部是非常支持的。”符績勳表示。

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GGV也開始考慮機構傳承的問題。符績勳表示,對於接班人,GGV會考慮內部培訓和外部招聘相結合的方式,例如2017年3月,團隊在原有5位管理合夥人的基礎上,引入了徐炳東。此外,“現在6個VP,都是我們的培養物件,結果如何就看各自的實力了。”符績勳說。

GGV從1.6億美元起步,如今管理基金規模達到40億美元,投資了266家公司,其中約116家成功退出。在投資階段上,GGV也開始有更多涉獵,“以前大多投資估值4000萬-1億美金之間,會投資一兩千萬占比10%。”符績勳介紹。

2016年初,GGV融資了規模12億美元的第六期基金,其中特別用3億美元設立了專注早期投資的“啟航基金Discovery fund”。在符績勳看來,“早中晚階段都會有機會。行業中已經出現了,投後期的基金開始往前看,投早期的開始往後看一點,趨向於多階段投資。未來,基金的體量會變大,品牌效應會越來越明顯,中國一定會邁入這樣一個階段。”

對於GGV的下一個十年,符績勳希望,無論是基金的投資、項目的選擇,還是團隊自身能夠不斷優化,“我們今天的投後團隊規模還比較小,未來,包括人才、法務、財務和政府關係等方面都希望加強,給被投企業更大的幫助。”同時,每年團隊會看上千個項目,十多年積累的專案資料如何分解利用,也是符績勳希望GGV可以開拓的。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4413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